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常见病  > 请您帮帮我

      pic of user:aibaobei520

      aibaobei520

      历史

      悬赏:40分

      回答:2

      请您帮帮我

      我的宝宝快一个月时在天津儿童医院确诊为左胸锁乳突肌血肿,医生说一般3-6个月肿块会自行消退,而现在宝宝已经六个半月了,我发现宝宝站立时脖子歪向一侧,肿块有点变硬,估计得等到一周时给宝宝进行手术治疗,想到宝宝要进行手术,就很心疼,医生说手术只进行15分钟,便可以出院,请问有谁知道术后宝宝是否打石膏,请理解一下我为人母的心情,帮我查一查,谢谢!!!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胸锁乳突肌血肿常见于臂位引产术时过度牵拉,或抬头过度旋转所致。轻者仅有胸锁乳突肌的血管破裂,造成肌鞘内出血,重者肌纤维部份或全部断裂,同时有血管破裂,形成血肿。有人报告44例臂位引产术及内倒转术分娩的新生儿中,竞有27例发生此种损伤,值得重视。

          临床上一般在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症状,病儿头向患侧倾斜,下颌及面部转向健侧,下颌抬高,头颈活动受限,在胸锁乳突肌中下1/3部位可触及梭形或椭圆形肿块,无压痛,质较硬如软骨,可随肌肉移动。出生后2-4周内逐渐增大,约2-4cm长,0.1-0.5cm宽或如橄榄大小,往往从2个月开始缩小,于3-6个月后消失。

          如病情发展,胸锁乳突肌发生挛缩,成为无弹性的纤维带,患侧面部上下径变短,横径加宽,短而扁,健侧则较直,长而瘦。脸部明显不对称,患侧耳垂接近锁骨,两眼及两耳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触诊胸锁乳突肌呈条索状。更严重者深部肌膜增厚短缩,前和中斜角肌变短,颈动脉鞘和静脉均可发生短缩,形成明显的斜颈畸形。但有人认为斜颈与产伤无关,而与胸锁乳突肌先天发育不良、或与炎症或血管缺血或中枢神经病变有关。

          胸锁乳突肌血肿治疗可采取手法牵引和按摩,及局部理疗的方法。



        由分娩时胎头旋转过度或受强度牵引时,引起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及血管破裂,血液储积于患处所致。常见于臀位产的婴儿。

          血肿多在胸锁乳突肌的中部或胸锁乳突肌下V3处,多见于婴儿出生数日,甚至第2~3个星期才发现,大小不等,小的如小手指肚,大的比橄榄还大,梭形,如软骨,有轻触痛,局部皮肤颜色正常。此类血肿大多能自然缩小,无须治疗,3 ~7个月后完全消失,不引起任何病变,少数病例可造成斜颈、头歪向患侧。出现这种症状,可使婴儿仰卧于母腿部,两足紧贴母腹,头部伸展于母两膝处。把婴头转向健侧,连续20~25次,每日做2~3回,配合局部按摩硬结。若1~2 年仍不消失,可做矫形手术。



        2008-05-25 20:31:45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 ★ ★ ★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谢谢

          avatar of 转转儿

          转转儿

          历史

          若发现孩子不论是吃奶还是睡觉时,头总是向一侧偏斜,则要警惕是否患有先天性肌性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主要是由于产伤或子宫内位置不良所引起的胸锁乳突肌病变。小儿斜颈若得不到及时纠正,患侧面部软组织可随生长发育而进一步缩短,颈部深筋膜挛缩变厚,斜方肌变短,颈动脉鞘与血管挛缩,颅骨发育不对称,颈椎甚至上胸椎出现侧弯畸形。

          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只要及时发现,合理治疗,大部分病孩在一岁以内能够治愈,方法如下:

          重视姿势矫正 对斜颈的孩子应采取正确的姿势纠正。哺乳时,孩子取患侧卧位。睡觉时调整卧位位置,使阳光或灯光照在病侧;发声和发光的玩具以及电视机、录音机等声音也要来自病侧;并可用枕头垫在病侧。母亲坐位横抱孩子时要让病侧向上,通过抬头,训练颈部的肌肉。

          按摩疗法 使患儿仰卧,操作者一手将患儿的头部托起,另一手用手指在肌肉挛缩处作按摩,每次10~15分钟,然后提拿患侧胸锁乳突肌10~20下。

          手术矫正 经以上方法治疗无效、年龄已超过一岁的病儿则应进行手术治疗,切断或部分切除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以达到矫正畸形的目的。

          2008-05-25 17: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