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期喂养  > 怎样合理的安排1-1.5岁幼儿的每一天?

      pic of user:tygai7o

      allan欢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3

      怎样合理的安排1-1.5岁幼儿的每一天?

      我女儿已经13个月了,自从会走路以后,每天我要带她出去2次,而且玩的都不肯回来。我要怎样合理的安排她的每一天,才能有利于宝宝身心健康的发展?

        avatar of 冰冰精灵

        冰冰精灵

        历史

         

        岁幼儿冬季食谱

        推荐食谱:

        早餐: 牛奶蛋羹 25克芝麻粥 25克

        中餐: 排骨汤焖海带丝 软饭 50克

        午点: 蒸白薯 50——100克

        晚餐: 白菜肉末挂面汤 50克

        1岁小儿尚处于易患佝偻病的年龄。在冬季,北方天气寒冷,晒太阳机会大为减少,易引起维生素D缺乏,从而影响食物中钙质的吸收,上述食谱中的牛奶、鸡蛋、芝麻、排骨汤、海带等都含有丰富的钙质,特别是海带,每100克就可提供1177毫克的钙:牛奶中钙的含量虽不及海带,但其钙的利用率高达87%,因此也是补钙的好食物,其它含钙较多的食物还有虾皮、鱼松及豆制品,可经常给小儿食用。

        一岁宝宝的饮食

        钙是促进宝宝骨骼和牙齿生长发育的主要矿物质,1岁多的宝宝正处在长骨骼和长牙齿的阶段,补充钙质非常重要。对宝宝来说,奶类是吸收钙质的最好来源,一般这个年龄的宝宝每天应保证吃到400毫升以上的牛奶。另外食品中虾皮、紫菜、豆类及绿叶菜中钙的含量也都较高。

        下面介绍两种适合1岁宝宝的多钙食谱:

        一、 香椿芽拌豆腐:选嫩香椿芽洗净后用开水焯5分钟,挤出水切成细末;把盒装豆腐倒出盛盘,加入香椿芽末、精盐、香油拌匀即成。此菜清香软嫩,含有丰富的大豆蛋白、钙质和胡萝卜素等营养,很适合宝宝食用。

        二、 虾皮紫菜蛋汤:虾皮洗净,紫菜撕成小块,香菜择洗干净切小段;鸡蛋一个,打散备用。用姜末炝锅,下入虾皮略炒,加水适量,烧开后淋入鸡蛋液;随即放入紫菜、香菜,并加香油、精盐、葱花适量即可。此汤口味鲜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碘等营养素,对宝宝补充钙、碘非常有益。

        转眼间,宝宝已到一岁,他开始进入幼儿期,他已经会走会讲,亦已经可以跟成人一起吃饭。但是,父母们仍然不可掉以轻心,因为一岁的宝宝正处于迅速成长的阶段,宝宝开始学走路,学说话及认知周围的事物,体力脑力消耗相对增加,需要充足的营养素来帮助身体发育,所以父母必须确保宝宝能够摄取到充足均衡的营养,以帮助他奠定一个良好的健康基础。

        有些家长认为,我只要给宝宝足够的肉类蔬菜类食物,宝宝的营养就一定足够了。但是,一岁至三岁的幼儿,他的食量还很小,消化系统的吸收能力很有限,他根本吃不下亦不可能完全从固体食物中消化吸收足够的营养素。

        一至三岁的幼儿,如果营养完全由米饭、肉类、蔬菜等固体食物提供,那么他则需要每天吃3碗米饭(每碗约为2两),肉类140克(相当于2.8两),蔬菜210克(相当于4.2两),水果2.4个,脂肪类3茶匙。我们想想,一至三岁的宝宝能吃这么多食物吗?

        很多调查表明,一岁以上的宝宝微量元素的缺乏依然十分普遍。由于铁质的缺乏,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在我国高达20%,而钙质的摄入量,普遍只达每日需要量的50%左右,如果宝宝缺钙,则会影响骨骼及牙齿的生长发育,如果维生素D不足,严重的则更易发生佝偻并软骨症。

        因此,保证宝宝的健康,营养专家建议,均衡的配方奶类食品仍然是幼儿饮食的重要部分。奶类食品与固体食物的比例应为40∶60。

        有些父母会选择鲜牛奶作为幼儿的奶类食品,但是鲜牛奶的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尤其是铁质的含量很低,它并不是幼儿的理想奶类食品,而专为幼儿配制的均衡的配方奶制品才是理想的选择。作为专为一至四岁幼儿配制的配方奶制品,应该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因为宝宝的肌肉成长,器官发育,甚至是免疫物质的生成均需要优质蛋白质。配方中应该含有丰富的必需脂肪酸,因为宝宝的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需要必需脂肪酸。还应该含丰富钙质及适当的维生素D,以促进宝宝牙齿及骨骼的发育。而且配方奶中最好已去除了牛油(又称乳脂),因为牛油会与钙质起钙化反应,会影响钙质的吸收。配方中应该可以提供足够的铁质,以助预防缺铁性贫血。目前,多方面的研究表明,β-胡萝卜素可以帮助增强宝宝免疫力,促进视力发育,因此,配方奶中加入β-胡萝卜素,则可以帮助宝宝全面发育,为他们奠定一个良好的健康基矗当然,奶制品有不少假、冒、劣制品,应该特别注意,因此家长们更要小心选择。

        以新鲜为主。水果宜选择橘子、柳丁、番茄、苹果、香蕉、木瓜等皮壳较容易处理、农药污染及病原感染机会少者。蛋、鱼、肉、肝等要煮熟,以避免发生感染及引起宝宝的过敏反应。蔬菜类像胡萝卜、菠菜、青江菜、空心菜、豌豆、小白菜,都是不错的选择。

        香蕉滑而软且是新鲜的,是婴儿所喜欢的有营养之最初食物,如果婴儿不喜欢香蕉可改换番薯或洋芋这两种也都很有营养的,但是最好整个的烤以保存营养。

        肉类富含铁质和蛋白质,在开始给他食物之后便可以给,不过若是素食者,可能以其他豆腐类来代替。像炖肉、碎牛肉,或者容易撕成丝,也可用肉汁或热开水拌成泥的鸡、鸭、鹅肉等都比较容易咬,在给婴儿肉类食物时可考虑用搅碎机、食物处理机或婴儿的食物研磨器。如果您的婴儿最初不喜欢肉,可先掺一点在他熟悉的食物或是他的香蕉泥、薯泥或鳄梨里让他尝试。

        一小片的烤全麦面包在两餐之间或者是您做晚饭的时候,可以很方便的递给婴儿吃也很容易咬,确认面包标签上的说明不能加上蛋、牛奶、糖或其他的食物,那些您都还没有让他尝过的东西。烹调全麦榖片时不加糖、果糖或鲜奶,这是婴儿很好的食物,因为婴儿较无味觉,有的喜欢无味的米饭及面食。

        [科学添加辅食]1岁后,奶品仍是宝宝的主食

        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充分的营养。动物性食物含有优质蛋白质、铁、锌、维生素B2等,而且味道鲜美,自然是孩子多样化食物中不可缺少的,但美中不足的是维生素C缺乏,钙的含量也少得可怜,据估计100克猪肉中钙的含量约8毫克,仅为幼儿日供给量的1/100(1-3岁孩子每天钙的供给量为600-800毫克),这对于婴幼儿正常的骨骼发育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为了保证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的需要,营养物质的供给必须兼收并蓄,除了要满足蛋白质的供给外,还需要源源不断的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多种营养素,如果婴儿的食谱很窄,就很难获得全面的营养。

        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的含量也相当充分,而且吸收率很高,是婴幼儿期钙质的主要来源,不能偏废而仅靠食物来替代。因此推荐幼儿期每天供给牛奶250-500毫升是必要的,可以吃鲜奶或配方奶、酸奶,但不能用含乳饮料代替。

        2011-12-27 14:33:04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斑竹2008

          斑竹2008

          历史

          根据幼儿的生活和心理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
          1.睡眠。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儿睡眠不足会出现烦躁不安、易发脾气、食欲减退、以致影响生长发育。每日睡眠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年龄越小,睡眠时间愈长。1~1.5岁幼儿每天应保证白天睡2次,每次持续1.5~2小时,夜间睡眠约10小时。
          2.饮食。食物的营养是幼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所以,必须供给各种营养素以保证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1~1岁半时牙齿已逐渐萌出,消化功能渐增强,一般每天进食4~5次,每顿间隔3~4小时。每天除供给1~2瓶牛奶外,可以供给一些厚粥、烂饭、烂面及一些切碎、煮烂的荤菜和蔬菜。不生吃硬的或刺激性强的食物,如黄豆芽。另外,酸的、辣的也不宜给幼儿吃。同时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安静的进食环境,进食卫生,平时不吃零食。
          3.活动的安排。活动能促使幼儿的智能及动作发育,并可培养幼儿合群、遵守规则等良好品质。每次活动时间约10~20分钟不等。如可玩“推物走”或“追随拖拉玩具”等来刺激幼儿行走能力;通过教幼儿“认五官”游戏,以发展幼儿的自我认识。安排活动时要注意动静结合,室内与室外活动交替,智力活动与体力活动交替。

          2011-12-27 14:25:40

            avatar of 冰冰精灵

            冰冰精灵

            历史

            1-1.5岁幼儿语言能力培养与训练方法
            1岁至1岁半的婴儿已处在从语言理解和模仿阶段转为语言表达阶段,这一时期婴儿的语言特点是:
            其一、无意发音明显减少,能说出大量不同音的连续音节。
            其二、能够不用模仿成人而自己说出一些有真正意义的字或词,这标志着婴儿口语能力的真正开始产生。如他要吃糖会说“糖,糖”;有人对他说:“妈妈回来了。”他一边叫“妈妈”,一边往妈妈身边跑去。
            其三、语言理解能力明显增强,已能理解许多复杂的意思。尤其到了1岁半左右已能听懂较复杂的故事。
            其四、说的一个字或一个词往往有多种意思,如叫“妈妈”,或是要妈妈抱,或是要妈妈拿东西给他。这就是明显的以词代句特征。
            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的重点和方法是:
            方法一 继续用词语或短语与宝宝交流
            这个年龄段由于正是从语言模仿向语言表达的转换,因此,大人要继续用词语或短语与宝宝交流,特别要注意将语言与行为结合起来,如带宝宝出去玩时就要对他说:“宝宝,我们出去玩。” 看见爸爸回家了,就对孩子说:“宝宝,爸爸下班了”等等。
            方法二 教孩子说出各种事物名称
            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物,就要教孩子说出这个事物的名称来,这是教孩子学习说话的基础,说出事物的名称越多越好。如“树叶”、“红花”、“小草”、“下雨”、“星星”、“面包车”等等。
            方法三 教孩子学会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的短句
            如果孩子能说出“汽车”、“球”的名称以后,可以指着这些物问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教孩子学会用“汽车”、“球”的单词来表达,以后逐步转为会用“这是汽车”、“那是球”的短句来回答。
            方法四 教孩子学习一些简单句
            婴儿用句子来表达语言,首先是从说简单句开始的。因此,大人要注意在生活中要多用简单句同孩子交流,如“宝宝笑”、“吃饼干”、“妈妈坐”、“出去玩”、“爸爸关门”、“宝宝乖”、“讲故事”、“宝宝穿衣”、“爸爸推车”等等,这些简单明了的主谓结构和谓宾结构的短句,要经常对孩子说,他听多了自然就会模仿。另外对这些简单句也可以有意设置一些情景引导孩子表达出来,如大人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大家都开心地笑起来了,爸爸可以问孩子:“妈妈怎么了?”引导孩子说出“妈妈笑”的话来;又如爸爸做一个推车的实景,问孩子:“爸爸干什么?”引导他说出“爸爸推车”或“爸爸上班”等简单句。
            方法五 背简短儿歌和小古诗
            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喜欢和妈妈背一些简短的儿歌和小古诗,刚开始大人要一句一句地将整首儿歌或小古诗反复背诵出来,不要求孩子马上跟着背诵,时间长了,往往是大人背诵前面的内容,孩子附和着说最后一个字或几个字。如妈妈说“床前明月…”孩子马上接着说“光”,妈妈又接着说“疑是地上…”孩子又马上接着说“霜”。以后妈妈只说前面的两个字,孩子就跟着说后面的三个字,再以后自己就会背出整首的诗。教孩子背儿歌和小古诗,是训练孩子口语的有效方法。
            方法六 教孩子用词或短句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一时期由于他以前能用身体语言表达要求,大人也总是马上给予回应,因而现在仍然习惯用动作、表情来表达需求,不愿说话。如他想吃饼干,就用手去指,大人就将饼干拿给他。如果大人现在仍然像以前那样立即去满足他用身体语言表达的需求,那么孩子就懒得说话。因此,这一时期孩子有需求,不要马上满足他,要“逼”他用词或短句来表达,哪怕是一个字也好。如孩子一手拉着妈妈,一手指着门,意思是要出去玩。这时,大人不要马上回应,应该教孩子说:“出去玩。”先“逼”他说出一个“玩”字也是好的。如果不逼孩子说话,他就总不想说话。许多孩子一直到2岁还不愿说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1岁半左右,家长害怕孩子哭闹就习惯于满足他身体语言的要求所造成的。

            2011-12-27 14: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