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幼儿园  > 苦恼 急急啊

      pic of user:ying2005915

      ying2005915

      历史

      悬赏:40分

      回答:4

      苦恼 急急啊

      我的宝宝32个月,6月中旬我送她去幼儿园,去的第一个星期还可以,后来就感冒了,就没有去.在去就不行了,去一次哭一次,而且晚上还哭说:"不去幼儿园,回家".现在马上快进伏天了,不想送了.等9月份在送去,不知道好不好.现在太热,我怕孩子上火.我想问一下,这样好吗.在送的时候会不会还这样.我这样做对孩子好吗?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造成孩子不肯上幼儿园的原因很多,对于初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首先是因为不熟悉环境,特别是所接触的人的改变,会使孩子感到陌生、不习惯,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其次是因为生活方式不适应,孩子从个体活动过渡到有规律的集体活动,难以适应。

          对于上过幼儿园已有一段时间的孩子来说,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可能因为他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到批评,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身体不舒服,还可能是因为生病或其他原因,隔了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对幼儿园产生了陌生感。

        以上两种情况,父母要分析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动员孩子上幼儿园。

        对初上幼儿园的孩子,主要应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一、多给孩子讲幼儿园有趣的事,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

         二、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熟悉老师,熟悉环境,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培养孩子初步的适应能力。

         三、了解幼儿园提出的有关教育孩子的具体要求,培养孩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给孩子安排与幼儿园相应的作息时间,缩短家庭与幼儿园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距离,使孩子对幼儿园有一定间接经验。

         四、讲明道理,并给孩子以鼓励,使孩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初步理解上幼儿园的意义,从而能自愿地上幼儿园。

         对已上过一段时间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要深究原因,对症下药:

         一、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个坚强的孩子。

         二、孩子若向父母提要求,对于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对不合理的或虽合理但一时无法满足的,要向孩子讲明原因。若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可暂时不上幼儿园,在家观察;也可送孩子去幼儿园,但要和老师说明情况,以便老师在必要时给予照顾。

         三、对于因病或其他原因间隔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事先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孩子对重返幼儿园有一个心理准备。同时,送孩子上幼儿园要持之以恒,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意中断。


        孩子不愿去幼儿园有各种原因,你应该找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看看是孩子胆小还是不适应,或者有别的其他原因。一般孩子都不愿意去幼儿园的,不过过一段习惯了就好了,现在都是一个孩子,在家里养成许多不好的习惯,或者祖父母惯出来的毛病,他当然会不适应这种集体生活;但是如果跟孩子们融于一体了就会愿意去了,还有许多问题是应该及时跟老师沟通,查出原因,及时纠正.


        从您孩子的情况来看,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很可能与在幼儿园中的不愉快的经历有关,如受其他小朋友的欺负、教师不适当的教育方法等,从而对上幼儿园产生一种紧张恐惧感。要改变这种现状,简单地劝说、鼓励往往是不能奏效的,而采取强行让孩子上幼儿园的方法更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正确的方法是积极引导。这里介绍几种方法供您参考:一是消除以往对幼儿园的不良印象。家长应向幼儿园教师说明孩子的情况,让孩子一入园就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小朋友的友爱,就能对园中的活动感兴趣,从而乐意上幼儿园;二是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如让孩子在幼儿园外观看园中的孩子玩耍,给孩子讲幼儿园中有趣的活动,但并不要求孩子去幼儿园,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可能会有入园的要求。


        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他对父母,特别是母亲有一种很深的依恋感。在父母身边孩子就有一种安全感,一旦离开父母,便会焦虑不安、哭闹不停。又由于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对孩子具有一定的约束,孩子会感到处处受限制,所以很容易产生不原到托儿所、幼儿园去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也是大多数父母最担心的; 安全感是人的第一心理需求,离开父母、爷爷、奶奶等熟悉的人,前往幼儿园,是对幼儿心理的一次巨大挑战,他会用他所能利用的一切手段来对抗成人这种“不理解幼儿心理的安排”,从而达到满足他安全心理需求的目的。如果他取得了对抗的胜利,他的对抗就会进一步升级,甚至演变成家庭霸王、社会懦夫的角色;社交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的心理路程就是这样的。



        提到新生入园,年轻的父母都会表现得非常兴奋,因为孩子终于要走出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了。高兴之余也有很多困惑:孩子哭闹不去幼儿园怎么办、孩子在幼儿园会受委屈吗、孩子怎样才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而作为幼儿园的老师,脑海里则会马上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张张陌生的小脸上写满了好奇和恐惧,班内小朋友或泪眼婆娑或声嘶力竭,门外家长左顾右盼、魂不守舍…… 于是幼儿园开学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新来的宝宝因为离开父母而哭泣不已,总会有宝宝拽着爷爷奶奶的衣角不肯松手,含泪的眼中充满恐惧。

          怎样才能帮助宝宝顺利度过刚入园的这几天呢?在这里我提出几点建议:

          送宝宝态度坚决

          当老师接过宝宝后,父母最好马上离开,不要在幼儿园逗留,更应避免出现宝宝在里面哭、父母在外面哭的情况。有的父母离开后,又偷偷回来看宝宝,一旦宝宝发现父母也在园内,定会产生依赖情绪,有的甚至会因此而哭闹,拒绝参加任何活动。请相信,老师一定会尽职尽责地带好每一位宝宝。父母们,请克制自己的感情,送宝宝入园时态度要坚决。请记住:你心软的表现只会导致宝宝变本加厉地哭闹。高高兴兴地送、高高兴兴地离开,才是明智之举。

          尽量早点接宝宝

          宝宝第一次离开家人,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集体中,而且一待就是一整天(甚至一周),这时他心里也许会委屈地想,是不是父母不要我了。为了减少刚入园时的恐惧心理,在第一个星期可以稍微早一点接宝宝,让他感受到父母并没有忘记他。回家路上,最好用关爱的语言与宝宝交流,询问他在幼儿园进行了哪些有趣的活动,分享他的快乐,使他从内心感受到被爱。

          帮老师多了解宝宝

          不同的宝宝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父母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便于老师更多地了解宝宝、更好地照顾宝宝。例如,有的宝宝一哭闹就要小便,有的宝宝要成人摸着耳朵才能入睡等等。另外,最初父母最好每天坚持接送宝宝入园,鼓励宝宝积极融入幼儿园的生活。

          精神准备至关重要

          首先,要让宝宝充分了解幼儿园里不仅有游戏还有其他活动,但活动时间有一定限制。其次,不要将幼儿园描述得过于理想。老师人数毕竟有限,要同时照顾很多宝宝,难免出现不周到的时候。如果宝宝觉得现实与理想差距很大,就会产生失落感,从而引发哭闹等行为。再次,父母应积极地与老师沟通联系,了解宝宝在幼儿园时的状况,帮宝宝轻松度过分离焦虑阶段。

          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宝宝。希望父母对老师的工作多一份理解与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与教育环境,使宝宝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2008-07-04 13:29:19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じ☆veyiyi♡宝贝

          じ☆veyiyi♡宝贝

          历史

          造成孩子不肯上幼儿园的原因很多,对于初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首先是因为不熟悉环境,特别是所接触的人的改变,会使孩子感到陌生、不习惯,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其次是因为生活方式不适应,孩子从个体活动过渡到有规律的集体活动,难以适应。

            对于上过幼儿园已有一段时间的孩子来说,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可能因为他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到批评,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身体不舒服,还可能是因为生病或其他原因,隔了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对幼儿园产生了陌生感。

            以上两种情况,父母要分析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动员孩子上幼儿园。

            对初上幼儿园的孩子,主要应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一、多给孩子讲幼儿园有趣的事,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

            二、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熟悉老师,熟悉环境,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培养孩子初步的适应能力。

            三、了解幼儿园提出的有关教育孩子的具体要求,培养孩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给孩子安排与幼儿园相应的作息时间,缩短家庭与幼儿园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距离,使孩子对幼儿园有一定间接经验。

            四、讲明道理,并给孩子以鼓励,使孩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初步理解上幼儿园的意义,从而能自愿地上幼儿园。

            对已上过一段时间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要深究原因,对症下药:

            一、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个坚强的孩子。

            二、孩子若向父母提要求,对于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对不合理的或虽合理但一时无法满足的,要向孩子讲明原因。若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可暂时不上幼儿园,在家观察;也可送孩子去幼儿园,但要和老师说明情况,以便老师在必要时给予照顾。

            三、对于因病或其他原因间隔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事先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孩子对重返幼儿园有一个心理准备。同时,送孩子上幼儿园要持之以恒,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意中断。
          这对症下药主要是和他谈话,让他把感受或问题对你讲出来,如与老师有关,就和老师一块儿解决;如与爸爸有关,就与爸爸一块解决;如与小朋友有关,也可以要老师和那个小朋友谈,一起解决。

          首先不要焦虑,你的焦虑会成为他的暗示,觉得幼儿园不好;



          第三,家里人要一致对他,不要有矛盾。孩子的爸爸妈妈要共同教育他,经常谈幼儿园怎么怎么好;

          第四,不要溺爱,否则他更不受去幼儿园了。当然,爱是必不可少的,但要理智的爱。

          2008-07-04 08:05:23

            avatar of baobeiruirui

            baobeiruirui

            历史

            我觉得先得让孩子恢复健康,本来他就不想去幼儿园,如果勉强让他去,他的身体会更不好,感冒也会老不好.我家孩子就是,去了几天就感冒了,刚把他稍治好一点又送去,没有想到病得更厉害.所以最后只好不去了,等他全好了,就带他去幼儿园附近,让他可以看到里面的朋友玩得多开心,慢慢他就会接受那个环境了,真的.

            2008-07-04 09:08:00

              avatar of songtairu

              songtairu

              历史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是尽管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远跟不上他们的需要,这使得我们在制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幼儿各种心理过程常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而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因此,在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如通过他们所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游戏等来完成教育活动及功能。三是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这使得我们在幼儿阶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 因此,我们认为,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1、 养成性教育模式

                现代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于这一阶段。人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引起的,这种矛盾从婴幼儿期就已开始,并对成人时期产生影响。因此,对幼儿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形成健康的心理,而且对他们未来的方方面面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幼儿时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受幼儿理解、认识等方面能力的限制,在操作上,主要是要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即采用养成性教育模式。

                2、补偿性教育模式

                由于家庭、托幼机构等的教育缺陷以及幼儿心理发展滞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幼儿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不少幼儿表现出行为偏异、情绪障碍及人格方面的缺陷等。对于这些已经出现了心理障碍的幼儿,除了应加大养成性教育的力度之外,还应积极采取心理保健措施以及心理咨询、治疗技术,对他们的心理障碍实施有效干预。这种补偿性教育模式在幼儿时期的使用不仅重要,而且比等幼儿长大成人之后再进行干预,效果要好得多。

                二、模式实施的原则

                模式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征,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

                1、发展性原则

                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幼儿的心理及其问题。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应以发展幼儿良好的品质为主要任务;其次,有些心理问题只是某一时期、阶段的一些特殊情况,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这些问题可能自然减轻甚至消失,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2、非价值性评价原则

                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 会涉及到对幼儿心理健康现状的评价问题。有时,对幼儿实施一些心理测量、诊断是必要的。但对这些测量、诊断的运用应特别慎重,因为运用不当,反而会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3、主体性原则

                幼儿也有他们自己的尊严、意志及人格,任何轻视他们人格的言行,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对抗。因此,在操作中,应尊重幼儿,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2008-07-04 09: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