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保健  > 宝宝不同的哭声就代表不同的意思我们怎么来判断?

      pic of user:jkgjsk

      小米米粒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3

      宝宝不同的哭声就代表不同的意思我们怎么来判断?

      我家宝宝现在22天,只有一听到宝宝哭我就赶紧看看宝宝是不是拉了或者是尿了,都不行了那就赶紧给宝宝喂奶,反正是一一排除引起宝宝哭闹的原因。请问怎样判断宝宝哭声的意思?

        avatar of binbinkeai

        binbinkeai

        历史

         

        你好,5类哭声,区辨宝宝需求

        1 我饿了

        哭声:想象宝宝要吸奶的口型,但是却没有奶可吸,而发出呼唤的哭声,哭声比较有规律。

        对策:这是由于刚出生的宝宝都有强烈的吸吮反射,只要把奶嘴或手指放进他的口中,宝宝就会吸起来,这是他天生求生的本能反应。因此,当他哭泣中合并有吸吮的动作时,发出“我想喝奶”的哭声,听到这样规律的哭声时,是在提醒妈妈:该喂奶了。

        2 我想睡了

        哭声:想象你想睡觉时,要打哈欠的动作,并保持这个口型而发出的哭声,就是小婴儿表达睡意而发出的哭声,而且每个音都拉得很长,因为新生儿也会有哈欠反射。

        对策:宝宝越累时,其实越不容易入睡。因此,当宝宝发出托长音的哭声,合并揉眼睛和打哈欠的动作时,妈妈就应该赶紧安抚并协助宝宝入睡,免得宝宝躁动就不容易睡着了。

        3 我好不舒服

        哭声:当宝宝发出强弱不一的气音,特别一开始的发语音强,而由虚弱音结尾,而且哭声不规律时,可能是他正在以哭声表达:我现在很不舒服的讯息。

        对策:这里所指的不舒服不一定是宝宝生病了,姿势不舒服、尿布湿了都可能是造成他不舒服的原因,妈妈可以观察宝宝的需求,帮他调整一下姿势,或者更换尿布。

        4 我肚子胀气了

        哭声:当宝宝发出类似英文中“air、air、air”(肚子里有空气)的声音时,又伴随着身体弯起来,把脚弯向胸部曲着的姿势,代表着他的肚子有胀气。

        对策:试着让宝宝趴在妈妈的大腿上,轻轻抚摸他的背部来舒缓他腹部的不适感,或者轻轻在宝宝的胃部(肚脐上方、肋骨下方处)作环状按摩。

        5 我想要打嗝

        哭声:连续发出短音,代表着宝宝想要打嗝的讯息。

        对策:妈妈可以将宝宝靠在胸前,撑住宝宝的头来为他拍背。

        如果依照以上5种情况辨别宝宝的哭声,必须要在宝宝开始哭泣时,就仔细聆听并辨别其中的差异,找出原因赶紧安抚宝宝。否则,等到宝宝哭得呼天抢地时,不但不容易分辨哭声,更会让家长们手忙脚乱。

        当宝宝的哭声混合了上述多种形态,要用心去发掘其中最常出现的哭声来响应安抚,如果有些声音你的宝宝都不会出现,也不用过于忧虑,这是每个宝宝的个体差异。

        假如真的听不出来,可边安抚边帮宝宝换个姿势,比如将他放到大腿上或者抱到胸前,然后再试着听听看。当真的无法分辨出宝宝的哭声时,请妈妈们放轻松不必过于焦虑,尽量去安抚宝宝就好,随着亲子之间相处愈久,你一定能了解宝宝哭声的真正需求。

        安不安抚学问大:从本能~学习哭泣

        初生宝宝的哭泣多数是为了满足生理上需求(饥饿、生病),等到他的生理需求被满足,他知道“哭泣是有用的”,等宝宝大了一些,会以假哭来寻求爸妈的注意,比如举起小手想要妈妈抱,发出“咳、咳、咳”的干哭声等。每个孩子因为天生气质不同,呈现的方式也不一样,但是都是在表达他需要被关注、被爱的心理需求。

        照顾者应该仔细去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做些简单的观察纪录,如什么时候哭、哭多久、最后是怎么不哭,通过每日的观察纪录,试着找出最有可能解决的原因。如果宝宝真的是因为不舒服而哭泣,就应该好好安抚及处理。若孩子一直是以假哭的方式来呼唤大人,这时父母亲应根据对孩子的了解,找出亲子间的相处默契。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方式纾缓宝宝的哭闹情绪,适度满足心理需求,才能建立孩子的独立性。

        5大哭泣原因

        1岁以内宝宝容易哭闹主要是下面5大类原因,找出宝宝哭闹的原因并加以改善,才是最有效的哭闹安抚法。

        原因1 身心理需求:我需要爸爸妈妈

        小婴儿哭泣的原因不外乎是肚子饿、尿布湿了、需要被照顾者抱起等需求,如果是因为以上的原因而哭泣,通常只要满足了孩子的需求,针对他的需求去安抚他,通常两三分钟后宝宝就不再哭泣(先天特殊气质的孩子则不然)。3个月内的宝宝最好安抚,等到宝宝大了,他的需求也愈来愈多,哭泣的情况就需要家长更费心地去观察。

        原因2 身体出了状况:我生病了

        婴儿的哭闹都应该尽量去安抚,如果发现满足了所有的生理、心理需求,宝宝仍旧哭个不停,持续哭泣达15分钟以上,家长就应该高度怀疑宝宝是不是有便秘、胀气、拉肚子等胃肠道问题的困扰,而导致1岁内婴儿哭闹不休多为胃肠道的疾病,其中又以“肠套叠”和“肠绞痛”最常见。

        常见病症:肠套叠与肠绞痛

        肠套叠

        好发对象:肠套叠属于婴幼儿急症,严重程度可能会危及生命,3个月~6岁的婴幼儿都可能发生肠套叠,特别容易发生在原本很健康、也不太哭闹的宝宝身上。

        发生原因:因为肠子套进本身的肠管之中,刚开始并不会痛,但是会因为影响血液循环而使组织肿胀造成肠子阻塞。

        症状与治疗:宝宝会痛得很剧烈,停歇时间很短,膝关节会弯曲,如果不及时解决,会持续剧烈大哭且不停歇,哭闹不安的程度会让大人怎么抱怎么哄都无法安抚,合并泪流不止、脸色发白、腹胀、吐奶(甚至是吐胆汁)、排便形态改变等症状,此时应该立即送医。若宝宝持续哭闹到呈现无力感的状态就非常危险,在病发12小时内宝宝有解血便的状况时,一定要尽快进行灌肠或手术治疗,否则会引发肠子穿孔、腹膜炎等危急生命的状况。

        肠绞痛

        好发症状:在哭声方面,3个月内的婴儿突然哭泣,先是慢慢哭,之后哇哇大哭,断续哭好几个小时,之间甚至可能停个1小时,每天持续15分钟以上的哭泣,且安抚无效,如果持续2~3天以上,就可能是婴幼儿肠绞痛的征兆。生理方面,嘴巴周围苍白,脸部涨红,肚子通常摸起来胀胀紧紧的,身体会曲向肚子,手脚比较冰冷,手掌紧握等症状。肠绞痛多会在固定的时间发生,妈妈可以细心观察宝宝是否都固定在晚上或是下午的某段时间内哭泣,肠绞痛的哭声极大且声音较尖锐,宝宝会“嚎啕大哭”,甚至可以用凄厉来形容,无法被安抚停止。

        发生原因:造成婴儿肠绞痛的原因目前在医学仍无定论,推测和牛奶蛋白过敏、胃肠发炎、乳糖不耐症、腹胀与照顾者互动情形不佳等情形有关。

        处理方式:将宝宝抱起,面朝下,在大腿上摆个温水袋,让宝宝肚子靠在温水袋上,或者帮宝宝在肚子上擦点驱风药来按摩,将有心理安抚的作用。家长也可以试着以棉花棒沾凡士林,轻轻地在宝宝的肛门口点一点来刺激肛门排气排便,因为肠绞痛在排气或排便后不适感便会停止。婴儿肠绞痛通常在3个月大之后会转好,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所以没有立即就医的需要。

        原因3 天生气质爱哭泣

        在爸妈尽力安抚宝宝的生理、心理需求,且医师也排除生病的可能,但是宝宝哭闹不休的情形仍旧让照顾者束手无策时,这多半和孩子的天生气质有关。气质因素多半在宝宝1岁后才比较容易被观察发现,照顾者不需过度自责,而是在了解宝宝的情况后,用适合他的方式来照顾,帮助宝宝适性发展,才是正确的态度与观念。

        原因4 不适应新的照顾者与安置环境

        小婴儿也会产生分离焦虑的心理,环境与主要照顾者的改变最容易引发宝宝的分离焦虑,而这么小的婴儿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以哭泣来表达。比如居住环境、变换环境、温度变化、衣服穿太多太热、肢体活动度被限制等,都会以哭闹的形式来表现。

        三四个月大的baby分离焦虑最为明显,因为宝宝这时已经能够认得主要照顾者(多半是妈妈),当主要照顾者转换为其他人,小婴儿对陌生人抱的方式、呼唤的声音、身上的气味与安置的环境突然改变而产生不适,安抚效果通常都不佳,需要一段时间(2~6天不等)来适应。

        宝宝9个月大以后,对主要照顾者更熟悉时,开始进入到一种怕生的阶段(也是俗称的无尾熊宝宝,换人抱会大哭大闹)。因为小婴儿的分离焦虑是相当正常的表现,只是从三四个月大~1岁半的阶段他会以哭闹来表现,所以“哭闹”只是宝宝表现焦虑情绪的一种方式,至于大一点的孩子表达分离焦虑的方式可能就是直接说:“我不要”。

        此外,不适应的睡眠环境也会导致宝宝特别爱哭泣,这是由于睡眠形态会影响到宝宝的活动,如果宝宝一直睡不好,他清醒的时刻就比较多,这样一来,一直被局限在小小空间的宝宝只能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不适以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家长要注意不要把孩子安置在嘈杂的环境中,免得孩子因为睡不好而有哭闹的情绪表现,并尽量配合孩子的作息,让孩子在固定的环境与时间来入睡。

        原因5 安抚方式的不适应

        因为每个宝宝在哭闹时所期望被安抚的方式不同,所以当家长在排除了疾病的可能性与改善宝宝周遭环境之后,应尝试观察宝宝的反应,找到一个最适宜他的安抚方法。例如:因为忙碌的关系,当宝宝哭泣时仅和他说话,而忽略了有些时候宝宝是需要被抱起,以轻拍、轻摇或是抱着他走动等方式,来舒缓其哭闹情绪。有些宝宝在哭泣时则会希望照顾者来看一看他,和他说说话,感受到有人在身旁陪伴他的感觉,这时如果能在婴儿床边安置有声音或者是会转动的装饰玩具,营造出有人陪伴的感觉与情境,也能转移宝宝的哭闹情绪。

        Tips:什么是婴儿摇晃症候群?

        当孩子哭闹不停时,应该抱起他轻轻地摇,不要因为心急就急躁地过度晃动,让孩子的姿势与位置突然改变得太大,这么做可能会导致“婴儿摇晃症候群”的情形发生。因为照顾者过度摇晃宝宝,可能会造成孩子类似脑震荡的情形,孩子的确会停止哭泣,让家长误以为大力摇晃是有效的,但其实可能已经造成宝宝昏眩甚至严重的硬脑膜下出血的病症。

        10招告别宝宝哭闹安抚法

        宝宝哭泣时可以先尝试下面的安抚方法,要是其哭声仍停不了,就得考虑孩子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因素,应该进一步带宝宝就医。

        1 使用包巾舒适地将宝宝包住,让宝宝如同回到妈妈子宫内的安全感。

        2 哭闹抱起时,尽量将宝宝的腹部朝向大人。

        3 吹口哨或发出轻轻的嘘声、开慢速吹风机或电扇等方式来安抚哭闹的宝宝,如此一来将让宝宝感觉到有如在子宫内感觉脉搏或血流的嘶嘶声。

        4 轻轻摇晃婴儿,就像胎儿在子宫内感觉妈妈在走动的感觉,但不能过度摇晃以免造成婴儿摇晃症候群。

        5 双手像按摩般轻摸宝宝的脸蛋、背部、腹部和脚,长时间轻抚的安慰效果其实大于短暂拍动的效果。

        6 轻声和宝宝说话或唱首歌来与宝宝互动。

        7 开车带宝宝绕一绕,感觉类似子宫内的震动与声音,他会很快就睡着。

        8 试着帮宝宝洗个温水澡,流水声以及和妈妈的皮肤接触会让宝宝很安心。

        9 试着用新玩具或婴儿床上的摆饰来转移的宝宝的注意力。

        10 宝宝哭闹时,妈妈不要紧张生气,不良情绪的感染将会造成宝宝更难过。

        一哭三不要!

        1 不要一哭就塞奶嘴给宝宝,他需要的其实是轻抱安抚而非奶嘴。

        2 不要一哭就立刻喂奶。

        3 不要太快速变换你的安抚方式。

        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一辈的观念,只要宝宝一哭就给他喂奶,虽然宝宝的哭声以饿了、尿布湿了、脏了最常见,但并不代表每一次的哭闹就一定是这几种原因。当家长养成了一哭就喂奶的反射动作,很容易就会忽略了其他造成宝宝哭泣的原因,比如单纯想抱抱、穿得太多、尿布包太紧、温度过冷与过热、肚子胀气等,甚至还忽略了必须马上就医等较为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征兆。

        宝宝一哭泣就喂奶,这不仅让宝宝无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容易因为过度喂食,造成碳水化合物摄取过多而引发宝宝胀气,造成另一个哭泣的恶性循环。

        大部分宝宝在出生几周后就可以养成规律的喂食习惯,有的宝宝吃得量少但吃得频繁,有的食量很大,但是喝一次可以撑很久,不需要以大人的想法担心孩子吃得不够,拼命喂、睡了也抱起来喂,让宝宝养成奶瓶不离身的习惯。

        避免喂食过度,家长们要先了解宝宝要吃多少奶量才足够?通常出生一周后的婴儿,每天60~90毫升已经足够,如果以一次喝10毫升计算,一天要喂6次,平均每4个小时喂一次,家长还是要依宝宝一次能喝的量来做固定式的调整,而通常喝母乳的宝宝,因为喝得次数较为频繁,一次的量也没有配方奶来得多,所以喝母乳的宝宝通常喂了一两个小时就开始哭着要喝奶,妈妈照顾起来也会特别辛苦。

        大部分的宝宝到4~8个月大时几乎都不会在半夜时哭闹着要喝奶,1岁以后就可以和大人一样三餐固定,中间加个点心,不需要频繁地计算喂奶时间。因此,建议家长尊重宝宝自我调控饮食的能力,只要确定他没有吃得过多或过少,从生长曲线来看,其身高、体重在理想范围内顺着生长上去,神经学发育(翻身、坐起、扶走等)标准,就不需要过度地喂食,反而提高宝宝胀气的几率,造成恶性循环。

        结语

        宝宝哭泣是和大人们互动、表达情绪的最好方法,了解哭泣是他沟通的开始,不要给宝宝贴上爱哭的标签,了解宝宝哭泣的原因,反而能打造你和宝宝之间专属的亲密沟通方式。

        2010-12-23 15:39:41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mkdow

          mkdow

          历史

          (l)运动性啼哭。哭声抑扬顿挫,不刺耳,声音响亮,节奏   感强,常无眼泪流出,每日累计啼哭时间可达2小时,这是宝宝运动的一种方式,一般每日4~5次,不影响饮食,睡眠、玩耍正常,每次哭时较短。如果把宝宝的小手放在腹部轻摇两下,宝宝会安静下来。对这样的啼哭,最好不要打断。
          (2)饥饿性啼哭。哭声由小变大,有节奏,不急不缓。用手指触碰宝宝的面颊时,宝宝会立即转过头来,并有吸吮动作;倘若把手拿开,宝宝哭得会更厉害。一旦喂奶,哭声突然停止,吃饱后绝不再哭,有时还会露出笑容。
          (3)过饱性啼哭。多发生在喂哺后。哭声尖锐,两腿弯曲乱蹬,向外溢奶或吐奶。若把宝宝放下或抱起,哭声加剧,甚至呕吐。对于过饱的哭闹爸爸、妈妈不必哄,哭可加速消化。
          (4)口渴性啼哭。多表现为不耐烦的哭、嘴唇干燥,时常伸出舌头,舔嘴唇。当给宝宝喂水时,可立即停止啼哭。
          (5)意向性啼哭。头部不停地左右扭转,似左顾右盼,哭声平和,带有颤音,当有人走到跟前时,啼哭会停止,双眼盯着来人。随即停止啼哭,但仍有“哼哼”声音,小嘴唇翘起,这是要来人抱他的表示。
          (6)尿布湿了啼哭。多在睡醒或吃奶后啼哭。哭声较轻,多无眼泪。同时,两腿蹬被子,为他换上干净的尿布后就不再啼哭了。
          (7)怕黑暗时啼哭。打开灯光后哭声会停止。两眼睁得很大,眼神灵活。这是白天睡得过多、昼夜颠倒所致。
          (8)寒冷时啼哭。哭声低沉,有节奏,肢体少动,小手发凉,嘴唇发紫。当为宝宝加衣服、被子后,或放到暖和地方时,会变得安静。
          (9)燥热时啼哭。表现为烦躁不安,四肢舞动,颈部多汗,大声啼哭。当减少衣服、被子,或把宝宝移至凉爽地方时,会停止啼哭。
          (10)困倦时啼哭。啼哭呈阵发性,一声声不耐烦地哭喊,俗称“闹觉”。常因人多、声音嘈杂,或过热等所致。改变环境因素会使宝宝安静下来,很快停止啼哭而入睡。
          (11)疼痛时啼哭。哭声尖锐。应仔细检查被褥、衣服中有无异物,皮肤有无虫咬伤等。
          (12)害怕时啼哭。突然发作的哭声刺耳,伴有间断短暂的哭喊,多由于恐惧黑暗、独处、看见动物,打针吃药、突如其来的声音等引起。细心照看宝宝,可使其消除恐惧心理。
          (13)大便前的啼哭。大便前肠蠕动加快,宝宝感觉腹部不适,哭声低,两腿乱蹬。
          (14)吸吮时啼哭。发生在喂水和喂奶3-5分钟时,表现为突然阵发性哭。往往是水、奶过凉或过热;奶头孔太小,吸不出奶水;或奶头孔太大、奶水太冲,呛奶引起的。

          2010-12-23 15:16:15

            avatar of 汐汐妈咪

            汐汐妈咪

            历史

            宝宝的哭声不同需求也不同

            在妈妈子宫里游玩了9个多月的小宝宝终于带着响亮的哭声诞生啦!他的哇哇大哭其实只是发声的开端,接下来的一年,不管是嚎啕大哭、鸣咽啜泣、真哭、假哭,都让新手爸妈措手不及,同时也考验着爸妈们的耐心与智慧。

            哭泣是共通语言

            一般而言,刚出生的新生儿一天哭的时间平均累计起来约达3个小时;6周大时,哭的时间进入高峰期;3个月大时才渐渐趋缓,平均一天哭一个小时。

            小婴儿的哭泣行为,其实也是自我训练语言发展的基础,刚出生2~6周的婴儿,哭声表现最为明显,原因也最单纯,正是家长观察小宝贝需求的最佳时机。

            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如果哭闹,多半是因为饿了、尿布湿了等生理因素;而三四个月大的婴儿随着翻身、坐、爬等身体发育渐渐成熟,对外界的互动需求提高,此时的哭泣行为,正代表着他不安于现状、产生好奇心,以及想和父母与世界产生互动的开始。

            哭声是婴儿沟通的方式,家长们不必过于自责,认为是自己没照顾好宝宝。哭声其实就像我们的口语沟通,只是小宝宝还不会说话,这是他唯一能表达的方式。下次宝宝哭泣时仔细观察他的哭声,慢慢去熟悉他的哭声及透露出来的讯息。

            Tips:婴儿的哭泣会传染?

            临床上观察,婴儿室里一个哭泣的宝宝,往往容易引起其他宝宝一起哭泣。婴儿的哭声其实就像大人们的语言沟通,是他们传递彼此讯息的方式。当一个婴儿哭泣时,其他婴儿也会感染到他的难过情绪,于是婴儿室很容易变成东一个宝宝哭泣、西一个宝宝也哭泣,最后演变成宝宝们哭成一团的情况。当孩子1岁以后,开始发展自我中心的概念,他会知道其他孩子的哭泣是因为难过,因而产生同情心,以自己的角度去猜测这个孩子为什么哭泣,甚至天真地把自己的妈妈找来给哭泣的孩子,一般要到2岁之后才会懂得要去找哭泣孩子的妈妈。

            5类哭声,区辨宝宝需求

            1 我饿了

            哭声:想象宝宝要吸奶的口型,但是却没有奶可吸,而发出呼唤的哭声,哭声比较有规律。

            对策:这是由于刚出生的宝宝都有强烈的吸吮反射,只要把奶嘴或手指放进他的口中,宝宝就会吸起来,这是他天生求生的本能反应。因此,当他哭泣中合并有吸吮的动作时,发出“我想喝奶”的哭声,听到这样规律的哭声时,是在提醒妈妈:该喂奶了。

            2 我想睡了

            哭声:想象你想睡觉时,要打哈欠的动作,并保持这个口型而发出的哭声,就是小婴儿表达睡意而发出的哭声,而且每个音都拉得很长,因为新生儿也会有哈欠反射。

            对策:宝宝越累时,其实越不容易入睡。因此,当宝宝发出托长音的哭声,合并揉眼睛和打哈欠的动作时,妈妈就应该赶紧安抚并协助宝宝入睡,免得宝宝躁动就不容易睡着了。

            3 我好不舒服

            哭声:当宝宝发出强弱不一的气音,特别一开始的发语音强,而由虚弱音结尾,而且哭声不规律时,可能是他正在以哭声表达:我现在很不舒服的讯息。

            对策:这里所指的不舒服不一定是宝宝生病了,姿势不舒服、尿布湿了都可能是造成他不舒服的原因,妈妈可以观察宝宝的需求,帮他调整一下姿势,或者更换尿布。

            4 我肚子胀气了

            哭声:当宝宝发出类似英文中“air、air、air”(肚子里有空气)的声音时,又伴随着身体弯起来,把脚弯向胸部曲着的姿势,代表着他的肚子有胀气。

            对策:试着让宝宝趴在妈妈的大腿上,轻轻抚摸他的背部来舒缓他腹部的不适感,或者轻轻在宝宝的胃部(肚脐上方、肋骨下方处)作环状按摩。

            5 我想要打嗝

            哭声:连续发出短音,代表着宝宝想要打嗝的讯息。

            对策:妈妈可以将宝宝靠在胸前,撑住宝宝的头来为他拍背。

            如果依照以上5种情况辨别宝宝的哭声,必须要在宝宝开始哭泣时,就仔细聆听并辨别其中的差异,找出原因赶紧安抚宝宝。否则,等到宝宝哭得呼天抢地时,不但不容易分辨哭声,更会让家长们手忙脚乱。

            当宝宝的哭声混合了上述多种形态,要用心去发掘其中最常出现的哭声来响应安抚,如果有些声音你的宝宝都不会出现,也不用过于忧虑,这是每个宝宝的个体差异。

            假如真的听不出来,可边安抚边帮宝宝换个姿势,比如将他放到大腿上或者抱到胸前,然后再试着听听看。当真的无法分辨出宝宝的哭声时,请妈妈们放轻松不必过于焦虑,尽量去安抚宝宝就好,随着亲子之间相处愈久,你一定能了解宝宝哭声的真正需求。

            安不安抚学问大:从本能~学习哭泣

            初生宝宝的哭泣多数是为了满足生理上需求(饥饿、生病),等到他的生理需求被满足,他知道“哭泣是有用的”,等宝宝大了一些,会以假哭来寻求爸妈的注意,比如举起小手想要妈妈抱,发出“咳、咳、咳”的干哭声等。每个孩子因为天生气质不同,呈现的方式也不一样,但是都是在表达他需要被关注、被爱的心理需求。

            照顾者应该仔细去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做些简单的观察纪录,如什么时候哭、哭多久、最后是怎么不哭,通过每日的观察纪录,试着找出最有可能解决的原因。如果宝宝真的是因为不舒服而哭泣,就应该好好安抚及处理。若孩子一直是以假哭的方式来呼唤大人,这时父母亲应根据对孩子的了解,找出亲子间的相处默契。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方式纾缓宝宝的哭闹情绪,适度满足心理需求,才能建立孩子的独立性。

            5大哭泣原因

            1岁以内宝宝容易哭闹主要是下面5大类原因,找出宝宝哭闹的原因并加以改善,才是最有效的哭闹安抚法。

            原因1 身心理需求:我需要爸爸妈妈

            小婴儿哭泣的原因不外乎是肚子饿、尿布湿了、需要被照顾者抱起等需求,如果是因为以上的原因而哭泣,通常只要满足了孩子的需求,针对他的需求去安抚他,通常两三分钟后宝宝就不再哭泣(先天特殊气质的孩子则不然)。3个月内的宝宝最好安抚,等到宝宝大了,他的需求也愈来愈多,哭泣的情况就需要家长更费心地去观察。

            原因2 身体出了状况:我生病了

            婴儿的哭闹都应该尽量去安抚,如果发现满足了所有的生理、心理需求,宝宝仍旧哭个不停,持续哭泣达15分钟以上,家长就应该高度怀疑宝宝是不是有便秘、胀气、拉肚子等胃肠道问题的困扰,而导致1岁内婴儿哭闹不休多为胃肠道的疾病,其中又以“肠套叠”和“肠绞痛”最常见。

            常见病症:肠套叠与肠绞痛

            肠套叠

            好发对象:肠套叠属于婴幼儿急症,严重程度可能会危及生命,3个月~6岁的婴幼儿都可能发生肠套叠,特别容易发生在原本很健康、也不太哭闹的宝宝身上。

            发生原因:因为肠子套进本身的肠管之中,刚开始并不会痛,但是会因为影响血液循环而使组织肿胀造成肠子阻塞。

            症状与治疗:宝宝会痛得很剧烈,停歇时间很短,膝关节会弯曲,如果不及时解决,会持续剧烈大哭且不停歇,哭闹不安的程度会让大人怎么抱怎么哄都无法安抚,合并泪流不止、脸色发白、腹胀、吐奶(甚至是吐胆汁)、排便形态改变等症状,此时应该立即送医。若宝宝持续哭闹到呈现无力感的状态就非常危险,在病发12小时内宝宝有解血便的状况时,一定要尽快进行灌肠或手术治疗,否则会引发肠子穿孔、腹膜炎等危急生命的状况。

            肠绞痛

            好发症状:在哭声方面,3个月内的婴儿突然哭泣,先是慢慢哭,之后哇哇大哭,断续哭好几个小时,之间甚至可能停个1小时,每天持续15分钟以上的哭泣,且安抚无效,如果持续2~3天以上,就可能是婴幼儿肠绞痛的征兆。生理方面,嘴巴周围苍白,脸部涨红,肚子通常摸起来胀胀紧紧的,身体会曲向肚子,手脚比较冰冷,手掌紧握等症状。肠绞痛多会在固定的时间发生,妈妈可以细心观察宝宝是否都固定在晚上或是下午的某段时间内哭泣,肠绞痛的哭声极大且声音较尖锐,宝宝会“嚎啕大哭”,甚至可以用凄厉来形容,无法被安抚停止。

            发生原因:造成婴儿肠绞痛的原因目前在医学仍无定论,推测和牛奶蛋白过敏、胃肠发炎、乳糖不耐症、腹胀与照顾者互动情形不佳等情形有关。

            处理方式:将宝宝抱起,面朝下,在大腿上摆个温水袋,让宝宝肚子靠在温水袋上,或者帮宝宝在肚子上擦点驱风药来按摩,将有心理安抚的作用。家长也可以试着以棉花棒沾凡士林,轻轻地在宝宝的肛门口点一点来刺激肛门排气排便,因为肠绞痛在排气或排便后不适感便会停止。婴儿肠绞痛通常在3个月大之后会转好,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所以没有立即就医的需要。

            原因3 天生气质爱哭泣

            在爸妈尽力安抚宝宝的生理、心理需求,且医师也排除生病的可能,但是宝宝哭闹不休的情形仍旧让照顾者束手无策时,这多半和孩子的天生气质有关。气质因素多半在宝宝1岁后才比较容易被观察发现,照顾者不需过度自责,而是在了解宝宝的情况后,用适合他的方式来照顾,帮助宝宝适性发展,才是正确的态度与观念。

            原因4 不适应新的照顾者与安置环境

            小婴儿也会产生分离焦虑的心理,环境与主要照顾者的改变最容易引发宝宝的分离焦虑,而这么小的婴儿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以哭泣来表达。比如居住环境、变换环境、温度变化、衣服穿太多太热、肢体活动度被限制等,都会以哭闹的形式来表现。

            三四个月大的baby分离焦虑最为明显,因为宝宝这时已经能够认得主要照顾者(多半是妈妈),当主要照顾者转换为其他人,小婴儿对陌生人抱的方式、呼唤的声音、身上的气味与安置的环境突然改变而产生不适,安抚效果通常都不佳,需要一段时间(2~6天不等)来适应。

            宝宝9个月大以后,对主要照顾者更熟悉时,开始进入到一种怕生的阶段(也是俗称的无尾熊宝宝,换人抱会大哭大闹)。因为小婴儿的分离焦虑是相当正常的表现,只是从三四个月大~1岁半的阶段他会以哭闹来表现,所以“哭闹”只是宝宝表现焦虑情绪的一种方式,至于大一点的孩子表达分离焦虑的方式可能就是直接说:“我不要”。

            此外,不适应的睡眠环境也会导致宝宝特别爱哭泣,这是由于睡眠形态会影响到宝宝的活动,如果宝宝一直睡不好,他清醒的时刻就比较多,这样一来,一直被局限在小小空间的宝宝只能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不适以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家长要注意不要把孩子安置在嘈杂的环境中,免得孩子因为睡不好而有哭闹的情绪表现,并尽量配合孩子的作息,让孩子在固定的环境与时间来入睡。

            原因5 安抚方式的不适应

            因为每个宝宝在哭闹时所期望被安抚的方式不同,所以当家长在排除了疾病的可能性与改善宝宝周遭环境之后,应尝试观察宝宝的反应,找到一个最适宜他的安抚方法。例如:因为忙碌的关系,当宝宝哭泣时仅和他说话,而忽略了有些时候宝宝是需要被抱起,以轻拍、轻摇或是抱着他走动等方式,来舒缓其哭闹情绪。有些宝宝在哭泣时则会希望照顾者来看一看他,和他说说话,感受到有人在身旁陪伴他的感觉,这时如果能在婴儿床边安置有声音或者是会转动的装饰玩具,营造出有人陪伴的感觉与情境,也能转移宝宝的哭闹情绪。

            Tips:什么是婴儿摇晃症候群?

            当孩子哭闹不停时,应该抱起他轻轻地摇,不要因为心急就急躁地过度晃动,让孩子的姿势与位置突然改变得太大,这么做可能会导致“婴儿摇晃症候群”的情形发生。因为照顾者过度摇晃宝宝,可能会造成孩子类似脑震荡的情形,孩子的确会停止哭泣,让家长误以为大力摇晃是有效的,但其实可能已经造成宝宝昏眩甚至严重的硬脑膜下出血的病症。

            10招告别宝宝哭闹安抚法

            宝宝哭泣时可以先尝试下面的安抚方法,要是其哭声仍停不了,就得考虑孩子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因素,应该进一步带宝宝就医。

            1 使用包巾舒适地将宝宝包住,让宝宝如同回到妈妈子宫内的安全感。

            2 哭闹抱起时,尽量将宝宝的腹部朝向大人。

            3 吹口哨或发出轻轻的嘘声、开慢速吹风机或电扇等方式来安抚哭闹的宝宝,如此一来将让宝宝感觉到有如在子宫内感觉脉搏或血流的嘶嘶声。

            4 轻轻摇晃婴儿,就像胎儿在子宫内感觉妈妈在走动的感觉,但不能过度摇晃以免造成婴儿摇晃症候群。

            5 双手像按摩般轻摸宝宝的脸蛋、背部、腹部和脚,长时间轻抚的安慰效果其实大于短暂拍动的效果。

            6 轻声和宝宝说话或唱首歌来与宝宝互动。

            7 开车带宝宝绕一绕,感觉类似子宫内的震动与声音,他会很快就睡着。

            8 试着帮宝宝洗个温水澡,流水声以及和妈妈的皮肤接触会让宝宝很安心。

            9 试着用新玩具或婴儿床上的摆饰来转移的宝宝的注意力。

            10 宝宝哭闹时,妈妈不要紧张生气,不良情绪的感染将会造成宝宝更难过。

            一哭三不要!

            1 不要一哭就塞奶嘴给宝宝,他需要的其实是轻抱安抚而非奶嘴。

            2 不要一哭就立刻喂奶。

            3 不要太快速变换你的安抚方式。

            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一辈的观念,只要宝宝一哭就给他喂奶,虽然宝宝的哭声以饿了、尿布湿了、脏了最常见,但并不代表每一次的哭闹就一定是这几种原因。当家长养成了一哭就喂奶的反射动作,很容易就会忽略了其他造成宝宝哭泣的原因,比如单纯想抱抱、穿得太多、尿布包太紧、温度过冷与过热、肚子胀气等,甚至还忽略了必须马上就医等较为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征兆。

            宝宝一哭泣就喂奶,这不仅让宝宝无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容易因为过度喂食,造成碳水化合物摄取过多而引发宝宝胀气,造成另一个哭泣的恶性循环。

            大部分宝宝在出生几周后就可以养成规律的喂食习惯,有的宝宝吃得量少但吃得频繁,有的食量很大,但是喝一次可以撑很久,不需要以大人的想法担心孩子吃得不够,拼命喂、睡了也抱起来喂,让宝宝养成奶瓶不离身的习惯。

            避免喂食过度,家长们要先了解宝宝要吃多少奶量才足够?通常出生一周后的婴儿,每天60~90毫升已经足够,如果以一次喝10毫升计算,一天要喂6次,平均每4个小时喂一次,家长还是要依宝宝一次能喝的量来做固定式的调整,而通常喝母乳的宝宝,因为喝得次数较为频繁,一次的量也没有配方奶来得多,所以喝母乳的宝宝通常喂了一两个小时就开始哭着要喝奶,妈妈照顾起来也会特别辛苦。

            大部分的宝宝到4~8个月大时几乎都不会在半夜时哭闹着要喝奶,1岁以后就可以和大人一样三餐固定,中间加个点心,不需要频繁地计算喂奶时间。因此,建议家长尊重宝宝自我调控饮食的能力,只要确定他没有吃得过多或过少,从生长曲线来看,其身高、体重在理想范围内顺着生长上去,神经学发育(翻身、坐起、扶走等)标准,就不需要过度地喂食,反而提高宝宝胀气的几率,造成恶性循环。

            结语

            宝宝哭泣是和大人们互动、表达情绪的最好方法,了解哭泣是他沟通的开始,不要给宝宝贴上爱哭的标签,了解宝宝哭泣的原因,反而能打造你和宝宝之间专属的亲密沟通方式。

            2010-12-23 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