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心理  > 紧急求助!!!!!!!

      pic of user:taiyangcheng

      taiyangcheng

      历史

      悬赏:200分

      回答:9

      紧急求助!!!!!!!

      几个月前,我带着4岁的女儿逛商店,在儿童用品专柜,孩子看中了一个娃娃还有一个摇篮,娃娃是放在小床上的,孩子觉得好玩,就把它放到摇篮里玩,我在不远处看着她。这时候过来一个营业员,她没注意到我,直接走向孩子,我只听到她问孩子在哪里上学,几岁了,叫什么名字。孩子当时看上去就很害怕,但没有哭出来,眼里含着泪,我也觉得人家是在跟孩子开玩笑,也没当真。晚上临睡前,孩子不肯入睡,她欲言又止,想告诉我白天发生的事情,又害怕,最后告诉我说因为她把那个娃娃扔到摇篮里,阿姨说要把她留下,说完就哭了,任我怎么安慰也不行。现在,孩子不敢到那个柜组,经过的时候连看都不敢看,我该如何消除她的恐惧心理?我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经历,我觉得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所以不想让孩子一直生活在阴影里,对她的心理和性格发育都不利。请帮忙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谢谢! 感谢回复,可惜没有针对性。烦请大家帮忙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对某些情景、某些事物、某些特殊对象的恐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由于认识水平低,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差,适应方式简单,控制及调节情绪能力差,偶然的害怕、恐惧是孩子对周围环境、事物的正常反应方式,同时恐惧还是一种有效的和有益于健康的方法,比如,对狗的恐惧,能够使孩子采取更加安全、更加慎重和更加有益的方式对待各种动物;对与父母分离的恐惧,能够让孩子学会感激别的人的照顾,学会控制怒气,同情那些需要与别人交往的人,并且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恐惧情绪会逐渐消失的。因此,父母师长不必为孩子的恐惧心理过分担心。但是假如孩子总是为一种恐惧内容的存在而长期出现恐惧情绪,或者孩子终日为害怕所左右,或者当孩子害怕该年龄阶段的孩子所不该害怕的事物,则说明孩子心理的发展出现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那么,父母师长该怎样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呢?

        我们应该先找出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一、要了解孩子产生恐惧的原因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产生恐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成人的吓唬。一些家长为了自己教育孩子的简单方便,常用吓唬的方法来对付孩子,使孩子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结果导致孩子产生不正常的恐惧心理。如,孩子哭闹时,有的父母师长缺乏制止的良方,就伪装“狼叫”“鬼嚎”等来吓唬孩子。这样,孩子虽然一时安静了下来,但由此而产生的恐惧也同时保留了下来。又如有些幼儿害怕去幼儿园,那是因为在孩子入园前,父母或其他长辈经常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如果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让老师来治治你。”

        2.过分保护。很多家长怕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会学坏,或怕孩子受到欺负,因而不让孩子出去与其他小朋友玩闹,一起做游戏。孩子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验,缺少处理相互间矛盾的技能与经验,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出现以人际交往为内容的恐惧。另外,孩子缺乏与同伴交往,接触事物必然相对少,因而会出现胆小怕事的情形。众多孩子在一起玩时,他们可能会打狗,自然大家都不会怕狗,并且孩子们又从打狗中获得了对付狗的经验;但孩子孤僻,不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就不会有打狗的经验,甚至可能会怕狗。

        3.恐惧可能是孩子逃避现实或获得他人关注的一种方式。比如,有些孩子怕上幼儿园后会失去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或失去某些好处,因而他有意无意地声称怕幼儿园、怕某个小朋友、害怕某个老师等等。又如,有些孩子希望能跟父母睡在一起,当开始与父母分床或单独一个人睡时,就声称怕黑暗、怕鬼、怕老虎等等,以促使父母答应他的要求:重新回来和父母一起睡。

        4.恐惧是经验积累的结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恐惧与其经验有密切的相关。比如,有的孩子怕洗澡,那是因为他曾有过洗澡痛苦的经历。孩子怕打针,那也是由于打针曾给孩子带来过痛苦。例如,我的小孩在两岁前是不怕打针的,但是两岁后的某一天,由于连续几天高烧不退,结果被几个医生摁住手脚和头,从头部上打吊针,孩子当时哭得声撕力竭……,从此,孩子便害怕打针,甚至一见到穿大白褂的人就哭。

        研究还表明,孩子害怕的对象往往与他亲近的人害怕的对象有密切相关,这是害怕经验传递的结果。很多孩子的胆小怕事是因为受胆小怕事的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5.恐怖影视、图书的影响。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认识世界毕竟有限,经常阅读带有恐怖内容的图书,或观看过多的恐怖影视,或听过多的鬼、妖故事……,这些也可能会导致孩子的产生恐惧心理。

        二、正确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1.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年龄小的孩子往往不知道害怕,他对某些事物的恐惧往往是受父母师长影响的。众所周知,孩子依恋父母师长,在他们的眼里,父母师长是安全的港湾,一旦发现父母师长对某些事物流露出恐惧的神情,他就会感到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胁,进而产生恐惧。如,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母亲师长怕老鼠、蟑螂、狗等等,这种恐惧心理与行为会在有意无意之中传染给孩子。所以父母师长要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心理,首先必须克服自身不该有的恐惧心理。在孩子面前,对待恐惧的事物要显示出坦然自如,沉着勇敢的样子,这样才会给孩子增添克服恐惧的信心和勇气。

        为了帮助幼儿克服恐惧心理,我们还可以在幼儿群体中树立勇敢的榜样。比如,有的孩子怕狗,我们可以让这些孩子观看别的孩子是如何和狗玩耍的,如何与狗亲近(但此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们所选择的狗一定是很温顺的,否则其他小朋友和狗玩耍时受到狗的攻击将会使得怕狗的幼儿更加坚信:“狗是可怕的”);又如,有的孩子害怕打针,那么我们在安排孩子们集体打针时,除了提醒给孩子打针的医生要尽可能降低打针给孩子带来的痛苦外,我们应该将勇敢的孩子安排在前面,为后来都树立良好的榜样,并且在他们表现勇敢(打针不哭)时,要及时表扬他,除了教师要用语言表扬他外,还可以让所有的小朋友为孩子的勇敢行为鼓掌,在这种气氛下,许多原来胆小的孩子也会即时表现出勇敢。千万不可将怕打针的孩子安排在前面打,否则会使更多的孩子相信打针是可怕的。

        2.不要因为孩子害怕某些事物而惩罚或嘲笑他。对幼儿期的孩子而言,害怕是内在情绪感情的一种自然流露,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如果你总是骂他是“胆小鬼”,“窝囊废”,孩子不但没有因此而变得大胆,久而久之他反而会更加坚信自己真的是个胆小鬼。假如当父母教师看到孩子表现出害怕时,以幼稚、夸大或轻蔑的语气与孩子交流,会更增强孩子的害怕感觉──因为这样不但不会降低孩子对该事物的恐惧,而且还会使孩子担心因表现出对某事物的恐惧而被人耻笑。如果父母见到孩子害怕某物时,平静地对孩子说:“很多像你这么大的孩子都害怕它,这是正常的。”这样就不会使得孩子为害怕某物而感到羞耻,并能逐步减少直至消除恐惧心理。

        3.不要对孩子的恐惧,特别是为了获得关注而产生的“害怕”过分关注。如果我们对孩子为了获得爱或关注而产生的恐惧给予过分的关注,或者因为孩子这样的恐惧而满足他的不合理要求,那么孩子就容易将“恐惧”转化为达到其它目的的一种手段,比如,将恐惧来当作逃避现实困难的一种方式。

        当然,如果我们在孩子不觉得害怕时能给他以适当的关注,那么,孩子就不会再用恐惧来寻求成人的关注,或者其“手段式的恐惧”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4.通过游戏活动矫治孩子的惧怕心理。根据孩子对恐惧对象的情况,设计一些游戏,可以使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恐惧的对象。如,当孩子对黑暗恐惧时,可以与孩子一起玩这样一个游戏:将房间的灯全关上,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抢球比赛,看谁抢得球多。在黑暗中多次游戏后,孩子也就不怕黑暗了。

        5.帮助孩子消除对恐惧事物的不正确认识和神秘感。孩子的恐惧有时往往是由于缺乏知识,或经验不足,或者由于错误的认识引起的。如孩子害怕雷电是因为不知道雷电是怎么回事。此时父母师长可向孩子解释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还可以和他一起计算由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的时间差,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孩子对打雷的恐惧,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对打雷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又如,有一个5岁半的女孩在母亲住院一个后突然产生入园恐惧反应,并伴随低烧,性格也变得胆小、依赖和喜欢缠人。经过反复分析后发现,这小女孩一直担心一旦她上幼儿园,母亲就会生病住院,晚上就没有人抱她睡觉。后来,父母在爱的施予方面作了努力的补偿,孩子心中的顾虑逐渐打消了,其相应的恐惧心理也消失了。对于由于某种体验而产生的恐惧感,如怕打针、怕吃药等,父母师长可向孩子讲清楚有关吃药打针是为了治病的道理,并培养孩子战胜恐惧的自豪感。

        6.帮助孩子获得应付他所害怕的对象或情境的信心和方法。恐惧是人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而又苦于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如果我们学会了摆脱或逃避这种困境的方法,恐惧自然而然就会消失。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我记得小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害怕狗,但自从我爷爷教会我用砖头、棍子等驱狗或打狗的对付办法后,我就不再害怕邻里那些凶猛而又喜欢狂叫的狗了。同理,孩子害怕一个人在房间不开灯睡觉,可以在他的床头装一个夜灯的开关,让其学会开和关,这样他掌握了控制黑暗和明亮的方法后,他就不会害怕了。

        7.预防恐惧的发生。由于恐惧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因此,我们要努力防止第一次恐惧经验的产生。比如,给孩子的洗澡水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用洗洁剂给孩子洗头洗脸时,不要让这些有刺激的东西进入孩子的眼睛,把洗耳恭听澡活动变成一种游戏活动而不是一种强迫性的活动,这样,对孩子而言,洗澡就不是一种害怕的事情而是一种娱乐活动。给孩子喂药也是这样,我们给孩子吃的药应该是容易吞咽的,并且在喂孩子吃药时最好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自愿吃药或在无意之中把药吃进去,而不应是:强行把孩子的鼻子掐住,然后强行把孩子的嘴巴打开……;这样做的后果,与其说是孩子怕吃药,不如说是孩子怕这种吃药的架势更为准确。

        8.让孩子对惧怕的事物逐渐“习以为常”。如孩子怕狗,可以先用玩具狗让他敢于接近,再与真狗接近;在与真狗接近的训练中,可先花几天时间,每天让他多靠近体形较小的狗几尺,然后再教孩子如何接近狗,如何与狗“说话”,如何与狗玩,这样循序渐进,孩子就会逐渐地不怕狗了。又如,孩子怕黑,可留盏小灯,或父母看着他入睡,孩子会比较容易睡着,以后也就逐渐地不怕黑夜了。千万不可强硬地把孩子丢入恐怖的环境中,否则将会使孩子变得更加害怕相应的情景。如有一位妇女回忆说她小时候害怕在黑暗中睡觉时说:“我妈常说害怕黑暗是愚蠢的,并且关灯,带上门。当然这样只能使我更害怕。”

        最后还需要强调的是,平时父母师长们不要给孩子讲鬼神的故事,也不要让孩子看恐怖影视片,更不要用鬼神、老虎之类的事物来吓唬孩子。因为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受其想象发展特点的影响,他们往往分不清哪些是现实真正存在的东西,哪些是想象的结果,他们往往会把影视、故事中的恐怖情节或画面当作是现实存在的东西。


        2007-04-16 22:11:03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yangyangye

          yangyangye

          历史

          儿童在发育过程中,会对某些事物感到恐惧,如怕动物,怕水,怕火,怕黑暗,怕陌生人,甚至对代表某些事物的词语也会发生恐惧。不少孩子看见医生或接受注射时,也会产生恐惧反应。恐惧反应可表现为惊慌、惊叫,退缩、痛苦、求救,甚至逃避或对抗,这在孩子接受医疗时(如注射药物)表现最为典型。儿童恐惧时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表现为呼吸加快,心跳增速,表情紧张,瞳孔扩大,手抖,严重者可呈现紧张惊恐状态,面色苍白,肢体软瘫,甚至一时性大小便失禁或精神抑制等。儿童恐惧若经常发生,会影响孩子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严重者可导致心身疾病或者精神疾病。

          儿童恐惧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恰当地运用儿童的恐惧心理,可以实施对儿童的教育和激励。例如,运用儿童对做错事的恐惧心理,引导儿童行为规范化;老师利用学生对坏成绩、不及格的恐惧心理,引导、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做好学生;利用孩子对爬高或其它危险情境的恐惧心理,指导孩子选择安全、健康的游戏或玩耍方式。

          成人对儿童的恐惧心理不要大惊小怪,要给予耐心的解释,给予安慰和鼓励,给孩子壮胆,帮助孩子消除恐惧。例如,在雷雨季节,一阵闪电过后,跟着一声巨响,隆隆的雷声大有炸平屋宇之势。此时多数孩子都会感到恐惧,忙朝妈妈怀里钻。这时大人应紧抱住孩子,同时给孩子作些科学的解释,并告诉孩子只要不在雨地里,不站在墙沿、树下,在自己的家里是没有事的。楼房虽高,但都有避雷装置,没有危险,无须害怕。经过解释,孩子又看到成人脸上并无恐惧的样子,心里就会平静多了。当他们再听到雷声,恐惧程度也就自然减少了。

          成人应注意不要以孩子的恐惧对象来恫吓孩子,例如,孩子怕老虎,他哭时,大人说:"你再哭就让大老虎来吃你!"孩子怕狗,成人说:"再不听话让小狗咬掉你的雀雀!"孩子有病怕吃药,成人威胁说:"吃药怕苦就给你打针!"孩子受过恐吓会形成条件反射,加重恐惧反应。

          对儿童恐惧心理的矫正方法很多,其中最简便而有效的是"示范脱敏法",即让儿童有保护地逐步接触恐惧对象,逐渐消除恐惧心理。例如,儿童对黑暗处,要以先抱着或拉着他的手走过黑暗处(暗室或野地),同时告诉孩子黑暗并不可怕。经过一两次,待孩子适应后,可改为陪着他通过黑暗。再后可和孩子一先一后,保持一段距离分别通过黑暗。最后让孩子单独通过黑暗。经过这样的锻炼,孩子也就不再惧怕黑暗了。再如,矫正孩子对水的恐惧,可先让孩子用水洗手、洗脸、洗手帕,将纸般及玩具船置于水中玩耍,然后可带孩子到游泳池去看别人游泳,带孩子划船,再以后由爸爸抱着孩子下水,给孩子浇水,用手托着孩子浮在水面……如此让孩子逐步接近水,孩子就会逐渐由恐惧水而变得喜欢水。

          儿童恐惧心理的矫正实际上是对儿童勇敢精神的训练。训练中可辅以奖励的办法,当孩子表现勇敢,不恐惧时就立即予以奖励和表扬。

          在儿童恐惧心理的预防和矫治当中要特别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不溺爱孩子。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溺爱对儿童心理发展是最有害的。对孩子溺爱的父母往往对孩子过度保护,看见孩子有一点恐惧表现就立即带孩子避开恐惧对象,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勇敢精神的机会。长此下去,对孩子坚强个性的塑造是绝无好处的。被溺爱的孩子大多胆怯,依赖性强,自信心不足,这样,其恐惧的发生率会更高。

          二是对孩子不宜反复无常。有些家长一会儿说孩子应该这样,一会儿又要求孩子那样,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做对做错都挨批评,就会形成行为恐惧的心理。因此,成人对孩子的教育要规范,前后要求要一致,父母双方对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

          三是父母不可随便对孩子发脾气。孩子对父母过分惧怕,会整日心神不定,看父母脸色行事,怕父母无缘无故发脾气,怕自己无缘无故受罚,以致形成畏畏缩缩的坏习气。

          四是不要过分责难孩子。孩子做错了事可有节制地表示气恼,正确运用孩子对做错事的恐惧心理,教育和引导孩子学好,不能过分责难。过分责难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降低孩子的自信心,甚至加重孩子的恐惧心理。

          2007-04-16 19:54:39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幼儿先天的恐惧是出自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它是我们种系发展积淀下来的。而后天的恐惧,即幼儿大多数的恐惧则是来源于他的经历和家长教育的不当,是幼儿后天出现的,它使刺激物(如黑暗、医生)和反应(恐惧表现)间建立一种稳固的联系。即当幼儿一见到相应的刺激物时便会产生特定的反应。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许多家长为了防止幼儿在夜间出去,便吓唬他说:“黑暗里藏有妖魔鬼怪,它们专门吃小孩。”如此一来,小孩子就会乖乖呆在家里,但同时也引起他们一见到黑暗就产生恐惧的心理。 
              那么,我们应如何防止幼儿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呢?或说父母应如何教育幼儿呢?
              首先,父母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幼儿所面临的事物,切忌言过其实地恫吓儿童,更不能使用妖鬼等不存在的东西来欺骗孩子。因为幼儿对外界的接触很少,经验很有限,加之在幼儿的眼中,父母是无所不知的,他们会确定无疑地相信父母的话。父母为了寻求所谓的“安全”而制造的谎言,往往会伴随儿童很长的时间,同时还会造成孩子不适当的恐惧。其次,父母不要溺爱孩子。众所周知,溺爱的不良后果不胜枚举,但很少有人知道父母的溺爱往往是造成孩子胆小直接的也是重要的原因。一些初次和父母分开睡的幼儿,为了得到母亲的抚慰会哭闹着不肯单独去睡,他会找出害怕的理由来拒绝。此时,父母千万不要迁就孩子,否则他的“阴谋”得逞的同时也真的会相信自己谎言所说的,由此害怕单独一人居住。父母应坚持自己的主意,以免真的会出现这种恐惧。最后,父母本身要给幼儿做榜样。如果父母不想让孩子恐惧,那么父母自己先要无所畏惧。如果父母害怕电闪雷鸣,孩子第一次在父母面前听见雷声时,也会感染上同样的恐惧。假如父母不能避免恐惧的话,那就尽量不让孩子发现。

            2007-04-16 22:18:44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孩子的恐惧

              TOP1 黑暗
                案例:陆洋6岁了,不敢一个人睡觉,或者说是不敢一个人在黑暗中睡觉。他一走进黑房间,就大叫“妈妈有鬼,有鬼”或者说“妈妈里面有大灰狼要咬我”,反正是什么恐怖他就说有什么。
                多发生年龄:2-8岁
                分析:孩子的恐惧感源自大脑丰富的想象,因为在黑暗中他们无法看清楚周围的东西,他们就对自己想象的事物深信不疑,光凭解释是无法说服他们的。加上有的父母有时候喜欢以把孩子独自关在黑房子里作为惩罚手段,长此以往,孩子对黑暗的恐惧就会加强。
                爸妈妙计:
                父母可以陪伴宝宝到他睡着,并亮一盏小夜灯在孩子的房间里。
                挂一把充气宝剑在宝宝的房间里,给宝宝壮胆。
              TOP2 小动物
                案例:一凡正在小区的喷水池边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突然一只小狗经过他身边,一凡站住不动了。他屏住呼吸,小脸涨的通红,死死的盯住那只狗,生怕那只狗来碰他一下。
                多发年龄:2-6岁
                分析:宝宝进入智力快速发育阶段以后,思维很活跃,想象力也越来越丰富。一些我们大人认为是非常可爱和友善的物体在他眼里却成了可怕的庞然大物。他们觉得,这些不熟悉的物体对他们充满了威胁。
                爸妈妙计:
                父母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小动物的绒毛玩具,如小狗,小猫,让孩子先接触玩具,然后再接触活生生的小动物。
                给孩子看《动物世界》或《天线宝宝》这样的片子,从视觉上接受小动物。
              TOP3 小丑
                案例:颖儿第一次去游乐园玩。过山车、碰碰船、海盗船,各种各样的游乐项目让她玩得开心的不得了。可是突然,她看到了一样奇怪的物体,正在向她靠近,是——小丑。眼看着小丑那画着大大白白的眼睛的脸向她越来越靠近,越来越靠近,颖儿终于吓得哇哇大哭起来。
                多发年龄:1-6岁
                分析:大人一直会以为马戏团的小丑表演会是孩子们的最爱,可其实那张夸张的小丑的脸,在孩子眼中一点都不可爱,甚至可以说是一张扭曲变形的脸,充满了恐怖色彩。
                爸妈妙计:
                大人平时可以有意识的装鬼脸给宝宝看,或者鼓励宝宝自己也模仿大人做一些鬼脸。
                买一些能够在脸上涂的油彩和宝宝玩化装游戏,然后告诉她,她见到的小丑就是这样在脸上一笔一笔画出来的,不化装的时候,小丑还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TOP4 死人
                案例:非典时期,小南妈不敢让小南老是看电视。那段时间的电视里常会出现被单裹着头的死人画面,小南一看见,就会用小手蒙住眼睛,吓的不敢睁开眼睛,甚至有时候晚上还会做噩梦呢!
                多发年龄:4-8岁
                分析:害怕死人,是较大的孩子才会产生的恐惧心理。这些孩子的认知能力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水平,也会对死亡的意义有了粗浅的了解,所以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出害怕死人、害怕死亡的心理。
                爸妈妙计:
                和宝宝玩战争游戏,然后扮演被宝宝打死的死人,当宝宝来摇你的时候,你就说“死人是不会说话不会动的,死人是不会伤害人的”。
                TOP5 重大事故的重演
                案例:去年的车祸里,小米失去了亲爱的爸爸。尽管车祸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可是这件事对小米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她至今仍然坚持不肯坐和发生车祸的车一样颜色的黑色小汽车外出,害怕发生同样的车祸那一幕。除了这,她还不能见到身边有黑色的小汽车,看到后,她就会蒙住眼睛或者转身而逃。
                多发年龄:3-12岁
                分析:弗洛尹德说过:儿童因为幼年发生的重大事件而产生的恐惧和心理阴影会从他的童年一直延续到成年,会从潜意识里影响他长大成人后的一些行为。所以虽然这种类型的害怕比较少出现,但是却是最严重的一种,也是最容易导致孩子有心理问题和病态表现的一种。孩子在经历过这种事件后,情绪变得焦虑,喜怒哀乐也变得和正常孩子不大一样了。甚至他们的行为和语言也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爸妈妙计:
                带孩子到儿童福利院去参观,让他把用不着的衣服和玩具捐献给那里的小朋友,让他有机会接触和他有相似遭遇的孩子。
                如果重大事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的话,不要迟疑,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寻求专业的帮助。
                TIPS:作为家长,除了帮助孩子化解那些外来的恐惧以外,还要注意千万不要去故意“吓唬”孩子。要杜绝以下3种情况:
                1、家长不能把“你再不听话,大灰狼来咬你了”,“你要是还不睡觉,就会碰到妖怪,妖怪专门吃小孩子的”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2、家长也不要讲一些神仙鬼怪的恐怖神话故事,搞的孩子半夜里不敢一个人上洗手间,生怕里面藏着个白骨精。
                3、更要杜绝孩子和大人一起看恐怖电影和电视.那些恐怖血腥的镜头会老是在孩子的脑海里浮现,让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惊恐的状态之中的。

              2007-04-16 22:19:59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年龄这样小的孩子,出现较长时间的恐惧症状还不多见。你们的做法(如安慰她:“爸爸都修好了,没有什么好怕的”、搬到另外一个地方住了十来天,以离开恐惧源等),都是正确的。

                也许家长想知道:到底她在天花板上看见了什么?很想搞清楚。但由于她年龄小(才两岁半),估计也说不清楚,那么就不必为此烦心吧!当然,这一定是一种强刺激。

                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能离开这套房子时间长一点更好,对恐惧物的印象会更淡一些;

                第二,恐惧来源于缺乏安全感,应该给他这种安全感。比如和她一起睡一段时间试试,也可以安上一顶帐子,使空间变小,显得“有着有落”,可能有用;

                第三,如果再持续一个月不好,应该带她到儿童神经科去看看,吃点药物也可能有用。
                不要让这种恐惧感持续太长时间

                2007-04-16 22:20:59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惧
                    如果幼儿已经产生对某物的不适当的恐惧,家长如何消除这种恐惧或是使这种恐惧变得适当呢? 
                    我们先看一看对先天的恐惧的处理方法,前文已经提到幼儿先天的恐惧主要有三种,一是对巨大声响的恐惧;二是对坠落的恐惧;还有一个是对他们所不能理解的神秘之物的恐惧。对待本能性质的不适当的恐惧主要是父母要用孩子所能理解的方式向他们说明其中产生的原因。例如,有的幼儿会对影子(特别是对他所看不到的移动的物体的影子)产生恐惧。这时,父母要做的就是给他再现影子产生的过程,并引导他也如法炮制,一旦孩子理解了之后,不仅不会再对影子恐惧,而且还会以此为乐。值得注意的是,向孩子说明现象产生的原理及过程,还会提高孩子对外界现实探究的欲望,这正是可贵的求知欲的萌芽。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经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消除恐惧的解决办法。其一,利用系统脱敏的方法。我们举例来说明这一方法。假如一个幼儿见到小狗之后就会害怕,于是我们便在孩子做放松游戏的时候把小狗带到离他较远的地方,这时孩子产生的恐惧是很小的,他仍能继续玩耍,但会时不时的注意一下远处的小狗。随后我们慢慢的将狗带近,一步一步地接近幼儿,直到他最后不再恐惧并能安心地与小狗在一起为止。当然,仅靠一次的系统脱敏是不能彻底消除恐惧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二,利用榜样法。如有的幼儿特别害怕打针,甚至一见到医生便哭闹不止,这主要是他想起了以前打针的疼痛体验。这时父母可拿身边同时打针的、很坚强的小朋友作榜样,让他向小朋友学习,并找一个技术好的护士来给他打针,避免再次引起疼痛。其三,利用正强化的方法。当幼儿对原来恐惧的事物稍有一次表现得不甚恐惧时,父母便要抓住机会及时给予鼓励。对于幼儿来说物质激励是必要的,他会从中获得战胜自己的愉悦。逐渐地儿童的恐惧就会消除。当然,以上几种方法并不是单独使用的,父母可根据情况灵活地采用。 
                    但是不是所有的恐惧我们都要消除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恐惧作为人的基本情绪之一,自然有它的保护性的功能。对危险之物的适当的恐惧是必要的。幼儿出生第一年间,因与外界几乎没有接触,除了本能的恐惧外,他们不会有试验恐惧的机会。在他们学会独立行走和奔跑后,他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这时引发孩子适当的恐惧是迫切需要的,教给他们应付危险的方法也是必要的。父母应当形象地向孩子说明危险,最好以孩子能理解的例子为支撑,但务求“适当”,即实事求是地告诉儿童危险的程度,不可夸张,以免给幼儿造成不应有的恐惧。同时应教给幼儿躲避危险的方法,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发生不测。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幼儿而言,战胜恐惧的经验是令人心醉神迷的机会。它易于唤起儿童的自豪感;当他因勇气而博得赞赏时,将终日喜形于色。当孩子长大时,胆怯的孩子会在其他同伴的眼光中苦恼不已,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因此,不适当的恐惧及早克服是必要的,父母在此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2007-04-16 22:21:55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了解不同时期孩子的恐惧
                    孩子开始接触世界,一天天的了解世界,总是会有那么多的东西让有幼小的她无法理解和掌握,恐惧也就相应产生了。孩子们到底害怕什么呢?黑暗、分离、陌生、丑陋、不认同等等,不同的时期内容也不同。孩子所害怕的东西在成人看来是如此的微不足道,甚至感到好笑,但是心理学家纳查尔·凯尔欣说:“我们对此不可掉以轻心!”大体来说,孩子的害怕可分以下四个阶段: 

                    1、学步期:分不清什么是可怕的东西。 
                    两岁的阿莉·斯庇兹曼出生以来,第一次的害怕就是那天被带去参加堂兄的生日聚会,当她看到头戴桔黄假发和假红大鼻的化装小丑,吓得叫了起来!她母亲说:“当时阿莉扑进我的怀里,双手紧搂我的颈部。”第二年,阿莉再也不肯去参加堂兄的生日聚会,嚷着“不要小丑!”可见其“心有余悸”持续时间之久了。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如果发现不熟悉的东西特别大、发光或发出巨响,也会产生害怕的反应。因此,在学步期,也就是两岁左右,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明白什么东西是可怕的,是要远离的。心理学家强调:“应当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可怕的,哪些是不可怕的。”阿莉的母亲是这样来帮助孩子克服对小丑的害怕心理的:首先,当着阿莉的面,穿戴动物皮毛装扮小丑;接着,再带孩子去看商店里卖的化装小丑的衣帽和假发;最后,再让阿莉看小丑脱下伪装,让她逐步懂得小丑只是普通的人,并不可怕。至于锋利的刀剪,电器和水、火的无情则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其利害,应当严禁孩子擅自戏弄、触摸。 

                    2、学前期:幻想开始作怪。 
                    这时的孩子已开始有想象能力,能够把平时看的电视、连环画或听说的大灰狼、狐狸精和鬼怪,幻现出来。心理学教授瓦思达·迪拉庇尔说:“经查询许多学龄前孩子,均回答最怕晚上一人睡觉,总好像有妖怪藏在那儿。”父母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消除这些害怕的心态呢?首先要向孩子解释狼和狐狸生活在山林中,不会进城到家里的,有关的故事是人编造出来说明道理的。其次,平时不应用狼、狐狸和鬼怪去恫吓孩子最后,对于害怕黑暗的孩子,可先带去适应黑暗,然后开灯再让孩子查看各处,表明一切安全,让其放心入睡。还可在孩子入睡之前放点轻音乐或开一盏小灯(孩子入睡后即关灯)。也可让孩子数数或自我壮胆说:“妈妈就在隔壁,我不伯!”如果孩子依然害怕,千万不要带孩子回到大人寝室,以免形成胆怯、依附性格。母亲可在孩子床边读一篇童话或讲一个故事,待孩子入睡后再离开,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胆识和独立意识。 

                    3、、小学期:生活中的种种威胁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美国有一个6岁孩子在学校听同学说本市一个杀人犯越狱后,害怕得3天不能入睡,父母劝说无效,于是带孩子去看心理咨询医生。医生问孩子怎样才不会害怕?孩子毫不迟疑地说买一只响铃拴在室内窗框上,如果杀人犯开窗,铃声闹响,他就可惊醒,赢得时间跑到父母寝室。这说明孩子已初步懂得威胁生命的危险,例如谋杀、车祸、地震和火灾、水淹等等。但是孩子由于识别、判断能力很差,掌握不住危险是否已经面临,严重程度多大,应该怎样应付,所以,那个孩子会认为杀人犯逃出来一定会进入他的寝室,害怕不已。父母应耐心向孩子说清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讲一讲生活中危险事故的防范和不常见的自然灾害,平时不要让年幼孩子收看有关暴力、色情的电视或画册。 

                    4、青少年期:对生命和生活的困惑。 
                    孩子长大了,开始懂得很多事了,他们的害怕,常以孤独、忧郁为其表现形式。当他们看见老人死去,会联想到父母和自己也有一天会死去,从而产生对死亡的恐惧,甚至会在夜晚伤心哭泣。父母要抽空向孩子讲解生命的规律,人生价值和怎样正确对待生离死别,以利于孩子树立积极、坦然的人生观,克服消极、悲观心理。有时,青少年的忧郁会在学校内蔓延,使许多孩子都忧郁成病,如头昏乏力,头痛,神经性胃痉挛等。精神忧郁的诱因很多:有的是孩子唯恐成绩不好,不能实现父母和教师的深切期望而产生;有的是因为父母为了抓紧孩子学习,不允许他和其他孩子来往而引起。有一个14岁的男孩曾说:“太怕寂寞了,真不想活了!”此外,有的孩子为父母离异或不走正道而苦恼,提心吊胆,又羞于启齿。 

                    近年,国外学者对五大洲20多个国家的10万名孩子查询,孩子最怕父母不能做到的10条是: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父母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3、父母对每个孩子要给予同样的爱; 
                    4、父母之间要相互谦让、谅解; 
                    5、任何时候都不应对孩子撒谎; 
                    6、父母应尽量解答孩子问题; 
                    7、要欢迎孩子的朋友; 
                    8、不要在孩子朋友面前指责孩子; 
                    9、父母应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视而不见; 
                    10、父母对孩子要亲热。 


                    一旦发现孩子有害怕的情绪,哪怕是再小的东西,都要好好的化解孩子的害怕原因。但是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因此而让孩子倚赖你,要让孩子成为一个能够自己面对恐惧的人。每个一个孩子都是这样成长的,如果童年中的恐惧警报都能够被很好的解除,他一定会拥有一个非常健康的性格。 

                    2007-04-16 22:23:25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孩子因为体力和智力发展不健全,内心常比成人有更多的、更没道理的恐惧存在。那么,作为父母应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恐惧心理呢?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提出的几条意见可供参考。
                      一、绝对不要惩罚或嘲笑胆小的孩子,比如你孩子“胆小如鼠”或“真没出息”。
                      二、对孩子的恐惧要作出令孩子信服的解释。比如,当孩子害怕卧室墙上的树枝影子时,不要只对孩子说:“没有什么,睡觉吧!”这是胡说,因为你没有说清楚孩子已真实看见的东西,所以孩子的恐惧也不可能消除。
                      三、不要强迫孩子否认或隐藏其恐惧。
                      小孩子特别是5--孩子因为体力和智力发展不健全,内心常比成人有更多的、更没道理的恐惧存在。那么,作为父母应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恐惧心理呢?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提出的几条意见可供参考。
                      一、绝对不要惩罚或嘲笑胆小的孩子,比如你孩子“胆小如鼠”或“真没出息”。
                      二、对孩子的恐惧要作出令孩子信服的解释。比如,当孩子害怕卧室墙上的树枝影子时,不要只对孩子说:“没有什么,睡觉吧!”这是胡说,因为你没有说清楚孩子已真实看见的东西,所以孩子的恐惧也不可能消除。
                      三、不要强迫孩子否认或隐藏其恐惧。小孩子特别是5--8岁的孩子往往心里怕嘴上却说不怕,他们常常以否认来掩饰恐惧。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很多像你这么大的孩子都害怕,这是正常的。”这样才不会使孩子感到羞耻,并能逐步减少直至消除恐惧心理。
                      四、在孩子不确信的事物面前,父母如果能泰然自若地行事,将给他们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榜样。一位母亲这样讲述她陪儿子去动物园的情形:“在蛇类展览馆,服务员问谁愿意摸一下那条无毒的蛇。我是一贯怕蛇的,但当时儿子躲在我背后。于是我鼓足勇气拍了一下蛇,儿子马上带着胜利的微笑仿效了。”
                      五、应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恐惧心理。儿童心理学家认为,鬼怪对于孩子来说往往是难以对付的。因此,父母对孩子说那些东西是假的、不存在的并不解决问题,因为他们总相信那是真的。这种时候你可以趴到床底下看看,检查一下衣柜,然后说明里面没有鬼怪

                      2007-04-16 22:44:51

                        avatar of renyuxuan

                        renyuxuan

                        历史

                        你没有跟孩子讲原因吗?你用和蔼的口气跟孩子讲,我想会有点用处的

                        2007-04-18 15: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