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心理  > 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幼儿正确看待自己的外貌?

      pic of user:hnxmsri

      sunny_ppp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幼儿正确看待自己的外貌?

      宝宝由于面容清秀,又能歌善舞,经常受到他人的夸奖,宝宝因此也沾沾自喜,请问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幼儿正确看待自己的外貌?

        avatar of ship_lilyhan

        ship_lilyhan

        历史

         

        由于幼儿的外貌可能会给幼儿的性格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家长应引导幼儿正确看待自己的外貌。
        如果幼儿长得漂亮,人见人爱,家长应给幼儿讲道理,让幼儿明白漂亮并不等于美丽,真正的美丽不是外表美,而是行为美,只有行为美的人才能获得大家长久的喜爱。家长还可以给幼儿讲《灰姑娘》《白雪公主》等童话故事,让幼儿理解这个道理。
        若幼儿长得不漂亮,幼儿因此而自卑,家长在给幼儿讲道理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幼儿表现良好时夸奖他们,让幼儿认识到不管外貌怎样,只要是好孩子就会得到他人的喜爱。

        2012-04-23 14:15:29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陈多多75

          陈多多75

          历史

          人一到了青春期,就开始喜欢琢磨自己的长相,对自己品头论足起来。可这一“品”一“论”,便引出许多少男少女的无限烦恼。
          刘婷今年刚满15岁,恐怕现在跟她最亲密的要算她那面小镜子。每天只要一有空,准把小镜子拿出来仔细端详一番。刘婷长得并不难看,起先她也是抱着一种自我欣赏的态度来照镜子的。不过日子一久,她开始对自己的相貌“横挑鼻子竖挑眼”起来。她发现自己的五官都“不甚理想”:眼睛过小了,而嘴巴又太大……这样每日照镜子不是孤“相”自赏而是自怜了。她埋怨父母把不良的基因遗传给了自己,让自己无“脸”见人。为此,心中总升起一阵阵的惆怅……
          刘婷这样的事例在青少年中并不少见。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人认识自我并急于肯定自我的人生阶段,而自己的外部形象更是他们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方面,这一点常常被成人所忽视。他们觉得自己的外貌几乎就是自我的全部象征,直接关系着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地位与尊严,因此容不得半点“差错”。于是,他们开始“吹毛求疵”地研究起自己的外貌,女孩倍加关注自己的长相、身材和皮肤,她们特别爱照镜子,不是嫌自己鼻梁太低,就是嫌自己额头太窄,对于发胖更是有一种病态的感受。而男孩经常忧虑不安的,是他们认为自己的身材不够高大,脸上长疱及体重超重等。尤其是他们把身材高大与男子汉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所以身材矮小的男孩常常有着强烈的自卑感。这一切都是青春期所特有的“体态意识”的烦恼,它几乎都是秘而不宣的。
          美国20世纪初著名的心理学家马尔兹曾指出:青少年对外表所产生的烦恼,其心理障碍大都是在脑子里存在着一种“幻想式的丑陋”。据他对美国中学的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约有90%的人对于自己的外表有所不满。这说明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外貌的“期望值”较高。特别是一部分青少年,总以一种极度挑剔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外貌,把自己身上的一点“丑”加以无限地夸大。
          人在相貌的问题上,极易受自我暗示的影响。如果你以挑剔的目光先假定了某一部位有点不对劲,以后就会越看越不对劲,如此将形成不良的自我暗示。李芳是个上高三的女孩,刚上初中时她隐隐地觉得自己的鼻子有点“扁”(实际上相当正常),从此她的鼻子就开始不得安宁了。每天一有空就要照照鼻子,越照越觉得自己的鼻子有“问题”。于是她自我发明了简易的“隆鼻术”——用手反复地捏鼻子,她是上课捏、下课也捏,就这样整整捏了6年。结果本来一个挺美的小姑娘被捏得鼻子不是“鼻子”——捏得发肿发炎了。
          确立良好的“自我意向”,是拥有健康心理和快乐生活的关键。因此对外貌不妨坦然地自我悦纳,即以积极、赞赏的态度来接受自己的外在形象,并设法消除各种附加于上的“不良信息”,做到不听、不信、不制造。一句话,不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只有在心理上承认和接受了自己的“自然条件”,才能进一步地美化自己、喜欢自己,让自己透出生机勃勃的青春美来。每一个正为自己的外貌而苦恼的少男少女,都请记住本文的标题:“别跟自己的长相过不去!”

          2012-04-23 14: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