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保健  > 该咋补?

      pic of user:z20060807

      Z20060807

      历史

      悬赏:50分

      回答:4

      该咋补?

      宝宝缺盖,药补好还是食补好,要不吃什么好?食补吃什么好?宝宝在睡觉时突然就哭,有时吓我一跳,这是咋回事呀?

        avatar of 蝌蚪妈妈

        蝌蚪妈妈

        历史

         

        补钙秘笈

        鱼菜米糊

          原料:米粉(或乳儿糕),鱼肉和青菜各15-25克,食盐少许。

          制法:将米粉酌加清水浸软,搅为糊,入锅,旺火烧沸约8分钟;将青菜、鱼肉洗净后,分别剁泥共入锅中,续煮至鱼肉熟透,调味后即成。

          补钙奥秘:

          鱼肉中富含钙,不仅能够促进宝贝长个子,为骨骼发育添砖加瓦,还可促进脑发育,满足身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不妨经常给4个月以上的宝贝做一些吃。

          蛋花豆腐羹

          原料:鸡蛋、南豆腐、骨汤150克、小葱末等。

          制法:鸡蛋打散,豆腐捣碎,骨汤煮开;下入豆腐小火煮,适当进行调味,并撒入蛋花,最后点缀小葱末。

          补钙奥秘:

          鸡蛋、豆腐不仅含有丰富的钙,吃起来也又软又嫩,特别适合给还不太会咀嚼的6个月左右的小宝贝吃。

          虾皮碎菜包

          原料:虾皮5克、小白菜50克、鸡蛋1个、自发面粉、些许调味品等。

          制法:用温水把虾皮洗净泡软后,切得极碎,加入打散炒熟的鸡蛋;小白菜洗净略烫一下,也切得极碎,与鸡蛋调成馅料;自发面粉和好,略醒一醒,包成提褶小包子,上笼蒸熟即成。

          补钙奥秘:

          虾皮含有丰富的钙、磷,小白菜经汆烫后可去除部分草酸和植酸,更有利于钙在肠道吸收。鸡蛋的好处自不必说,10个月以上的宝贝一定会非常喜欢这种鲜香的小包子。

          香香骨汤面

          原料:猪或牛胫骨或脊骨200克、龙须面5克、青菜50克、精盐少许、米醋数滴。

          制法:将骨砸碎,放入冷水中用中火熬煮,煮沸后酌加米醋,继续煮30分钟;将骨弃之,取清汤,将龙须面下入骨汤中,将洗净、切碎的青菜加入汤中煮至面熟;加盐推匀即成。

          补钙奥秘:

          骨汤富含钙,同时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磷和多种维生素,可为正在快速增长的1岁以上宝贝补充钙质和铁,预防软骨症和贫血。

          0-3岁宝贝补钙提案

          补钙理由:

          婴幼儿正是身体长得最快的时候,骨骼和肌肉发育需要大量的钙,因而对钙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未及时补充,2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身体很容易发生缺钙。除此原因外,早产儿、双胞胎及经常腹泻或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身体更容易缺钙。

          补钙策略:

          1、婴儿是特殊人群,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混合或人工喂养,奶类应是饮食的主体。0-5个月的婴儿每天对钙的摄取量为300毫克,只要每天饮母乳或配方奶600-800毫升,便可满足身体对钙的需要。

          2、到了4-6月时,婴儿开始添加辅食,每天的喝奶量逐渐减少。而5-11个月的婴儿对钙的摄取量每天增至400毫克,因此,从这时起应开始补充钙剂。

          3、1-3岁时,对钙的摄取量每天增至600毫克。可他们的饮食是从以奶类为主,逐渐过度到以谷类为主的。调查显示,我国1-3岁婴幼儿饮食中的钙仍达不到需要量。因此,每天还应为宝贝补钙150-300毫克,奶及奶制品也仍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每天最好饮奶400毫升左右,同时注意安排奶制品、骨头汤、小虾皮、鱼类等富钙食物。

          4、早产儿及双胞胎应在出生后1-2周开始补充VD,正常足月儿应在出生后2-4周开始补充。6个月以下婴儿每天补充400国际单位,6个月以上婴儿每天补充400-600国际单位。

          5、补充VD和钙剂应持续到2岁至2岁半。幼儿在2岁半后户外活动增加,饮食种类逐渐多样化,这时就不需要补充VD和钙剂了。

          6、多晒太阳是婴幼儿补钙的重要途径。因为,引起他们缺钙的主要原因是VD摄取不足,而VD在食物中含量很少,加之婴幼儿食谱单调,所以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到很少的VD。晒太阳可促使皮肤中的一种物质转化为VD,这种补充途径最安全,不会发生VD中毒。

        2007-05-18 07:42:14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 ★ ★ ★ ★

          avatar of 图图妈

          图图妈

          历史

          据《健康报》报道,近年来婴幼儿中“鬼脸综合征”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与一些家长盲目给宝宝补钙有一定关系。

            一般而言,宝宝在出生后头6个月内每日的钙需要量为300毫克,6个月以后每日为400毫克。




            过量补钙危害多

            过量补钙不仅是一种浪费,对宝宝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短期内口服过多的钙,多余的钙大多会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主要是增加了宝宝胃肠的负担,除个别宝宝可能会发生厌食、便秘、消化不良等较轻微的症状外,一般不会发生更严重的反应。

            长期过多补钙,可能会产生以下危害:

            ·造成长期的高钙尿症,增加了泌尿系统形成结石的机会;
            ·导致软骨过早钙化,前囟门过早闭合,形成小头畸形,制约了宝宝的大脑发育;
            ·骨骼过早钙化,骨骺提早闭合,长骨的发育受到影响,终末身高受到限制;
            ·骨中钙的成分过多,骨质变脆,易发生骨折;
            ·影响宝宝的食欲,从而影响肠道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
            ·肠道中过多的钙会抑制铁、锌等二价离子的吸收,造成继发性的缺锌和缺铁,并导致宝宝免疫力下降、厌食、生长缓慢、贫血、疲乏等相应的症状;
            ·血钙浓度过高,使钙沉积在内脏或组织,若在眼角膜周边沉积将会影响视力,在心脏瓣膜上沉积将会影响心脏功能,在血管壁沉积将加重血管硬化等。

            怎样判断补钙过量

            判断宝宝补钙是否过量,目前主要根据喂养史中是否有肓目补钙、重复补钙和过量使用维生素D制剂的情况,这是诊断钙过量的前提条件。其次是结合体格检查宝宝是否有前囟过早闭合,骨骼X线检查是否有骨龄提前,组织异常钙化及尿钙量检测是否过高等。

            如何纠正钙过量

            一旦发现钙过量,就应该停止补钙,或者及时调整补钙的剂量。通常只要将补钙剂量及维生素D剂量做恰当调整,钙过量的症状就会很快消失。但是,骨骼的钙化一旦形成,往往没有很好的办法加以消除。避免再次过量补钙和维生素D制剂,可能是延缓进一步钙化最好的措施。

            补钙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钙的吸收最重要

            钙的吸收并不是完全按照人们的意愿:补多少,也吸收多少;补得越多,吸收也越多。钙在胃肠吸收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宝宝当时的钙营养状况,受到宝宝体内活化维生素D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物质的调节。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当维生素D缺乏时,即使补再多的钙,也不能很好地吸收。维生素D还能抑制肾脏对钙的排泄和促进旧骨的脱钙作用。

            2.食物补钙最安全

            一般说来,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进食正常的食物,不会引起钙过量。

            母乳、配方奶应是婴儿首选的补钙食物。年龄较大一些的宝宝,除奶制品外,还可给予豆制品、虾皮、鱼肉等食物来补充。

            爱心叮咛:

            晒太阳和户外运动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是安全补钙的方法之一。

          2007-05-17 22:08:53

            avatar of fanyanfeng

            fanyanfeng

            历史

            我的宝宝和您的宝宝一样,都是睡觉睡的好好的突然就哭了,哭的声音还挺可怕.而且还是经常性的,后来我咨询了医生.医生说是严重缺钙.建议先用药补,我给我的宝宝补的是葡萄糖酸锌钙口服液,配合维生素AD滴剂(小儿鱼肝油),它是帮助钙吸收的.如果您是母乳喂养宝宝,建议您在喝点钙尔奇D,让宝宝在吃母乳时也能补钙.我给我的宝宝药补了半个月就有效果了.您可以试试!小孩睡觉有改善了,您在给他食补.

            2007-05-17 23:06:08

              avatar of 蝌蚪妈妈

              蝌蚪妈妈

              历史

              建议选择乳酸钙类的产品,易于分解,有利吸收,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钙剂不易引起便秘。而且口味都不错,每次需要加水的比例也比较小。
              在加上食补!

              2007-05-18 07: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