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家庭教育  > 面对孩子说出的谎言,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对待?

      pic of user:sunxiuyong2

      xi415wew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面对孩子说出的谎言,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对待?

      我女儿四岁半,我发现孩子上幼儿园后不久就开始学会撒谎了,经常无中生有,有时候明明自己犯了错却非要说是别人干的,请问面对孩子的谎言,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对待?

        avatar of 辣妈咪萌宝贝

        辣妈咪萌宝贝

        历史

         

        自己犯错不愿意承认,多数是怕家长横加指责。宝宝在幼儿园,不管做了什么,家长只需要每天跟他一起分享就行,不管是对是错。

        所谓的分享就是跟孩子一起开心,一起烦恼,然后再找机会分析为什么开心,为什么烦恼,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问,孩子答,让他去思考,而不是家长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果孩子有点滴进步,哪怕是思想上的, 也要给予表扬。

        或是让孩子每天回家当小老师,以这种方式告诉家长,他在幼儿园是怎么过的,犯了错老师会怎么处理,到家后家长又会怎么理,就是转换角色,让宝宝自己感受对错

        2015-01-05 16:20:55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曼寒w0

          曼寒w0

          历史

          孩子撒谎有很多种,但不管哪一种,家长都不要急躁,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正确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改掉爱说谎的毛病
          一、幼儿的无意说谎
          所谓无意说谎,是由幼儿的心理特点所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幼儿自己满足愿望的心理。幼儿有时会把想象、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有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没有意识地说谎,这样的行为这与道德品行无关。例如:一名幼儿在电视上看到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出去旅游,就会在幼儿同和小朋友开心地说自己也和爸爸妈妈去哪里哪里。而当我们在面对这种谎言时,就不能一味的责备,而是应给予正确引导。可对讲去玩的孩子说:“和爸爸妈妈出去玩一定很有趣!但是可惜你现还没有去过,对吗?”当孩子意识到并点头承认后,教师再作鼓励:“你讲旅游讲得很好,以后你一定会有机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的。”
          2、幼儿理解性的心理错觉。孩子们往往会因为认识的不足以及理解的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像的情节来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这样也就会出现说谎的情况。例如,幼儿做错了事,老师对他说:“你做这样的事情是不对的,但如果你以后改正了就还是好孩子。”孩子们在听到类似还是乖宝宝、好孩子等这样的词语时,往往会把它当成是表扬,回家以后就高兴地告诉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是好孩子!”这样的情况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从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
          3、幼儿自信心的萌动。幼儿由于理解问题比较简单以及不善于分辨想像与现实,往往不切实际地说“大话”。例如,教师问:“谁会自己叠被子?”结果班里的幼儿都争着举手说:“我会!”这就是典型的幼儿自信心的萌动。教师不可将此看做说谎,对孩子的积极性要加以保护,同时,也不能让幼儿的这种自信心停留在一种幼稚可笑、盲目幻想的低水平上,而是应当在注意保护、鼓励的同时,给予积极的引导,让他们能逐步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所想所说与现实的差距,懂得要实现美好的愿望,就必须从小好好学习的道理。
          二、幼儿的有意说谎
          1、幼儿期望取悦家长,虚夸成绩。孩子们有时想取悦家长但却没有实际成绩,此时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例如,一名幼儿在老师指导大家学剪五星的过程中,留下一颗放进口袋里,回家后向妈妈夸耀:“妈妈,我今天得到了一颗五角星。”妈妈说:“得了小红星不是贴在评比栏里吗?”孩子又说:“是老师叫我拿回来让爸爸妈妈看的。”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说谎问题了,是幼儿故意为之。比较多发生在五岁以上的孩子身上。这类错误产生的原因,多与成人的教育有关。
          作为教师,要注意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交流孩子在家在园的情况,一旦发现这类说谎的现象,就必须家园配合,正确把握对幼儿的期望,并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千万不可姑息迁就,任其发展。
          2、幼儿谎造优越感,满足虚荣心。这类说谎在幼儿中是比较多见的,比如看见别人有一件好玩具,便谎说自己家中的那件更好……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与家庭教育也由着密切的关联。如有的家长为使孩子的童年过得快乐、幸福,过多地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滋长了孩子过强的优越感。老师在面对这类说谎,不应简单地利用批评的方法,最好采用耐心说服、讲道理的方法,指出好孩子是不能说谎的,从而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到说谎是无用的、不好的行为,同时注意要与家长多交流,促进家庭教育的优化。
          3、幼儿期望开脱责任,逃避惩罚。幼儿的这类说谎,往往是因为恐惧心理所致。而家长过度的惩罚就是造成幼儿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导致幼儿说谎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有的家长怕孩子变坏,经常不问清事由就训斥责备孩子;有的家长比较传统,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有的家长性格比较粗暴,孩子若稍有不当之处就呵斥打骂。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都十分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孩子在做错了事或有行为过失的时候,为了开脱责任,逃避惩罚或打骂,便选择有意说谎。
          作为成人,应当认识到,这类情况说谎的实质都是幼儿在恐惧心理的支配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措施,这一情况的错误和责任应更多地归咎于成人。所以,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处理这类错误时首先要想想自己给幼儿心理造成的影响,而不是一味的严厉地指责孩子。
          4、因成人说谎,而殃及幼儿。有些幼儿说谎,往往与成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幼儿家长的说谎行为,常常是造成幼儿说谎的直接原因。在同老师对于说过的话并不及时作出兑现,也往往会被幼儿看做“骗人”。在孩子们的心中,老师和父母是权威人物,如果在孩子面前说谎,这就会使孩子产生“说谎没有错”的错觉,为他们说谎壮了胆。例如:老师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很积极,便高兴地说:“唱歌唱的好听的好朋友等下老师要评给他们大苹果!”这可能只是老师一时高兴说说而已,随后便开始其他活动,这样就会让很多孩子认为老师是在骗人。虽然老师在这些情况中的行为是无意的,但的确又是在骗人,这就会影响到孩子。
          幼儿说谎的缘由形形色色,原因多种多样,其性质也各不相同。我们应当具备分析和评判幼儿说谎现象的能力,要认真的分析当时的背景,比如幼儿的年龄、一贯的表现、能力水平以及说话的动机等。还要分析幼儿说谎时的谈吐表情、话语内容与实际是否相互矛盾等等。只有判断的准确,才能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2015-01-05 16: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