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动作发育  > 宝宝走路迟

      pic of user:yoyo8107

      yoyo8107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3

      宝宝走路迟

      宝宝现在14个多月大了,还差十天就15个月了,但宝宝自己单独还站不稳,扶着东西或推着椅子就会走,不知怎么会事,急呀!其他方面都算发育正常,特别活泼!就是小腿瘦得可怜,无力站得稳。

        avatar of jwl

        jwl

        历史

         

        如果宝宝能扶着东西站就不要担心,有些宝宝走路就是晚点,加点现在天气冷,衣服穿得多,这种情况正常,到天气好了,你应该多让他练习走就可以了.

        2011-02-24 11:48:20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吉乌妈妈

          吉乌妈妈

          历史

          宝宝有可能 胆子稍小点 应该没有事的

          2011-02-24 12:52:30

            avatar of 汐汐妈咪

            汐汐妈咪

            历史

            小儿的发育有一定规律性,如走路方面,一般小儿11个月左右能扶住栏杆独自站立,13~15个月能独立行走,1岁半时能拉着玩具车走,2岁左右步态逐渐平稳。但小儿之间的发育情况略有差异也是正常的,例如冬季,衣服穿得多,行走不便,独立行走的时间就会延迟。但如果与正常的差距很大时,就要考虑是否由疾病因素引起。

            家长首先要考虑是否由于缺钙造成佝偻病,实际上,由钙缺乏所致的佝偻病而引起走路迟的情况是很少的,况且目前大多数2岁以内的小儿每日都在补充钙剂。故应从神经系统疾病,如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大脑瘫痪以及肌肉关节疾病等方面来考虑。由神经系统方面疾病引起的,往往语言、精细动作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也落后于同龄小儿。

            婴儿从卧位到立位,已有一些转变重心的尝试。当婴儿爬行熟练时,将会爬到各类家具的边沿以便扶着站立。宝宝最初扶物站立时,可能还不会坐下,应教其如何学会低头弯腰然后坐下。 办法之一是把玩具安放在近脚一侧的地面上,引诱宝宝低头弯腰去抓。即使宝宝一手扶着家具蹲下,另一手伸出来抓玩具,也是进步。当宝宝(宝宝食品)懂得低头弯腰去抓玩具后,接下去将学会不依靠家具扶持,再接下去就能靠自己的力量站立和坐下。大人可以在后扶着宝宝的腋下,或在前搀着宝宝的双手,练习迈步走。时机成熟时,设法创造一个引导孩子独立迈步的环境,如让宝宝靠墙站好,大人退后两步,伸开双手鼓励,叫宝宝“走过来找妈妈(妈妈食品)”。当宝宝迈步时,大人最好向前迎一下,避免宝宝第一次尝试时摔倒。

            每次学步练习前,让宝宝排尿,撤掉尿布,以减轻下半身的负担。选择一个摔倒了也不会受伤的地方,特别要将四周有棱角的东西都拿开。每天练习时间不宜过长,3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宝宝学步的7大要点

            宝宝到10个月左右的时候,经过扶栏的站立已能扶着床栏横步走了,这就是宝宝学走的开始,但从扶走到独自走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无疑要起到辅助作用,同时,父母还要学习一些宝宝动作发展方面的知识,以做到科学合理的辅助孩子学走路。

            一、发展状况

            宝宝走的动作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10-11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宝宝扶站已经很稳了,甚至还能单独站一会儿了,这时就可以开始练习走路了。

            第二阶段 12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阶段 12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第四阶段 13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

            第五阶段 13-15个月: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厅心,使其朝正向发展。

            二、意义

            当宝宝开始走路时,就说明他已经具备以下三项能力:

            1、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随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

            2、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

            3、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

            三、骨骼的问题

            一些宝宝在学步时会出现踮脚尖走路的行为。专家表示,父母可观察宝宝踮脚尖走路的频率来判断是否为异常现象,如果宝宝有用踮脚尖的方式走路,有时恢复正常状态,则不必过于担忧。。

            许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最容易发生意外就是扭伤,再加上这时候的宝宝通常不能表达得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细致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来得知。专家表示,父母应仔细观察宝宝走路是否出现一拐一拐的,或是躺在床上踢一踢,看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压一压宝宝腿部各部位,看看宝宝是否会感到疼痛。

            四、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第一阶段: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

            第二阶段: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第三阶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爸爸食品)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

            第四阶段: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

            第五阶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牵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依以上五个阶段走路动作发展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

            五、学步辅助工具

            学步车是最常用的学步辅助工具,但使用学步车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1、最好等宝宝七个月大以后,能够支撑颈部并平稳坐立时再使用。

            2、学步车的高度须适合宝宝的身高,不宜过高或过低。

            3、每次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20分钟为原则。

            4、使用学步车应在大人们的视线范围内。

            另外,楼梯、小板凳等,也可以当作宝宝的学步辅助工具。

            六、学步安全措施

            正处于学步宝宝所碰到的危险比前面几项动作接触的危险来得更多了,在环境安全的注意上,父母可要费更多的心思。

            阳台:宝宝一旦学会行走,“到处乱走”是必然的情形,引时父母就特别留意宝宝走到阳台上。没有围栏或栏杆高在85厘米以下,栏杆间隔过大 超过10厘米以上,或者阳台上摆小凳子……容易使宝宝误爬上,而导致危险。

            家具:家具的摆设应尽量避免妨碍宝宝学习行走,父母宜将所有具危险性的物品放置高处或移走,并且须留意所有家具中具有尖锐的角,以防宝宝去碰撞。

            门窗:宝宝容易在开关门中发生夹伤,父母可使用门防夹软垫来避免危险;至于窗户方面,最怕宝宝走到窗边玩窗帘绳,如此容易发生被绳子缠绕造成窒息的危险。

            七、把握辅助时机

            整个婴儿期宝宝的动作发展是否正常,关系着生理健康(健康食品)及日后的认知发展,如果宝宝动作发展受阻,不但会影响日后的学习,也会形成心理的障碍,所以父母该时时注意宝宝每个阶段的动作发展情形。

            另外,宝宝每个动作的发展都代表着一层意义,如果能在最佳时机给予适当辅助,这将对宝宝的动作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1-02-24 14: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