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营养  > 嘴里长了鹅口疮该怎么办

      pic of user:chensisuei

      chensisuei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5

      嘴里长了鹅口疮该怎么办

      你好!!我家宝宝四个月了,可是嘴里长了鹅口疮,我们给抹了几天紫药水可是没怎么管用.现在比以前多了,我应该用什么方法治疗呢?而且宝宝疼吗?制霉菌素要上哪里买呢

        avatar of 天使baby

        天使baby

        历史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任何年龄都可发,但2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多见。   ●此病初起时,口腔粘膜充血和发红,有大量散在的似白雪样、针尖大小的柔软小斑点,不久即可相互融合为白色斑片,像奶凝块一样,可铺满整个口腔粘膜;   ●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鹅口疮的病因   鹅口疮是由一种叫做白色念珠菌的霉菌所引起的口腔粘膜感染。事实上,在正常人的口腔、皮肤、阴道中均有白色念珠菌的存在,但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机体的适应性和抵抗力,以下情况均可引起感染:   ●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都可以是感染的来源;   ●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此时牙床可能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鹅口疮。   家庭护理治疗   一旦宝宝得了鹅口疮也不用惊慌,一般在家中就可做好护理治疗。   局部用药   ●局部使用制霉菌素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用制霉菌素加鱼肝油涂擦婴幼儿口腔,或制霉菌素药片,每片用10毫升温开水化开,切忌用凉水或开水。用药期间至少7天,或白色斑块消失后,还应坚持再用药1周~2周,以防复发。   ●可使用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在哺乳前后洗涤患儿的口腔,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一般情况下,连续使用2~3天病变即可消失,但仍需继续用药数日,以防复发。同时母亲也应用小苏打液清洗乳头,以免重复感染。   停用抗生素   如果病儿有长期服用抗生素的历史,应尽快停用抗生素,这样可以扶植正常的口腔菌群,以抑制霉菌生长。   注意饮食   鼓励宝宝多饮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蛋羹、麦片、面片等;宝宝因为疼痛不愿吃东西、不肯吸吮,这时应耐心用小匙慢慢喂奶,以保证营养;避免摄入过酸、过咸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   就医指征   宝宝有鹅口疮后,应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宝宝不愿意进食。有轻度发热,烦躁不安,应去医院;   ●若发现口腔粘膜上的乳凝块样物向咽部以下蔓延,应送医院治疗,以防止发生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5~7天后仍未改善,或鹅口疮情况越来越严重。   鹅口疮的预防   得了鹅口疮,宝宝受罪妈妈心疼,所以做好预防很重要。   ●产妇有阴道霉菌病的要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   ●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   ●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   ●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幼儿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婴幼儿,用具一定要分开,不可混用;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2007-10-05 14:29:05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森林宝贝

          森林宝贝

          历史

          如何防治鹅口疮

          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俗称“白口糊”。患儿口腔粘膜可见白色斑点,以颊部粘膜多见,但齿龈、吞面、上腭都可受累,重者可延及悬雍垂、扁桃体等,口腔粘膜较干、多有流涎。多发于新生儿、婴儿及营养不良、抵抗力弱的小儿。

          防治措施:
          1、1%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清洁口腔。

          2、制霉菌素是治疗鹅口疮的特效药。使用方法为:把20万单位制霉菌素捻碎与10毫升甘油或水混合制成糊状,外涂,每日3-4次。虽然紫药水也有效,但现在已不提倡用,因为目前的研究发现紫药水对开放的创面有不良作用。

          3、冰硼散或珠黄散涂口腔。

          4、用过的食具必须单独消毒,再清洗,再煮沸消毒。

          5、不宜用粗布强行揩擦或挑刺口腔粘膜,以免局部损伤,加重感染,如果是新生儿,抵抗力低,甚至会引起败血症。

          2007-10-05 13:54:19

            avatar of 提拉拉

            提拉拉

            历史

            我听我妈说,我小的时候也得过,摸紫药水和喝羚羊角<药店有就是薄片的泡水,中药>就好了
            以后一定要注意他的口腔卫生,妈妈要勤洗乳房保持干净!

            2007-10-05 14:10:33

              avatar of 天使baby

              天使baby

              历史

               鹅口疮多见于周岁内婴儿或新生儿。这是因为婴幼儿抵抗力差,易通过食具、奶头等途径受霉菌感染。鹅口疮多发生在口腔内舌、颊和软腭处。初起时常在舌面上出现白色斑膜,继而蔓延到牙龈和颊外。发病处有斑片白膜,周围粘膜充血。发病时口腔有灼热刺疼和干燥感。症状严重时斑膜可波及咽喉、气管或肠道粘膜,有时可引起发热、呼吸困难或腹泻。

                对鹅口疮的防治方法主要有:

                1.乳母讲究卫生,喂奶前用温开水洗乳头,必要时喂奶前后用2%的苏打水涂抹乳头。

                2.婴儿食具奶瓶必须要清洁卫生,定期煮沸消毒或热开水浸泡。

                3.做好婴幼儿和体弱久病者的口腔卫生,经常用温盐水或2%苏打水清洗口腔,使霉菌不易生长和繁殖。

                4.发病后,可用消毒棉签沾2%苏打水清洗患处后再涂2%龙胆紫,每日3次-5次。轻症者2次-3次即愈。同时给患儿口服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

                5.病情严重者可遵医嘱服制霉素或外涂制霉菌素液(制霉菌素50万单位加5毫升冷开水)。

              2007-10-05 14:31:50

                avatar of yifeirui

                yifeirui

                历史

                用冰硼散效果最好。不过最好是在平时注意卫生,对奶瓶及宝宝用品要消毒干净,每次喂奶之后让宝宝再喝点白开水,勤帮宝宝洗洗小手,因为四个月大的孩子喜欢把手伸到嘴里去吸吮,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

                2007-10-05 14: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