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家庭教育  > 怎么帮助宝宝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呢?

      pic of user:pkxwyzo5

      南风6fz0905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怎么帮助宝宝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呢?

      我女儿现在已经2岁了,小家伙不知道怎么回事,性格比较软弱,在家的时候很厉害,但是出去了就很软弱,这该怎么办呢,我们该怎么帮助宝宝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呢?

        avatar of 宛723dcl

        宛723dcl

        历史

         

        1.孩子有倾诉或发表自己意见和观点的权利。当孩子倾诉自己的想法,或者对家庭事物、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可能有些观点令人觉得匪夷所思,但却不能像过去很多家长那样习惯性地说“你根本不懂,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子别插嘴”,或者说“一边去,没看我正忙着吗”,而应当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一些“重大问题”或“重大决策”,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尽可能加以采纳。
        2.父母要学会体谅孩子的感受,并且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孩子有时候会询问父母的意见,父母可以巧妙地给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不要帮助他做出决定,而计孩子掌握最终的决定权。
        3.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心理都比较脆弱,很多时候他们都不能承认别人某方面的突出表现,接受自己的失败。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就应该教会孩子正确地面对失败,并且从正面积极引导孩子努力奋斗,从而取得成功。这样,才能逐渐帮孩子克服性格中的弱点。

        2015-06-08 17:17:38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善良的小老鼠

          善良的小老鼠

          历史

          平时在家里总是活泼、调皮捣蛋的孩子,一见到陌生人,就变得扭扭捏捏、不大方,甚至害羞地躲到大人身后,完全变了一个样。害羞、怕生不是天生的,而是与环境有关,指责、怒骂只会让孩子更退缩,不妨找出原因,再对症下药,才能打开孩子害羞、怕生的情结。

          造成孩子害羞、怕生原因

          对于孩子害羞、怕生的行为表现,父母应先了解其原因。一般来说,宝宝出生后六至八个月,便开始进入“认生”期,造成孩子害羞、怕生的背后原因不外乎下列几种情形:

          1.个性差异:每个孩子的个性气质都不相同,有的内向、害羞、退缩;有的则是活泼、大方。如果孩子生性内向、害羞或胆小,必然比较容易怕生。

          2.互动机会少:现代家庭子女少,无形之中也减少了孩子与同伴互动的机会。再加上有许多父母在孩子小时,样样事情都帮孩子安排好,事事为他代劳,总以为在如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但却不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难有和大家接触的机会,从而有严重害羞、怕生的倾向。

          3.不安全感作祟:宝宝行为发展的第一年,会对主要照顾者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如果此时不注意影响他,容易造成孩子对人产生畏缩、不信任感,而间接影响孩子日后与人相处的关系。

          4.父母教养态度: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缺少联系。或讨厌孩子吵闹、怕孩子一直跑来问问题时,而让孩子以看电视、听录音带等打发时间。当孩子有吵闹行为时,就怒骂他“不安静就要挨打”。孩子有问题来问父母时,不是被奚落一顿,就是要他离开,不要吵大人做事。孩子一再被拒绝,造成日后遇事害羞、怕生的情结,是父母绝对没有想到的。

          5.缺乏自信心:因为孩子本身沟通或接触社会的技巧不佳,导致孩子缺乏表现自我的信心,而选择以退缩及逃避的行为来掩饰自己的缺点。

          6.遗传因素:父母本身天生个性属于内向、害羞,又缺少与其他邻居、朋友联系的机会,相对的,也会造成孩子害羞、怕生的个性。

          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1.未熟悉前,不让陌生人突然接近
          每个孩子个性都不一样,对于生性内向害羞、胆小,以及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来说,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有时看到陌生人时会害怕得大哭,所以在未熟悉前,尽量不让陌生人突然接近孩子,以免孩子受到惊吓而畏缩。

          2.增加孩子社交、交往的机会。
          现代家庭子女少,无形中也减少了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因此平时可带孩子到朋友家拜访,或是参加一些社会团体活动,为孩子拓展人际关系及社交天地,增加孩子的交往机会。

          3.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
          当孩子有害羞、怕生情结时,父母应给孩子引导,使孩子有正确的观念,但避免勉强地要求孩子。反之,父母若未能及时给予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这次经验,而误以为逃避便能解决问题。

          4.先做好心理准备免除恐惧
          如果孩子害怕陌生人,父母不妨在客人上门前先为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如有多少客人、都是些什么人、孩子应有的礼节等。父母也可先扮演客人角色,与孩子先进行模拟演练,降低孩子恐惧、怕生的心理。

          5.通过游戏了解孩子并建立自信心。
          拿孩子平时喜爱的布偶,陪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通过一些已经发生或还未发生的小故事玩一场布偶剧,以增加其交往经验,而父母也可以从游戏中了解孩子的心理,并建立其自信心。

          6.勿勉强及否定孩子
          有些孩子会因自身的沟通能力或社交技巧不佳,而以逃避的方式对外,如果孩子不愿在客人面前说话,切勿勉强,不要一口咬定“他就是这样害羞,见到客人总是别别扭扭”。父母的话孩子听了,会以为自己个性就是内向、害羞、而视怕生为理所当然。

          7.适时给予孩子打气、鼓励
          不论孩子的表现如何,父母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有怕生、害羞的情况时,父母切勿当场给予难堪和指责,事后也要不时为孩子打气,找出孩子怕生、害羞的潜在原因,并耐心教导他打开心房。如果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别忘了给予他适时的鼓励和赞美,建立其自信心。

          8.通过童话故事书启发孩子
          三岁左右的孩子已听得懂故事,妈妈可以通过故事书内容,开启孩子的心扉。如害羞的鸭子和没有自信心的天鹅,如何勇敢地踏出第一步,结果变成美丽又受欢迎的成员。以富趣味的教育性对话说给孩子听,让他踏出害羞、怕生情结。

          耐心教育打开心房

          大人不要要求孩子去做做不到的事,当孩子产生挫折、退缩时,给予正确引导。做到了,给予鼓励及赞美,加强其自信心。

          带孩子参与社交活动时,尽量避免让孩子一开始时,接触态度不佳或讲话很大声的长辈,以免孩子吓到,更加退缩。

          引导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刚开始大人可随时守在一旁,待孩子大开心房、融入活动时再离开。

          孩子有害羞、怕生行为表现时,切勿当场给予难堪和指责,增加其挫折和退缩。
          经常看到有的孩子在陌生人面前或躲躲闪闪、或惊慌失措、或红脸语塞、或嚎啕大哭……这些都是孩子怕生的表现。

          孩子怕生的原因有很多,应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给予帮助,使其尽快转变。

          其一,由于孩子倍受家人宠爱,整天束缚在家庭的小圈子中,与外界没有太多接触,因此在遇到陌生人时会产生恐惧心理,导致“怕生”。

          他们往往在家中有说有笑,是个“小淘气”,可一出门就成为了安静的“小乖乖”。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应经常陪同外出走走,体验家庭以外的人和事,让孩子不断了解并适应周围环境。久而久之,就会缓解惧怕心理。

          其二,遇到陌生人不知如何交际,也是孩子“怕生”的原因之一。

          年幼的孩子往往缺乏交际经验,面对陌生人,不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只好保持沉默地躲藏在家人身后,或硬拉着家长离开。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可传授孩子交际方法。如:向对方问好,欢迎他(她)到家中做客。当有陌生的小朋友时,还可以和他(她)握握手,谈谈听过的故事、玩过的玩具、喜欢的卡通。从而使孩子由被动变为主动,逐渐乐于与人交往。

          其三,孩子的个性孤僻,不爱与人打交道。

          这种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环境休戚相关,因此家长要从自身找原因。首先,使自己不再沉默寡言、不善交际。而后,可让自己的一些朋友(最好带着孩子)来家中做客。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待人接物,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最后,等孩子适应之后,再外出接触其他人。

          孩子“怕生”在现今社会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只要家长朋友正确的加以引导是极易转变的,您不妨试一试。

          2015-06-08 17: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