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心理  > 儿子的自残行为

      pic of user:liu-shunping

      grass2010

      历史

      悬赏:20分

      回答:3

      儿子的自残行为

      儿子快6岁了,昨天在幼儿园跟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把一个小朋友弄到地上去了,而且那个小朋友的头上还被撞得起了胞。老师把我儿子叫过去问话时,我儿子就往自己脸上抓,并且把自己的脸抓出一条条的血痕来了。仔细想想,儿子平时也有一点自残的行为,他有时犯了错误,批评他时,他偶尔会打自己的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这种自残行为,好担心有一天他会做出更加极端的事来,我要怎么做才能让他不再犯这种错,请各位亲们指点迷津,万分感谢!

        avatar of 冰冰精灵

        冰冰精灵

        历史

         

        一般来说,孩子耍脾气,肯定有原因,找到原因,不一定是孩子错哦。即使在我们看来是孩子不好,那么也是先和孩子产生“同感”,体会他的痛苦,告诉他爸爸妈妈理解他的感觉,然后再谈为什么妈妈不能同意他的决定,或者做适当地让步,这样孩子会比较好接受。; x2 L5 |4 G! S2 h% C! b! w0 z

        6 B4 a/ V# @0 [这种“同感不同意”的态度,在现实中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和效果。而且,你一旦愿意和孩子产生同感,孩子也常常会和你产生同感,学会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痛苦。对孩子要多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 Q- R2 E- B: K$ b
        8 G+ b, I7 E2 y一般3岁左右的孩子就开始有独立的愿望,并萌生自我意识。更何况你的孩子已经快上一年级了。他们不愿事事受父母的管束,对父母的包办或摆布产生反感。当大人不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把内心的不满毫无保留地发泄出来。
        % ^- C6 F7 s% B9 w5 D8 H
        4 f$ T9 f. L% e# Q7 {另外,孩子只不过刚刚具备了一些初步的简单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对人生这个大世界里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还不能理解,他们要独立,却又做不好,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因为达不到目的而发脾气。 8 k+ T6 M3 G% Q V, U( D6 B+ w7 |, Y
        ' F# o4 d: r U; y& T, @8 A( L" L
        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有些事情他们还说不清,因而在大人坚持要他做不愿做的事,或大人坚持不能允诺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会用发脾气来宣泄其压抑的情绪。
        * ^# d. i7 m. n9 ?6 K5 ^4 d
        9 L: Y, F$ t$ j0 z人小脾气大的孩子,除了脾气倔之外,还有点“小聪明”。他们能摸透大人的心理,也掌握了一套规律:只要先撒娇,再磨缠,更甚者会以头撞墙、摔坏自己心爱的玩具等过激行为,最后向大人发一通脾气闹一番,什么目的都能达到。 " " I4 u; R: ?% _- E

        S3 m0 P% D3 H1 S孩子发脾气、耍赖,原是作为要挟大人的手段,并不希望太过火。可是,脾气一发,过分的情绪就像决堤的洪水,奔腾呼啸,理智丧失,任凭情绪左右,只顾撒野,一点余地不留。过后,虽然愿望达到了,但对自己发脾气时的那种诸如以头撞墙、摔坏心爱的玩具的行为却也感到后悔,甚至内疚。同时,尝到了对自己行为的无可奈何的滋味,也体验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于是,他们会感到自卑和痛苦。
        + & Z. N" h7 E
        ' Y. n4 P* 5 z. L8 Z- e* X2 J7 [因此,对大发脾气的孩子,建议家长应坚持两个原则:
        ; M$ e( V: D( V( e/ y9 a C9 k+ M$ }$ g8 H
        一、绝对不要斥责或体罚孩子。
        $ d! A3 J, T% k1 N) u- n A9 : |
        % s: p. ]2 G. t: @7 d二、当孩子有过激行为时,紧紧抱住孩子,不要让孩子因撒野毁物和自毁的过激行为中产生严重后果。

        2011-11-19 14:59:36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乐上天

          乐上天

          历史

          根据国际精神医学界,自残行为大致归纳为七种动机:
          一、调节情绪
          这是自残者最常想达到的一种效果。当个人有太多负面情绪,包括对外界愤怒、强烈的焦虑或挫折感,就可能把自残当成应对压力的方式。特别是求学的青少年和儿童,因表达、处理情绪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常用自残行为来减轻负面情绪,家长和教师应多注意。
          二、自我惩罚
          对自己较无自信,或容易自责的人,会用自残来表达对自己的愤怒,以及惩罚自己的不是之处。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过度要求与批评,可能会在孩子心中种下一个过度严苛,让孩子变得自卑,未来遭遇挫折或表现达不到父母要求时,容易用自残来惩罚自己。
          三、影响人际
          自残者身边不乏有关切他的家人、朋友或教师,但自残者每每让关切者感到疲累、挫败,甚至让人不想理会,因为他惯以自残行为操弄他人或吸引关心,甚至控制身边重要的人。
          四、标榜独立
          当对方要自己做不想做的事,例如亲密伴侣要求分手、老板要炒自己鱿鱼,这时出现的自残行为是为了表达独立自主,显示只有自己能掌控自己,对方是不可能控制他的。
          五、抵抗解离
          解离状态(dissociation),是当人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时,会让自己变得麻木,希望能忽视痛苦。但麻木也让人失去活着的感觉,因此借着自残,让自己感觉痛楚,重新取得活着的感觉。
          自残者心理有困扰
          六、抵抗自杀
          这项功能乍听吊诡,其实也合理。当负面情绪累积到一个程度,自残者可能考虑自杀;在尝试自杀前,如果以自残来减轻某部分负面情绪,就可能远离自杀。因此,自残或许是自杀的保护因子,提醒自己或他人,的确有心理困扰,必须积极面对与处理。
          七、追求刺激
          人体受伤时,脑部同时分泌“脑内啡”(endorphin),让人产生欣快的感觉,将痛苦驱除。有时候,自残也会引发像坐云霄飞车或高空弹跳的快感。青少年集体公开割腕,常常是用这种自残行为,一同追求快感,并借以建立同侪认同。
          伤害身体会痛,但自残者常认为:“伤口一点都不痛,心比较痛。”这里的“心”,可能就是上述七种心理原因之一。
          面对自残者,其家人和亲友应将眼光从不痛的伤口,转移到会痛的心,找机会倾听自残者描述他们所面对的困境,支持他的情感与想法,陪伴他们用正向的方式解决问题。许多自残者也同时患有抑郁症、焦虑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等,如果自残者或关怀者遇到困难,应找专人协助。

          2011-11-19 09:40:51

            avatar of 冰冰精灵

            冰冰精灵

            历史

            心理研究发现,过于自责的人容易做出对自己的损伤行为。因此这种情况家长、教师应该多发现孩子的长处,经常表扬、夸奖孩子,告诉孩子很多事情都不是很完美的,因此也不要过于追求完美。若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能跟孩子谈谈心,了解一下为什么自残,只有找到她自己的原因才能知道从哪里突破。
            意见建议:如果家长无法跟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就要请心理咨询师帮助了。

            2011-11-19 14:5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