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腹泻  > 关于佝偻病的问题

      pic of user:myhang

      MYHANG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5

      关于佝偻病的问题

      我的BB现在已经第四个月了,满三个月的时候去体检医生说他的囟门有些增大,体检表上写3x4,我唔清楚这是什么意思,但算唔算增大了,请问一下是否患佝偻病的前兆,同时BB的个头比较大而四肢好瘦

        avatar of yale-li

        yale-li

        历史

         

        佝偻病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障碍和骨样组织钙化障碍,严重者可引起骨骼畸形,家长应及早采取措施,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婴儿为什么容易发生佝偻病呢?

        •日光照射不足 维生素D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转变而来,如果接触日光不足,就容易缺少维生素D。

        •摄入不足 母乳及其他乳类中维生素D含量不多,若孩子不及时补充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容易患佝偻病。

        •生长速度快 婴儿生长速度快,维生素D需量大。

        •慢性消耗性疾病 婴儿患慢性腹泻以及肝胆和肾脏疾病时,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

        婴儿佝偻病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神经精神症状 早期,患儿在喂奶及睡眠时头部多汗,多汗引起局部刺激,因而小儿喜欢摇头。摇头时,枕部受到摩擦,日久而致脱发。此外,患儿烦躁不安,睡眠时易惊醒。

        •骨骼改变 3~6个月的婴儿可有颅骨软化,即以手指按压枕骨或顶骨中央,该处因按压而内陷,但随手指放松颅骨重又弹回,犹如按乒乓球,所以又被称为乒乓头。6个月以上的孩子前臂及小腿长骨的远端可扪及,甚至看到由肥厚的骨骼形成的环状隆起,似手镯或脚镯状。8、9个月以上的婴儿,其两侧额骨、顶骨骨膜下骨样组织堆积过多,可形成方颅。有的孩子出牙迟缓。有的肋骨内陷,以致胸骨体部向外突出,形成鸡胸,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则可形成漏斗胸。孩子走步后,下肢承受体重,由于骨质软化,可出现O形腿或X形腿。此外,患儿肌肉松弛,腹部隆起常呈蛙腹状。

        预防佝偻病的关键是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最好的办法就是晒太阳,可以说,小儿佝偻病不仅仅是缺钙,还有缺“晒”。皮肤里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使骨骼坚硬。具体情况应视季节而定,婴儿皮肤娇嫩,应注意保护。夏季可选择在树阴下或打把伞,或在太阳刚出来、日落前进行;春秋季节可常带孩子到户外玩耍。冬季在风和日丽时可多带孩子户外活动、晒晒太阳,以中午前后为佳。此外,还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通常为400国际单位/天。早产儿应提早在出生后2个星期开始补充,足月儿则在满月后开始。生后3个月内可用到每天800国际单位,以后减至每天400国际单位。同时适量添加钙粉。2岁以后,小儿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一般无需再服用维生素D。

        可欣是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要和钙一起吃
        医生开的钙好象成分不是很高 三个月应该达到400-600ML的钙  你再选选成分高的钙 还有就要晒太阳 还有注意补钙的方式不然就白补了
        给小儿补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1、钙剂不可与植物性的食物同吃──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蔬菜中多数含有草酸盐、磷酸盐等盐类,它们可以和钙相结合生成多聚体而沉定,从而妨碍钙剂的吸收,所以豆腐和豆制品不宜与蔬菜一起烹制。

        2、钙剂不可与油脂类食物同吃──油脂分解之后生成的脂肪酸与钙结合形成奶块,这不容易被肠道吸收,最终随大便排出体外。

        3、补钙时间应适当掌握──由于奶制品当中的脂肪酸影响钙剂的吸收,因此补钙最好安排在两次喂奶之间。

        4、补钙应注意的适当剂量──通常2岁以下的小儿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岁每天需800─1000毫克。按照正常的饮食,儿童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钙剂只有需要量的三分之二,所以每天必须再额外补钙,以填补欠缺的三分之一的钙剂。此外,人体内有一系列调节机制可以控制钙剂的摄入量,如果体内钙剂充足,肠道吸收钙剂就会少一些,反之就会多一些,多余的钙也会随大小便排出体外。所以钙剂口服过多也不会发生中毒,家长可以放心地让小儿服用。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钙剂的吸收必须有维生素D的参与,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D,肠道吸收钙剂的活动就会大打折扣了。如果钙吸收良好,磷的吸收也就同时增加了,并在生长的骨骼部位形成钙磷的沉积,使新骨不断生长壮大。临床上使用最普遍的维生素D制剂就是鱼肝油,如果在补钙的同时不补充鱼肝油的话,平时小儿又不晒太阳,就会发生维生素D缺乏症而导致佝偻病。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为每天400个国际单位,不可过量,否则会引起中毒。

        另外,学龄儿童也同样需要补充钙剂,但不是服药,而是通过一日三餐的食物补给。食物当中钙的来源很多,例如乳类、乳制品、藕粉、绿叶蔬菜、根茎类的植物、黄豆等等,尤其是豆腐和豆浆,经常食用,钙剂就不会缺乏

        2008-01-16 12:23:38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x56250859

          x56250859

          历史

          是不是吃奶粉吃的呀!

          2008-01-16 12:21:19

            avatar of hc2321

            hc2321

            历史

             囟门,是小儿颅骨之间还没有完全骨化的部分。两块额骨与顶骨之间形成一个无骨的、只有脑膜、头皮及皮下组织的菱形空间,叫前囟门;两块顶骨与枕骨之间形成一个无骨的小三角,叫后囟门。后囟门一般很小,往往在出生时或闭或微开,最晚于生后2-3个月时闭合,所以我们常说的囟门大多是指前囟。

              囟门是一个反映宝宝健康状况的重要窗口。在宝宝1岁之内,通过观察这个小窗口,就可及早发现多种疾病,从而让宝宝早日得到诊断和治疗。因此,母亲应该对宝宝的囟门正常发育过程以及容易出现的异常现象多了解一些。

              一、囟门正常发育过程

              正常的囟门,外观平坦或稍微下陷,常可看到随着小儿脉搏的搏动而搏动,轻轻抚摸囟门,会有平、软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颅骨也不断地生长,在颅骨边上不断地增添新骨,囟门就逐渐缩小、闭合。   一般来说,囟门在12~15个月关闭,最迟在生后18个月前应闭合。

              二、宝宝的囟门异常发育现象

              1、囟门鼓起

              囟门饱满或明显隆起,提示颅内压力增高,多见于脑积水、颅内感染(脑膜炎、脑炎)、硬脑膜下血肿、颅内肿瘤、服四环素或维生素A中毒的病孩。

              1)颅内压力增高是由于颅内感染所引起,宝宝可能是患了各种脑膜炎、脑炎等疾病;

              2)如果宝宝的前囟门逐渐变得饱满,可能是颅内长了肿瘤,或是硬膜下有积液、积脓、积血等;

              3)长期大剂量服用鱼肝油、维生素A或四环素,可使宝宝的前囟门出现饱满。不过,在停用维生素A及四环素后,前囟门还会变得逐渐平坦。

              2、囟门凹陷

              常见于严重脱水的患儿,如小儿腹泻、重度营养不良。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需要马上为宝宝补充液体;

              1)为了降低颅内压,使用了大剂量的脱水剂,从而使前囟门因脱水而凹陷。应该及时给宝宝的身体补充水分,以防脱水过度造成体内代谢紊乱;

              2)营养不良、消瘦的宝宝,他们的前囟门也经常表现出凹陷现象。

              3、囟门早闭

              囟门关闭过早,可能为脑发育不良、头小畸形,一般头围较正常儿童低于2个标准差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5-6个月的正常小儿囟门仅指尖大小,似乎关闭了,父母不必为此担心,实际上颅骨与颅骨之间的颅缝尚未融合,脑继续增大、发育,反映在头围随年龄的增加而继续增大,小儿智力发育还是正常的。

              4、囟门迟闭

              1)颅骨生长减慢,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侏儒症等,这种疾病除了囟门迟闭外,还常伴有其它骨胳生长缓慢的症状,如出牙延迟、身材矮小、骨龄落后等;

              2)如果是由于佝偻病引起的囟门迟闭,常伴有烦躁、多汗、夜惊以及方颅、肋外翻等。此外,颅内压增高如脑积水、脑肿瘤也可引起囟门迟闭,这时患儿常常有头围增大、囟门饱满、烦躁不安、呕吐等症状。

              如果到了18个月囟门还是没有关闭,就应该找医生仔细检查一下,以便找出病因及时治疗。

              5、囟门过大

              囟门过大,一般是指宝宝出生后不久,前囟门就达到4-5厘米大小。

              1)囟门过大,首先的可能是宝宝存在着先天性脑积水,其次也可能是先天性佝偻病所致;

              2)先天性脑积水的宝宝在出生时,经过产道时头颅受挤,因此在刚出生时囟门并不大。但在出生后的几天后,前囟门通常就会逐渐大了起来;   3)先天性佝偻病的宝宝出生后,不但前囟门大,而且后囟门也大,正中的一条骨缝(矢状缝)也较宽,将前后两个囟门连通。

              6、囟门过小

              囟门过小,主要是指囟门仅有手指尖大,这样的宝宝很可能存在着头小畸形。

              1)囟门过小,可能是颅骨早闭所造成,特别是矢状缝早闭,会使宝宝的头颅变长、变窄,形成被称为舟状畸形的头颅,即枕部突出、前额宽,前囟小或摸不到。

              2)宝宝囟门过小时,要定期测量头围,即观察在满月前头围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3)每个月或每两个月都应检查头围的增长速度,并与正常的宝宝做比较,观察是否有明显的落后;

              4)如果宝宝头围的发育尚且正常,并在随访后的3-4个月后还能继续保持,即使囟门偏小一些,也不会影响大脑的发育。 宝宝囟门3*4 就需补钙了,也可给宝宝吃鱼肝油(伊可新)、钙剂(盖笛欣)

            2008-01-16 12:25:42

              avatar of fangfang8800

              fangfang8800

              历史

              要问清楚医生啊!非同小可的问题,缺钙就要补钙,缺什么就要补什么,否则会影响宝宝的健康的.

              2008-01-16 16:13:47

                avatar of 呗呗老妈

                呗呗老妈

                历史

                3-4个月的宝宝佝偻病的病因是日光照射不足,尤其在冬、春季紫外线不足,又因冬季寒冷户外活动较少,故易发生佝偻病;另一个原因是小儿喂养不当,食物中钙、磷含量较少,或比例不当,也会影响钙、磷的吸收。另外,单纯用谷类食物喂养时,因其中含有大量植酸,容易与小肠中钙、磷结合成为不溶解的植酸钙,而影响钙、磷吸收。此外,生长过快、早产、双胞胎也易发生佝偻病;慢性腹泻、肝胆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及代谢;长期应用苯妥英钠、鲁米那等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均可引起佝偻病。   小儿发病早期,常见症状为夜惊、睡眠不安、多汗,易烦躁。病情较严重者,肌张力降低、关节松懈、腹部膨大,生长发育也受影响。   骨骼的改变,是佝偻病的主要表现。头部早期只是颅骨软化,7~8个月后出现方颅,囟门关闭晚。胸部可见肋串珠、鸡胸或漏斗胸。腕部和踝部骨骼粗大,形成手镯、脚镯样变化。另外,由于骨质软化,可出现膝内翻(0形)或膝外翻(X形),即俗称的圈圈腿。   佝偻病因缺乏维生素D所致,故应给予维生素D治疗,一般只要注射1~2次即可,具体的剂量应由医师决定。较轻的病例可口服维生素D,在注射维生素D时,可口服葡萄糖酸钙。   除药物治疗外,最重要的是合理营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每天到户外活动。另外,应注意衣服宽松,不要让小儿过早、过久地坐与立,但可训练其俯卧、抬头、展胸与爬行等动作。   佝偻病的预防关键是抓早、抓小。从孕妇怀孕的中期,即应开始服用维生素D,小儿满月后,即开始户外活动,从每日15分钟,逐渐增加至2小时以上;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自小儿生后半月至2岁,每日口服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早产、双胞胎、低体重儿、生长发育过快、慢性腹泻或患肝胆疾病的小儿,可在冬春季节肌内注射维生素D3 30万国际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D的耐受量和中毒量,个体间差异很大。因此,不要常规地、过量地给孩子服用鱼肝油和钙片,以防中毒。      婴幼儿佝偻病防治   * 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产期开始,以一岁以内小儿为重点对象,并应系统管理到三岁,即作到“抓早、抓小、抓彻底”。应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母亲学到有关的知识。   * 胎儿期的预防:妊娠后期(即怀孕第7、8、9三个月)胎儿对维生素D和钙、磷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因此,作好孕期保健非常重要。   孕妇应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饮食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努力防防治妊娠并发症,对患有低钙血症或骨软化症的孕妇应积极治疗。   冬春季妊娠或体弱多病者,可于妊娠7-9个月给维生素D 10-20万单位,一次或多次口服或肌注,同时服用钙剂。   * 新生儿期的预防:   加强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并尽早开始晒太阳。   对早产儿、双胎儿、人工喂养儿或冬季出生的小儿可进行物预防。于生后1-2周开始,每日口服维生素D 500-1000单位,连续服用,不能坚持口报者可给维生素D 10-20万单位一次肌注。   * 婴幼儿期的预防:此期生长发育速度快,较易发生佝偻病,必须坚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小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多晒太阳是防治佝偻病的简便有效措施,应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尽量暴露皮肤并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平均每日户外活动应在一小时以上。   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节,应用维生素D预防仍是重要方法。

                早产宝宝的喂养量及喂养次数。早产儿的吸吮能力和胃容量均有限,摄入量的足够与否,不像足月新生儿表现那么明显,因此必须根据宝宝的体重情况给予适当的喂养量。母乳喂养的早产宝宝应该经常称一称体重,观察早产儿体重的增加情况,是判断喂养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一般足月新生儿在最初几日内由于喂哺不足或大小便排泄的原因,体重略有减轻,这是正常现象。但早产儿此时体重的维持至关重要,要重视出生后的早期喂养,设法防止宝宝体重的减轻。

                  由于早产儿口舌肌肉力量弱,消化能力差,胃容量小,而每日所需能量又比较多,因此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喂养方法。如果采用人工喂养,一般体重1500-2000克的早产儿一天喂哺12次,每2小时喂一次;2000-2500克体重的宝宝一天喂8次,每3小时喂一次。每日的喂奶量不同宝宝差别较大,新生儿期每日可喂奶10-60毫升不等。如宝宝生长情况良好,则夜间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这样可以在保证摄入量的基础上逐步养成夜间不喂的习惯

                2008-01-16 23: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