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皓3
问答历史
|
哭,是人类生理情趣的一种表达或表露,也是人类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哭”还作为一种发泄方式而存在,然而在这里,“哭”往往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反映孩子自身情绪和意愿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学龄前孩子的特点,无对错之分。 0-4岁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哭闹理所当然的作为表达自身意愿的媒介。在幼儿心理学上,我们将六岁前幼儿爱哭的心理反应归纳为五个方面,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别说两个性格相同的孩子,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境遇情况,列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1.目的型心理:为索取某些物质或精神需求 目的型哭闹将哭作为一种获取手段,可能是为了得到物质上的需求,或许是为了精神上的满足,幼儿之所以会用哭的形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他必定有过相关的经验,一次,两次,屡试不爽,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习惯,且越来越依赖以哭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达到自己内心的期望值。例如,别的小朋友拿了浩浩的玩具,他不去讨回,也不向别人倾诉,而是本能地哭了起来。在他的思维里,他哭的目的就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引起别人注意的目的一是给对方施压,让其主动归还自己的东西;二是让周边的大人帮助自己索取,从而达到目的。 2.间歇型心理:自身情绪低落存在不稳定性因素 孩子接触范围狭窄,缺乏与人交流的倾向,别的小朋友和他沟通时表现躲避,在自己的世界里,其情绪波动只受自己主观意识支配,愿意怎样做就怎么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久而久之情绪便会逐渐偏离正常轨道,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只要稍有不如意便会出现大哭大闹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原有的情绪习惯,情绪波动较大,甚至毫无动机,毫无理由的随意哭闹。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便要准确地读出孩子这一特殊的表达能力,对症下药,稳定孩子情绪。 3.体验型心理:情绪波动受周围环境影响 孩子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抚养者,身边的人就是他模仿的对象,一个烦躁的抚养者教不出性格温顺的孩子,不和谐的家庭也长不成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周边环境不和谐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变得脾气暴躁,大哭大闹,一定是有原因的,只要加以分析,耐心倾听便会找出问题的所在。比如在家庭是否有什么事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宝宝幼儿园是不是受到挫折和委屈等都可能触发孩子心底的不良情绪,促使其哭闹。 4.反抗型心理:外部压力压制所迫 反抗型心理一方面由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引发,如幼儿园内强制性的知识灌输,会让孩子心理压抑:另一方面你对自己的孩子是否期望太高,除了幼儿园之外,钢琴,舞蹈,绘画等兴趣班充斥着他的生活。自由玩耍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过大的压力让孩子失去游戏时间,孩子承载着你的期望,背负起学习成才的包袱,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会产生这样的错觉,自己听妈妈的话,在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妈妈才会引以为豪,才会竭力爱他。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关注,所以在内心会不断给自己施压,长久下来,孩子的情绪就会变得压抑烦躁,当心理压力积攒到一定的程度便会以哭闹的形式爆发出来。 5.先天型心理:先天个性多愁善感 有的孩子天生多愁善感,情绪很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感染,周围发生的一件小事都可能和他产生共鸣,这样的现象在气质上被定义为情绪本质负向。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受到局部消极环境影响,便会产生负向的情绪,其表达形式多为哭闹、发脾气。这是孩子的个性倾向所致,多数家长找不到根源,错误的安抚方法使孩子哭闹的更严重,这会导致家长情绪烦躁,无法心平气和的沟通,久而久之亲子之间便会出现隔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