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保健  > 为什么2个月的孩子出了麻疹

      pic of user:poueee

      poueee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3

      为什么2个月的孩子出了麻疹

      我的孩子刚2个月,是纯母乳喂养。可是1周前,我的孩子发热、流涕、流眼泪、眼睛发红、眼屎多,随后3天孩子全身出现红色皮疹。医生说孩子是出麻疹。医学刊物上说8个月以内的孩子不会感染麻疹,为什么我的孩子会传染上麻疹?

        avatar of 妈妈爱聪头

        妈妈爱聪头

        历史

         

        一般来说,胎儿从母体中获得麻疹抗体到孩子8个月才消耗完,所以在8个月以前可以保护婴儿不患麻疹。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通过接种让这些毒性很弱的病毒进入人体并使之产生抗体。通过科学家的大量调查和研究发现,婴儿在8个月开始接种麻疹疫苗,其保护率比提前接种要高得多,所以我国规定,孩子在8个月开始接种麻疹疫苗,1岁半再加强1次。麻疹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免疫力大约持续4~6年,而不能保持终身。为了达到持久的免疫目的,我国还规定孩子在6~7岁,12~13岁,18~19岁各加强1针。
        但是由于有的妈妈没有患过麻疹,而且也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即使接种了麻疹疫苗,由于没有按规定进行加强接种,母亲体内就可能没有麻疹抗体,或者麻疹抗体效价已经消失或降低,所以孩子没有从母体中获得麻疹的抗体。又由于还没有到麻疹的接种日期,故没有接种,所以一旦接触到麻疹病毒,很难抗拒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一般这样的孩子(易感儿)在接触了麻疹病毒后。90%以上的人都会发病,甚至新生儿也会因为妈妈没有患过麻疹而感染麻疹。
        麻疹一年四季都发病,一般春末多见,冬天渐多,夏秋少见。因此预防是关键:
        •每天室内要通风。因为麻疹病毒不易在体外生存,一般在户外空气中20分钟后就不会散播传染了。
        •不要到公共场合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去,也不要互相串门,防止携带麻疹病毒。
        •如果家中的人没有患过麻疹,或者已经过了免疫保护期,要去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接种麻疹疫苗。
        •如果家庭周围有人患麻疹,要注意隔离。麻疹自身在出疹后第6天就没有传染性了,不必再隔离。但是如果出现麻疹的合并症,就要延长隔离到疹后第10天。

        2011-02-02 11:20:33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汐汐妈咪

          汐汐妈咪

          历史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 病因 (一)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一般认为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患者咳嗽、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到达易感者的呼吸道或眼结合膜而致感染。间接传播很少。 (三)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 症状 潜伏期为10~14天。本病典型经过分三期。 (一)前驱期:又称出疹前驱期,持续2~4天,但体弱,重症或滥用退热剂者可延至7~8天。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急起发热,咳嗽、流涕、喷嚏、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浮肿。咳嗽逐日加重。少数病人病初1~2日在颈、胸、腹部出现风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或荨麻疹,数小时即退,称为前驱疹。此时在悬雍垂、扁桃体、咽后壁、软腭处亦可见到红色斑点,出疹期才消退。 (二)出疹期:于第4病日左右开始出疹,一般持续3~5天。皮疹首先开始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躯干与四肢,待手脚心见疹时,则为“出齐”或“出透”。皮疹初为稀疏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4mm,逐渐皮疹增多,融合呈卵园形或不规则形,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皮疹出透后转为暗棕色。病情严重时,皮疹可突然隐退。 本期全身中毒症加重,体温高达40℃,精神萎糜、嗜睡,有时谵妄抽搐。面部浮肿,皮诊,眼分泌物增多,甚至粘连眼睑不易睁开,流浓涕,上述表现之面貌称为麻疹面容。 (三)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中毒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下降,约1~2日降至正常。精神食欲好转,呼吸道炎症迅速减轻,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并留有糠麸样细小脱屑及淡褐色色素沉着,以驱干为多,1~2周退净。若无并发症的典型麻疹全程10~14天。 对麻疹病毒至今尚未发现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故治疗重点在加强护理,对症处理和防治并发症。 (一)护理及对症治疗应卧床休息,单间隔离,居室空气新鲜,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衣被不宜过多,眼、鼻、口腔、皮肤保持清洁。 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并应多喂温开水。不可忌嘴,恢复期尚应加餐。高热时可给小剂量退热剂,咳剧时予以镇咳药等。体弱病重者可早期给丙种球蛋白肌注,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近年报告给麻疹病人补充维生素A,一次10万~20万IU口服,可减轻病情,使病死率下降。 (二)中医中药治疗前驱期初热时,可用宣毒发表汤或升麻葛根汤加减,以辛凉透表,驱邪外出;外用透疹药(生麻黄、莞荽子、西河柳、紫浮萍各15克)放入布袋中煮沸后在床旁蒸薰,或稍凉后以药汁擦面部、四肢,以助出疹。出疹期宜清热解毒透疹,用清热透表汤,重病用三黄石膏汤或犀角地黄汤。虚弱肢冷者用人参败毒饮或补中益氯汤。恢复期宜养阴清热,可用消参麦冬汤或竹叶石膏汤。 (三)并发症治疗 1.肺炎按一般肺炎处理,继发细菌感染选用抗菌药物,重症可考虑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食少适当补液及支持疗法。 2.喉炎保持居室内一定湿度,并用蒸气吸入,一日数次,以稀释痰液。选用1~2种抗菌药物,重症可口服强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保持安静。喉梗阻进展迅速者,应及早考虑气管插管或行切开术。 3.心血管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时及早应用毒毛旋花子甙或毛花强心丙治疗,可同时应用速尿利尿。控制补液总量和速度,维持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用能量合剂(辅酶A、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及维生素C静脉滴注,以保护心肌。循环衰竭按休克处理。 4.脑炎处理同病毒性脑炎,重点在对症治疗。高热者降温,惊厥时用止惊剂。昏迷者加强护理。目前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无特殊治疗

          2011-02-02 18: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