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营养  > 宝宝腹泻

      pic of user:lgylgy2007

      lgylgy2007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7

      宝宝腹泻

      宝宝三个月了,二个半月的时候发烧了,两天后好了,后就有点腹泻,有奶块,有一点点臭,每次放个屁都会带点大便出来,一天大的拉一到两次,零星的麻,几乎每一块尿布上面都有大便,黄黄的,还渗水,这样正常吗?要不要吃点什么

        avatar of sep2006

        sep2006

        历史

         

        宝宝妈妈别心急,我们以中医的营养喂养方案来帮助你,配合调理,中医提倡宝宝要10分养,, 现在主要是你们没意识到宝宝这样是因为喂养不当造成的,这样只要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宝宝就会很快调整过来.你们要这样做:
        1.多喝白开水:早上起来就喝白开水(因为这样可以补充晚上丢失的水分,清理肠道,排除废物,唤醒消化系统及整体机能的恢复,清洁口腔等!宝宝妈妈们,不要忘记了哦!),半小时后再喝奶,喝奶后再喝几口水(以便稀释奶和清洁口腔).
        2.喝奶时间要有规律,有间隔(0到1月宝宝:2小时一次,晚上可以4小时;1到2个月宝宝:2到3小时一次,晚上可以3到5小时;2到4个月的宝宝:3到4小时一次,晚上可以4到6小时),是因为宝宝的肠胃娇嫩,发育不完全,需要充分排空和休息,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正常运作。
        3 中间时间以喝白开水为主,不要吃其他东西,补充充足水分,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完善,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
        4 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吃清淡的食物,不要吃海鲜,不要吃过冷和过热的食物,水果也要有选择,以平性为主,也要多喝白开水。注意乳头卫生,一旦乳腺发炎,要停止喂母乳。
        5 人工喂养的宝宝,由于营养不全(没有母乳好),会造成消化系统功能虚弱,要随时观察宝宝,调整饮食的量。
        另外:宝宝喜不喜欢喝水是习惯问题,开始就要注意养成好习惯,不要在开水里加糖或者蜂蜜,确实不爱喝,可以用白萝卜或胡萝卜烧水喝,也有可能是奶嘴的问题或姿势不正确,要注意调整。
        6 注意宝宝的冷暖,这也会影响宝宝的胃口。
        7 一但宝宝生病,奶要减量。
        8 宝宝每晚睡着之后,妈妈隔着衣服,在宝宝肚上轻轻的按顺时针方向按摩,从10次到最多30次,有利宝宝肠胃的消化和吸收,促进功能的完善。是非常有效的保健操。
        有空看看我的博客http://blog.ci123.com/sep2006,会对你有帮助的,不明白的地方在博客里联系,祝愿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2007-08-30 14:55:50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闹闹妈咪

          闹闹妈咪

          历史

          你最好去医院查便便,看看是什么引起的,我家宝宝也是的,我查的是有点炎症,我给他吃的(口服蜡样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后来去查就是有点消化不良,现在给他吃的(妈咪爱)

          2007-08-30 14:48:54

            avatar of qxr2007

            qxr2007

            历史

            我家宝宝也是的,现在吃汉臣氏!准备周末去做大便化验

            2007-08-30 14:51:57

              avatar of 彤彤她妈

              彤彤她妈

              历史

              发烧的时候有没有吃药,会不会是吃药引起的副作用呢!
              有奶块有可能是奶中的脂肪过高。

              2007-08-30 14:58:05

                avatar of 刘西西和皮皮刘

                刘西西和皮皮刘

                历史

                不知道你家宝宝怎么喂养,我家宝宝2个多月的时候也有一段时间是这样,那是因为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造成的,后来我给她吃了妈咪爱,断了几天母乳,也调整了一下自己的饮食,每天上午和下午给孩子各喂一次水,等宝宝便便正常以后再喂母乳就全好了!

                2007-08-30 15:00:13

                  avatar of yhc513程程妈

                  yhc513程程妈

                  历史

                  不必太担心,这是发烧用药引起的腹泻,等烧好了不吃药了就会好的。

                  2007-08-30 15:00:54

                    avatar of 忆舒

                    忆舒

                    历史

                     泄泻先须辨五因,治分三法见于经,
                      养其脾胃尝为本,莫使五虚成慢惊。
                      泄有五者,谓风、寒、暑、湿、食积也,皆属湿论。故风湿、寒湿、湿热,中湿,此者温之生于外者也。食积,则湿之生于内者也。叔和云:湿多分五泻者是也。治有三法者,按仲景《伤寒论》云:下利不止者,宜理中丸。理中者,理中气也。治泻,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五苓散主之。不止者,利在下焦也,宜赤石脂禹余粮汤止之。故初则温中,理其胃气也;次则分利,使阴阳和畅,水谷分别也;末则止涩,涩可去脱,恐肠胃滑而谷气不收也。此三者治泻之大法也。故予家传心法,初用理中汤,中用五苓散,末用七味豆蔻丸,或一粒白玉丹,即是仲景之法。
                      七味豆蔻丸:治泄泻不止,涩可去脱之法也,又治虚泄。
                      肉豆蔻、面裹煨,木香,砂仁,各三钱。白龙骨,诃子肉,各五钱。赤石脂,枯矾,各七钱。
                      共细末,面糊丸,麻子大,量儿加减,小者十五丸,服止五十丸,米饮下。
                      白玉丹又名一粒丹:治滑泻不止,神效。大人通用。
                      寒水石炼研,水飞,二两。枯白矾,一两。
                      共细末,面糊丸,小者麻子大,大者皂子大,中者豌豆大,母服一丸,米饮下。久者宜用,初刚勿用。
                      伤风泄泻,其症口中气热,呵欠顿闷,乍凉乍热,睡多气粗,大便黄白色,呕吐乳食不消,令咳嗽。宜发散,加减惺惺散主之。
                      加减惺惺散:治小儿风泄,补脾胃,发散风邪为主。
                      人参,白术,白茯苓,各一钱。炙甘草,七分。防风,川芎,藿香,各三钱半。细辛,二钱。
                      按:小儿科论夏至后泄者,热多;秋分后泄者,寒多;中间按节气分寒热多少之说,似太琐细,不若《原病式》明白。盖冷泄热泄,四时有之,但暑月多热,冬月多寒。
                      热泻者,《原病式》云:谷虽不化而色变非白①,烦渴,小便赤涩。凡谷消化,无间色及他症,便为热也。寒泻而谷消化者,未之有也;然热泻亦有不化谷者,邪热不杀谷也。谷虽不化,乃糟粕耳,非若邪气之完谷出也,此宜辨之。如夏月得之,大渴者,宜五苓散作汤,调玉露散,另身热与渴略减者,只服五苓散,不可更加玉露散,恐生中寒之症。泻仍不止,用胃苓丸和一粒丹止之。神效。非夏有此热泻者,渴饮水,白术散乃圣药也。
                      寒泻者,《原病式》云:完谷不化而色不变,吐利腥秽,澄清冷,小便清白不涩,身凉市渴,此为寒也。冬月得之,宜理中汤、丸。不止,以五苓散加姜枣煎;再不止者,七味肉豆蔻丸主之。春秋月同,惟夏月得之,先服理中汤、丸,后以五苓散和玉露散。
                      玉露散:一名甘露饮,治伤热泻黄色。
                      石膏,二两。寒水石、煅研、水飞,二两。生甘草,七分半。
                      上极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温水调下。
                      如寒泄久不止,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腹中鸣,宜黄芪补胃汤。
                      黄芪补胃汤
                      黄芪、炙,归身,川芎,柴胡,益智仁,陈皮,炙甘草,各二钱。升麻,六分。
                      共末,水煎服。
                      湿泻者,身重泄水;风湿者,水谷混杂。宜升麻除湿汤。湿热者,宜五苓散加玉露散。湿不渴,宜胃苓汤。此病夏秋间多有之,益黄散尤妙。
                      升麻除湿汤:治风湿作泻,自下而上者,引而竭之。
                      升麻,柴胡,神曲、炒,防风,泽泻,猪苓,各五分。苍术,一钱。陈皮,炙甘草,麦芽炒;各五分
                      如胃寒肠鸣,加益智仁、半夏等分,入姜、枣煎,非肠鸣不得用也。上[口父]咀分作五服,水煎。
                      胃苓汤:治夏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五苓散:平胃散二方相合
                      入姜、枣同煎服。
                      今治泄泻者,不问大人小儿,通用此方。
                      如寒湿泻不止,宜益黄散,此治寒湿之要药也。
                      食积泄者,因饮食过多,遂伤脾胃,以致泄泻。其候大便不聚,臭如败卵,或作酸臭之气,或色黄白,腹中或有痛者,宜先补胃气而后下之。补用钱氏异功散加神曲,下用丁香脾积丸,小下积之方,惟此能去痛止泻也。有巴豆,按药性,巴豆能令未泻者泻,能令已泻者止故也。
                      凡大污引饮者,其病不论新久,皆服白术散,痢病亦同。盖脾恶湿,肾恶燥,饮水太多,其肾益燥,津液不升,则渴益不止。水止于脾,温伤脾胃,泻亦不止。故白术散治渴泻之圣药也。常宜服之以代②汤水,不可再饮汤水,兼之不效矣。
                      白术散:治泄泻冒热烦渴。间阴阳并宜服之③。
                      ①非白;忠信堂本作“黄白”。
                      ②代:原作”拆”.据忠信堂本改。
                      ③间阴阳并宜服之:忠信堂本无此句。
                      人参,白术,茯苓,木香,甘草,藿香,各一钱。葛根,—钱。
                      共细末,水煎服。
                      本方治小儿阳明经本虚,阴阳不和,吐泻亡律液,烦热口干。以参、术、甘草甘温补胃和里;木香、藿香辛温以助脾;茯苓甘平,分阴阳,利水湿:葛根甘平倍于众药,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津液,又解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也。下问泄痢,但久不止者,并服之。
                      钱氏云:泻黄者,伤热乳也。泻青者,伤冷乳也。予家通用胃苓汤为丸主之.热者用车前草汤下,寒者用煨姜汤下。
                      又泻不止,非清气之下陷,则肠滑不禁,及肺虚不行收令也,宜家传升阳固脱汤主之。
                      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炙,当归,白芍,地黄,升麻,猪苓,津泻,葛根,陈皮,乌梅,诃子肉。
                      共十四味,等分,量儿大小,[口父]咀,水煎服无时,即大人亦可取之。
                      久泻不止,多属虚寒,无有热也。故经曰:暴泻无寒,久泻无热。宜豆蔻丸和胃苓丸各半相合,陈米炒熟煎汤送下即止;如再不止,宜用人参白术散加肉豆蔻面裹煨,诃子肉为丸服,庶不成虚,变慢惊风也。
                      有先泻未止而成疳者,易治,宜参苓白术散加肉豆蔻、诃子肉丸服之,则泄自止,津液渐生不致成疳也。有先疳而后泻者,谓之疳泻,难治。宜用集圣丸去芦荟、莪术、五灵脂三味,加肉豆蔻、诃子肉等分,为末,山药糊丸,黍米大,每二十五丸,四君子汤下。
                      经曰:五虚者,一脉细,二皮寒,三少气,四泄泻不止,五饮食不入。五虚悉具者生①,能食者生。又泻不定,精神好者,脾败也;吐泻唇深红者,内热故也,不退必死;面黑气喘者不治;大渴不定,止之又渴,肾败也,遗泄不觉者死。
                      ①生:忠信堂本为“死”。  


                     

                     泄泻先须辨五因,治分三法见于经,
                      养其脾胃尝为本,莫使五虚成慢惊。
                      泄有五者,谓风、寒、暑、湿、食积也,皆属湿论。故风湿、寒湿、湿热,中湿,此者温之生于外者也。食积,则湿之生于内者也。叔和云:湿多分五泻者是也。治有三法者,按仲景《伤寒论》云:下利不止者,宜理中丸。理中者,理中气也。治泻,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五苓散主之。不止者,利在下焦也,宜赤石脂禹余粮汤止之。故初则温中,理其胃气也;次则分利,使阴阳和畅,水谷分别也;末则止涩,涩可去脱,恐肠胃滑而谷气不收也。此三者治泻之大法也。故予家传心法,初用理中汤,中用五苓散,末用七味豆蔻丸,或一粒白玉丹,即是仲景之法。
                      七味豆蔻丸:治泄泻不止,涩可去脱之法也,又治虚泄。
                      肉豆蔻、面裹煨,木香,砂仁,各三钱。白龙骨,诃子肉,各五钱。赤石脂,枯矾,各七钱。
                      共细末,面糊丸,麻子大,量儿加减,小者十五丸,服止五十丸,米饮下。
                      白玉丹又名一粒丹:治滑泻不止,神效。大人通用。
                      寒水石炼研,水飞,二两。枯白矾,一两。
                      共细末,面糊丸,小者麻子大,大者皂子大,中者豌豆大,母服一丸,米饮下。久者宜用,初刚勿用。
                      伤风泄泻,其症口中气热,呵欠顿闷,乍凉乍热,睡多气粗,大便黄白色,呕吐乳食不消,令咳嗽。宜发散,加减惺惺散主之。
                      加减惺惺散:治小儿风泄,补脾胃,发散风邪为主。
                      人参,白术,白茯苓,各一钱。炙甘草,七分。防风,川芎,藿香,各三钱半。细辛,二钱。
                      按:小儿科论夏至后泄者,热多;秋分后泄者,寒多;中间按节气分寒热多少之说,似太琐细,不若《原病式》明白。盖冷泄热泄,四时有之,但暑月多热,冬月多寒。
                      热泻者,《原病式》云:谷虽不化而色变非白①,烦渴,小便赤涩。凡谷消化,无间色及他症,便为热也。寒泻而谷消化者,未之有也;然热泻亦有不化谷者,邪热不杀谷也。谷虽不化,乃糟粕耳,非若邪气之完谷出也,此宜辨之。如夏月得之,大渴者,宜五苓散作汤,调玉露散,另身热与渴略减者,只服五苓散,不可更加玉露散,恐生中寒之症。泻仍不止,用胃苓丸和一粒丹止之。神效。非夏有此热泻者,渴饮水,白术散乃圣药也。
                      寒泻者,《原病式》云:完谷不化而色不变,吐利腥秽,澄清冷,小便清白不涩,身凉市渴,此为寒也。冬月得之,宜理中汤、丸。不止,以五苓散加姜枣煎;再不止者,七味肉豆蔻丸主之。春秋月同,惟夏月得之,先服理中汤、丸,后以五苓散和玉露散。
                      玉露散:一名甘露饮,治伤热泻黄色。
                      石膏,二两。寒水石、煅研、水飞,二两。生甘草,七分半。
                      上极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温水调下。
                      如寒泄久不止,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腹中鸣,宜黄芪补胃汤。
                      黄芪补胃汤
                      黄芪、炙,归身,川芎,柴胡,益智仁,陈皮,炙甘草,各二钱。升麻,六分。
                      共末,水煎服。
                      湿泻者,身重泄水;风湿者,水谷混杂。宜升麻除湿汤。湿热者,宜五苓散加玉露散。湿不渴,宜胃苓汤。此病夏秋间多有之,益黄散尤妙。
                      升麻除湿汤:治风湿作泻,自下而上者,引而竭之。
                      升麻,柴胡,神曲、炒,防风,泽泻,猪苓,各五分。苍术,一钱。陈皮,炙甘草,麦芽炒;各五分
                      如胃寒肠鸣,加益智仁、半夏等分,入姜、枣煎,非肠鸣不得用也。上[口父]咀分作五服,水煎。
                      胃苓汤:治夏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五苓散:平胃散二方相合
                      入姜、枣同煎服。
                      今治泄泻者,不问大人小儿,通用此方。
                      如寒湿泻不止,宜益黄散,此治寒湿之要药也。
                      食积泄者,因饮食过多,遂伤脾胃,以致泄泻。其候大便不聚,臭如败卵,或作酸臭之气,或色黄白,腹中或有痛者,宜先补胃气而后下之。补用钱氏异功散加神曲,下用丁香脾积丸,小下积之方,惟此能去痛止泻也。有巴豆,按药性,巴豆能令未泻者泻,能令已泻者止故也。
                      凡大污引饮者,其病不论新久,皆服白术散,痢病亦同。盖脾恶湿,肾恶燥,饮水太多,其肾益燥,津液不升,则渴益不止。水止于脾,温伤脾胃,泻亦不止。故白术散治渴泻之圣药也。常宜服之以代②汤水,不可再饮汤水,兼之不效矣。
                      白术散:治泄泻冒热烦渴。间阴阳并宜服之③。
                      ①非白;忠信堂本作“黄白”。
                      ②代:原作”拆”.据忠信堂本改。
                      ③间阴阳并宜服之:忠信堂本无此句。
                      人参,白术,茯苓,木香,甘草,藿香,各一钱。葛根,—钱。
                      共细末,水煎服。
                      本方治小儿阳明经本虚,阴阳不和,吐泻亡律液,烦热口干。以参、术、甘草甘温补胃和里;木香、藿香辛温以助脾;茯苓甘平,分阴阳,利水湿:葛根甘平倍于众药,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津液,又解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也。下问泄痢,但久不止者,并服之。
                      钱氏云:泻黄者,伤热乳也。泻青者,伤冷乳也。予家通用胃苓汤为丸主之.热者用车前草汤下,寒者用煨姜汤下。
                      又泻不止,非清气之下陷,则肠滑不禁,及肺虚不行收令也,宜家传升阳固脱汤主之。
                      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炙,当归,白芍,地黄,升麻,猪苓,津泻,葛根,陈皮,乌梅,诃子肉。
                      共十四味,等分,量儿大小,[口父]咀,水煎服无时,即大人亦可取之。
                      久泻不止,多属虚寒,无有热也。故经曰:暴泻无寒,久泻无热。宜豆蔻丸和胃苓丸各半相合,陈米炒熟煎汤送下即止;如再不止,宜用人参白术散加肉豆蔻面裹煨,诃子肉为丸服,庶不成虚,变慢惊风也。
                      有先泻未止而成疳者,易治,宜参苓白术散加肉豆蔻、诃子肉丸服之,则泄自止,津液渐生不致成疳也。有先疳而后泻者,谓之疳泻,难治。宜用集圣丸去芦荟、莪术、五灵脂三味,加肉豆蔻、诃子肉等分,为末,山药糊丸,黍米大,每二十五丸,四君子汤下。
                      经曰:五虚者,一脉细,二皮寒,三少气,四泄泻不止,五饮食不入。五虚悉具者生①,能食者生。又泻不定,精神好者,脾败也;吐泻唇深红者,内热故也,不退必死;面黑气喘者不治;大渴不定,止之又渴,肾败也,遗泄不觉者死。
                      
                     







                    2007-08-30 15: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