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0-1岁  > 宝宝一直在流口水,应该怎么控制?

      pic of user:aocuirong

      fanleidigv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6

      宝宝一直在流口水,应该怎么控制?

      我家宝宝现在四个多月,不知道是不是快要长牙的原因,宝贝一直在流口水,每天要换好多纸巾,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控制一下吗?

        avatar of 朵啦啦

        朵啦啦

        历史

         

        你好,一岁宝宝因口腔溶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一般都会流口水,值得注意的是,妈妈要检查一下宝宝是不是有口腔溃疡,如果没有的话妈妈就不用担心,一般在一岁左右宝宝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的。

        2014-10-11 15:21:56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桃源爱

          桃源爱

          历史

          四个月宝宝是有要长牙的情况,可以买个磨牙饼干给宝宝咬合,会好一点。亨氏的不错。宝宝流口水时就是要勤换着围嘴的。

          2014-10-11 14:09:17

            avatar of 俊宝贝妈妈

            俊宝贝妈妈

            历史

            这个没办法控制的吧,要不让宝宝横着抱试试,我家的也和你们差不多,我只有多给他擦几次嘴了,实在是自古宝宝多要经历这一个阶段的

            2014-10-11 14:18:37

              avatar of ch2008111

              ch2008111

              历史

              宝宝要长牙了都会流口水的,我家小宝一直流到两岁呢。只要他不是生病引起的,就不用过于去管他。最好给他做些纯棉的围嘴带着,湿了立即给他换掉。

              2014-10-11 14:41:32

                avatar of YZF杨杨

                YZF杨杨

                历史

                你好,你宝宝流口水可能是长牙的原因。不是一般小孩的那种流口水,是特别的多,围在脖子上的口罩没一会儿就湿了。一般来说,宝贝流口水属于阶段性现象,有一定的规律性

                2014-10-11 15:52:00

                  avatar of 赵小浩妈咪

                  赵小浩妈咪

                  历史

                  A、小儿流口水,书面语称为流涎,大多属正常生理现象。

                  唾液分泌的调节一是靠口腔内局部刺激;二是靠神经中枢的反射。刚出生的新生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唾液腺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 因此唾液很少。至3月时唾液分泌渐增,而个别婴儿分泌能力较强,会流口水。至6至7个月时,婴儿乳牙萌出,刺激三叉神经也会增加口水分泌,加上小儿口腔容量小,不会吞咽、调节口腔内的口水,于是积储后会自然流出。唾液分泌也受神经支配,幼儿也可因脑发育尚未完善,对唾液分泌的抑制能力及吞咽功能稍差,致使常流口水。

                  1岁后随着脑发育的健全,流涎便较少发生。到小儿2-3岁时,吞咽功能及中枢神经进一步完善,就不流口水了。

                  如果孩子长大了还流口水,则可能是病理性流涎而非生理性的了。这可能是神经或内分泌方面发育不好,或口腔内有炎症以及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的,必须进行诊治。例如:口腔粘膜发炎时,刺激唾液腺分泌,口水也会增多,有的还带有黄色或淡红色粘液,有臭味,这时应到口腔科诊治;孩子患感冒、伤风,呼吸不畅时,常用口呼吸,也会导致流口水。还有个别孩子,因大脑智力发育不全或有内分泌系统病变,也可表现为流口水,这时应到小儿科就诊。

                  婴儿出生6个月以后,可将小粒冰糖放入口内,使其逐渐养成吞咽唾液的习惯。合理喂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增强抗病能力。改变用力亲吻和手捏小儿颊部的不良惯。

                  对于流涎的孩子,特别要注意个人卫生:应该用干净柔软的手帕或纸巾擦掉口水。衣领、衣襟要勤换、勤洗。保护下颏、前胸皮肤,可垫干净沙布或用围嘴等。如果唇周、下颌及颈部皮肤已呈潮红,糜烂甚至脱皮者,应常用温水洗净局部,再涂上少许软膏或油剂。

                  B、

                  口水就是唾液,它是由口腔粘膜中的三对大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无数小唾液腺分泌出来的。唾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帮助食物消化,并能中和口腔中细菌产生的酸。如果唾液缺乏即易发生口疮、龋齿等疾病。正常成人一昼夜大约分泌唾液1000~1500毫升。这样大量的口水,几乎全被不自觉地吞咽下去,所以不会有口水流出,并能保持口腔卫生。

                  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太发达,口水分泌得较少,小儿到5个月后,唾液分泌开始增多。由于婴儿口底较浅,又不会节制口腔内的口水,加之小儿吞咽功能较差,所以常常有口水流出口腔;当婴儿从卧位转换成坐位或站立位时,口水也容易流出来;另外,婴儿5~6个月以后,开始出牙时对三叉神经的刺激,或食物的刺激等均可使口水容易流出口腔。这些都属生理性的,随着孩子的长大,这些现象会慢慢消除,一般无需治,切忌乱投医。

                  但是,如果孩子平时很少流口水,突然口水增多,应去医院检查治疗

                  C、

                  宝宝流口水有个过程。新生儿时期的宝宝是不会流口水的,因为他们的唾液腺不发达,分泌的唾液较少,宝宝嘴里没有多余的唾液流出;加上此时宝宝的主食是奶或流质食品,对唾液腺的刺激不大。宝宝长牙期是口水流得最频繁的时期,乳牙萌出时,小牙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刺激牙龈上的神经,唾液腺反射性地增加分泌口水。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发育较快的孩子一岁半时就会停止流口水,而大部分孩子在两岁之前,也会因为肌肉运动功能的成熟,逐渐有效地控制吞咽动作。

                  因此,小宝宝流口水是正常现象。但是,由于唾液偏酸性,里面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因口腔内有黏膜保护,不致侵犯到深层。但当口水外流到皮肤时,则易腐蚀皮肤最外的角质层,导致皮肤发炎,引发湿疹等小儿皮肤病。所以宝宝流口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随时为他擦去口水,擦时不可用力,轻轻将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损伤局部皮肤。

                  2、常用温水洗净口水流到处,然后涂上油脂,以保护下巴和颈部的皮肤。最好给孩子围上围嘴,以防止口水弄脏衣服。

                  3、给宝宝擦口水的手帕,要求质地柔软,以棉布质地为宜,要经常洗烫。

                  4、如果宝宝口水流得特别严重,就要去医院检查,看看宝宝口腔内有无异常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另外,孩子趴着睡觉,流口水时不会给他带来什么影响,只是枕头要勤洗勤晒,以免里面滋生细菌。



                  如果孩子长大了还流口水,则有可能是神经或内分泌发育不好,或口腔有炎症、消化不良等,必须进行诊治。

                  中医对小儿流涎症有独到的经验和见解,认为主要是“脾失调摄”所致,可分寒热两种情况。属热者流出的口水粘稠,口角潮红糜烂,多兼有口气臭秽、小便短赤等症;属寒者,流出的口水清稀,口角虽然糜烂,但局部灰白不红,常伴有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四肢不温、大便溏薄等表现。下面介绍几则简便验方。

                  1、青果10克,石斛15克,灯心草2克,生地15克,加清水4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再与雪梨汁50毫升混合,每日服1次,可连用7-10天。适用于偏于热证者。

                  2、儿茶5克,冰糖适量(以甜为度),煎汤代茶饮服,连服5天。

                  适用于热邪壅滞者。

                  3、炒白术12克,益智仁8克,共研细末,分成12包。每日2次,每次1包,用温开水调服或加入饮食中食之均可,适用于寒证流涎。也可每天用白术粉10克加食糖适量,一起蒸食,坚持服用,疗效理想。

                  此外,无明显寒热者,还可选择外治方法:

                  用天南星30克,研末醋调,晚间敷涌泉穴,以布条缠扎,每次敷12小时,一般2-4次可愈。

                  用白矾30克,加清水煎沸,倒入盆内,待温后浸泡双脚,每次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3-5次即可见效。

                  孩子较小时流口水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的咀嚼能力和面部肌肉收缩能力都比较弱,以致嘴巴总是合不上,才会出现流口水的情况。早期来说,这并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如果到了两岁以后还是如此,则不但影响外观,还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说话和社交能力。

                  所以,家长应该从小就督促孩子进行口腔功能的锻炼。比如,在4个月到半岁开始吃米粉时,有意识地加强其吸、吮、吞、咽的能力,待孩子长牙后,就要尽量少给他吃流食,或煮得特别烂的食物,而要选择些稍硬的东西,来提高他的咀嚼能力。

                  到了两岁以后,家长也可以采取用吸管吸水喝,或吹气球的方式,来训练孩子的口腔肌肉收缩能力。吹气球时,家长可教他先合拢嘴巴,再慢慢嘟起腮,嘴处留出一个小孔吹气;当这个动作熟练后,再让他学会深吸气,并对准气球孔吹。这种反复的吸气和吹气,需要腮部不停地外鼓和收缩,进而促使口腔肌肉得到锻炼。当然,同样道理,吹笛子、吹泡泡等,也能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口腔肌肉,解决口水问题。

                  2014-10-11 23: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