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孕期保健  > 我检果血的时候查出巨细胞病毒

      pic of user:yjjedhq

      yjjedhq

      历史

      悬赏:80分

      回答:2

      我检果血的时候查出巨细胞病毒

      我怀孕快四个月了,建卡的时候做了全面检查,结果查出巨细胞病毒呈弱阳性,我是做宝安妇幼保健院做的,结果那里的医生让我去深圳市妇妇幼保健院复查,结果我一到那,那里又叫我去市医院做血定量,我这个结果是不是很严重啊,我现在真的好担心,有谁知道的快来告诉我啊,非常感谢.

        avatar of wy08666

        wy08666

        历史

         

         人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是最大的动物病毒之一。人是人巨细胞病毒唯一可感染的对象。同其他病毒相比,由于人巨细胞病毒的毒力较弱,侵入机体后一般不会使器官和组织受到严重损伤,但是该病毒基因整合在受精卵细胞的相关基因后,则可阻止或影响后者的复制和表达,最后导致不可逆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常。巨细胞病毒主要在早孕3个月内感染致胎儿畸形,脑是巨细胞病毒最易侵袭的器官,胎儿脑组织中的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均可受侵犯。颅内钙盐沉着、脑软化、脑积水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后遗症也以神经系统最为严重。最常见的是智力低下,其他如粗大运动异常,精神运动异常,感觉神经性耳聋,脉络膜视网膜炎等。虽然在听力和神经方面明显存在着高风险,甚至可能有后遗症,只有5%的被感染婴儿会在新生儿期就表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征象。而90%的先天性感染的胎儿出生时无任何临床症状。因此,加强监测,尽早诊断是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致畸的重要措施。怀孕时初次感染巨细胞病毒的孕妇,其胎儿的感染率是30%,而被感染的孕妇在分娩时有40%可传染给胎儿。妊娠期,巨细胞病毒感染至今尚无特殊疗法,所以关键在预防。对早孕妇女,不仅可监测其抗体,还可用特殊方法监测其抗原,如果发现孕妇体内有巨细胞病毒活跃复制,应采取果断措施,终止妊娠,以避免畸形儿出生。此外,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讲究卫生,杜绝病毒感染的各种机会,并注意保持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这样就有可能防止或减少育龄妇女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包涵体病对小儿智力有影响吗?   巨细胞包涵体病是由于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全身多个器官损害并出现临床症状的疾病。若在出生时就有临床症状,则为宫内感染(先天感染),出生后数天或数周发病多为出生后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很广泛,是先天病毒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胎儿脑组织广泛损伤,是小儿智力低下的最主要原因。   巨细胞病毒感染较广泛,大多数人一生中不同时期均可获得感染。居住拥挤、经济条件差、卫生条件差的人易感染。女性较同龄男性感染率高。晚期孕妇宫颈排出巨细胞病毒者达28% ,是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母乳排毒者约13%~27%,且排毒时间长,易引起后天感染。   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临床表现有多种类型。如为先天感染,出生后即有低体重,呼吸不规则,黄疸重,肝脏、脾脏肿大,抽搐,视力受损,肌肉瘫痪,智力低下等。如为后天感染,一般症状较轻,多表现为肝炎症状。   因此,育龄妇女怀孕前应做体检,如果发现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应抗病毒治疗,使血中巨细胞病毒抗体转阴,子宫颈分泌物检查巨细胞病毒为阴性方可受孕。

        2007-04-16 15:38:08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wy08666

          wy08666

          历史

          目前认为巨细胞病毒是最常见的导致宫内感染的病毒。成年人感染症状可不明显,但隐性感染或局部感染患者可不断从唾液、尿液、宫颈分泌物排出病毒。
          孕妇患此病对胎儿、新生儿可有严重危害。在我国,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当普遍,妇女中巨细胞病毒特异性抗体IgG的检出率达80%~99%,宫颈分泌物中常能分离出巨细胞病毒。妊娠后,由于机体免疫力减低,病毒活动力加强,可使隐性感染变为活动性感染,并可从以下两个途径传给胎儿及新生儿。
          1.宫内感染。病毒从母血经过胎盘侵入胎儿体内,在孕早期可导致多种先天畸形及流产。受感染新生儿常有体重低、肝脾肿大、黄疸、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即使出生时没有症状,也可以在出生后出现进行性的智力发育迟缓及听力障碍等。
          2.产道感染。妊娠后3个月,由于宫颈巨细胞病毒的排出率增加,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受感染,感染率可达40%。从受感染新生儿的尿液、唾液、眼泪、咽喉分泌物中均可分离出巨细胞病毒,尿液中有时数量较多。新生儿的尿布、分泌物、血、尿均有传染性,应注意消毒隔离。

          2007-04-16 15: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