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保健  > 给宝宝适当的挫折教育是不是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啊?

      pic of user:nckkk

      nckkk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3

      给宝宝适当的挫折教育是不是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啊?

      现在的家里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孩子要什么就都会给她什么的,在家里孩子是很少受挫的,请问适当的给孩子挫折教育是不是更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啊?

        avatar of PAN201314

        PAN201314

        历史

         

        我以为,挫折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留心,都可以从中获得教育。小时候,孩子看见别人有的东西,他都要,但这不可能。于是就哭。这就是挫折。如果父母处置得当,孩子哭后懂得他的要求并不是都必须满足,就懂得了一个道理。这就是挫折教育。长大以后,失意、失望、失落,凡是愿望不能达成的,都是挫折。生活中什么都会缺,唯独挫折不会缺。问题在于抓住机会,而不必特意设置。事实上,也不是引起挫折的事件越大,教育越深。因为大不大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取决于当事人的感受。在心理学中称“心理事件”。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当事人的心理可能倒是件大事。鲁迅曾经被一个三轮车夫所震撼,就是一例。人们常常会因生活中的小事所顿悟,就是说,这些小事在他的心里是大事。故意设计的挫折教育很难顾及到“心理事件”的效应。所以我认为,如果存在挫折教育的话,不必特意安排,但应抓住机会。

        2011-01-28 12:26:11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张文静

          张文静

          历史

          挫折教育并非我们惯常认为的需要与宝宝针尖对麦芒地进行。这样的挫折教育可能会挫伤宝宝探索的积极性,或者让宝宝变得缺乏自信,反而对宝宝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给宝宝进行挫折教育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挫折教育部可以突击进行
           现在的“夏令营”、“冬令营”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不少还在上幼儿园的宝宝也在父母刻意安排下参加这些活动,经受所谓的“挫折教育”。心理学家关于挫折的解释是:“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他是个人在没有充分准备的状态下出乎意料地面临的各种人生难题,如果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与思想准备,那么这种挫折教育就部分地失去了意义。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往往出现在不经意间。只有经受得住这些突然降临的挫折,才能说是成功地“挫折教育”。因此,“挫折教育”更多地应有由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而不能通过诸如“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来突击进行。
          2. 挫折教育不是不提供任何帮助
                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它,就会为宝宝以后克服更大的困难和挫折奠定基础。对于宝宝来说,这些挫折在成人眼里看来微乎其微,比如宝宝摔倒了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这可能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磨练的过程,但是如果宝宝摔倒了,我们不去扶他,他将来就可能变得比较冷漠。这种挫折教育不见得就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在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可能失败的难题给宝宝时,并不是说在宝宝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冷着心肠袖手旁观,而是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教给他们一些摆脱困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方法,让他们凭着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它,战胜它。
                 如果宝宝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办成某件事情,积累某些经验,宝宝就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一种求胜欲望和信心。这样,在经历挫折时,宝宝就不会被挫折所吓倒,当宝宝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宝宝,让他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另外,在孩子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对陷入严重挫折情境中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如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在必要时刻帮助孩子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他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而进步、达标的全过程就是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在平时则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活动,把握其发展趋势,如果孩子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均告失败,就应及时给予具体帮助。
          3. 并非让宝宝经历的挫折越多越好
          挫折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消极的情绪体验,过多的挫折,会使宝宝失去自信心,变得十分自卑和软弱,这就像经常遭老师批评的学生无法树立学习的自信一样,是和“挫折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的。因此,挫折教育并非越多越好,无论其数量和质量,都不应该超过宝宝能够承受的限度。父母在为宝宝设置挫折情境时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宝宝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宝宝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时,宝宝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宝宝学会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宝宝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宝宝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对目标失去兴趣,对达成目标丧失信心,甚至导致某些心理疾病。
           4.小宝宝也可以让他经受一些挫折
          不少父母认为挫折教育是宝宝长大以后的事情,因此他们舍不得宝宝哪怕受一丁点儿的委屈。实际上,挫折教育应该从小做起,这样,宝宝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就会获得承受挫折的能力。比如,宝宝做错了事情,该批评的就得批评,犯打错了还有适当惩罚,让他体会到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不要一味地以宝宝为中心,不时调整一下父母注意的重心,让宝宝明白他不是世界的中心,因为一旦环境变化,他就很可能由主角变为配角,甚至根本受不到重视。因此,让宝宝学习适应各种角色的转变,调整心态适应环境等等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此外,让宝宝适当地优点饥饿感,让宝宝承担某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等等,都是变相地为宝宝提供挫折教育的有效方式。
          4. 挫折教育不可以封闭进行
          为宝宝设置各种挫折情景可以在家里,但是更多更有效的挫折场景应该在外面,在宝宝与小伙伴玩的过程中产生。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宝宝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耐挫性。在同伴群体中,宝宝往往会不可避免地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地磨练中学会如何与小伙伴友好相处,如何跟小伙伴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宝宝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宝宝的抗挫折能力。
           
           

          2011-01-28 11:50:40

            avatar of PAN201314

            PAN201314

            历史

            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这没有错,但赏识过了头,效果适得其反,孩子容易产生虚荣、自傲的心理,很难接受不同意见,更不要说批评教育了。如今的独生子女,大人娇惯的多,在学校里不受点儿挫折教育,将来怎么走上社会?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认为,教育应是十八般武艺,欣赏、激励、批评、惩罚等等,缺一不可。这可谓真知灼见。世界上没有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面对知识、能力、性格、经历、家庭都不一样,而且思想不断变化着的中小学生,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都需采用。

            外国有位作家,很小的时候写了首儿童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不吝赞美之辞;父亲却说糟糕透了,这使他感到委屈。在以后成长岁月中,他一有进步,哪怕是点滴成绩,都会被母亲捕捉住,给予不遗余力的赞扬,作者从母亲身上得到的信心、勇气与希望。而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厉,对缺点、失误,不留情面地指出来,有时还大声斥责,作者从父亲身上获得的是清醒、理智与谦逊。再后来,作者成为知名作家,完全明白了父母的用意,他深感自己很庆幸,既有一个懂得欣赏自己的母亲,又有一个十分严厉的父亲,不然,很难成才。

            现在,大家普遍反映,中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笔者以为,这与没有把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很大关系。该赏识的时候不去赏识或赏识不到位,该批评的时候批评缺失或者把挫折教育等同于做做思想工作甚至体罚学生。挫折教育与打骂无缘,打骂只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扭曲其人格,培养叛逆者与奴才。学生犯了错误,要批评教育,但批评应讲究方式方法,道理说到他们的心坎上。即使要惩戒,也可以采取聪明的办法,寓尊重、期待、激励、教诲于“惩戒”之中。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思想与情感是非常复杂的,这要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很强的灵活性与机动性。赏识也好,批评也罢,甚或惩戒学生,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师长教育孩子会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而教育孩子中的许多无奈、许多出格行为都有悖于这个前提,哪怕你说你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那也是一厢情愿,说不定有时候还会留下终身的遗憾。

            2011-01-28 12: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