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动作发育  > 怎样让孩子科学的锻炼身体

      pic of user:kmviow

      小小玲玲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怎样让孩子科学的锻炼身体

          虽说给孩子参加一些运动,可以锻炼身体,但强度大了,又怕伤了孩子,要怎么样才能做到科学的锻炼身体呢

        avatar of 汐汐妈咪

        汐汐妈咪

        历史

         

        指导孩子科学地锻炼身体
        帮助孩子锻炼身体是家长责任之一,不少家长只是重视孩子学习,而轻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家长应该明白,孩子有健康的身体,这不光是个人的事,而且是整个民族的大事。因此,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使孩子有强健的体魄,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任。

        孩子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增强肺活量,促进消化吸收,加速肌肉、骨骼生长发育,提高神经活动平衡性和灵活性,对身体发育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只有让孩子们从小锻炼,长大才能体魄健康。

        怎样安排孩子们一天的锻炼时间?孩子们每天应保证有一小时或再多一些的体育锻炼时间,除按时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早操或课间操、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外,在没有体育课的那天下午课后,还应自行安排体育锻炼活动,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在-天中属于自己掌握的时间上,可以这样安排:早晨20一30分钟,下午课后30一50分钟,晚饭(过30分钟至60分钟)后做10~15分钟轻度、和缓的活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时间。

        早晨锻炼,宜在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如果太阳还没出来,最好不在茂密的树林里运动,因为此时植物夜间排出的二氧化碳气较多。如遇大雾天气,有条件最好在室内活动,因为雾中水分多,湿度大,既影响呼吸也不利于汗液蒸发。早晨以做操、慢跑、仰卧起坐,俯卧撑、引体向上等活动为好,锻炼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不宜过大。下午课外锻炼在4-6点钟是最好的时间,可以进行较剧烈的运动,但亦不要过分疲劳,以不影响晚上的学习活动。

        在家中体育锻炼不同于学校,要因地制宜。可以在室内锻炼,也可以在阳台做操,楼梯上上下下;可以在院中跳绳,原地起跳;还可以在附近大院、广场、路边跑步、竞走,汀羽毛球,踢毯子。节假日则可以带孩子远足,划船爬山、游泳,同样能达到增强孩子体质的目的。

        怎样锻炼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锻炼身体要讲究科学化,要想达到增强体质的良好效果.就应遵循下列基本要求。

        进行体检。在进行有计划系统锻炼之前,必须进行体格检查,以便根据健康和体能状况,合理地制定锻炼计划.科学地进行锻炼。这既可提高锻炼效果,也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制定计划。由于性别,健康状况,锻炼基础等存在着差异,所以就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安排适当的运动量,进行合理、有效的锻炼。

        循序渐进。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运动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负荷的逐步加大和多次重复,逐渐积累的结果。因此,锻炼时,内容和练习次数要由少至多,时间和距离要由短至长,器械重量和练习强度要由小至大,使身体逐步适应。违反循序渐进的卫生要求,不仅会削弱锻炼效果,还会引发运动损伤。

        全面锻炼。全面锻炼身体,目的在于打好健全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基础,对于民族的未来具有深远意义。从神经生理角度看,大脑皮层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越多,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就越容易,不仅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文化学习效果,还可以引起人体生理生化的变化,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坚持不懈。实践表明,即使有较好的健康基础和运动水平的人,一旦停止锻炼,身体各种机能,素质也会随着减弱。强健的体魄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就,已取得的锻炼成果也不是一劳永逸。所以,必须坚持不懈,形成习惯,才能保持和提高健康和运动水平。

        体育锻炼怎样才能掌握好运动量?参加体育锻炼,要学会测重和调控运动量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道理很简单,如果运动量过小,锻炼效果不明显;运动量过大,则会影响健康,甚至造成运动损伤。

        怎样判断运动量是否适宜呢?检测运动量的方法很多,通常采取两种方法:

        一种是触脉膊测量法,即在每天早晨起床前测量自己的一分钟脉膊(10秒钟脉膊数×6=基础脉膊数,即层脉)。如果锻炼后的次日晨脉已恢复到和前一天一样,说明身体反应正常;但如果次日晨脉每分钟比往常增5次以上,并且身体有不适感觉,而且脉膊持续增多3天以上,也无生病、发烧等症状,表明体力还没有恢复正常,就应适当减少运动量,如:缩短练习时间、运动距离,减少练习次数,改变速度和强度等。一般说来,运动量越大,疲劳感越明显,脉膊恢复的时间越长。

        另一种方法只通过主观感觉确定运动量是否适合。如果运动中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或发青,呼吸困难,脉搏急促而微弱,头晕、恶心、全身无力等症状,这是由于运动量过大而产生极度疲劳的急性反应;如果锻炼过后,精神不振,全身无力,食欲减退,睡眠不良,对继续锻炼产生发怵或厌倦感等,这表明运动量过大的生理慢性反应,因此要适当调整运动量或进行必要的休息。一般说来,锻炼后体力充沛、精神饱满,食欲旺盛,睡眠良好,虽有些疲劳感,肌肉也有轻度酸痛等,但经过-夜休息或按摩放松活动,次日可基本消除,说明活动量是适宜的,应坚持按计划进行锻炼。




        2011-02-09 14:14:39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王奕菲

          王奕菲

          历史

              锻炼不仅能增强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身体素质,还能改善大脑皮质及神经系统的协调指挥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家长和老师应保证孩子有一定时间进行体育活动。
              孩子适量体育锻炼,必须遵守一系列的科学原则及范围,只有这样,体育锻炼才有积极意义,对人体才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量力而行是要求每一个孩子在体育活动中,根据儿童的身体情况以及外界环境状况,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根据身体反应调整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儿童好奇心强,不能对自身运动能力有所判断,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确指导。
                家长和教师对准备参加体育锻炼的孩子进行身体状况评定,参加运动的难度应从容易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及难度、运动强度。要根据儿童的身体状况有指导、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体育锻炼。通常认为,儿童进行体育锻炼,一般只要身体健康、发育正常,不必有什么清规戒律。儿童的体育锻炼,运动强度要适度,从运动项目选择的角度看,要考虑动作不要太难,身体对抗性不要太强,多选择易于模仿、利于身体全面发展的体育项目。

          2011-02-09 14: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