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呢?

      pic of user:ucoibep

      jingbai492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呢?

      我家孩子已经孩子7岁了,但是孩子什么家务都不去做,有的时候让他帮我分担一些东西他都不去完成,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呢

        avatar of 素同haha6ㄜ

        素同haha6ㄜ

        历史

         

        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所谓“不劳动者不得食”。但是,许多父母由于各种原因溺爱孩子,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使孩子逐渐养成了不爱劳动的坏习惯。据调查,现在的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其余2/3的中小学生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缺乏劳动意识的孩子会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而且由于孩子没有经过劳动的磨炼,走上社会以后也很难胜任工作。
        有人说:“我们和孩子一起劳动,这大概就是我们的全部教育。他们能自己教育自己,因为他们参加劳动……劳动是最体贴人的最靠得住的保姆,同时它也是最细心最严格的保姆.”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段话表达了劳动人民充满智慧的教育观点,因为只有从小参加劳动的人,他才能从“我要”中解脱出来,变“我要”为“我给”,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建议一:家长要重视劳动教育.
        有一部日本电影纪录片是讲述野生狐狸的。狐狸妈妈对小狐狸非常照顾,可谓舐犊情深。小狐狸渐渐长大了,狐狸妈妈却像发了疯似的要逼小狐狸离开温暖的家。刚开始,小狐狸们都不愿意离开舒适温暖的家,但是狐狸妈妈就是不让小狐狸们进家门,它又咬又赶,非要把它们都从家里赶出去。最后小狐狸们只好夹着尾巴离开了,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这只狐狸妈妈看似冷酷,但它懂得小狐狸应该学会劳动,学会自己捕食,这样才能生存下来。
        孩子不爱劳动与家庭教育有极大的关系,许多家长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因此往往不让孩子劳动;有些家长则怕孩子干不好,不如自己干来得省事;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学业重、功课多,不想占用孩子的宝贵时间;有些家长则认为孩子的任务是学习,劳动作为一种技能以后自然会做的,用不着家长教育。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劳动的意识,养成了不爱劳动的坏习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为了浇花.开始提了一小桶水,接着他又提第二桶、第三桶、第四桶,结果他累得满头大汗。这时,你不必担心,因为对他来说,这其实是世界上任何一种别的喜悦都不能够比拟的真正喜悦。在这种辛勤的劳动中,孩子不仅可以了解世界,而且可以了解自己。童年时期的自我教育正是从了解自己开始的,而且这种自我了解是非常愉快的。一个大约五岁的孩子栽了一棵玫瑰树,开出了一朵很美丽的花,他不仅十分惊讶地看着自己双手劳动创造出来的成果,而且观察了自己:‘难道这是我自己做成的吗?’像这样,孩子在慢慢地体验无与伦比的劳动乐趣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件事来认识他自己。”
        因此,要教育孩子热爱劳动,父母首先要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平时不要溺爱孩子,应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以社会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历史和家庭生活实例等告诉孩子劳动的重要性,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劳动的伟大,不爱劳动的人是没有出息的。
        建议二: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 劳动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千什么活都有一定的干法,这就要求父母教孩子一些劳动的程序,劳动的操作要领,方法及劳动的技巧,例如,父母要求孩子做饭,就应该告诉孩子做饭的程序,放多少水,煮多长时间等。
        父母让孩子洗衣服,就要教孩子洗衣服的技能。教孩子先将脏衣服按颜色分为深色,浅色、白色几类,教他看衣服的标签把要干洗和特殊处理的衣服挑出来,再告诉他该怎样使用洗衣机、测量洗衣粉,事先处理污垢等。父母要注意示范,教会孩子劳动的程序.孩子只有掌握了劳动的技能,才会愿意做。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父母应该耐心地教孩子做,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简单地对孩子说: “你自己想办法吧!”或者把孩子搁一边不管,或者严厉地责怪孩子无能,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自己没有能力,从而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在孩子的劳动过程中给予指导、给予鼓励,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是比较重要的。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哪怕这个进步是非常微小的,父母也要鼓励孩子,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建议三:注重实践锻炼.
        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不能只限于口头,应该通过劳动实践进行。如果父母平时没有让孩子参加具体的劳动,那么孩子是不太可能喜欢劳动的。
        有一个男孩,在家里从来不儆家务,在学校也总是逃避大扫除等集体劳动。老师把这个问题反映给了他的父母,父母意识到平时忽视了孩子的劳动实践,于是想方设法帮孩子改变不爱劳动的习惯。
        暑假的时候,父母带孩子参加了一个野外生存训练的夏令营活动。父亲发现男孩非常喜欢这种活动.第二次,父母又带孩子去野营.但是,父母在野营中不再照顾男孩,什么事情都让他自己做。平日不爱劳动的男孩,在这次野营活动中尝尽了苦头。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太差了.回家后,男孩主动要求父母让他多做一些家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劳动实践,男孩对劳动不再厌恶了,反而非常热爱劳动了。
        由此可见,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多参加劳动实践,不要溺爱孩子。让孩子学着收拾饭桌、洗碗,不要担心孩子可能会把碗打碎。与孩子的劳动精神相比,打碎一只碗又算得了什么呢?诸如洗衣服,拖地、倒垃圾,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修理一些旧物品、整理房间等家务劳动都可以要求孩子做。父母最好每天安排一定量的劳动让孩子做,一般来说,小学生每天劳动20~40分钟,中学生每天30~ 50分钟为宜,具体可根据孩子的功课情况调整。当然劳动的内容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安排,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过渡,切不可刚开始就让孩子进行难度比较大的劳动,这样孩子只会更不爱劳动。
        在安排孩子劳动实践时,父母应注意搭配孩子的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让孩子做的家务按星期轮流变换。让孩子懂得,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他不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应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说: “把这个交给你,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好的。”父母还应该注意,当学校、社区安排公益劳动时,应让孩子参加,使孩子体验集体劳动的乐趣。
        当孩子已经掌握一定的家务技能时,可以试着让他做一周的主人,比如由他决定做什么饭菜,负责购买等,当然父母也应服从他的支配。这样孩子才能真正体会父母平日的辛苦,对家庭生活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更加热爱劳动。
        建议四:尊重孩子的劳动。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需要父母进行一定的强化,但是父母必须注意不要单纯地把孩子当做劳动力使唤,不要把劳动当做惩罚孩子的手段,也不要过分用物质或金钱强化孩子的劳动,而应该通过表扬、鼓励等方法强化.在孩子劳动的过程中多做具体的指导,多鼓励、尊重孩子的劳动果实,这样会使孩子从劳动中获得快乐,从而有效强化孩予爱劳动的习惯。
        建议五:运用方法“强迫”孩子劳动.
        当孩子不愿劳动时,父母绝不能姑息迁就,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参加劳动。如果孩子不愿听父母的话,就是不愿干活,怎么办呢?这就需要父母运用自己的智慧了。
        美国有一位叫格蕾•施吕特的妈妈,她养育了四个8~14岁的孩子。这些孩子终日只知道看电视、玩游戏,就是不肯帮妈妈干活,甚至连做功课也提不起劲,每天需要爸爸妈妈不断地呵斥才会勉强去做。终于有一天,这位妈妈决定治理她的孩子.
        一天,孩子们发现,妈妈在门前竖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妈妈罢工.”孩子们觉得很奇怪,于是问妈妈怎么回事。妈妈说:“我每天要工作,还要给你们做饭、洗衣服,但是你们并不觉得妈妈做的这些事很重要,从不肯帮助妈妈做,甚至自己的功课都要妈妈来催,妈妈觉得很累。从今天开始,妈妈要罢工了,我不再为你们做家务活了,你们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要吃什么就自己去做吧!”
        妈妈说到做到,真的不再为孩子们做家务了.这时,孩子们才发现,劳动是多么重要,格蕾•施吕特说:“孩子们终于明白,他们除了看电视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们开始懂得用脑子想事情,开始看书,做作业和做家务活。”
        我们并不提倡父母学习这位妈妈的做法,但是父母应该明白,孩子们必须劳动,不管他愿不愿意,一个不会劳动的人会不断自我萎缩直至失去自我,这样的孩子是不会幸福的。

        2014-09-29 17:55:45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晴天馒馒

          晴天馒馒

          历史

          在安全的前提下,把家务活设置为好玩的游戏,孩子会好奇再到热爱劳动。

          2014-09-29 18: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