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幼儿园  > 还不会讲话,可以上幼儿园吗?

      pic of user:aiairoro

      aiairoro

      历史

      悬赏:100分

      回答:6

      还不会讲话,可以上幼儿园吗?

      您好! 我的女儿现在是1岁10个月,想让她上幼儿园,但是现在头痛的是:她现在还不会讲话,只会讲“爸爸”,也不太会拉尿同吃饭!主要就系不会讲话,请问可以上幼儿园吗?

        avatar of 浩仔

        浩仔

        历史

         

        不管是让孩子早些还是晚些上幼儿园,准备工作都是必要的:让孩子学会基本的自理能力,学会简单地表达“渴了”、“要大小便”等要求。

          要让孩子明白,上幼儿园不是爸爸妈妈不要宝宝了,宝宝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做做游戏,睡一觉醒来后再吃一次饭,爸爸妈妈就来接宝宝了。年龄小的孩子更要强调这一点。

          简单描述幼儿园的生活,但不要为了让孩子愿意去而描述得过于美好,否则孩子入园后容易失望。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孩子成长,吃、穿、住、行等自不在话下,教育上也不遗余力地进行投资,从风靡全球的“胎教”热到少年大学生就可看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真是到了疯狂的地步。  在全世界范围内,由于许多妈妈忙于工作,在过去的十年里,入托儿所的孩子增加了四倍,有的孩子在学走路时就被送到了托儿所。许多儿童专家称托儿所是“监狱”,一些年仅6个月大的婴儿被送到那里,从早晨8点到下午6点,他们一直在那里呆到上 学,这些孩子主要是城市孩子,数量成千上万,约占入托孩子的5%,而35%的父母在孩子两岁后就把他们交给托儿所。



          但是,据英国报道,专家警告说,早教要有个尺度,一味强调对孩子的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着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就提出警告说,把年龄不足三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



          很多托儿所无法照顾到孩子,遭到忽视的孩子往往有恐惧感



          由于现代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加,许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孩子,所以各国政府把增加托儿所和幼儿园作为解除父母后顾之忧的政策,仅在英国,就有25万名三岁以下的孩子入全托或者半托,甚至有5%的父母把从6个月大到3岁的孩子“扔进”托儿所,那些孩子大部分的时间在孤独中度过。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着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具有20年的儿童教育经验,他曾提倡早期教育,可是他现在发现,理想与现实总是很难相符,但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声称父母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老师,托儿所和幼儿园只不过是在做“二流”工作。



          因为,最好的托儿所试图满足非常小的孩子的需求,但由于孩子太多,老师根本照顾不过来,所以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而那些差的托儿所根本无法照顾到孩子,只是给他们提供吃喝,完全让他们自己活动,这些遭到忽视的孩子往往有恐惧感,他们感到失去母爱的凄凉,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噩梦,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孤独感看了让人心碎。



          研究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更富有攻击性,易发展反社会行为



          比杜尔夫坚定地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他的理论――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托儿所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去年,英国儿童问题权威珀涅罗珀-里奇博士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她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托儿所、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里奇和两位牛津大学的教授对12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另有两项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在托儿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反社会行为和暴力行为。儿童专家指出,过早上托儿所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神经萎缩,脑发育异常,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所以专家建议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送到托儿所。



          最好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两岁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



          比杜尔夫强调说,最好的托儿所最负责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两岁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让幼儿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妈妈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而托儿所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即使请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妈妈亲自照顾好,更何况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运气找到理想的保姆。



          孩子不仅需要固定的人员养育,更需要专注的关心,一对一养育更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而托儿所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照顾数个孩子,她无法同时满足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戏、呵护等,不要认为婴儿不懂事,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孤独感,表现为烦躁哭闹,长期的影响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迫使一些孩子发展攻击性性格,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后果。



        2008-07-11 10:14:27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songtairu

            songtairu

            历史

            幼儿园是孩子走入社会的第一步,没有了家人的呵护,孩子能适应吗?很多家长反映,他们最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发生意外、受到欺负,他们想知道在幼儿园孩子容易出现什么问题,作为家长,他们能做些什么。

            问题一:憋尿

            朵朵妈妈告诉记者:“我女儿今年3岁,上幼儿园小班。最近我发现,孩子在幼儿园不愿上厕所。每天下班来接她的时候,我都看着她夹着两条腿走路,憋得不行了。她说,因为班上有个小朋友上厕所的时间太长,遭到了老师的‘批评’,所以她就害怕了,宁可忍着也不去。这样下去,孩子还不得憋出病来?”

            孩子出现憋尿的情况,幼儿园的老师是有一定责任的。不过,幼儿园一个老师至少看十几个孩子,照顾不周的情况也是有的。这就需要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平时要多和孩子聊天,了解幼儿园的状况;接送孩子的时候多问问老师,孩子在园里有没有什么“异常”。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学专家鲁杰说,朵朵之所以憋尿,是因为她把上厕所和受批评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消除朵朵对上厕所的恐惧。

            问题二:尿湿裤子

            林林妈妈说,他们家孩子和朵朵恰好相反。朵朵是憋尿,林林是憋不住尿,经常尿湿裤子。

            小班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尿裤子的情况。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教孩子学会说“我要小便”,“我要拉臭臭”;告诉孩子如果老师工作忙,没听见,要拉着老师的衣角,引起他的注意;如果孩子总是尿湿裤子的话,家长要提前告诉老师,多照顾自己的孩子,而且要准备一套干净衣裤给孩子备用。

            问题三:不爱午睡

            采访中一位姓吴的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上幼儿园两年多了,别的都挺适应,就是不爱睡午觉。他不解地说:“我们家孩子精力特别充沛,是不是没必要非得睡午觉啊?”

            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要求小朋友午睡1—2个小时。因为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每天需要十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仅仅靠夜间的睡眠是不够的,午睡是很好的睡眠补充,即使对那些精力充沛、没有困意的孩子也是必要的。而且,处在一个集体中,孩子要学会遵守规则,如果别人都睡,只有他例外,对他的个性培养没有好处。所以节假日在家时,家长就应该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要求孩子按时午睡。

            问题四:吃饭慢

            很多家长告诉记者,到幼儿园后,他们最担心孩子吃得慢、吃不饱。

            幼儿园有一定的进餐时间,一般为半个小时左右,前20分钟老师先让孩子自己吃,后10分钟,老师会喂那些吃得慢的孩子,直到孩子吃饱。不过,需要提醒家长的是,进餐习惯要从小培养,家长要要求孩子定时定量进餐;平时少让孩子吃零食,别让他们边吃边玩。

            问题五:性格内向受欺负

            幼儿园“大欺小、强欺弱”的现象很难完全避免。家长不能光依靠老师,得让孩子先强起来。有些身体弱小、性格内向的孩子容易遇事时显得“退缩”,也就容易成为受欺负的对象。家长要告诉孩子,受欺负时不要跑,要大声喊老师。

            此外家长最好能帮孩子从同班的小朋友中找一个“铁哥们”,这样孩子心里就比较有底气。另外,家长可以通过做游戏,让孩子扮演英雄,增强他的自信

            2008-07-07 08:47:45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宝宝不宜过早入园

              不少父母认为独生子女在家中缺少玩伴,不容易合群;交由老人或保姆照顾,孩子容易任性且独立性差;老人精力有限保姆文化低,孩子在家学不到相应的知识,所以应该尽早送孩子进幼儿园。话虽如此,但也不可盲目为之。何时入园应视孩子的心智是否成熟到能够暂离家庭单独融入新环境来决定。从某种角度来说,孩子心理上的适应比身体上的适应更加重要。孩子的个体发育千差万别,如果无视孩子的年幼体弱,执意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培养“独立性”,结果很可能反而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因此年龄过小、身体不够强壮、气质比较敏感、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是不适宜入园的。过早地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一旦孩子无法适应集体生活,会在孩子心灵深处烙下伤疤,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宝宝入园的最佳时机

              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约3岁左右)随着宝宝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家庭的空间、只和几位家庭成员进行交往,产生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需要,伙伴关系开始发展,产生了与小伙伴交往的兴趣和愿望。

              尽管公认“3岁是宝宝入园的最佳年龄”,但有些学前教育专家持有不同观点。他们认为购买玩具应按儿童的兴趣爱好及能力所及的范围选择,而不宜参照店员类似 “您的孩子4岁了,适合玩这种玩具”的推荐。同样的道理,以年龄作为划分入园时机的唯一标准是不够科学的。


              入园时孩子具备以下的能力是必要的:基本上幼儿的成熟度愈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也相对地增强;如果幼儿在几个基本能力上还没有达到相当的成熟度,就应该避免太早上幼儿园。
              第一,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幼儿不仅要听得懂对方所说的话的意思,还要有能表达自己所有意愿的70%左右的语言能力,这样才能够表示出自己的意思,和别人做简单的沟通;

                第二,在基本动作技能方面,幼儿应该具备一些简单的技能和基本动作,如丢球、握剪刀等,这样在入园后才不至于什么都不会,以至于无法参加园里的活动;

                第三,在一般社交常识方面,要懂得“轮流”、“排队”等规则,会处理自己的大小便问题,有请别人帮忙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也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2008-07-07 13:15:59

                avatar of longlongbb

                longlongbb

                历史

                孩子太小了,最好在等她大点在说吧,她现在不会说话,别人怎么知道她要什么呢。到时在学校里会不开心的。只有天天跟她在一起的人才知道,她的每一个动作的意思

                2008-07-07 14:07:37

                  avatar of yanlang

                  yanlang

                  历史

                  还是不要送的好,等孩子话会说全在送吧

                  2008-07-07 19: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