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其它  > 胃下垂对身体有什么坏处?一般有哪些治疗方法?

      pic of user:taiyoulian

      北寄瑶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胃下垂对身体有什么坏处?一般有哪些治疗方法?

      我的宝宝已经出生好几个月了,可是最近我却感觉我的肚子就像有宝宝似的顶在那里,很不舒服,经过检查说是胃下垂,我想请问胃下垂对身体有什么坏处?一般有哪些治疗方法?

        avatar of ♡芷若♡

        ♡芷若♡

        历史

         

        中医讲这是中气下陷 是体质衰弱的症状 需要调理 不能着急,应长期吃补中益气丸,饭后一个小时不宜运动

        2013-11-16 00:14:53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minb86

          minb86

          历史

          胃下垂是胃的位置比正常时明显下降,就称为胃下垂。下垂的胃下极可降人盆腔。正常的胃不论其属于何种类型,其胃角常在髂嵴线以上,而胃下垂者的胃角则在髂嵴线以下2厘米以上。
          胃下垂,尤其在瘦弱女子易患病,并常伴有神经衰弱;还有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有切口疝及消耗性病者易患病,原因是这类病人腹壁肌肉及胃周围韧带松弛,腹内压下降所致。
          胃下垂者,同时伴有胃动力减退,胃分泌减少,临床有上腹不适,易饱胀、厌食、嗳气、消化不良。餐后或久站或人乏力时,这些症状更明显。严重下垂者还有腹隐痛,并伴心血管系统症状,如低血压、心悸和站立性昏厥;少数还伴有其他脏器下垂,如肾、横结肠下垂。病人站立时下腹反比上腹隆起,常喜用手托起下腹,以减轻下坠感觉。
          病人自觉症状明显,但X线钡餐检查除胃下垂外并无其他病变发现,可见胃窦部低于幽门水平线,幽门纵轴与胃体纵轴趋于平行,和十二指肠球部位置下降并向脊柱左侧偏移。当然由于胃的张力下降,故胃排空延长可达4小时以上。
          胃下垂的中医治疗方法
          临床上轻度胃下垂并无症状,下垂明显可出现胃肠运动功能及分泌功能紊乱的有关症状,此病西医治疗通常用手术或增加腹压等措施,但疗效不易巩固。中医治疗方案随中医对胃下垂的病因病机而施治,故必须先知道中医对胃下垂的认识。中医将胃下垂称胃缓。
          现代中医认为,饮食、七情、劳累使脾胃失和,胃纳食减退,味不能归形,至形体消瘦,肌肉瘦薄,松弛不坚,是形成胃缓症的主要原因。
          胃下垂可分为中气下陷型,脾胃虚寒型,脾虚寒湿型,心脾两虚型,脾肾两虚型,气血亏虚型。以中气下陷、脾胃虚寒两型最多见。
          中医治疗胃缓的方法有中药治疗法,穴位针刺疗法,其中中药疗法的治疗原则为第一阶段采取理脾胃之法,第二阶段用益气健脾法。穴位针刺治疗常采用水针、艾灸。
          中医对胃下垂治疗有以下数类方药。
          (1)温阳益气类方
          肉桂、党参、黄芪、干姜、柴胡、九香虫、鸡内金、葛根、枳壳、白术、甘草、五灵脂,水煎服,一日1剂。
          熟附子、炒白术、焦艾叶水煎。一日1次。
          (2)益气升陷类方
          升胃合剂以升麻、枳壳为主,脾胃虚寒者加理中汤;气虚明显者加四君子汤;气滞明显者加香附、陈皮;阴虚津少者加玉竹、石斛;郁热者加左金丸;湿阻脾运者加苍术、川朴。一日1剂,30天一疗程。
          益气举陷汤以炙黄芪、防风、炒白术、炒积实、山萸肉、煨葛根为主药。病重加柴胡、升麻;脾虚泄泻加煨肉豆蔻、罂粟壳;便秘加肉苁蓉。
          补中益气汤加减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山楂、郁金、枳壳、鸡内金。水煎服,一日1剂,30天一疗程。
          (3)益气疏肝类方
          补中益气、疏肝和胃法党参、黄芪、山药、当归、山楂、柴胡、郁金、白术、鸡内金、升麻、大枣、甘草、茯苓。一日1剂。30天一疗程。
          疏肝益气并用法柴胡、炙升麻、炙甘草、枳壳、白芍、元胡、炒川楝、白术、炒神曲、山楂、党参、黄芪、鸡内金。一日1剂。30天一疗程。
          (4)理气化痰类方
          以化痰和调升降治本病药用半夏、陈皮、枳实、茯苓、党参、大腹皮。一日1剂。
          引气整肠汤木香、厚朴、大腹皮、大白、莱菔子、枳壳。一日1剂,24天一疗程。
          (5)消补兼治方
          枳实参朴汤白术、人参、茯苓、枳实、陈皮、半夏曲、川厚朴、莱菔子、大白、砂仁、黄连、干姜、炒麦芽、炙甘草。煎服。
          益气化瘀法黄芪、党参、白术、当归、莪术、桃仁、红花、升麻。水煎服用。
          胃下垂可以用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胃下垂有独特疗效,其有效率可达93.7%。临床常用以下几组穴位:①公孙、内关穴,用1.5~2寸毫针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②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留针10~20分钟,一日1次,20天为一疗程。③中脘(透下脘)上腹有抽胀沉重感,胃上穴(下脘旁开4寸,沿皮下向脐中或天枢方向横刺2~3寸)。腹部有胀,脐抽动,胃有收缩感,加足三里。④胃俞(微斜向椎体进针1~1.5寸),局部有酸、胀、麻、抽搐感;脾俞、百会(横刺,向前或向后,进行0.5~1寸),面部胀痛感。③、④组可隔日交替治疗,并加艾灸或拔罐,留针15分钟。
          还有双穴透针法:用28号8寸毫针,由剑突下一寸刺人,与皮成15~30度角,沿皮下捻转直透至脐左侧0.3寸,有腹胀及下腹上抽感。留针40分钟,出针前行抖动手法。10次为一疗程,隔天1次或一周2次。
          双针疗法:是为增加针感以提高疗效的目的。在一穴位同时采用二针刺人,此穴常选用建里穴(中脘下1寸)进针沿皮下进2~3寸,然后提插数次,留针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多穴疗法:即针刺多个穴位,常用以升胃穴为主,升胃主穴在剑突下1寸半后旁开5分(右幽门穴下5分);升胃一穴在脐左侧旁开5分(盲俞穴);升胃二穴在脐左侧旁开1寸;升胃三穴在脐左侧旁开1.5寸;升胃四穴在脐左侧旁开2寸;升胃五穴在胃下极下1.5厘米。配穴:无痛穴(位在通里穴上1寸)、内关、足三里、关元。方法由升胃主穴胃一或二至五穴。每2~3天治疗1次,留针45~90分钟。

          2013-11-14 21:4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