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常见病  > 宝宝 脐带

      pic of user:yinghua33

      yinghua33

      历史

      悬赏:90分

      回答:7

      宝宝 脐带

      宝宝一个月又10天了,可是脐带还是湿的,肚脐里有个白白的东西突出来,还会流些粘粘的水,医生说是先天性脐浓,需要动手术,可是宝宝还小,要6个月才可以做手术,这个先天性脐脓是怎么回事,医生说跟我说多了说不清楚,反正6个月带宝宝来做手术就行,可是我还是想知道,还有宝宝就这6个月一直这样肚脐湿湿的吗,要是发炎了怎么半呢,我好担心,请专业人士帮我解答,谢谢了....谢谢大家的关心,是脐茸,我写错了,就是肚脐中间有一个白白的肉状,里面会流粘水,是怎么回事,真的要等到6个月吗?

        avatar of 浩仔

        浩仔

        历史

         

        脐带,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获取营养的通道。当宝宝呱呱坠地后,医生把脐带结扎了,就留下了小小的肚脐眼。宝宝的肚脐虽小,但如果护理不当,还会出现一些疾病。“生病”了的肚脐被尿布或是衣裤摩擦,不但很疼,还会引发宝宝全身的感染,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大意了小肚脐的大问题。本期,我们就来解析宝宝肚脐方面的常见疾病,教您如何科学预防、正确护理。

          宝宝的肚脐为什么会“生病”?

          脐带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和妈妈(胎盘)联系的通道,胎儿期间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通过脐带的输送获得的。但是,当医生把宝宝的脐带剪断后,这里就成了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创口,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新生宝宝的抵抗力比较弱,而脐部又是一个细菌很容量繁殖的地方,一旦妈妈护理不周,就可能受到感染。感染轻者将会局部化脓、发臭;重者毒素被吸收后,可引起宝宝得溶血病或新生儿败血症。因此,爸爸妈妈千万不能忽视。

          宝宝的脐部如何护理?

          一般来说,宝宝出生后脐带在24—48小时里就自然干瘪了,3—4天后开始脱落,10天到半个月自行愈合。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不同的宝宝个体有差异,脐带残留也有长、短、粗、细之分,只要宝宝的脐部保持干燥,爸爸妈妈就不要着急,可耐心等待宝宝的脐带自行脱落。

          护理脐带时,爸爸妈妈可以把尿纸布的前片放在宝宝的肚脐下方的位置,就是说,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刺激或弄湿脐带的残余部分。当爸爸妈妈更换好宝宝的尿纸布后,用干净的药棉来蘸酒精擦净脐带即可。宝宝的脐带一定要自然脱落,爸爸妈妈不要心急用手指去拉、去挖,这样反倒容易造成感染。

          当宝宝的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75%酒精棉签卷清脐窝,然后盖上消毒纱布。此后,爸爸妈妈就要留心观察了,看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要每天继续用75%的酒精棉签,继续轻拭宝宝的脐带根部就可以了。

          爸爸妈妈不可忽视宝宝脐带周围出血,变红,渗出物,肿胀,发炎或臭气等现象。这些都是宝宝脐部可能已经感染的迹象。

        脐部会出现哪些小问题?

          脐炎

          宝宝得脐炎,是新生儿脐部疾病中最常见的。判断宝宝得了脐炎,爸爸妈妈可以从外观上看,起初宝宝脐部与周围组织有发红肿胀,肚脐中间发红、潮湿,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闻起来有臭味。患急性脐炎的宝宝,还常伴有厌食、呕吐、发热等表现。

          感染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是导致新生儿脐炎的主要原因,细菌还可以通过肚脐这个门户进入血液,引起新生儿败血症。  

          如何护理?

          护理得脐炎的宝宝,脐部的清洁最重要。首先,妈妈可用消毒过的棉签,蘸75%的酒精或是5%的聚维酮碘,每天早晚两次在宝宝脐部周围擦拭,如果情况严重,也可以在中午给宝宝加涂一次。

          消毒时,妈妈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把宝宝的脐孔张开,右手用蘸有药水的棉签自内向外螺旋形的把药水涂在宝宝脐部,范围大概是直径约3厘米的圆圈。脐部消毒之后,妈妈再用干净的纱布把宝宝裸露的脐部盖起来,防止感染。

          如果宝宝脐部感染的状况还在持续,建议妈妈带宝宝去医院就诊,请医生检查一下宝宝的肚脐是否和膀胱或直肠相连了。

        脐肉芽肿



          脐肉芽肿是宝宝的脐炎长期未治愈的结果。也可能是,爸爸妈妈在宝宝的脐部误用了爽身粉、脐带粉、滑石粉等,由于这些异物的刺激而导致的。脐肉芽肿非常容易造成进一步严重的感染,是需立即就医处理的脐部疾病。

          判断宝宝得了脐肉芽肿,爸爸妈妈可以从外观上看。宝宝脐带脱落后,肚脐中间出现了一个凸起的粉红色肉芽。这个脐肉芽肿,也可能引起流脓、出血等症状。用手指碰到芽肿时,可是很疼的,宝宝往往会哇哇大哭。

          如何治疗?

          当宝宝出现脐肉芽肿时,妈妈应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在肉芽还比较小的时候,医生会用硝酸银溶液对肉芽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很快就可以痊愈了。但是肉芽长得比较大的话,就需要医生做个切除的小手术了。

        脐疝气

          脐疝气多发生于新生儿,有的宝宝在幼儿期仍然存在,这也是宝宝的常见病。脐疝气的发生,是由于宝宝的肚脐没有很好地闭合,导致肠子的一部分从宝宝肚脐的部位鼓出来而造成的。一般来说,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机能弱,比其他足月生的宝宝更容易得脐疝气。

          判断宝宝得了脐疝气,爸爸妈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首先,宝宝脐疝气鼓出的这个包包摸上去非常柔软。看上去外表呈一球形或半球形,像核桃大小的肿物。其次,宝宝哭闹得越厉害,腹压就越高,脐疝气也就鼓得更大更明显,安静时或卧床时可消失。

          如果宝宝脐疝气鼓起的小包包在5厘米以下,那么家长不用特别担心。脐疝气可随宝宝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的加强而自然痊愈,之后也没有什么不良影响。约有80%的宝宝会在1岁以前痊愈,90%的宝宝会在2岁以前痊愈。

          但是,宝宝在2岁后仍有脐疝气的话,妈妈就应格外注意了,需请医生诊治了。  

          如何治疗?

          一般来说,在宝宝的脐疝气按压后可以复位。但是,当脐疝被卡在脐部较长时间后就有可能发生了嵌顿,无法用手送回。这样的情况需紧急就医处理。因为肠壁受压,血液流通不畅,就有肠缺血坏死的危险。

          脐疝气可通过非手术和手术两种方法来治疗。非手术治疗则常用粘膏法,或用胶布、硬币压紧脐部来阻止疝膨出。但是硬币很容易把宝宝娇嫩的皮肤弄伤,并不推荐采用。而手术治疗是将疝囊切除,同时做腹壁的修补。有的妈妈会觉得宝宝手术后的肚脐形状难看,这样也可以请医生给宝宝做个肚脐整形手术。这个手术很简单,通常2~3天即可痊愈


        脐部护理应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脐带未脱落之前,此时,脐带残端是一个创面。要保证脐部干燥,尿布不可遮盖脐部,以免尿湿污染;还要经常检查是否有红肿、渗出。可用75%酒精擦拭脐带残端和脐轮周围。



        第二阶段是脐带脱落之后,此时仍会有少量分泌物,需每日用75%酒精棉棒擦拭3次左右,切忌往脐部撒“消炎药粉”,以防引起感染。



        如有结痂,更应加以关注和清洁处理结痂下的渗出物或浓性分泌物,不要用龙胆紫处理,以免掩盖症状,延误治疗。当脐炎伴有精神弱、吃奶差、发烧等全身症状,必须及时就医。





        引起脐部发炎的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或混合细菌感染等。宝宝得了脐炎后,一是病情发展快。初起时脐带根部发红,脐窝湿润、流水,随后很快脐周围皮肤出现红肿,脐窝流出带臭味的浆液脓性分泌物。二是易引发败血症。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缺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如不及时治疗,脐周皮肤红肿加重,或形成局部脓肿,细菌及其毒素极易从脐血管的断口处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会很快地由菌血症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预防孩子脐炎,关键是做到:勤给孩子换消过毒的尿布,并防止粪便尿液污染,不要让尿布覆盖住脐部,以免厌氧菌生长繁殖。卧室创造一个洁净的环境,所用的床上物品、内裤、毛巾及婴儿尿布等,以抗菌织物制成的为好。 宝宝得了脐炎后,炎症轻者可用3%双氧水冲洗局部,洗净后涂络合碘;或用增效联磺片研成细末,撒在肚脐上,并注意保持局部干燥。如果形成脓肿者,需及时切开引流换药。若变为慢性肉芽肿者,使用10%硝酸银,或硝酸银棒给予局部烧灼,肉芽较大应手术切除。一旦孩子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则需尽快住院治疗,选准抗生素,足程足量,以控制病情发展,及早治愈。


         新生儿的脐带被结扎、切断,脐带残端最后干燥、脱落,仅留一皮肤凹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肚脐。年轻的家长切莫轻视这小小的肚脐,若出现问题护理不当,可酿成大患。新生儿肚脐流水是其脐部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造成新生儿肚脐流水,甚至流血的常见原因有:





          1、脐茸 脐茸实际上是脐部粘膜的残留物,这是肚脐流水比较多的原因之一,脐茸的外观很像一块粉红肉,位于肚脐中央,分泌物较多,护理时不注意碰之会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因此,对于新生儿的脐茸应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2、脐肉芽肿 是指由于断脐后未愈合的伤口受异物的刺激形成的息肉样小肉芽肿。表现为脐部有樱红色肿物,似米粒至黄豆大小的组织,有浓、血性分泌物,污染衣裤,经久不愈。对于这种脐肉芽肿可去医院,用10%的硝酸盐腐蚀或用消毒剪剪除过多的肉芽组织,同时还必须注意局部清洁卫生。大部分病儿可很快地痊愈。





          3、脐湿疹 婴幼儿患湿疹的较多,然而,有的孩子湿疹偏偏长在脐部,表现为肚脐内或周围常有小的红丘疹或皮肤糜烂,分泌物时多时少。由于痉痒常引起脐周围抓痕,对于这种脐湿疹可用映喃西林溶液清洗湿疹处,然后再涂以40%的氧化锌油盲,能起到良好的疗效。





          4、脐出血 脐带脱落后的1周—1个月内,新生儿若用力咳嗽、哭闹使腹内压升高时,脐残留端内血管会有少许开放,出现少量渗血。其原因是,断脐后脐带内的血管仅为功能上的关闭,从解剖上讲仍未关闭,是一个潜在的通道。一旦孩子腹压升高,脐部就会有少量出血,表现为新生儿的衣服上的少许咖啡色或鲜红色的血迹。此时家长不必惊慌,先用75%酒精轻轻地擦去脐部的血迹,再用消毒纱布包扎。切不可用末消毒的水或布条来擦洗或填塞肚脐眼来止血,以免造成脐部感染。





          5、脐炎 凹陷的脐部是个阴暗的角落,极易积水积污,且不易干燥,加上此处温度适宜,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再则断脐后的脐残端还未完全闭合,无皮肤覆盖,若脐部护理不当,细菌就可以在脐部大量地生长繁殖而引起脐炎。初期表现为脐带根部或脐带脱落后的创面发红,有白脓性分泌物,进一步脐周皮肤红肿。细菌甚至可通过解剖上尚未闭合的潜在通道脐血管进入血循环,造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故小儿脐炎必须及时处理。首先要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卫生和干燥,干万不要在脐部澈些未经消毒的药粉或石灰等。可用无菌棉签蘸75%酒精擦洗脐残留部或脐窝凹陷处的分泌物,然后涂上1%的龙胆紫或2.5%碘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新生儿脐炎可轻可重,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和治疗为好。





          6、脐尿管瘘 若自新生儿期起,婴儿脐部始终有少量液体漏出、并刺激脐周皮肤引起局部皮炎,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脐尿管瘘。这条瘘管下接膀恍,上端开口在肚脐,膀胀有尿就通过此管从脐流出,故流出的液体,实际上就是尿,有时可嗅到尿昧。此症一旦确诊就非手术不可。





        因此新生儿的脐部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通常在出生后(或出院后),父母要用消毒棉签蘸上消毒用的碘酊(或碘氟)涂在孩子的脐带残端或脐根部创面上,每天涂3~4次。如果使用2%的碘酊,涂后一定要用75%消毒酒精将浓碘酊再擦掉,否则容易造成脐周围正常皮肤烧伤。但如果单用酒精消毒则效果不好。如果脐部已经结痂,则应该用碘酒棉签彻底消毒,必要时可以用手捏住脐部两侧,轻轻挤压结痂部位,或用手指将脐部结痂撑开,以检查是否有痂下积脓。一旦发现痂下积脓,则应使用2%碘酊和75%酒精反复多次消毒。





          如果发现脐周皮肤红肿,或孩子伴有发热、吃奶不香、精神不好,应及时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2008-07-24 22:52:46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lhy709394

          lhy709394

          历史

          每次洗澡后用酒精消毒

          2008-07-17 09:55:56

            avatar of yunyanian

            yunyanian

            历史

            用碘酒消毒,最好不要给他洗澡,不要把肚脐弄湿,建议你去买几贴肚脐贴,很多人都用过的

            2008-07-17 10:01:42

              avatar of wodeanan

              wodeanan

              历史

              每次洗澡后用酒精消毒

              2008-07-17 10:51:20

                avatar of applezhai

                applezhai

                历史

                脐分泌物异常征象
                正常人肚脐皮色滋润,无异常分泌。如果脐部有脓水样、粘液样或粪便样分泌物,则为脐部或腹部脏器有病变存在。
                ●脓水样分泌 新生儿脐部有脓水渗出,多由于出生后脐带断端未经妥善消毒处理,发生感染而引起。脐炎必须及时治疗,一般局部涂以消炎药,数日可愈,否则会发展成败血症。成人脐部感染也可见渗液。或形体肥胖者,或不注意脐部清洁,以致脏物和皮脂类分泌物形成坚硬的脐石,擦伤局部而继发细菌感染。肚脐局部红肿糜烂,分泌物呈脓性,有恶臭。外涂抗生素油膏治疗有效。
                ●粘液脓性分泌 后天性阴壁痿管形成,常可在肚脐见到粘液或脓液流出。这是由于腹腔脏器发生病变,如急性胆囊炎、结核性腹膜炎、胃肠道癌肿等,炎症波及腹壁后,自然溃破而形成窦道,粘液脓性分泌物自窦道而出。由于窦道往往发生在腹壁最薄弱的脐部,故又称为后天性脐瘘。
                ●粪便样分泌 卵黄管是胎儿时期连接卵黄囊和肠道的管道,正常情况下,在胎儿出生2个月以后闭锁成细绳状,逐渐退化消失。但是,少数人此后仍有残留,故在脐孔处见到凸出的鲜红色粘膜,并有间歇排气或粪便样物质,这就是卵黄管瘘,需要手术治疗。


                §在新生儿脐带脱落前后,护理人员会用95%酒精加以消毒,以避免细菌感染。脐带在宝宝出生后约七至十天之后,会自然干燥脱落。通常不会超过十四天。刚脱落的肚脐处,可能渗出一些血水,家长们不需要太紧张,它会渐行愈合,此时仍依脐带处理规则继续处理即可。
                有些脐带脱落不完整,容易引起脐息肉或脐肉芽。脐息肉芽若持续两、三个星期仍没有消退迹象时,可找医生用硝酸银AGNO3或电烧灼破坏肉芽,待5-7天后,脐息肉芽就会逐渐干化并掉落。
                §每次帮宝宝洗完澡后,记得保持肚脐干净。以棉棒沾95%的酒精于肚脐处擦拭,由脐带根部或凹处开始,然后向外擦至皮肤止,并于每次换尿布时,检查脐部是否干燥,若脐部仍为潮湿,可重复以上的动作,干燥后的肚脐就容易脱落,也不易滋生细菌。
                §脐带脱落之后,处理步骤也如上述一样。此外家长们也应随时注意,保持婴儿脐部处的干燥,避免尿布将其浸湿了,湿热的肚脐容易藏污纳垢而发炎。不要硬扯未脱落的干的脐带,以免出血。

                2008-07-17 11:16:36

                  avatar of asdfgzxcvbnmhjk

                  asdfgzxcvbnmhjk

                  历史

                  去年我宝宝刚出生第五天肚脐也是流脓出血,看医生也不见好转,后来我用我妈从家里带来的茶油,到了第二十四天完全好了,还有就是用茶油粘脐粉效果更好,用了脐粉肚脐是不会湿湿的,脐粉具有消炎作用,我家乡那边小孩出生都是用脐粉,所以脐带也容易脱,更不会湿了.你可以试试看.

                  2008-07-17 11:40:07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宝宝的肚脐虽小,但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出现一些疾病。“生病”了的肚脐被尿布或是衣裤摩擦,不但很疼,还会引发宝宝全身感染,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大意小肚脐的大问题。
                    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脐部疾病中最常见的。胎儿出生后,接生人员就将脐带结扎,切断。断脐后,脐带残端逐渐干枯变细,而成为黑色,一般在生后3~7天脐带脱落。在断脐时或断脐后,消毒处理不严,护理不当就很容易造成细菌污染,引起脐部发炎。常见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或混合细菌感染等。
                    症状
                    判断宝宝是否有脐炎,爸爸妈妈可以从外观上看,起初宝宝脐部与周围组织有红肿胀,肚脐中间发红、潮湿,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闻起来有臭味。
                    患急性脐炎的宝宝,还常伴有厌食、呕吐、发热等表现。
                    治疗
                    1 保持局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
                    2 局部换药:用3%双氧水冲洗局部2~3次后用碘酊消毒,酒精脱碘。
                    3抗生素治疗:一般新生儿时期首选青霉素,加氨苄青霉素效佳。对已形成脓肿者,及时切开引流换药。已形成慢性肉芽肿者要用10%硝酸银,或硝酸银棒局部烧灼,如肉芽较大不易烧灼者,应给予手术切除。
                    护理
                    护理患有脐炎的宝宝,脐部的清洁最重要。首先,妈妈可用消毒过的棉签,蘸75%的酒精或是5%的聚维酮碘,每天早晚两次在宝宝脐部周围擦拭,如果情况严重,也可以在中午给宝宝加涂一次。
                    消毒时,妈妈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把宝宝的脐孔张开,右手用蘸有药水的棉签自内向外螺旋形的把药水涂在宝宝脐部,范围大概是直径约3厘米的圆圈。脐部消毒之后,妈妈再用干净的纱布把宝宝裸露的脐部盖起来,防止感染。
                    如果宝宝脐部感染的状况还在持续,建议妈妈带宝宝去医院就疹,请医生检查一下宝宝的肚脐是否和膀胱或直肠相连。
                    脐肉芽肿
                    脐肉芽肿是宝宝的脐炎长期未治愈的结果。也可能是,爸爸妈妈在宝宝的脐部误用了爽身粉、脐带粉、滑石粉等,由于这些异物的刺激而导致的。
                    脐肉芽肿非常容易造成进一步严重的感染,是需要立即就医处理的脐部疾病。
                    症状
                    1 脐带脱落后肚脐中间出现粉红色的肉芽,不同的宝宝脐肉芽肿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2 脐肉芽肿也可引起流脓、出血等症状。
                    3 当妈妈用手指碰到时,宝宝往往会疼得哇哇大哭。
                    治疗
                    当宝宝出现脐肉芽肿时,妈妈应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在肉芽还比较小的时候,医生会用硝酸银溶液对肉芽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很快就可以痊愈了。
                    但是肉芽长得比较大的话,就需要将肉芽整个先切掉。具体操作是:用线将肉芽根部系紧,由于血液流通被切断了,数日后肉芽就会自行脱落。之后,再用10%硝酸银溶液对患部进行消毒、处理,数日后就可以痊愈了。
                    脐疝气
                    脐疝气多发生于新生儿,有的宝宝在幼儿期仍然存在,这也是宝宝的常见病。脐疝气的发生,是由于宝宝的肚脐没有很好的闭合,导致肠子的一部分从宝宝肚脐的部位鼓出来而造成的。一般来说,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机能弱,比其他足月生的宝宝更容易得脐疝气。
                    症状
                    判断宝宝得了脐疝气,爸爸妈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首先,宝宝脐疝气鼓出的这个宝宝摸上去非常柔软。看上去外表呈一球形或半球形,像核桃大小的肿物。其次,宝宝哭闹得越厉害,腹压就越高,脐疝气也就鼓得更大更明显,安静或卧床时可消失。
                    如果宝宝脐疝气鼓起的小包包在5厘米以下,那么家长不用特别担心。脐疝气可随宝宝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的加强而自然痊愈,之后也没有什么不良影响。约有80%的宝宝在1岁以前痊愈,90%的宝宝会在2岁以前痊愈。
                    但是,宝宝在2岁后仍有脐疝气的话,妈妈就应格外注意了,需请医生诊治。
                    治疗
                    一般来说,在宝宝的脐疝气按压后可以复位。但是,当脐疝被卡在脐部较长时间后就有可能发生了嵌顿,无法用手送回。这样的情况需要紧急就医处理。因为肠壁受压,血液流通不畅,就有肠缺血坏死的危险。
                    若2岁以上幼儿仍见有脐疝,直径超过2厘米者,应去医院手术修补。如无手术条件,可试用粘贴法:用2条4厘米宽胶布,其中一条开一横行小孔,将另一胶布一端剪窄,使其能正好穿过小孔。用75%医用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后,将胶布粘牢固定,使脐部下陷,两侧缺损缘相接触。注意局部清洁,一周后更换胶布。
                    宝宝肚脐为什么会“生病”?
                    脐带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和妈妈(胎盘)联系的通道,胎儿期间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通过脐带的输送获得的。但是,当医生把宝宝的脐带剪断后,这里就成了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创口,是细菌入侵的门户。
                    新生宝宝的抵抗力比较弱,而脐部又是一个细菌很容易繁殖的地方,一旦妈妈护理不周,就可能受到感染。感染轻者将会局部化脓、发臭,重者毒素被吸收后,可引起宝宝得溶血病或新生儿败血症。因此,爸爸妈妈千万不能忽视。
                    宝宝脐带如何护理
                    脐带未脱落之前
                    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所以脐带的消毒护理十分重要:在脐带未脱落以前,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签轻拭脐带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脐带脱落之后
                    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75%酒精棉签卷清脐窝,然后盖上消毒纱布。以前曾经有人主张局部涂1%的甲紫(紫药水),因甲紫有杀菌、收敛作用,但由于甲紫的穿透力弱,有时表皮已有痂皮形成而底下却窝芷着脓肿,故现在多数主张采用蘸了75%酒精的棉签消毒。
                    但切忌往脐部撒“消炎药粉”,以防引起感染。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其周围皮肤有红、肿、热、且小儿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肛表温度低于35℃),提示有脐炎,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注意事项
                    1 消毒不宜用脐带粉和龙胆紫,因为粉剂撒在局部后与分泌物粘连成痂,影响伤口愈合,也增加感染机会,而龙胆紫只能起到表面干燥作用。
                    2 新生儿洗澡后涂用爽身粉时应注意不要落到脐部,以免长期刺激形成慢性脐炎。
                    3 新生儿脐带未脱落前,洗澡时只能擦浴,不能将新生儿放在水盆中,因为将脐带浸湿后会导致延期脱落且易致感染。脐部要保持干燥,应选择质地柔软的衣裤减少局部摩擦。
                    4 尿布不宜过长,避免尿湿后污染伤口。有条件可用消毒敷料覆盖保护脐部。同时可用75%酒精擦脐部,每日4~6次,促进脐带及早干燥脱落。
                    新生儿一旦降临人世间,与母体相连的脐带即失去其特有的功能。当脐带结扎后供血中断,存留体表的残端形成创面,如不能给予恰当护理则将成为感染的“门户”,值得年轻父母引起高度重视。

                    2008-07-17 13: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