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心理  > 怎么对付爱哭的女儿啊,伤脑筋

      pic of user:jksdfjiweu

      菲2菲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怎么对付爱哭的女儿啊,伤脑筋

      我家女儿四岁了,总是很爱哭,要吃糖,不给哭,想看电视,不给看就哭,我不在家的时候,奶奶一看他哭就妥协了,满足他的要求,现在跟我也这样了,真是伤脑筋,应该怎么办是好啊

        avatar of 汐汐妈咪

        汐汐妈咪

        历史

         

        孩子爱哭的原因
        一般来说,孩子爱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孩子先天多愁善感
        以天生气质来说,就是“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遭遇不如意时,通常会以负向的情绪:如哭闹、发脾气等来表达。这是他的个性倾向,但家长不了解,就容易跟着孩子闹脾气,以致于亲子之间经常闹得不愉快,而无法心平气和地教导。
        2、哭只是获取的手段
        现在的家长孩子生的少,太过宝贝孩子,怕孩子哭,所以,从小只要孩子哭,大人总是满足他、妥协,让孩子感觉到“用哭来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3、语言表达能力不够
        由于家长或带孩子的人照顾太周到,从小孩子不必说话,只要用哼的或用哭的、用指的,大人就知道他要什么,使孩子的语言表达应用能力无法成长,于是惯用哭闹动作来表达。
        4、父母的态度过严厉
        大人太凶,一点小事就对孩子疾言厉色,吓坏了孩子,使得孩子成了好哭的“小媳妇”以博取同情。
        5、常常被父母所忽略
        父母连孩子的基本需要都不能完全满足。如:父母不常陪伴、接近的孩子;或者大人总忙着照顾小的或忙着自己的事。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爱或安全感等不满足,就会显得焦虑、不安,表现出来的是爱哭或不快乐的神情。
        找出问题原因
        孩子的哭有它正面的意义,但哭得不是时候就要找出原因:天生情绪本质负向、惯用哭来达成目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大人对孩子太凶、或者被忽略的孩子等等,都比较容易表现出爱哭的倾向,你的孩子爱哭是属于哪种原因呢?找出来才有办法协助他。以下的亲子生活现场实例,跟你分享解决方法。
        亲子生活现场问题二:小孩子在外受委屈后,除了哭,其他什么都不会,你说怎么能不让人揪心?
        改善亲子教育方式
        从小教孩子看事情的光明面,增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凡事鼓励孩子说出来,只有他用说的不用哭的,才给予正面响应;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同时也要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不是忽略了孩子,或太凶、太严厉?或者太保护?当然更不能孩子一哭就妥协。最后,还要给孩子时间,协助他逐步改善,等孩子身心成熟度够了,情况自然会逐渐好转。
        另外,哭,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大哭后,孩子可以感觉轻松、减轻压力。有些学者发现爱哭的人甚至比不爱哭的人生理与心理更健康,因此,父母不要为了清静,过于抑制孩子的哭。
        恰当的做法是
        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
        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阈比其他孩子更强烈。不准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为了让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泪,应该鼓励说他是一个坚强者,引导他克制哭,对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减少他的孤独感和脆弱感。
        2、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于自我认可,产生成就感。不应该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3、不要强化孩子的哭
        哭时不能给予表扬,不能因此给予特权或取消规矩,或因哭而免予惩罚等。父母对孩子的哭应采取中性态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可给一定的安慰,不能给太多同情,否则会哭得更凶。妈妈抱一抱,就会使他“雨转晴”而高兴起来。
        4、让孩子用语言表达
        教会孩子善于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痛处,说清为什么要哭,这时妈妈给些安慰,可以减少哭的机会。
        5、父母学会控制情绪
        因这种孩子特别敏感,所以对大人的焦虑、紧张、愤怒、忧郁等情感,极易被影响,因此大人自己要放松,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响孩子。如果情绪已经表露,最好立即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解释,免得孩子不断地猜想,加重敏感。但不可将自己的情绪向孩子没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绪。
        6、多些鼓励少点批评
        对孩子要少批评,多表扬,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脱下来,真了不起”,“让我们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们把它调到前面来,就更好了”。孩子做事没有达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样,但他只要尽力了,就别批评他。假如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责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而应先鼓励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后再帮助他把水擦掉。
        7、多些温柔多些幽默
        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会此起反应,所以大人要有控制,更不要大声骂孩子,对他们温和与幽默或许效果更好,但当敏感的小孩做了错事时,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批评,要清楚地说明错在哪里。既不要斥责,也不能无原则。
        8、别为孩子乱贴标签
        不要对孩子贴上敏感、好哭的标签,否则以后就难以摘此标签。如要把孩子的敏感告诉老师或保姆的话,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不要动不动就对人说这个小孩“哭得像狼一样”。

        呵护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在3-4岁以后,渐渐地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父母不让他干的,他又按着自己的主意去干。心理学把这一时期称为儿童的第一反抗期,这是儿童心理迅速成长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心理也在逐渐发育成熟,他们从对父母的依赖到日趋独立,这个过程要经过较长的时间。这一时期儿童的行为表现往往较为混乱,既有独立的想法,又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既要管,又不能管得太多。对待反抗期的儿童,我们有几点建议可供父母参考。



        (1)积极鼓励。父母应帮助孩子去做他们想干的事,千万不要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不要求全责备。

        (2)积极引导。父母可以用转移法来引导孩子,让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去干些自己干不了的事情,这时,父母应加以引导,并讲清他之所以干不了的道理。

        (3)全家态度一致。父母对孩子的情感要一致,不要忽冷忽热。同时全家对孩子的态度要一致,父母批评教育孩子时,爷爷奶奶不要干涉护着,或马上去批评父母,这样容易让孩子无所适从,甚至产生阳奉阴违的不良效果。

        2011-03-07 18:02:33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amwu22

          amwu22

          历史

                作为孩子的父母,心疼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明知孩子是以哭来要挟自己而满足他们不合理要求的话,日久天长,就会使孩子知道哭能满足他们的不合理要求,这就容易使孩子继续这样做下去,并变得更加任性。可见,被孩子的哭闹所要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所以,对于孩子以哭闹来要挟父母的做法,当父母的首先应硬起心肠,不被孩子的哭闹所要挟,断然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并明确地告诉孩子,哭的时候是不会满足他任何要求的。这样,连续几次,孩子以哭闹来要挟父母的做法就可能得到遏制。   
              如果孩子哭个没完的话,父母则不应当让孩子哭得太久,而应当在孩子察觉到哭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去。比如,父母可以借口干家务离开孩子一会儿,父亲或母亲找个借口领他到外面去玩等等。这时,孩子可能还在哭,但他的注意力已经被转移了。

          2011-03-07 17: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