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家庭教育  > 多动症,已经服药治疗

      pic of user:mu95t1401n97

      xxfz222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1

      多动症,已经服药治疗

      多动症孩子各种问题很多,针对每一个问题,作为妈妈的我,想尽办法的讲道理,告诉孩子改正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告诉他如何做,但是,很多年都不会有效果,我该怎么办?问题的关键是孩子没有约束自己的想法,或都没想过自己要怎么做,都是我觉得他该怎么做,孩子应该是没有任何规划!

        avatar of cheeryou

        cheeryou

        历史

        首先,要到正规儿童医院确诊,不要听到有人说,就信。 其次,要有足够的耐心。 第三,要多陪伴孩子,多鼓励孩子。 达芬奇是多动症。 第574期 | 多动症患者达•芬奇 10:47 14.82 MB 建议WiFi环境下播放 策划人:冯启娜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有一个人,达•芬奇。对于达•芬奇,我对他的认识有两次重要的升级。 小时候,我知道达•芬奇,因为他是个画家,不是还画蛋嘛?不是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嘛? 后来,我们对他的认识升级了一次,很多人知道,哦,达•芬奇原来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画家两个字完全无法涵盖他所有的成就,他同时是发明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留下的各种话题的手稿居然有几千页。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罕见的通才。我们对他佩服得不得了。 但是,最近我对他的认知又发生了一次升级,我读了艾萨克森的《达•芬奇传》,原来他还是个很可怜的病人。 这话怎么说? 读了这本传记你就会发现,达•芬奇一辈子都在受一件事情的困扰,那就是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 在好几本笔记里,达•芬奇一遍又一遍地质问自己:“告诉我究竟做成过什么。告诉我。告诉我,我是否做成过一件事……告诉我究竟有什么成果。”一个人居然能把自己怀疑成这个样子。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达•芬奇是一位画家。但是今天能够确认是他的作品的绘画,只有15幅。这可不是因为他的其他作品没有保存好、或者是被毁坏了,而是因为他在时候,就没有画完过多少幅画。 在达•芬奇身上,你可以看到两面: 往好了说,他是“史上好奇心最旺盛的人”。在达•芬奇留存的几千页页笔记里,你会发现,他研究的东西和涉猎的领域五花八门:他想知道人为什么会打哈欠?眼睛如何处理光线,对绘画透视有什么意义?他想知道牛犊的胎盘、鳄鱼的颌骨、啄木鸟的舌头、脸部的肌肉、月亮的光线。周边所有的现象,他都想知道为啥。 在画《蒙娜丽莎》时,达•芬奇执著于想知道人的心脏瓣膜的工作机制,简直不知道这个思路是怎么过去的;在他画另一幅画《岩间圣母》时,他不专心画画,而是画着画着,就想要弄清楚化石为什么会出现在山顶。你看这两件事不挨着,这个脑洞够大。 另一方面,往坏了说,他这是不靠谱,就是身边常见的拖延症,注意力缺失症。 最典型的一件事,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达•芬奇觉得很困惑,要寻找新的人生方向。于是他给米兰的大公写了一封求职信,信中历数自己的各种才能。他用了10段文字介绍自己的工程师专长,包括设计桥梁、水道、大炮、装甲车以及公共设施。到了第11段的结尾处,他才提到自己也是一个艺术家,“在绘画领域,我也无所不能”。这当然很牛。 米兰大公说你既然是个艺术家,那干脆为我的父亲做一个雕塑。达•芬奇答应了。很快他就对如何雕塑大公父亲失去了兴趣,他把重点放在如何去做大公父亲骑的马身上。然后研究着马,他认为自己应该在雕这匹马之前,先研究一下马这个物种,包括解剖一匹马。接下来,他迷上了对马身体架构的研究,决定要写一本书来讨论这个问题。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在研究马的过程中,他迷上了如何养马,然后,他又沉迷于为马设计自动喂食机器和自动清理马粪的机器……到最后这座雕塑根本就没有创作。 国外就有科学家写书、写文章分析说,达•芬奇就是得了一种病,叫做“注意力缺失症”(ADHD),也叫多动症。 什么意思呢?有这种病的人,很难维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容易分神,喜欢新鲜刺激的东西,旁边一有风吹草动他的注意力就会被带跑。但是你想嘛,任何工作都有重复的、枯燥的部分。这些事,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做不好,总是提不起来精神,而且常常出错。你想,你身边有个人干什么他的注意力都不能维持,一会干这一会干那,小猫钓鱼。做事又总是出错,别人一定会觉得他没什么出息了。所以,这样的人对自己的评价也通常比较低。 这可不是什么不痛不痒的小毛病,在现代临床医学中是可以被诊断出来的。 现代医学发现“多动症”患者的大脑就跟普通人不一样。而且,这种病的发生率还比较高。根据咱们得到App里的老师Dr.魏说,在中国的发病率是5%左右,每20个人里有一个。而且,这些年被诊断出患有多动症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孩子。 解决的办法,就是吃药,改变大脑的运作。当然达•芬奇当年没有这这种药吃。 艾萨克森说:“如果达•芬奇是一个21世纪的在校学生,可能已经在接受药物治疗来缓解情绪波动和注意缺失障碍了。”换句话说,在文艺复兴时代,达•芬奇可能还是一个天才式的人物;那么,在今天,就是病人,是不靠谱,是无法协作的人。现代世界没有达•芬奇这样的人的位置。 听到这儿,不知道你什么感受?是庆幸达•芬奇没有活在今天,还是悲叹今天的文明葬送了很多天才达•芬奇? 对,在达•芬奇的身上,我们其实可以感受到一次人类文明的转向。真是180度的大转向。 最近,我在得到App“每天听本书”栏目里听到一本书,叫《多动症商业猎人》。这本书就讲,多动症在原始社会,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巨大的优点。我们今天认为的多动症患者,在远古时期,就是最好的猎人。 你想啊,达•芬奇这样的人,要是活在远古,每天靠打猎生活,那是有很大的优势啊。 首先,他能时刻保持机警,周边一有风吹草动,他能随时切换注意力,对环境作出反馈。遇到危险,跑得最快,遇到猎物,动手最快。 其实你想,今天的多动症患者,总是很关注周围环境的异常情况,总是处于警觉状态,一有动静和异常的状况,注意力马上就跑过去了。 还有一点,这样的人喜欢冒险,很有创造力。一个猎人的日常生活就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冒险,比如探索未知的区域,应对体型更大的猎物,运用新的方法,做出瞬间的决断。多动症患者也一样,他们很享受干一件创造力的事,前所未有的事,过程中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是不是也一样。 但是,在现代社会,你会发现,这种猎人型的优势已经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劣势。 万维钢老师最近在《精英日课》里面也讲到这个话题。现在的学校,简直就是一场专注力竞赛。哪个孩子专注力强,他学习成绩就好。小学生要调用的专注力已经比现在大多数成年人在工作中的专注力还高。 为啥呢?因为现代社会已经没有猎人式的生活场景。除了在游戏里面,那种付出努力马上就可以感受到成就感的生活现在太少了。任何真实的成就,都需要长期的专注,形成自己在某个社会分工里的优势,才能达到成就。结果就是猎人式的人才在现在学校里就成了落后分子,甚至成了病人。要靠吃药,才能有正常生活、学习的能力。 你看,这就是现代社会给我们带来的根本困境。传统生活里的优势,常常反转成了现代生活里的劣势。最近读这本《达•芬奇传》,我自己的感慨是两点。 第一,在现代社会生活,对自己下手要狠。因为我们不是在和世界战斗,我们其实是在和自己身体里的基因在战斗。这样的战斗太难。 第二,在现代社会生活,对自己要宽容。正因为这样的战斗太艰难,所以,偶尔有挫败,你心里得知道,这真的不是我们的错。 看看这个故事吧。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上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2020-04-21 16: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