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腹泻  > 宝宝拉肚子

      pic of user:wangyuna20000

      wangyuna20000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4

      宝宝拉肚子

      我的宝宝刚刚5个月拉肚子,刚开始已经5天没拉屎了,第5天(5、21)中午拉了一次,然后下午去洗澡,洗澡时一直大哭,回来后就开始拉肚子,拉的大部分都是奶瓣,第二天一吃奶就拉。然后就去看医生,吃了五天药好了,又开始4天没拉屎,到第4天拉了,然后下午又开始拉奶瓣,又去看医生,吃了4天药也不行,现在拉的是黄色的带奶瓣,有风沫,还有粘状物。我很着急希望各位专家给指导一下。非常感谢!

        avatar of atruesj

        atruesj

        历史

         

        一、腹泻原因

        腹泻从病因上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前者可由细菌或病毒等感染引起,后者主要是由饮食因素和气候因素所致。在感染因素引起的腹泻中,以病毒感染最为多见。在夏季,则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多于病毒感染引起的。

        1、细菌性腹泻

        细菌性腹泻,夏季发病数量高,尤其是在人工喂养的宝宝中更容易发生,因为喂养时所用的器皿和食物很容易被污染,如果消毒不好,就有感染的可能。此外,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也可以引起细菌性腹泻。由于引起腹泻的细菌不同,各种腹泻的表现症状也不相同。

        2、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多发生在夏季,起病比较缓慢,开始比较轻,然后逐渐加重,出现呕吐、低热及脱水症状,孩子的大便有腥臭味,多见水样、黏液状大便,少数孩子出现脓血便。

        3、金黄色葡萄糖细菌引起的腹泻

        多是由于孩子长期大量服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所致。主要特点为不同程度的发烧、腹泻和呕吐,大便开始呈黄绿色,3-4天后变成有腥臭味的暗绿色水样大便,且次数极多,每天可达10-20次,孩子脱水情况严重。

        4、霉菌引起的腹泻

        多并发于其他感染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病儿或是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的病儿。大便每天3-4次,为黄色稀水样大便,有的像豆腐渣状,有的呈绿色、泡沫多,带有粘液。

        治疗:治疗时首先要避免滥用抗生素,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不要将两种或三种抗生素一起使用,更不要频繁地更换用药。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痢特灵、氨基苄青霉素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选用万古霉素或青霉素;霉菌感染应选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5、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多发生于秋季,又称为“秋季腹泻”。这种腹泻起病较急,开始多出现咳嗽、流涕、流泪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小儿发烧,体温可达39-40℃。发病的当日可排出水样大便或蛋花汤样大便,混有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孩子脱水比较严重。

        这种腹泻为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是无效的,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以对症治疗或服用中药。

        6、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

        由于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功能还不健全,消化能力低,喂养不当很容易发生腹泻。例如:吃得太多,胃肠无力把食物消化完,轻则大便次数多,重则发生呕吐。如果母乳不足或过早用粥类、粉糊糖类等食品喂养婴儿,可因粉糖类发酵而使胃肠胀气,导致腹泻。突然更换食物种类,进食大量淀粉类和脂肪类食品也可导致腹泻的发生。

        饮食不当导致的腹泻,只要适当地调整食物的比例和分量,停止吃那些不适宜的食品,多饮水,防止发生脱水,大多数孩子可以自愈。

        气候因素导致的腹泻

        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强;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而由于口渴又易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这些均易诱发腹泻。

        孩子的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特别是胃酸分泌较少,杀菌能力差;再加上夏天过多地进食饮料,又稀释了胃酸,这样,病菌就不能被胃酸杀死,很容易闯过胃酸这一关,进入肠道而引起腹泻。另外,婴幼儿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也比成人分泌得少,这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再者是婴幼儿生长迅速,需要足够的营养,而这些营养物质又都要经过胃肠道来消化吸收,胃肠道的负担相对来说就较重了,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夏天气温高,细菌容易繁殖,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同时,夏季孩子体内水分蒸发较多,要及时补充足够的水,不能以奶水来代替水。还应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如果出现此种腹泻,只要在饮食和饮水上稍加调理即可治愈。

        关于宝宝腹泻的判断与对策

        1、如果仅是拉肚子,胃口好,精神好,可不带宝宝去医院仅带大便去即可。

        2、大便一定要两个小时内的有效,过期不能用来化验,故宝宝大便后要立即去医院,挂号后可不需等医生,直接向护士站要求开化验单,化好后再等着看医生。

        3、如果是轮状病毒,则吃药是没有什么用的,象感昌一样需要时间才能好。吃点蒙脱石控制一下不脱水就可以了。

        4、如果是细菌性的,则一定要用药,才能好的快。

        5、如果频发水样便,一定要看医生,还要不停的补充水份,必要时输液补水,坚决不能发生脱水的情况。如果眼窝下陷,嘴唇发干,就是脱水的症状。

        6、如果大便出现果冻粘条,夹有浓血,即使是晚上也必须立即看急诊。

        7、不要吃脂肪的东西,奶粉,奶,米粉都停掉,吃婴儿专用的豆奶粉,或是米汤。

        三、食疗方法

        婴儿腹泻有伤食型、风寒型、湿热型和脾虚型。只有区别不同症状,选择食疗,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伤食型腹泻有腹胀腹疼、泻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荠菜汤:取鲜荠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苹果汤: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1岁者,可吃苹果泥。

        风寒型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姜茶饮:取绿茶、干姜丝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代茶随意饮服。

        糯米固肠汤:糯米30克(略炒),山药15克,共煮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许、白糖适量调服。

        湿热型腹泻有大便如水样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绿色或黄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黄少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乌梅汤:乌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汤,酌加红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数次。

        橘枣茶:取红枣10只,洗净晾干,放在铁锅内炒焦,取洁净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温杯内,用沸水浸泡10分钟,饭后代茶饮,每日分2次服。

        脾虚型腹泻有时泻时止,或久泻不愈、大便稀薄或带有白色奶块、食后便泻、面色苍白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胡萝卜汤:取鲜胡萝卜250克洗净,连皮切成块状,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煎烂,去渣取汁钦.每日分2~3次。

        栗子汤:取栗子3~5枚,去壳捣烂,加适量水煮成糊状,再加白糖适量调味。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在秋冬季高发,发病者多见于3岁以下尤其是1岁半以内的小儿。由于小儿胃肠功能较弱,胃液及消化液相对较少,胃肠道的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此病毒,发病后症状又较重,所以称为“小儿秋季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以全球性、季节性、流行性和自限性为特征。

        目前正是秋冬季小儿腹泻发病的高峰期。小儿秋冬季腹泻发病的高峰期是从每年的10月下旬到12月上旬,该病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涕、咳嗽、发热、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大便每日数次,且伴有呕吐、腹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起病急骤,体温较高(一般为38—40℃),胃肠道症状较重,甚至每日大便次数达数十次,多为水样或蛋花样,较大幼儿大便呈喷射状,无特殊腥味及粘液脓血。大便化验正常或有少许的白血球。由于频繁腹泻与呕吐,食欲又低下,患儿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更甚者还可合并脑炎、肠出血、肠套叠或心肌炎而危及生命。

        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无特效药治疗,就是说,即使不治疗,多数病孩在一周左右也会自然止泻。问题在于当严重吐泻时,若医治护理不周,小儿出现脱水,其后果就比较严重。

        秋季腹泻的治疗一般有四个原则:

        在较少影响营养的情况下,给消化道以适当的休息;
        控制肠道内外感染;
        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
        良好的护理。
        秋季腹泻食疗方

        小麦粉250克,炒至焦黄,每次取2匙以沸水冲调,加少许白糖调味饮服。
        荔枝干(去核)、莲肉各5-7枚,出药15克,粳米30克,加水适量熬煮成粥,加白糖少许调味服食。
        乌梅10枚,水煎取汁,加粳米60克煮粥,熟后加冰糖少许调服,对小儿久泻不止有良效。
        党参10克,苓12克,生姜3片,加水煎取汁,入粳米30克煮粥服食,对小儿虚寒腹泻有效。
        薏米仁、粳米各30克,加水适量煮粥,粥熟后加少许白糖调味,每日分2次服食。
        猪肚1具(切片),粳米30克,山药15克,加水适量煮粥,粥熟后加少许食盐调味服食。
        栗子肉7-10枚捣烂,加水适量煮糊,调入白糖服食。
        小儿秋季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一般使用抗生素无效,可口服下列药物:

        (1)肠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肯特令,这类药物既能保护肠道黏膜,又能固定病毒颗粒,抑制其复制和传播。服用的方法是在两餐间服用。

        (2)微生态制剂,常用的有整肠生、培菲康、丽珠肠乐等,可起到保护和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存在,恢复肠道功能的作用。注意此类药物不能与抗生素、肠黏膜保护剂同服。

        (3)抗病毒药物,常用利巴韦林a—干扰素、聚肌胞等,如果患儿伴有发热,酌情给予退热药;合并细菌感染,可加服抗生素,但都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008-06-12 10:06:56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很好!也很全面。

          avatar of tangxiaorong

          tangxiaorong

          历史

          如果小孩精神状态不好,或小便次数少,应该及时去医院输液,以保持身体水分的平衡.
          现在有一种药物,是不含激素的,叫不拉拉,专门治疗小孩腹泻.效果非常好.就是价格比较昂贵,你可以试试.

          2008-06-12 10:15:24

            avatar of 晨曦(妈妈)

            晨曦(妈妈)

            历史

            孩子腹泻后,最大的危害是脱水,因此补充水分,调整饮食非常重要。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腹泻不必停止喂奶,只需适当减少喂奶量,缩短喂奶时间,延长两次喂奶的间隔时间,并喂一些米汤。如婴儿腹泻停掉母乳,单纯喂米汤是不恰当的,因为单纯的米汤不能满足蛋白质的供应。

              牛奶喂养的婴儿,如果每天腹泻比正常多2~3次,不呕吐,说明情况不严重。此时,可暂喂一两天米汤,以后以牛奶和水各半的浓度来喂,奶量略减,使肠道逐步适应。

              制作:应根据患儿平时的口味选用小米或大米加水调稀,文火煮40~60分钟为宜,煮锅以砂锅为最好,每500毫升米汤再加食盐2克。

              服法:可随时饮用,切忌冷服。应注意随配随吃,不宜久放,保持食品新鲜。6个月以上的患儿可带些煮开花的米粒。

            2008-06-12 10:17:26

              avatar of ily080217

              ily080217

              历史

              腹泻就是指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如稀便、大便带水、大便中混有脓血)和大便次数增多。
              其实,腹泻的原因很多的,饮食不洁是一个原因,但还有其他许多原因。如奶量过多或过少,添加辅食太多或太急,气候变化、病毒感染。有时腹泻也是其他疾病的一个伴发症状,呼吸道感染、川崎病等。有的孩子对食物(如牛奶)、药物过敏而引起腹泻。所以,这么多原因都可以导致腹泻的发生。一旦发生了腹泻,家长不要随便地给孩子服“抗菌素”,因为有些腹泻是不必用抗生素或是禁用抗生素的,而是应该好好考虑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孩子腹泻,如是喂养问题,则改变喂养方法;如是过敏因素所致,则避免接触过敏的物质;如孩子长时间腹泻或是每次腹泻量很大,应尽快到医院向医生求教。
              孩子腹泻时,有的妈妈很着急,自然要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医生开的药都是口服的,其中还包括口服补液盐,怎么没给孩子禁食补液呢?
              在过去,对于腹泻的婴儿我们经常经予补液,但我国卫生部1992年制订了我国关于小腹泻的新方案,用十六个字概括就是: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最大特点就是以口服补液盐为纠正和预防脱水用药,采用口服补液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静脉输液;不禁食和滥用抗菌素。禁食会加重营养缺乏,这对于处在营养发育的婴幼儿是十分不利的,禁食也不能减少腹泻的次数和缩短腹泻的时间。应当明确的是,口服补液只是限于尚未脱水或轻--中度脱水的小儿,对于重度脱水的小儿还是应静脉输液。
              如果妈妈不便去医院或医院里无口服补液盐的话,在家里还可以自制口服液体,推荐的液体制法是:
              (1)米汤+盐:500毫升米汤+1牙膏盖盐(4.5g);
              (2)糖盐水:500毫升水+500克糖+1牙膏盖盐(4.5g即可。每小时口服20-40毫升。

              2008-06-12 1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