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常见病  > 可爱宝宝生病了(心肌问题)

      pic of user:zbjlbb

      zbjlbb

      历史

      悬赏:200分

      回答:1

      可爱宝宝生病了(心肌问题)

      各位专家,我宝宝68天了.今天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原因:3天没排大便 (昨晚用肥皂条塞宝宝肛门后排出很多稀便,今天上午排了4次大便,呈水状,拌有水泡),并且不象前段时间那么爱啊!啊!啊的与我交流,另外还有就是感觉精神状况也有些不如从前. 医院检查结果,从血常规结果看有点生理性贫血;电解质结果:AST 60,CK 75,LDH 310,HBDH 127 CK-MB 55.医生的说法是心肌细胞损伤,请问我该怎么办.对了,我宝宝每天在喝葡萄糖酸锌,一天10ML,不知和这病有没关系. 急啊!!!!!!!!!!!谢谢。

        avatar of xuenqi

        xuenqi

        历史

         

        由于目前对病毒性心肌炎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孩子得了心肌炎以后主要应从休息和营养两方面来治疗。在急性期,要让孩子卧床休息3~4周。待病情稳定,心电图恢复正常以后,再逐渐增加活动。但患儿心脏增大明显者,应绝对卧床休息6个月。

        要给患儿适当增加营养,吃些营养丰富并且容易消化的食品,不要给孩子吃带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等。要让孩子少吃盐、适量喝水,以减轻心脏负担。

        孩子的病室内要经常通风,以保持空气新鲜。

        在治疗上,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些保护心肌的药物,如肌苷、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丙及维生素丙、高渗葡萄糖等。同时,要密切观查患儿心跳、血压和精神的变化。如出现喘促、气急、端坐呼吸、口唇青紫等现象应即刻找医生抢救治疗。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急性期就卧床休息到热退后3~4周,心影恢复正常,始能下床轻微活动。.恢复期应继续限制活动。一般重症患儿需卧床休息半年以上。
          2.抗生素:虽对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无直接作用,但因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条件因子,故在开始治疗时,均主张适当使用抗生素(青霉素,先锋霉素VI)。
          3.保护心肌。
          (1)抗氧化剂的应用:①大剂量维生素C;②维生素E;③辅酶Q10。
          (2)营养心肌的药物:①能量合剂。②极化液。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三)控制心力衰竭。  
          (四)抢救心源性休克。
          (五)纠正严重心律心失常:心律失常的纠正在于心肌病变的吸收或修复。一般轻度心律失常如早搏、I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多不用药物纠正,而主要是针对心肌炎本身进行综合治疗。若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如快速心律失常,严重传导阻滞都应迅速及时纠正,否则威协生命。
        (六)病因治疗。
          (七)其它:丹参注射液 6~8ml加入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或每天2~4ml,肌肉注射。有活血化瘀,改善心肌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

        因病毒感染侵犯心脏,产生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病变,称为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较前增高,多种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其中以柯萨奇B型病毒为最多见。

        1、病因

        目前已证实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多种,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以及腺病毒、鼻病毒等。人体遭受病毒感染的机会很多,但多数并不发生心肌炎,即使病毒侵入心肌,亦可不发病,仅在某些条件(如细菌感染、营养不良、运动、精神创伤、药物、毒物等)存在时,病毒繁殖增速,心肌病变加重方才发病。有人强调细菌感染,尤其是莲球菌感染是促使静止的病毒重新活动的重要因素。病毒浸入体内首先引起病毒血症,而后进入心肌细胞内繁殖,直接损害心肌,或由于免疫反应间接引起心肌病变。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多数预后良好,少数伴有慢性进行性心脏扩大及心功能不全,可发展为心肌病。

        2、临床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差别很大,轻型或疑似病例,病儿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早期常不易作出明确诊断,必须动态观察,才能诊断。

        (1)在心脏症状出现前数日,有呼吸道及肠道感染,病儿可伴有中度发热、咽疼、腹痛、腹泻、出皮疹等,继而出现心脏症状。

        (2)心脏症状轻重差别也很大,轻的只稍有疲乏无力或无自觉症状。症状重的,特别是年长儿,可诉心前区不适、心悸、头晕以及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出现呼吸困难。体检可听到心音低钝,心率过速或过慢,更严重的出现心律紊乱,心脏扩大,血压下降,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有极少数病儿于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或猝死。

        3、诊断

        (1)病史与临床症状。

        (2)体征:全心扩大,搏动弥散,心率快,心音低钝,严重凡功能不全时,多出现奔马律,血压偏低,脉细速,颈静脉怒张,肝大有压痛。部分小儿因心肌缩力锐减,心搏降低而发生心源性休克,表现为面色灰白、冷汗、四肢厥冷、皮肤花斑、指(趾)紫绀、脉细速、血压下降、尿少等。

        (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愉,在病程早期,血清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功酶可增高。乳酸脱氢酶升高稍晚,但持续较久。心包渗液、鼻咽拭子、粪便可分离出病毒,同时该病毒相应的抗体滴度增高,若有免疫球蛋白M存在时,也有诊断价值。

        (4)X线检查:心影正常或扩大,有不同程度的肺瘀血。

        (5)心电图:急性期常出现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少数慢性期病儿可有房室肥厚的改变。

        4、治疗及护理

        (1)激素能抑制炎症反应,对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有一定疗效,以地有心源性休克表现、房室传导阻滞及广泛ST段、T波改变的可短期使用。一般采用强的松口服,严重者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共用4-6周。

        (2)心力衰竭应及时使用洋地黄,心肌炎时心肌对洋地黄敏感性高,因此要按常用剂量减少1/3-1/2。

        (3)使用能量合剂、高渗葡萄糖液、大剂量维生素C,以保护心肌。

        (4)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均要采取适时、适宜的处理。

        (5)中药活血化瘀,改善心肌循环促进炎症恢复。可用丹参液加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6)对症处理,给氧、镇静剂、利尿剂及维生素B等。

        (7)卧床休息,适当限制活动。待心电图恢复正常及其他化验检查正常;可逐步增加活动量。

        (8)每日4次测脉搏,注意脉搏强度、频率和节律。

        (9)饮食要富营养、易于消化,为减轻心脏负担,要适当减少一些盐量和限制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维生素摄入。

        (10)要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新鲜,通风时防止对流风,避免感冒。避免去公共场所。

        2007-08-15 17:25:57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