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轩妈
问答历史
|
一些宝宝在出生时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要不要手术?小宝宝能否承受风险很高的心脏手术?什么时候手术效果最好?……这些疑问困扰着年轻父母。在本周的“名医网上聊”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心胸外科贾兵教授与年轻父母网聊了先天性心脏病的各种问题。
警惕:皮肤紫绀走路玩耍常蹲下
宝宝心脏不好,又不会主动告之,这时就需要父母做个“有心人”。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感冒、反复出现支气管炎、肺炎;喂奶困难、拒食、呛咳等,经常出现吃吃停停、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憋气等;皮肤持续出现紫绀,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能走路的孩子,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主动蹲下片刻;较年长的小儿手指、脚趾末节粗大、颜色变暗,疲乏,体力较差,多汗、口周发青、咯血等,就应警惕孩子可能患有先心病了。
本市先心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本市先心病发病率为7.46‰。也就是说,每出生1000个婴儿,就有7个以上患有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
病情:不治疗周岁时有生命危险
有资料表明,先心病不经治疗,到一岁时有一半死亡;到两岁时,有三分之二死亡。其中,畸形越复杂、病情越重,死亡越多,越早。在婴幼儿期病情进展特别快,比如:室间隔缺损等左向右分流的,容易并发肺动脉高压。轻至中度肺动脉高压时,尚可争取手术治疗,但当发展到重度肺动脉高压时,手术机会就很小了。所以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关键。
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缩窄,上述7种畸形约占全部先天性心血管病变的四分之三,有些患儿甚至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畸形。
治疗:及早手术术后如同正常人
绝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都能通过手术彻底根治,术后能和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工作。间隔缺损小的宝宝,随着年龄增长有部分可以自然闭合,尤其是1岁以内;而不能闭合的,宜于学龄前期作修补手术;如果是大型缺损,临床症状严重的,应在积极控制感染和心力衰竭后早期手术,甚至在新生儿期就可手术。
一般认为动脉导管在出生3月后仍未自行关闭的,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果存在心肺功能衰竭,任何年龄均应手术;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主动脉缩窄以及其他复杂的先心病早期就可导致患儿缺氧、紫绀、心肺功能衰竭,须尽早手术。
患儿经过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一般心肺功能需在2至3天才能逐渐恢复,手术后7至10天患儿就可出院。大部分患儿需在术后短期内服用药物,并需要长期门诊随访。
先心病的手术费用在1至5万元不等。如果需要多次手术,则费用还要多些。常见的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的手术费用在3万元左右。至今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已为5000多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手术,手术成功率在97%以上。先天性心脏病的导管介入治疗避免了开胸手术的多种并发症,皮肤切口小而隐蔽,患儿术后恢复快。
护理:活动适当少食多餐防感冒
得了先天性心脏病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家长应带孩子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请专科医生诊断。
如果孩子已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在观察或等待手术期间合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注意让病儿休息,减少心脏负担,减轻症状;尽量不让病儿哭闹,体力活动要适当;保持居室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燥热。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年长孩子饮食要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少食多餐,适当控制饮食量,每顿饭不要吃得过饱;给婴儿喂奶时应抱起哺乳,不要一口气把奶喂完,要分2至3次喂完,以婴儿吃奶时不感到累为准。
此外,还要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先心病患儿一旦感冒极易患肺炎,这更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导致心力衰竭。平时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饮食要多吃蔬菜、水果。家长应根据医生要求,在各方面做好手术准备。
提醒
孕期前三月是心脏发育关键期
孕期的头三个月是胎儿心脏内结构发育成形的关键时期,此时不能有任何的干扰。如果在发育过程中,任何原因导致心内结构发育出现停顿、混乱或在出生后应退化的组织未能退化,即可形成心脏内出现缺损(俗称“洞”)、各部分连接异常、发育不良、闭锁或出现异常通道,即为先天性心脏病。
目前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先心病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准妈妈们应尽量避免病毒感染及接触放射线;孕期不能服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的药物,比如:抗癫痫药、某些抗生素、安眠药等;孕期应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比如:酗酒、吸烟等,避免焦虑、抑郁和恐怖等心理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