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0-1岁  > 宝宝2个月晚上闹,睡眠少怎么办

      pic of user:lailai-gege

      lailai-gege

      历史

      悬赏:100分

      回答:7

      宝宝2个月晚上闹,睡眠少怎么办

      我家宝宝还没出月晚上就有点闹,但不严重,至少她白天还睡的比较多。大概从出月前几天开始,晚上睡的越来越少。基本从晚上11点后开始醒或闹到凌晨2,3点。有时候白天还不怎么睡觉。本来这么大的孩子应该睡的多,她这样很让人担心。去医院医生一看说缺钙,查微量元素是确锌和铁。头上有枕秃,特容易受惊,爱出汗。晚上抱着能睡,放下就醒。

        avatar of youlijialin

        youlijialin

        历史

         

        补些钙和鱼肝油,我儿子50天时老睡不好,出现易惊症状,医生说缺钙,吃了贝贝加和锌钙特,有好转,你试试

        2008-06-03 17:21:10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谢谢

          avatar of ywrbwsxq

          ywrbwsxq

          历史

          有枕秃说明是缺钙了。给他补补钙吧。这些症状跟缺钙都有关系。早上10点前可以抱去晒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

          2008-06-03 17:03:47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我们可以看到,婴幼儿的睡眠远远比成人要多。
            新生儿除了吃奶或尿布潮湿的时候醒着以外,几乎都在睡眠。
            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健全,大脑容易疲劳,多睡眠正是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婴幼儿的睡眠时间大体如下(小时): 初生 20 九个月 14-15 二岁 12.5 七岁 11
            两个月 16-18 十二个月 13-14 三岁 12 七岁以上 9-10
            四个月 15-16 十五个月 13 五岁 11.5

            怎样观察小儿的睡眠?
            不同月龄的小儿睡眠时间的长短不一样,下面介绍一下不同月龄小儿应睡眠时间及如何观察小儿睡眠。
            (1)新生儿:一昼夜要有20小时为睡眠时间,睡眠时要观察小儿的姿势是否正确。
            (2)2~3个月:每天除吃奶、大小便外均为睡眠时间,约18小时,观察同上。
            (3)4~6个月:白天要睡眠3次,每次约需2小时,共约6小时,观察同上。
            (4)7~12个月:白天睡眠2次,每次也在2小时左右,共约4小时,观察同上。
            (5)13~18个月:白天睡眠2次,每次约1.5~2小时,共约3~4小时,观察同上。
            (6)19~24个月:白天睡眠一次,约2~2.5小时,除观察睡眠姿势是否正确外,还要观察是否闭眼,睡得是否安静,是否睡够应睡的时间等。
            (7)25~30个月:白天睡眠一次,约2.5小时,除观察睡眠姿势正确与否,还需看安静入睡否及醒后经成人提醒能否安静躺着,不影响别人,是否睡够应睡的时间及醒后精神是否饱满愉快等。
            (8)31~36个月:白天睡眠一次,约2小时,除观察睡眠姿势是否正确,还要看是否主动躺好,是否安静入睡,醒后能否静卧、不哭不闹等。
            (9)4岁以上:白天睡眠一次,约2小时,观察内容同上,同时成人应经常注意是否有不良习惯,如吃手,吃被子角、蒙头睡等,对睡眠不安的要仔细进行观察,找出原因,及时给予治疗处理。
            通过仔细地观察婴幼儿睡眠状态,可以了解婴幼儿身体是否健康,或者是否已患疾痛,正常婴幼儿的睡眠是入睡后安静,呼吸轻而匀,头部略有微汗,面目舒展,时而有微笑的表情。如果出现下列睡眠异常现象,则往往是病患潜伏或发病的征兆:
            (1)睡眠不实,时而哭闹乱动,睡眠不沉。
            (2)全身皮肤干燥发烫,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超过正常次数。
            (3)入睡后不安宁,头部多汗(湿了枕头),时常哭闹不安,摇头抓耳,睡眠易醒。睡后时有出现痛苦难受的表情或哭的表情。这些婴儿应去医院请医生检查一下并给予治疗。
            有些小儿睡眠的异常现象是由于白天兴奋过度或饮食过量所致。有的异常如突然滚动或哭闹,则是排尿的表示。对这些现象可有针对性地处理。每个小孩有其独自的睡眠规律和睡眠表现,应该视具体情况而灵活处理。



            要睡好,就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白天要定时喂奶,睡前的一次奶可以稠一些、晚一点喂(21:00-22:00)。吃饱后夜里尽量不要再喂,不吃,一般不尿也就不要换尿布,任其熟睡至天亮。孩子要单独睡,不要和母亲合睡,这样空气新鲜,孩子也不致因为母亲离去而睡不着(熟),母子都能休息好。母亲睡得过沉,合睡有时会把孩子压着,甚至压死,单独睡就不会发生这种意外。
            孩子盖的被要轻软、温暖、舒适,不宜太多。
            睡前不要逗闹孩子或随便吓唬孩子,以免过于兴奋影响睡眠。也不要养成抱在怀中抖动,拍背或含着奶头才入睡的坏习惯,应该放在床上让孩子自己睡。

            怎样哄婴幼儿睡觉?
            夜间婴幼儿入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孩子睡前玩个不停,想睡时,一躺到妈妈怀里就睡着了。有的睡前要吃奶,临睡时还要吮着空奶瓶。有的小儿按规定的时间上床入睡。有的孩子上床后则折腾好久才可入睡。那么,如何让婴幼儿按时入睡呢?
            (1)若小儿在睡前精力充沛,不愿早睡,那么白天家长应有意识地增加他的活动量,让他玩得有点疲劳,但在入睡前则应让他静下来,不要过分兴奋,这样就有利于入睡。
            (2)睡前不给婴儿吃得过饱或过少,以免因胃肠不适或饥饿而影响睡眠。也不要过分逗引小孩,使小儿睡前保持情绪安定,防止过度兴奋。上床后,不应给予玩具,以免小儿因贪玩而不肯入睡。
            (3)对于半夜醒来的小儿,如果吃母奶能睡着,可以吃些母奶,或吃一些牛奶,使其安静入睡。这不必担心会养成不良习惯。因随着幼儿的长大,半夜醒来吃奶的习惯会渐渐消失。
            (4)幼儿多数喜欢妈妈陪他一起上床入睡。这样孩子会十分安心、愉快;在妈妈甜美的催眠曲下,安安稳稳地睡去。但要注意,不要养成从小抱着入睡的习惯。要培养成1岁时愿意自己躺下入睡,2岁时能按时上床入睡,且不需父母陪伴,3岁后能自己上床盖被,醒后下床穿上拖鞋。

            婴幼儿睡觉易醒是怎么回事?
            年轻的父母都对宝宝的睡眠十分关心,希望孩子有香甜的睡眠。可有些婴幼儿特别容易于睡眠中醒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生理因素:由于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功能不够协调,易兴奋,稍有外来的刺激则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导致婴儿惊醒,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婴儿的渐渐长大,神经系统的功能一步步完善,这种生理现象会自然消失。
            (2)进食过饱:常言道:“胃不合,卧不安”。有的妈妈不管孩子饿不饿,睡前总要给加餐点心,致使小孩感到不舒服,影响睡眠质量;尤其是吃奶的婴儿,有些妈妈习惯于喂着母乳伴宝宝入睡,结果导致孩子睡时食奶过量,腹胀易醒,醒后年轻的母亲却又立即用奶去安抚,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3)疾病因素:小孩肠寄生虫病是幼儿睡觉不稳的最常见的原因。如患寄生虫病会引起孩子消化不良与营养不足,出现贫血、易惊等症状,早期佝偻病的小孩也常睡觉易醒。
            (4)环境因素:小孩在睡觉时,室内光线过强,家人在看电视及大声谈话说笑均会干扰幼儿的正常睡眠,易于惊醒;小儿夜间易踢被子,或被子盖得太厚太重,这都会造成孩子睡觉时过冷或过热,引起幼儿烦躁不安、手脚乱动,这亦是睡觉易醒的常见原因。
            (5)兴奋过度:有的幼儿白天或睡前游戏玩耍过度,或听了、看了惊险故事、电视。常可造成幼儿入睡困难;即使睡着了,智力发育较好较快的孩子也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孩子常可在梦中惊醒。

            哪些因素影响小儿睡眠?
            影响小儿睡眠常见的因素有:
            (1)不良睡眠习惯,睡眠时间无一定规律或睡前由人抱着走动、摇晃或唱催眠曲等。
            (2)白天过度兴奋或紧张,受惊吓、太热、太闷,蚊虫咬或尿布潮湿等。
            (3)小儿对梦中的一些可怕事情不能明辨真假,造成恐惧心理而影响睡眠。
            (4)小儿肠道寄生虫病,如小儿蛲虫病,每晚蛲虫爬出肛门造成瘙痒,影响入睡。
            (5)饥饱不适,被褥过暖,过厚,使小儿身体产热难以散发,或盖被过少,使小儿受凉。
            (6)大一点的小儿睡眠不好,常与生活习惯改变和情绪的变化有关。例如睡眠场所的变化,或睡前听了怪诞的故事或看了惊险的电影,以致情绪久久安定不下来。
            (7)各种疾病,也会影响睡眠。

            如何安排幼儿白天睡觉?
            宝宝长到1周岁以后,会对周围的环境兴趣增加,学说话,还会做许多简单地动作,如“再见”、“谢谢”等,确实讨人喜欢。但随着一天天长大,宝宝越来越贪玩,白天难以入睡,有的一定要让奶奶抱着、拍着才能入睡。
            大家都知道,充足的睡眠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生后1个月的小儿除吃奶外,其余时间都是睡眠,随着小儿月龄的增长,睡眠时间逐渐缩短。1岁之内白天睡2~3次,1~2岁白天睡1~2次,2岁以后睡1次即可。如果小儿的睡眠不足,就会出现食欲下降、烦躁不安、容易发脾气,还会影响小儿的长高。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安排宝宝的白天的睡觉呢?
            (1)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宝宝睡觉的房间要常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拉上窗帘,使室内光线略微暗淡些;不要在房间里大声谈话,要保持安静。
            (2)要让宝宝从小养成白天独睡的习惯。在安排宝宝入睡前半小时,要设法让他安静下来,并和宝宝一起来到床前,将睡觉用的被褥准备好、并注意训练1岁以内宝宝到睡觉时愿意自己躺下睡,不要养成抱睡的习惯。培养2岁的宝宝能自动按时去睡,不需父母陪伴或拍着入睡。3岁以后能自己上床盖被睡觉,不需父母照管。有条件的最好与父母分床,让宝宝独睡小床上,较大的幼儿可睡在另一房间。
            (3)睡觉时不要把玩具带到床上,也不要摇晃宝宝或轻拍其身体,更不要讲紧张、恐怖的故事,但可以低声唱一些催眠曲让宝宝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入睡。
            (4)白天睡觉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影响晚上的睡眠效果。一般以1小时到2小时为宜。

            2008-06-03 20:01:04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由于宝宝从出生到1岁生长发育特别快,这样新陈代谢也很快,故如不注意体内会缺钙铁锌,如何给宝宝正确补钙,什么钙宝宝最易吸收:
              1、药物钙:需含碳酸钙成分的钙最好,在补钙的同时需服维生素A+D浓缩鱼甘油滴剂。0-6个月宝宝的每日钙量为400毫克;6个月-1岁的宝宝日需要量是600毫克。
              2、辅食补钙:牛奶、蛋黄、鱼泥、虾泥、紫菜、海带汤、豆浆等,
              3、辅食补锌:肝泥、瘦肉末、鸡、鸭、鹅、肉泥、鱼泥、蘑菇、贝类等;药物可服葡萄糖酸锌,硫酸锌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4、辅食补铁:多吃蔬菜、西红柿、油菜、芹菜等,杏、桃、李子、橘子、大枣、瘦肉、蛋黄、动物肝脏、肾脏等,由于食物中的铁质不易吸收。故需同时服用维生素E。

              首先,要明确宝宝是否缺乏营养素。对缺钙的孩子最好先了解他的饮食情况,是否缺乏鱼肝油(维生素D),含钙较多的食品如牛奶等是否摄入得足量?宝宝有贫血现象,不是马上补铁,而要先排除是不是地中海贫血(一种先天性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是不是缺铁性贫血,是不是炎症引起的,或者是铅中毒导致的。现在食品极其丰富,含铁食物也很多,如果宝宝是缺铁性贫血,完全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从食物中获取。

              其次,各种营养素吸收有其特异性。给宝宝补充营养,要抓住不同营养素的吸收规律才能见效。钙的吸收主要在近端小肠,是一个需要能量的主动吸收过程,而活性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当饮食中含钙较低或机体对钙的需求增加时,肠道会立即活跃起来,主动吸收钙。钙的吸收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钙的吸收率越高。铁的吸收也在近端小肠。铁吸收的特点是受三种反馈机制的影响,间歇性,小剂量补铁,再加点维生素C和B2,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设法排除营养素吸收的干扰因素。不同营养素进入体内,机体吸收时,可能会互相干扰,所以要提高营养素的吸收效率,应该设法排除营养素在吸收时受其他因素的干扰。过去认为高磷食物会影响钙的吸收和丢失,所以先进的配方奶粉大都调整了钙磷比例,使之有利于钙的贮留。无机铁和无机锌之间有较强的竞争作用,互有干扰吸收作用。钙、铁、锌都是以二价离子状态被吸收的,肠道吸收时它们之间会互相竞争,最好不要同时服用。

              另外,在补充钙、铁营养素时,还要注意避免有些饮食和药物因素的影响。如含草酸和植酸多的蔬菜会影响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膳食纤维,乙醇(酒类),四环素、肝素等药物干扰钙吸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也不利于钙的吸收。蛋黄中的卵黄高磷蛋白干扰铁吸收;茶和咖啡含有多酚类物质,不利于铁的吸收;抗酸药物会中和胃酸,有碍于铁的吸收

              宝宝每天需要多少钙?
              宝宝对钙的需求是随年龄、性别、生理状况的不同而有差异的。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01年修订的推荐每日膳食中钙的供给量是:
              *.1~6个月: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需要约300毫克,人工喂养的宝宝约400毫克。
              *.7~12个月:每天需要约500~600毫克。
              *.1~3岁:每天需要约600~800毫克。

              如何知道宝宝是否摄入了足够的钙
              建议你给宝宝做一段时间的饮食日记,计算他每天钙的摄入量,时间久了,你的心里就有数了。对于袋装食品,你可以看包装上的成分表,如果含钙是40%,那此袋食品钙的摄入量就以400毫克计。但如果是散装食品,计算钙的含量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你也可以上网或查询有关的教科书,一般都会有标注。将查询的钙摄入量相加,如果低于宝宝每天钙的所需量,就证明宝宝每天补充的钙是不足的。

              如何发现宝宝缺钙了
              宝宝缺钙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颅骨软、囟门大,压颅骨有触乒乓球的感觉。严重缺钙时,可出现胸骨突起如鸡胸,下肢因长时间站立造成"O"形腿或"X"腿。除骨骼的变化外,还可出现夜汗多、睡眠不安稳、乳牙萌出延迟、枕部形成枕秃等表现。
              董医师的建议:宝宝是否缺钙,不能仅根据上述表现来判定,但如果宝宝出现这些表现应引起家长注意。最准确的方法是到医院监测钙的含量,如膳食钙的测定、血清钙的测定、尿钙的测定及骨矿密度的测定等。

              预防宝宝缺钙的加减乘除法
              加——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
              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对钙的需要量比成人多,因此,应给宝宝补充足够的钙。母乳是天然补钙剂,其中钙和磷的比例最适于宝宝吸收,所以我们提倡母乳喂养宝宝。处于哺乳期的妈妈应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这样可以提高母乳的含钙量,间接给宝宝补钙。对于已添加辅食的宝宝,牛奶和奶制品是补钙的最佳选择,因为奶制品是目前被公认的含钙质最丰富的食品,而且吸收率也很高。另外,各式各样的蔬菜、水果也含有少量的钙,坚果和海产品也是钙源丰富的食物,同时还含有维生素D,能促进钙质的吸收。

              减——维生素D不可过量补充

              维生素D具有生物活性,可以促进钙质的吸收,因此在给宝宝补钙的同时,应适量补充维生素D。但值得注意的是,维生素D并不是营养品,不可过量补充,如果宝宝过量服用维生素D,会使体内维生素D蓄积过多,出现中毒的症状,如食欲下降、恶心和消瘦等。董医师建议父母: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给宝宝科学地补充维生素D。

              乘——晒太阳能够帮助补钙
              宝宝皮肤内储存的7-脱氢胆固醇经过光化学作用可转化为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利用。而且经过阳光照射体内合成的维生素D是最安全的,不会导致维生素D过量。但父母们应注意,在炎热的夏季不要晒伤宝宝。

              除——科学食用抑制钙吸收的食物
              有些蔬菜如菠菜、竹笋、苋菜、毛豆、茭白、洋葱、草头等,含有草酸盐,它可以和钙结合形成草酸钙,影响钙质的吸收。所以 在烹调这些蔬菜前,应先在沸水中烫一下,除去其中的草酸。
              钙剂不应与油脂类食物同食,因为脂肪进食过多时,消化后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容易与钙结合,使钙的吸收减少,所以应避免宝宝摄入过多的脂肪。
              膳食纤维摄入过多时,其中的成分与钙结合也会降低钙的吸收,因此不提倡宝宝吃较多的粗杂粮。
              补钙应注意的那些问题

              * 补钙不能被广告牵着鼻子走。有段时间钙剂产品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宣传全民补钙,导致人们补钙跟着广告走。实际上,有些厂商为了增加产品销量、扩大知名度,在广告中加入了一些不实之词,夸大效果。研究表明,各种钙剂对于人体的吸收率大致在30%~40%左右,与宣传的吸收率高达90%或以上显然是有很大出入的。对待这些,需要在购买钙品时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不能跟随广告走。

              * 简单的测试不能确定是否缺钙。其实缺钙的意思是非常笼统、含糊不清的。医学上并无“缺钙”这一名词,只有表现缺钙的具体疾病如佝偻病、低钙血症、骨质疏松症等,而造成这些疾病的因素不仅是补钙不足,还有其他复杂因素。因此,单用一种仪器的简单测试不能确定宝宝是否缺钙。最近一项长达7年的研究认为钙片和维生素D对治疗骨质疏松不但作用甚微,甚至还有引发肾结石的潜在危险。可见缺钙的诊断是复杂的,补钙更不可随意而行。

              * 补钙产品要注意质量。目前补钙产品不计其数,常人难以选择,医生也难以适从。妈妈们在选择产品时,不能认为卖得越贵,含钙量越高,吸收率就越高,效果也越好。有的补钙品宣称“沉积好、吸收快”、有的宣称“颗粒小”,甚至还推出了“原子钙”、“纳米钙”,让人们觉得钙越细小越易吸收。实际上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率和钙产品的颗粒大小无关,关键要看是否具有生物活性。

              专家提醒:直接从骨骼、牡蛎等含钙丰富的物质中提取的钙制剂,可能会有铅、砷等有毒物质的污染,一定要选购有国家检验认可的药字号制剂安全产品。

              儿童易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并且发病率较高,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饮食习惯不同,儿童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大约在10%~40%之间。儿童缺铁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疲劳,面色苍白,易烦躁哭闹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贫血诊断比较容易,化验血常规结合病史和体检就可初步确定诊断,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由于铁剂对胃肠道粘膜具有一定剌激作用,小儿多不用片剂,而服用糖浆,配合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疗程通常需3个月左右,以补足储备铁。临床上很多孩子治疗1个月后症状显著好转,父母就擅自停药,结果容易导致复发。因此,即使症状好转,也要继续补充铁剂,同时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改善膳食结构,多增加富含铁的精肉、动物血等食物,必要时进行驱虫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铁剂具有较强的副作用,如果孩子不存在贫血或缺铁的情况,千万别把铁剂当作补药服用,擅自购买补血铁制剂给儿童食用,如有贫血应请医生诊治,严格遵照医嘱合理用药,否则不仅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可以导致铁中毒。预防应该从日常的膳食结构和饮食搭配着手,避免偏食、挑食。

              锌对促进儿童身体及智力发育、增强体质非常重要。缺锌可引起食欲减退、异食癖(例如吃土、吃墙皮等)、免疫功能减低;严重缺锌可导致认知行为改变,影响智力发展。但如果大量补锌,又会导致高锌血症,甚至锌中毒,同样危害健康。因此,如果孩子存在上述的缺锌症状,父母怀疑孩子可能缺锌,可以到正规医院进行血清锌水平测定,得到确诊后根据缺锌的程度,一般可先采用食补的方法,多吃海产品、肉类、动物肝脏、禽蛋等含锌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锌等锌制剂进行适当补充治疗,疗程通常在2~3个月。父母切勿盲目给孩子补充锌制剂,尤其是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复合制剂是不科学的。

              对锌缺乏症的实验室诊断,最好采用火焰法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分析儿童血清中的锌含量,而化验头发锌经常受到被检者头发生长速度、环境污染、发样洗涤方法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往往不准确;而目前许多医院开展的取末梢血测一滴血测定的全血微量元素的方法同样不够准确。所以,诊断锌缺乏症应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如厌食、异食、生长发育落后等,结合实验室血清锌的测定。

              服用锌制剂时,应当与其他元素制剂分开服用,以免相互竞争转运蛋白,抑制吸收。比如钙制剂会影响锌的吸收,而锌不大会影响钙的吸收,早晚吃钙,中午吃锌,应间隔3小时以上。




              补充......................................................

              含锌的食物。含锌量最高的食物首推牡蛎肉,其他如牛肉、牛奶、鸡肉、鸡肝、蛋黄、贝类、花生、谷类、豆类、马铃薯、蔬菜、红糖等都含有一定量的锌。


              食物中奶及奶制品含钙量较丰富,而且吸收率也较高,蔬菜和豆类含钙亦较高,但是由于受草酸、柿物酸等的干扰而使钙吸收率减低。常见食物含钙量:每100克食物如下;大米9~14毫克、小米29毫克、面粉38毫克、黄豆367毫克、绿豆80毫克、豆腐277毫克、毛豆100毫克、黄豆芽68毫克、大白菜41毫克、小白菜163毫克、油莱140毫克、芹菜160毫克、黄瓜19毫克、大头莱357毫克、芹菜300毫克、海带1177毫克、柑桔56毫克、苹果11毫克、草莓32毫克、香蕉9毫克、人乳34毫克、牛乳120毫克、羊乳140毫克、鸡蛋55毫克、鱼类24—43毫克。人乳虽然含钙量低,但由于钙磷比例适宜,吸收率高,故人乳喂养者很少发生低钙血症。


              动物性食物中含铁量最高的是猪肝,其次为鱼、瘦猪肉、牛肉、羊肉等。在植物性食物中,以大豆的含量为最高。新鲜蔬菜的含铁量较高的依次是菲菜、荠菜、芹菜等,果类中桃子、香蕉、核桃、红枣含铁量也较多。其它食物中黑木耳含铁量也相当高,海带、紫菜、香菇等也不小。人乳与牛乳中含铁量都很低。

              在上述食物中,动物性食物和大豆不仅含铁量高,而且铁吸收率很高。食物中含铁量与铁的吸收率并不一定成正比,如蛋黄中含铁量较高,但因为蛋黄中铁常与磷的有机物结合,故吸收率降低。母乳中含铁量虽低,而铁的吸收率高。食物的搭配对铁的吸收也有很大影响,如蔬菜、谷类中含有草酸、植物酸,因此与这些食物同时吃时抑制铁的吸收,食物与维生素C同时吃时,能促进铁的吸收。

              家长应该选一些即含铁量丰富,又为铁吸收率高的食物,同时注意食物间的搭配,这样防治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效果才最好。

              2008-06-03 20:01:30

                avatar of xiongjuan11

                xiongjuan11

                历史

                10个医生看10个这样的小孩都回说是却钙,是错误的,如果你的孩子到了3个月后睡觉还不能正常的话,我建议你看以下神经科,我孩子就是这样的2个月开始捣个半月睡觉很少,睡的不安神,吵,要包着睡,这是开始的症状,到后来行为发育比别的小孩就要差,3翻6坐9爬都不会,最后看了个中医才知道,是闹部却氧超成的,给他按摩摇头依次就睡觉好了,2次那东西4-5次就回坐了,中医:七不养血.血不养心,心神不定,睡觉就易惊,易醒

                2008-06-03 22:47:13

                  avatar of xyxy888

                  xyxy888

                  历史

                  有许多孩子很难入睡.有的在睡觉前哭闹,有的要抱着才能入睡,有的要大人背着转转才肯入睡,有的则很磨人,哼哼唧唧长达半个小时,各种各样都有.如果只是抱一会或背一会就能上床睡觉,大人不至于太辛苦,那倒也没什么.然而,孩子一天天长大,体重越来越重,如果长时间背着抱着,大人就会吃不消.对待这些孩子,最好是把他弄疲劳后再让其入睡,故重要的是白天让他在室外露天地里多玩耍,洗澡也务必在临睡前进行.如果过早地放到床上,距离入睡时间太长,孩子不易入睡.此时,可先叫孩子起来玩,等他真正犯困,再开始睡觉.如孩子怎么也不肯入睡,也可缩短他白天的午睡时间.有些孩子睡时不肯不抱就是不睡,那就让他哭好了,也许孩子会一直哭到睡

                  2008-06-09 00:12:50

                    avatar of xyxy888

                    xyxy888

                    历史

                    汗腺分泌过多,称为多汗.多汗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症状,有些是白天活动时多汗,有些是刚睡觉时多汗,也有些是在下半夜多汗.对于这些多汗,有些是生理性多汗,有些则可能是病理性多汗.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多汗特点,正确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多汗.

                    汗腺的分泌与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关,而不受副交感神经直接支配,因此,凡能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各种原因,都可引起多汗.

                    1、生理性多汗 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其原因是小儿的大脑神经发育尚不完善,且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如果再外加一点兴奋和刺激就会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维持正常的体温。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宝宝的过热的刺激下,只能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此外,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多汗。生理性多汗多见于头和颈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时内发生,一小时左右就不再出汗了。

                    2、病理性多汗 指在安静状态下出现的多汗。佝偻病所致的多汗表现为头部多汗,哺乳时和入睡后出汗增多,熟睡后逐渐消失,与季节无关。体弱的病儿多汗往往是在白天活动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出汗,多见于1岁左右的小儿和断奶前后的小儿。因喂养不当而致摄事不足或摄入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而发生营养不良也易出现多汗。如果宝宝经常在天亮前或清晨空腹时多汗,则可能是低血糖引起的,这时可给予喝糖水或食糕点,出汗即自止。如果孩子经常是在下半夜出汗,这种出汗常称为“盗汗”,是结核病的常见症状,它是由于体内的结核杆菌产生的毒素刺激了机体的交感神经,使之兴奋而引起的。出汗部位以胸背为主。必须指出的是,如果宝宝不明原因的经常大汗淋漓或身体一侧或下半身出汗,就应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家庭护理:对多汗的孩子要重视皮肤护理,勤洗澡或擦浴,更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汗腺管阻塞发生汗疹或疖子,或者皮肤皱摺处糜烂,造成皮肤继发感染。爽身粉的使用要恰当,大量使用对皮肤构成刺激。如果孩子出汗多应让孩子多喝水,以补充体内水分的不足。若是病理性多汗,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2008-06-09 0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