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心理  > 1岁9个月的孩子说不得讲不得怎么办?

      pic of user:uocmhsdada

      两人散步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4

      1岁9个月的孩子说不得讲不得怎么办?

      我女儿一岁9个月了。说不得骂不得。。。不管什么事跟他说这是不对的。不可以这样。。他就往地上一坐就耍就懒来。。非要说说是别人的错他才不哭。。要是不理他他就直接大哭大闹的得来引起我的注意。。这个大的孩子怎么就这么说不得讲不得呀。。。

        avatar of 抚顺小海伢早教中心

        抚顺小海伢早教中心

        历史

         

        家有一个“窝里横”的宝宝,责任多在家长,其实,解决的方法很多:其实“窝里横”的宝宝,多半生活在爸妈过分保护、溺爱的家庭中,特别是隔代带养的宝宝,更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这些爸妈总怕自己的宝宝受别人欺侮或出什么事故,不许宝宝出门与同龄伙伴交往,或者吓唬宝宝说外面有坏人,会把小宝宝卖掉,宝宝自然就胆小害怕起来;在家里,为了让宝宝安心玩耍,爸妈千方百计顺着他,以宝宝为中心,这样就培养了宝宝称王称霸的习惯。这样的宝宝一旦走出家门,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往往会搬出在家里的作风来指使别人,但小伙伴可不吃这一套,宝宝这时不但指挥不动别人,反而会遭到小伙伴们的拒绝。经过几次这样的挫折,再加上自我能力不足,宝宝只好采取逃避,躲在一旁生闷气,拒绝跟小朋友一起玩耍。时间一长,当宝宝的不满情绪和怨恨累积到一定程度,需要发泄时,突破口自然转向家庭中的“弱者”,以自己在家里更加地横行霸道来补偿,达到心理上暂时的“平衡”。
        当家长给宝宝越多的时候,宝宝的索取也就越多。一方面,爸妈溺爱宝宝,宝宝要什么就给什么;另一方面,宝宝对爸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一点点小事就想要让爸妈帮自己做。一味迁就下去的话,宝宝会认为爸妈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爸妈就该为自己服务,甚至会下命令来指使妈妈。随着宝宝的成长,需求越来越大,索取越来越多,直到爸妈无力支付的那一天。当要求不被满足时,宝宝甚至会对爸妈施加暴力,许多悲剧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由家长自己酿成的......

        2012-06-29 12:38:01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淸雅

          淸雅

          历史

          孩子这个年龄对对与错还没有概念,重要的是让孩子体验和经历,甚至,在一些小的事情上犯些错误。在不断的经历当中逐渐让孩子认识到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在陪伴好孩子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去闯去做。比我们去说去管对孩子成长更有利。

          2012-06-29 12:10:09

            avatar of 可爱的桉桉

            可爱的桉桉

            历史

            直接明确的告诉她,她这样做会怎么样怎么样,有什么危险,告诉她不要这样做。用巧虎的故事啊,等等,她能明白的话讲。先说这样做会怎么怎么样不好,再问他要做吗?不要直接先做不许,不要!这样的话,宝贝也会反感的。真的他做错了还大哭大闹,也不要妥协,告诉她这样的宝贝妈妈是不会喜欢的,也不会管的。让她自己住声。

            2012-06-29 13:51:02

              avatar of 大连多多妈

              大连多多妈

              历史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
              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
              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
              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
              建议爸爸妈妈们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专家建议,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
              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
              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
              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
              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
              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
              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2012-07-01 16: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