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常见病  > 宝宝的肚脐凸凸的

      pic of user:dongxiaowei

      dongxiaowei

      历史

      悬赏:50分

      回答:4

      宝宝的肚脐凸凸的

      我家宝宝两个月了一直有个问题让我烦恼,出生时我们发现宝宝的肚脐有点凸,长辈说再大点就会好的也就没去理它,可现在宝宝两个多月了发现肚脐越来越凸,去问了下接生的医生说是脐山,要用一种专门绑脐山的绑带把凸出来的肚脐顶进去,要不然宝宝大哭时肠子就会掉下来严重时要开刀的,听了心里特着急请大家帮帮忙

        avatar of youngcness

        youngcness

        历史

         

        正常肚脐的形状应该是凹陷的,但是如果宝宝有一个凸凸的肚脐,除了可能有脐疝气的情形之外,也可能有其他合并症发生;若有其他异常情形,如发育迟缓、腹腔有肿块等,就必须尽快就医诊治。

          肚脐是每个人都曾经与自己的母亲血脉相连的珍贵证据,因此也延伸出不少有意思的传说--肚脐的形状及深浅系着个人的命运和财气。到底肚脐的真实面貌和功能是什么?如果小宝宝有个与众不同、不凹反凸的肚脐会不会有什么问题?该不该动手术加以矫正以绝后患?这些都是家长相当关心的问题,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肚脐情事。”

          脐带--联系母体与胎儿

          在胎儿早期,约怀孕五周左右,脐带即开始成形,先出现初始的结构,而后再逐渐形成独特的脐带,除了联结胚胎与附着在母体子宫壁上的胎盘,以接收由脐血管(一条脐静脉)输送来自母亲的养料与温情之外,同时也将胎儿体内的废物,如二氧化碳等,经由脐带中的血管(两条脐动脉)运回母体内,由妈妈代劳处理。这样母子相连的极亲密关系一直要持续到宝宝出生了为止。

          由于肚脐曾经是宝宝的命脉--脐带必经之处,因此原本就留有空间让脐带当中的重要构造一条脐静脉、两条脐动脉及周遭具保护及稳定作用的胶质组织毫无阻碍地通畅;为了维持脐带的通畅,在腹壁肚脐的部位形成一个相当具有弹性,由环状结缔组织组成的结构,并由四周的腹壁肌肉层及韧带等将其撑住,以保持畅通。不过肚脐的角色地位在宝宝出生之后便一落千丈,只成了见证母子曾经血脉相连的遗迹了,它会因为“结束营养”而逐渐结疤、萎缩成了小小的肚脐眼,似乎也是必然。

          脐疝气怎么办

          有些时候肚脐不甘心地位中落,会相当突兀地膨出在肚子的正中央,形成了让不少家长颇为担心的“脐疝气”状况。到底这种肚凸凸的情形要不要紧?需不需要检查或开刀?有人说,这可能是甲状腺功能有问题,是不是真的?其实宝宝的腹壁肌肉层较薄较松驰,肚子里因气体较多而形成较大的腹内压力,肚脐本身的环状结构缩紧关闭的力量也不够,因而很容易便会有脐疝气。

          只要宝宝的健康情况良好,成长发育顺利,并无任何并发症,肚疝气也不太大,其基部仍为敞开的环状结构,直径不超过一厘米,那么通常无伤大雅,等宝宝渐渐长大,身体的构造功能成熟之后,一般在一岁左右会自行缩小而消失的,少数大型的脐疝气,基部直径大于两厘米,在一两岁之前仍未能自动关闭不见的,则需照会小儿外科医师,排除肠子可能会自缺陷处溜出来卡死的危险性,必要时必须手术强制加以缝合,以绝后患。

          当脐疝气不单只是脐疝气,也就是说还合并其他不正常的症状时,家长可要提高警觉了,特别应注意的是有无外观的畸形?生长发育是否异常?新生儿筛检的报告是不是没问题?如此可以及早查出可能隐藏着会危害孩子健康的重大问题,尽快寻医求治,好让宝宝早日恢复健康。

          常见脐疝气的情形

          造成脐疝气常见的情况有:

          (一) 生理性脐疝气,为良性状况,通常在一两岁之间自行消失。

          (二) 合并有脐膨出的脐疝气,腹腔的肠子等器官由肚脐缺陷处冒出来,必须立即开刀治疗。

          (三)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足,必须补充甲状腺素。

          (四) 先天性代谢异常,特别是粘多醣累积症,高雪氏综合症等。

          (五) 染色体疾病,如唐氏综合症;

          (六) 肌肉张力不足的疾病,如脑性麻痹,肌肉萎缩症等。

          (七) 其他会造成腹内压力增加的疾病或状况:如腹腔肿瘤、肝脾肿大、肠道后段阻





        塞造成的肿胀、接受腹膜透析的孩子等,不一而足。

          不要听信偏方

          以上各项有的为良性,有的则需赶快看医生,如果没有把握的话,还是在发现宝宝有“肚脐凸凸”的情况时,就立刻请教小儿科医师,绝不要自作主张找偏方,或听信老一辈的说法,用个大铜板贴住肚脐,寄望会压平突出的大肚脐,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造成孩子不必要的伤害。

        2007-10-27 14:51:07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非常谢谢你的回答

          avatar of 小嘉嘉妈咪

          小嘉嘉妈咪

          历史

          听医生的吧,医生的办法是最值得信任也是最专业的。

          2007-10-27 14:49:27

            avatar of tttxy5521

            tttxy5521

            历史

            尽管新生儿断脐后在腹壁形成一薄弱区,但随着宝宝的发育,腹壁肌肉逐渐增强,脐环缺损会逐渐变小,加上小儿无端哭闹的减少,典型脐疝绝大多数可在1-2岁间自愈;此外,脐疝嵌顿的机会远低于腹股沟斜疝,即使嵌顿也容易复位,故脐疝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医生只是给予解释。对部分较特殊的病例采用如下的方法:

            个别脐环偏小,小儿又爱哭闹,屡发脐疝嵌顿者,可试用“胶布粘贴法”,以加速脐孔闭合。粘贴胶布应为医用胶布,宽约5厘米,长度超过病儿腰围6-10厘米,一侧胶布端剪小像舌头样伸出(长约5厘米),另侧胶布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舌头样胶布插入后粘贴。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粘贴时必须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使用中注意保护皮肤,防止起泡糜烂。粘贴要领是:适度贴紧,每次粘贴均使脐现变小,以促使脐称愈合。为防止胶布滑脱,外面也可加弹性带(松紧带)。由于胶布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和合并症,以上操作应由医务人员完成。另一种方法为“弹性腹带”,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可先选用,通常白天佩带,夜睡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以起到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小儿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弹性腹带操作较简便,家长完全能够胜任,而且受到过分忧虑的家长(特别希望宝宝能得到治疗)的欢迎。有些家长沿用旧习,采用大铜钱或硬币以布带勒紧腹部,企图挡住脐疝膨出,既无疗效,还可能造成损伤,所以应弃之不用。

            若病儿2-4岁以后脐疝仍不愈合、或脐环径较大(超过2厘米),或内脏与脐疝疝囊有粘连(疝内容不能完全复位)以及少数不典型疝持久不愈者,可考虑脐疝修补术。

            2007-10-27 14:51:33

              avatar of zhangkunyuan

              zhangkunyuan

              历史

              大約有15%的新生兒會出現肚臍凸出的現象,當推壓時,它會短暫地被推回肚子,而把手放開時,它又會再度凸出來,這種情形稱之為「臍疝氣」。在臍帶進入嬰兒腹壁的地方,周圍有一個臍環,正常的情形下,臍環在出生前就會關閉,而有些嬰兒的臍環,在出生後沒有完全關閉,於是形成了臍疝氣的情況。臍疝氣的上層是皮膚,下層是腹膜,大一點的臍疝氣甚至會有腸子進入,因此摸起來時,會覺得有空氣在裡面的感覺。

              臍疝氣的3大特徵

              1.【發生時期】常見於嬰兒時期,特別是在出生後1∼6個月大時。
              2.【外觀】臍疝氣通常不會痛,但在嬰兒用力或哭的時候,往往會變得更大,也更為明顯。
              3.【大小】其直徑大小可以在1公分以內,也可能大到4、5公分左右。

              臍疝氣需治療切勿用硬幣遮蓋

              大部分的臍疝氣,在嬰兒3∼4歲前都會自行關閉,如果沒有關閉的話,則可能需要藉由手術加以治療。大多數有臍疝氣的寶寶,並不會合併有其他的疾病,只有很少數的嬰兒可能會合併有唐氏症、甲狀腺低下症等。少數情形下,嬰兒會因臍疝氣出現哭鬧不安的情況,如果臍疝氣部位出現觸痛、腫脹和顏色異常之徵兆,則可能是腸子發生絞結的情形,此時必須緊急開刀才行。
              有些父母認為用硬幣將臍疝氣部位壓住,再用布條綑綁,可以讓疝氣小一點,但這個方法對臍疝氣的癒合並沒有任何幫助,而且還有導致下層組織發生感染和壞死的可能性。

              2007-10-27 1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