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腹泻  > 是腹泻吗

      pic of user:budianyiyi

      fh

      历史

      悬赏:50分

      回答:5

      是腹泻吗

      宝宝八十天总是拉稀巴巴是腹泻吗?一到下午就哭的厉害,好象肚子不舒服,不知道是不是?最近恶心的也很厉害,为什么呢

        avatar of 浩仔

        浩仔

        历史

         

        婴儿腹泻,是指2岁以下婴幼儿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胃肠道紊乱的一些病征。其中喂养不当是引起婴儿腹泻的常见病因之一。如过早地喂食大量淀粉或糕饼、豆粉等食品,尤其对3个月以内的婴儿很容易引起腹泻。气候变化过快,温差过大,受凉后导致肠蠕动增强,或气温过高,消化酶分泌减少,均可引起腹泻。某些过敏体质的婴儿,外表虚胖,常有湿疹,较易发生腹泻。此外,婴儿和成人一样,细菌及病毒感染也是常见的病因。致病菌有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肠炎菌及沙门菌等。病毒则以轮状病毒、腺病毒、诺瓦克病毒为多见。其他如霉菌性肠炎,可发生于营养不良、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后。还有如肠梨形鞭毛虫感染,偶尔也可引起腹泻。
          婴儿腹泻的主要症状为大便变稀,次数增多。如蛋花汤状或泡沫状,可呈黄绿色,或混有少量粘液及不消化的如肥皂块样的物质,偶有恶心、呕吐。轻型患者可无失水,或伴有轻到中度失水。重型患者腹泻次数每日可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丢失水分较多,可伴有发热、食欲差、呕吐,有中度或重度的失水,以及电解质丧失与酸碱不平衡的症状,使婴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腹痛,皮肤苍白、干燥,眼窝、前囟下凹,哭时泪少,四肢发凉,尿量减少,进而可发生休克。
          治疗婴儿腹泻应分析其病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如由喂养不当引起的,要合理哺育,及时循序添加辅助食品。急性腹泻期则应停止给予不易消化的和脂肪类食物,呕吐严重的暂时禁食6~8小时,使消化道休整后再喂食。用母乳喂养者,则先恢复哺乳,人工喂养者可给米汤、稀牛奶或低脂奶。由气候变更引起的,要注意保暖或散热,使婴儿有一个相对恒温的环境。对于秋冬季常见的病毒性腹泻,则以纠正失水,补充电解质及对症治疗为主。对细菌性腹泻,需给予药物治疗,如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磷霉素、氟哌酸、痢特灵等,一般以3~5天即可,最长不超过1周。
          轻度或中度失水,无呕吐者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每1000毫升中加入食盐3.5克)。如有“补液盐”服用则更好。婴儿按每天每千克体重需100~150毫升计算即可。吐泻严重者,则需静脉输液。
          腹泻迁延不愈,但无发热,大便中也无粘液脓液的,可用止泻收敛药,如鞣酸蛋白、复方苯乙哌啶等。
          预防婴儿腹泻,要加强保健,出生几个月以内的应提倡母乳喂养。注意气候变化,加强护理,热天多喂水,夏季不宜给婴儿断乳。






        婴幼儿腹泻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腹泻综合征。随着医学科学检测手段的进展,引起腹泻的病原逐渐被认识,而在过去的年代里曾出现过不同的诊断名称,如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婴儿腹泻和小儿肠炎等。



        小儿腹泻病因:腹泻病因分类

          为了便于防治、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进行,1982年全国小儿腹泻协作组会议提出将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霍乱和鼠伤寒的原有固定诊断名称继续延用外,其他细菌性如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等,病毒性如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寄生虫、真菌及一些原因不明的感染性腹泻,一律称为小儿肠炎。对病原明确者要加以说明,如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肠炎称为轮状病毒肠炎,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炎称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腹泻病因分类

          1 肠道内感染:

          (1)病毒性: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诺沃克病毒等。

          (2)细菌性:产毒素性细菌:产毒素性大肠杆菌、霍乱弧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

          侵袭性细菌:痢疾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耶耳森肠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寄生虫性:肠梨形鞭毛虫、溶组织阿米巴、蛲虫、钩虫等。

          (4)真菌性:白色念珠菌等。

          2 肠道外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肾盂肾炎、皮肤感染、败血症等。

          3 非感染性腹泻:喂养、护理不当,气候骤变,食物过敏,药物副作用。






        宝宝拉肚子要更换什么奶粉?
        “该怎么办啊,我儿子又吐又拉折腾了一个晚上了。”一年轻的妈妈一脸焦虑地对何贤纪念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张建青说。据门诊部副主任的张建青介绍,近来因腹泻前来就诊的婴幼儿明显增多。发病人群大多为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因此,年轻的家长最好掌握一定的预防和护理婴幼儿腹泻的具体办法。

          多数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

          据介绍,秋冬季患腹泻的婴幼儿中,40%~70%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20%左右为其他细菌引起。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发病初期一般有呕吐、腹泻、高烧等症状,且发病急,大便次数频繁,为洗米水样或蛋花汤样水便。由于频繁腹泻以及呕吐、食欲不振,有的患儿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家长可从孩子的精神状况好不好,皮肤弹性如何,是否抱着水喝个不停等这些日常生活细节去判断腹泻幼儿的病情轻重。

          病情加重应立即向医生求助

          一般来说,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病程一般在5~8天,届时即能自行好转治愈,父母应给孩子补充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一般就可以逐渐治愈。张医生特别提醒家长,对小儿腹泻不能麻痹大意。特别需要家长和孩子注意卫生,清洗手时用流动的水,注意手部消毒。尽量不要去人多空气污浊的地方。母乳喂养的小孩,如病情严重则不要继续喂养母乳;奶粉喂养的要更换不含乳糖的奶粉。若孩子精神不振,不能进食,或腹泻程度加重,如伴有高烧、吐泻频繁、合并脱水现象时,家长要马上带孩子到医院,用静脉输液以防脱水。

          腹泻婴幼儿饮食用药有讲究

          据具有丰富儿科临床经验的张医生介绍,为了预防腹泻的婴幼儿患者脱水,家长可以在家里自制米汤加盐溶液或口服补液盐给孩子服用。无论孩子病情轻或重,只要孩子有食欲就可鼓励其进食。急性期可减少哺乳的次数,缩短每次哺乳时间,可吃牛奶加等量米汤等。患儿营养好转后,可逐步恢复饮食,进食必须由少到多,由稀到浓地循序渐进。需要注意的是,不滥用抗生素。大多数秋季腹泻是由病毒引起,抗生素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要为患儿保暖更要保持清洁

          张主任还认为,预防婴幼儿的秋季腹泻,要特别注意孩子腹部的保暖。秋季气候渐凉,腹泻宝宝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将加重腹泻。医生建议父母可适当地用热水袋对宝宝腹部进行热敷,也可给宝宝轻揉肚子,以缓解其疼痛。此外,保持肛门清洁,可避免反复交叉感染加重病情。孩子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擦洗干净,婴儿要及时更换尿布。患儿用过的东西要及时洗涤并进行消毒处理。





        宝宝拉肚子怎样安排饮食
        “糟糕,宝宝又腹泻了!”腹泻,几乎每个宝宝都会遇到,几乎每个妈妈都很苦恼。因为孩子的胃肠功能差,每年的夏秋季都是宝宝腹泻的高发时。

          宝宝拉肚子了,那让他吃些什么呢?吃不对了,腹泻会更严重。“孩子腹泻时的喂养很有讲究。”郑州市儿童医院保健科专家朱晓华介绍,科学的饮食既能为腹泻宝宝补充营养又能止泻,因此喂养腹泻宝宝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原则一:补盐糖水

          首先,腹泻宝宝一开始会呈现轻度脱水的状况,因此,护理的重点是为宝宝补充水分。可以让宝宝喝盐糖水,也就是在500毫升的开水中加入葡萄糖或白糖10克、食盐2克~5克,按20毫升~40毫升/千克体重的比例让宝宝喝。如果宝宝消化功能还好的话,也可以将盐放入米汤或稀饭中。

          原则二:饮食调理

          宝宝一旦腹泻,一些妈妈会控制宝宝饮食,生怕一不留心加重宝宝病情。其实恰恰相反,腹泻的宝宝更需要营养丰富的食物,以防腹泻后营养不良。

          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吃母乳,人工喂养的宝宝仍可给予平常的喂养方式,该吃什么就吃什么。需要妈妈注意的是,宝宝此时的肠胃功能尚处在恢复期,因此,进食应遵循少食多餐、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

          母乳喂养的孩子如果腹泻,可以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让孩子吃前面1/2~2/3的乳汁,因为乳汁的前半部分主要含蛋白质,而母乳的后半部分主要含脂肪,宝宝吃了不易消化,所以可以把这部分乳汁挤出来倒掉。

          如果孩子是喝牛奶的,这时就不宜吃全脂奶,而应吃脱脂奶。脱脂奶可以自己做,牛奶烧开冷却后,用筷子把表面一层奶皮挑起来扔掉,反复三次,就成了脱脂牛奶。

          不过,宝宝不腹泻了就不宜再吃脱脂奶,以免发生营养不良。

          原则三:食物止泻

          一些食物有治疗宝宝腹泻的功效,比如焦米汤和胡萝卜汤。焦米汤的具体做法是:把米粉在锅上炒到颜色发黄,再加适量的水和糖,然后烧成糊就可以了。米粉加水再加热,就成了糊精,糊精容易被人体消化,并且它的炭化结构有较好的吸附止泻作用。

          胡萝卜汤的做法是将胡萝卜洗干净,切成小块加水煮烂,再用纱布把渣滤掉,最后加水(按500克胡萝卜加1000克水的比例)加糖烧开就可以了。

          因为胡萝卜是碱性食物,所含的果胶能促使大便成形,并能吸附肠黏膜上的细菌和毒素,是一种良好的止泻食物。






        夏季小儿腹泻的3大诱因
        专家提醒,吹空调、吃生冷易腹泻——

          小儿腹泻的两大特征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

          “宝宝今年两岁多了,一个月前开始拉肚子,看了好多医生,吃过药后好一些,可是不久又开始拉了。”

          “我的孩子便中还带有脓血,治了几次都没有好,愁死人了!”……

          6月25日上午,在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几名候诊的家长抱着孩子交流着孩子的症状。“腹泻患儿平时就比较多,能达到门诊量的30%左右。入夏以来,门诊上腹泻患儿将近一半。”该科主任医师刘金权告诉记者。

          据介绍,小儿腹泻有两大表现:一是大便次数增多,或夹有不消化食物,严重的还有呕吐、水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正常小儿每天排便1-2次,腹泻时轻者每天排便4-6次,重者可达10次以上;二是大便变得稀薄,可为稀水便、蛋花汤样便,有时是黏液便或脓血便。小儿同时伴有吐奶、腹胀、发热、烦躁不安、精神不佳等症状。

          小儿腹泻三大诱因消化不良、空调温度过低、细菌感染

          腹泻通俗地说也叫拉肚子,是婴幼儿高发的急性胃肠道疾病,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在我国,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估计,我国5岁以下的小儿有1亿之多,每年就有1.7亿人次患有腹泻。

          “夏季是各种瓜果上市的季节,孩子不可避免地会增加摄入量,瓜果本身会加重胃肠消化负担,同时瓜果表面残留的农药也会刺激胃肠黏膜,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刘金权说,加上一些孩子饮食不规律、过食油腻食物,都会加重肠道负担,出现消化不良,进而导致腹泻;另外,长时间在空调屋内活动或休息的孩子,因为过低的温度使胃肠中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受限,无法正常完成消化任务,也会出现腹泻;夏季气温高,细菌活动旺盛,孩子在玩耍时,玩具、手上以及外部环境里的细菌很容易由口进入体内感染肠道,夏季尤其是孩子的奶制品极易变质,孩子一旦食用,也会引发腹泻。

          腹泻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不同

          “根据孩子的大便可以判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腹泻。”河南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侯江红说,若“便便”中含有没有消化的食物残渣,并伴有明显的酸臭味,有的还出现腹胀、口臭、呕吐、食欲减退等,这是消化不良的表现;腹部受凉引起的腹泻具有突发性,排泄物呈水便样,并可能伴有肠鸣,严重时会有发热症状;感染性腹泻患儿常伴有肚疼,排便一般在饭后,便中有黏液,严重者可能带有脓血,出现痢疾的症状。(治疗方法见下表)



          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要注意饮食卫生,瓜果要洗净,最好让孩子在饭后食用,同时限制油腻食物的摄入,使肠道“作息有度”。可以用口服婴儿素、化积口服液、健胃消食片等非处方药,按照使用说明对孩子进行治疗。让孩子适当多洗热水澡,然后顺时针轻揉孩子腹部,每次大约10分钟,每天坚持两次。

          腹部着凉引起的腹泻

          注意孩子腹部的保暖,控制孩子吃冷饮,空调温度最好控制在28℃左右,多喝热粥,如小米粥、大米粥、面汤等。还可以取食盐大约500克,用布包裹加热后(家长可以先对食盐温度进行测试,温度以不烫脸为宜。)以孩子肚脐为中心热敷,每天热敷两次。如果孩子症状比较严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除了在孩子饮食、起居方面做到前两种情况的注意事项外,还需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在不合并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继发性霉菌感染或耐药性细菌感染。




        小儿夏季腹泻的类型知多少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8亿人次患腹泻病,夏季是腹泻病的高发季节。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多或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如粪便稀薄、含水量增加、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食物或带有脓血。胃肠道的功能发生紊乱也可引起腹泻。腹泻能引起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贫血、降低身体的抵抗力,腹泻时,机体不但丢失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还会丧失大量的电解质,如钠、钾、钙及镁等。如果丢失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出现电解质紊乱,还可能出现酸碱中毒。

          夏季腹泻种类知多少

          1.细菌性痢疾

          病因 细菌性痢疾简称茵痢。人在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品或饮用了被污染的饮料等就可能发病。痢疾杆菌进入体内后,侵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破坏细胞的屏障,使结肠黏膜发生溃疡、脱落、出血。

          症状 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结肠黏膜溃疡、脱落、出血形成的脓血与肠道内的粪便一起排出,呈脓血样大便。患者有肛门坠胀、大便想拉又拉不出的感觉。这是因为痢疾杆菌主要侵犯乙状结肠和直肠,人的直肠壁内有胀满感觉感受器,炎症会对感受器产生刺激,使人总有便意,但每次排出的量并不多,医学上称里急后重。

          对策 腹泻患者,特别是出现脓血便者要及时化验大便,一旦确诊要及时用抗生素治疗。有痉挛性腹痛者,不可随意使用解痉剂或抑制肠蠕动的药,以免导致大量毒素和细菌滞留在肠道而加重中毒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菌痢患者特别是儿童,没有腹泻症状,却表现为高烧、嗜睡、面色苍白、四肢厥冷、阵阵抽风、血压下降等症状,通过粪便化验才证实是患了菌痢,这便是中毒型茵痢。由于中毒型菌痢来势凶猛。在发病初24小时内变化急剧,延误诊治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在夏季遇到突发高烧、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而找不到病因时,即使没有腹泻也要警惕是中毒型菌痢,可采用灌肠的方法获取粪便进行化验来确诊。

          2.病毒性腹泻

          病因 大多由轮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病毒直接侵袭肠黏膜,使受损的肠绒毛变平变短,吸收面积减少,吸收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腹泻。

          症状 大便稀薄。儿童的病毒性腹泻,大便会稀得像蛋花汤似的,每天五六次,同时会伴有发热和食欲减退。

          对策 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同时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服用口服补液盐。此外,要给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吸收的清淡食物,如面条、米粥、肉汤等。因为进食太少,患者处于饥饿状态,会引起肠蠕动增加和肠壁消化液分泌过多而加重腹泻。

          不能乱用抗生素,抗生素不会杀病毒。同时,在人的肠道中生长着许多种细菌,它们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在肠道内形成一种相对平衡的生态环境,维护着人体的健康。乱用抗生素,会把对人体有益的细菌杀死,导致茵群失调,那些对抗生素不敏感的葡萄球菌、条件致病性大肠杆菌等会失去制约,乘机大肆繁殖,引起菌群失调性腹泻。





        怎样判定饥饿性腹泻
        孩子因为吃得多而引起腹泻,谁都能理解。俗话说:“吃得多就拉得多”。饥饿一般是说吃少了,怎么也会引起腹泻?可能觉得新奇,难以接受。请看一个实例。

          孩子已经6个多月了。出生后即用牛奶喂养。从3个月起,在牛奶中加了些糕干粉,大便次数稍有增多。家长怕是由加糕干粉引起,去掉糕干粉,单以牛奶喂养。每日喂5次,每次牛奶量120毫升。后来大便次数增加到每天5-6次,大便中粪质少,粘液多,色发绿,带泡沫。孩子食欲很好,往往不到喂奶时间就哭闹,家长因孩子大便次数多,认为是消化不良,不敢增加奶量,不敢添加辅食,一直按原量喂牛奶。孩子日益消瘦。后经医生检查,认为腹泻是由饥饿引起,从少量开始添加辅食,大便次数并没有因加了辅食而增多。在严密观察下,继续增添辅食质量。半个多月后,大便次数减为2-3次,性质也见好,孩子也不再哭闹了。

          饥饿引起腹泻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肠蠕动增加,故大便次数增多。在考虑到孩子的腹泻可能是由饥饿引起的,可以从小量开始增加食量。食量增加后,大便次数未见增多,就可以继续加量。即使大便增加1-2次,仍可坚持下去。经过3-4天才的观察,大便次数未再增加,即可再加量。就是这样边观察,边加量,直到饮食能满足婴儿的需要为止。





        初为父母如何知道自己刚出生的宝宝的喂食是否得当呢?从大便的性状便能判断宝宝的喂养情况。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如软膏样,但无臭味,便次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达7~8次,这叫做生理性腹泻。父母不必担心,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到小孩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大便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刚刚生下来的小孩,即使没有吃进一点东西,一般在生后10~12小时之后会拉黑绿色胎便。在喂奶3~4天后,大便呈黄绿色,这叫做过渡期的大便,之后是逐渐呈黄色粪便。如果婴儿生后24小时内没有胎便排泄,或4~5天左右仍无正常大便排出,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有的婴幼儿大便次数多而量较少,又多呈绿色粘液状。其中奶瓣较少,说明孩子食量过大,应逐渐减少奶量。也有的减少奶量后仍腹泻,这可能就是饥饿性腹泻,应适当增加奶量。

          用牛奶喂养的小孩如果出现大便过硬、臭味大时,表明牛奶喂量过多,糖分少,应在奶中加些糖;如糖分过量,则婴儿大便带泡沫,便较稀呈黄色,酸味重,则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

          如果婴幼儿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从没有黄色便,而小便呈黄色时,很可能为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婴幼儿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便臭带粘液,多出现呕吐、厌食、发热甚至脱水,均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正常大便

          1、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了72%,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出生后几小时内(一般10小时内)首次排出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晒溶了的柏油,无臭味,进食后2_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

          2、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_3次。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

          3、人工喂养儿粪便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块较多,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_2次。

          4、混合喂养儿粪便哺母乳加牛乳者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黄、软。添加谷物、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异常大便

          在没有改变食物量及种类的情况下,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增加,变稀应视为异常。

          1、 泡沫样大便

          偏食淀粉或糖类食物过多时,可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

          2、 奇臭难闻大便

          偏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过多时,这些蛋白质可中和胃里的胃酸,这样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肠腔内细菌的分解代谢,这些宝宝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难闻。

          3、发亮大便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有时大便发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动。

          4、绿色大便若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5、蛋花汤样大便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现蛋花汤样大便。

          6、豆腐渣样大便 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

          7、水样大便 多见于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

          8、灰白色大便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病人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9、柏油样大便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

        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使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

          10、鲜红色血便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11、果酱样大便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疾。

          12、黏液脓性鲜血便 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

          13、洗肉水样血便 并有特殊的腥臭味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一.大便的颜色
        通常宝宝出生头几天的大便呈均匀,墨绿色且带黏性,成为太便(正常现象)。初生一个月内喂养母奶的宝宝,其粪便多为黄色,随年龄增长,粪便会由黄色转为黄绿色或绿色。到5个月大时,大部分为黄绿色及绿色粪便。然而,喂哺婴儿配方奶粉的宝宝,尤其是乳清蛋白且加强铁质的配方,其粪便多为绿色。宝宝添加副食品之后,粪便会逐渐转为褐色。

        宝宝出现绿便与个人体质、年龄、肠内酸碱度、肠内细菌生长状态、奶制品成分(如铁质)都有关系,只要宝宝精神与活动正常,则不必担心。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比较稀释,细腻,色金黄,略有酸味,无泡沫,每天3-8次不等;
        普通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一般来说大便易干燥,色蛋黄,略有臭味,比人乳喂养的宝宝大便量多,解便的次数少,一日1-3次。但如果你选用的是含益生元配方的婴儿奶粉,宝宝的大便会更接近母乳的大便形状。
        二.大便内有白色颗粒?
        喂哺母奶或婴儿配方奶粉的初生宝宝,其粪便中常会发现一些白色颗粒,这些白色颗粒外面包着通明黄色或棕色物质,此乃由于初生宝宝胃肠未发育完全以及消化道的消化酶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关系,导致脂肪消化不完全而排出于粪便中,这些俗称为生理性粪便,且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可请妈妈们放心。
        三.大便次数
        如大便次数增多,呈蛋花样,水分多,有腥臭味,或大便出现黏液,脓血/鲜血,则为异常大便,应及时就诊。就诊时应留少许异常大便,带到医院化验,以协助治疗。


        好“臭臭”成长记
          吃、喝、拉、撒、睡是刚出生婴儿的主要成长任务,每样都不能缺,都极其重要。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宝宝“拉”的问题。食物被吃进人体后,营养会为人体吸收、利用,其余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废物、残渣,就会变成排泄物,借着粪便将毒素与废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体循环。
        “臭臭”是否正常,是宝宝是否健康的晴雨表。
          1.新生儿胎便(墨绿色)
          估计孩子来到人世的第一次大便没少吓着父母,墨绿墨绿的一大堆,吓得爸爸们跑去叫医生。
          刚生下来的宝宝,即使没吃一点东西,出生后6~12小时也会拉出墨绿色胎便。
          不知道是宝宝体惜自己的妈妈,还是他们不愿意把自己每天周而复始吞咽的羊水弄脏,反正宝宝一定要从妈妈肚里出来后才肯拉自己人生第一次大便。积存了9个月的胎便必须借着频繁的排便才能清除干净,一般需要延续2~3天,每天3~5次,浓重的墨绿色才能消失。
          胎便通常没有臭味、状态黏稠、颜色近墨绿色,主要由孩子在胎内吞入的羊水和胎儿脱落的上皮细胞、毳毛、皮脂以及胆汁、肠道分泌物等组成。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很难洗净,有经验的老人会告诉孩子的父母,头几天一定要包纸尿裤而不是尿布。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早产儿排胎便的时间有时会有所推迟,这主要和早产儿肠蠕动功能较差或孩子进食延迟有关。
          2.过渡期大便(黄绿色)
          胎便排出的那几日,喂奶也开始进行,待排净胎便,向正常大便过渡时的大便呈黄绿色。多数新生儿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现这一阶段,然后逐渐进入黄色的正常阶段(母乳喂养的宝宝)。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新生儿喂养开始的时间和摄入奶量会直接影响过渡便出现和持续的时间。若开奶延迟,或摄入奶量太少,过渡便出现的时间也会推迟。
          3.哺乳期大便
          a.母乳喂养的宝宝(金黄色的软糊便)
          由于母奶中含有丰富的寡糖,能够充分地刺激肠胃蠕动,因此大部分宝宝不会有硬便的情形,也不会有明显臭味,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母乳喂养宝宝的解便次数很弹性,通常新生儿期次数较多,一天2~5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的孩子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加正常,没有解便困难、腹痛、胀气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家长没有必要担忧。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甚至会发生一天排便7~8次的状况,父母不必担心,这叫做生理性腹泻,属于正常现象,到宝宝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
          b.人工喂养的宝宝(土黄色的硬膏便)
          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较少,通常会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只要不难解,不似羊便,就没关系。如果消化没问题,通常会是土黄或金黄色,略带一些酸臭味,每天约
          1~2次。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时大便会黄中带绿或青绿,这是因为配方奶铁质含量都很高,当宝宝对奶粉中的铁质吸收不完全时,多余的铁质就会使大便带绿色,这情形是正常的。并不是老辈人说的孩子大便呈绿色。就是受到惊吓引起肠胃不适。
          4.吃辅食以后的大便(颜色较暗)
          宝宝从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随着宝宝辅食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宝宝便性开始慢慢接近成人,开始变得颜色较暗。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吃较多蔬菜、水果的宝宝,大便会较蓬松。如果是鱼、肉、奶、蛋类吃得较多的孩子,因为蛋白质消化使然,大便就会比较臭。
          坏“臭臭”擒拿记
         熟悉了上述宝宝的正常“臭臭”,就很容易辨认不正常的大便了。总的说来,排便次数和颜色的变化不能表示出什么问题,但是气味和粪便中的含水量则可能会说明很多问题,比如下面这些藏着隐患、预示着疾病的坏“臭臭”。
          坏“臭臭”擒拿记
          熟悉了上述宝宝的正常“臭臭”,就很容易辨认不正常的大便了。总的说来,排便次数和颜色的变化不能表示出什么问题,但是气味和粪便中的含水量则可能会说明很多问题,比如下面这些藏着隐患、预示着疾病的坏“臭臭”。
          坏“臭臭” 1妈妈肚子里的异常羊水
          B超显示妈妈腹中羊水浑浊,抽样显示有浊体。说明胎儿将胎便排在了羊水中,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最大可能是胎儿缺氧窒息造成的。
          应对措施:定期检查,临产前关注胎儿异常胎动。
          坏“臭臭”2 新生儿24小时不排便
          足月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都没有排出胎便。
          应对措施:请医生检查孩子是否有消化道先天畸形。
          坏“臭臭”3 新生儿灰白便
          宝宝从出生拉的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大便,一直没有黄色,但小便呈黄色。
          应对措施:赶紧通知医生,很有可能是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永久性肝脏损伤。
          坏“臭臭”4 豆腐渣便
          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有时呈豆腐渣样。
          应对措施: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坏“臭臭”5 蛋花汤样大便
          每天大便5~10次,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无黏液。
          应对措施:多见于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儿。如为母乳喂养则应继续,不必改变喂养方式,也不必减少奶量及次数,多能自然恢复正常。如为混合或人工喂养,需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可在奶粉里多加一些水将奶配稀些,还可适当喂些含糖盐水,也可适当减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则应请医生诊治。
          坏“臭臭”6 绿色稀便
          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黏液状。
          应对措施: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 —你的宝宝没吃饱,这时只要给足营养,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坏“臭臭”7 泡沫状便
          大便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带有明显酸味。
          应对措施: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就能恢复正常。未添加辅食前的婴儿出现黄色泡沫便,表明奶中糖量多了,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出现棕色泡沫便,则是食物中淀粉类过多所致,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减少或停止这些食物即可。
          坏“臭臭”8 臭鸡蛋便
          大便闻起来像臭鸡蛋一样。
          应对措施:这是提示宝宝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应注意配奶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如果已经给孩子添加蛋黄、鱼肉等辅食,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添加此类辅食,等宝宝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还可以给宝宝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以帮助消化。
          坏“臭臭”9 油性大便
          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像油一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
          应对措施: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婴儿,需要适当增加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等(但要注意,低脂奶不能作为正常饮食长期吃)。
          坏“臭臭”10 水便分离
          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
          应对措施:这是病态的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疾病。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应注意宝宝用具的消毒。
          坏“臭臭” 11血便
          血便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常大便呈红色或黑褐色,或者夹带有血丝、血块、血黏膜等。
          应对措施:首先应该看看是否给孩子服用过铁剂或大量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如果大便变稀,含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时婴儿哭闹不安,应该考虑是不是因为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大便呈赤豆汤样,颜色为暗红色并伴有恶臭,可能为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如果大便呈果酱色可能为肠套迭;如果大便呈柏油样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是鲜红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来源于直肠或肛门。总之,血便不容忽视,以上状况均需立即到医院诊治。
          擒拿坏“臭臭”12 羊便
          宝宝大便干燥呈颗粒状。
          应对措施:一般来说,人工喂养的婴儿比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容易发生便秘。我们不以几天拉一次或者一天拉几次来断定孩子是否便秘,一个最重要指标是—宝宝大便是否硬结,就是俗称的羊便。是,就是便秘。
          便秘要视情况处理:对于母乳喂养的便秘宝宝,可给糖水或橘子汁(但母乳喂养的宝宝很少患便秘);如果孩子吃的是配方奶粉,在两次喂奶期间,适当多喂点白开水,可以加点果汁或者米汤,以刺激肠蠕动(选用含低聚糖的配方奶粉也有助于预防便秘发生);4个月大的婴儿可以添加一些菜泥、果泥;对那些年龄更大点的便秘宝宝,生活中父母应鼓励他们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谷类食品。
          除了通过饮食疗法来纠正便秘,还可结合按摩:以宝宝的肚脐为中心,用手掌由左向右旋转轻轻摩擦宝宝的腹部,10圈休息5分钟,再按摩10圈,反复进行3回。
          还可以协助宝宝做助便操:让宝宝仰卧,抓住宝宝双腿做屈伸运动,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后单腿屈伸10次。增加户外活动,多运动可以促进肠蠕动,能使大便通畅。
          如果婴儿存在顽固性便秘,经上述处理均无效,就需要请医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因为便秘还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例如先天性巨肠症、肛门疾病、甲状腺功能不全等。



        宝宝粪便的次数、性状、颜色、气味与年龄、食物的种类及其消化、吸收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反映宝宝胃肠功能的一面镜子,家长可以通过观察粪便来调整宝宝的饮食。

        饮食不同 粪便有异

        母乳喂养的宝宝在未加辅食前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便,有时稍稀或带绿色,略带有酸味,每天排便3-4次。宝宝肠道内有许多正常寄生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它们在肠道中帮助分解食物,促进吸收,还能在肠道内营造一个酸性的环境。肠道致病菌最怕酸性,很难在肠道内生存致病。添加辅食以后,大便次数减少,每日1-2次。

        人工喂养的宝宝粪便呈淡黄色或灰色,质地较硬,因奶粉中蛋白质较多,有明显的蛋白质分解的臭味,每日1-2次,有时有奶块。若同时加淀粉类食物,大便次数不多,但量较多,呈深褐色,臭味加大。

        粪便改变 调整饮食

        ■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多,质地较稀,夹有黄色油状小颗粒,带有酸味,这是脂肪消化不良所致。

        调整饮食:母乳喂养的可只给宝宝吃前半段奶,脂肪含量较高的后半段奶则挤出弃去。此外,母亲要多饮水及少吃含脂肪高的食物或油炸食品。

        ■大便呈水样,带有泡沫,味酸刺鼻如馊食般,这可能是对糖类不消化所致。

        调整饮食:在奶中少加糖,或暂停乳类食品,代米汤、淡豆浆,并用葡萄糖调味。

        ■粪便恶臭如臭鸡蛋味,带有不消化的奶瓣,可能是蛋白质消化不良。

        调整饮食:对未加辅食的宝宝可限制奶量1-2天。对已经加蛋、鱼、肉末等辅食的宝宝可暂停添加,待正常后再逐渐添加。

        ■大便呈褐色球状,难以解出,甚至大便周边带有血丝,这是硬便损伤了肛门。

        调整饮食:多饮些水,喂些蔬菜汤、胡萝卜泥、紫菜汤、苹果泥、萝卜汁、黄瓜汁等。对1岁以上的宝宝可给予蜂蜜水喝。

        粪便异常 区别对待

        宝宝吃了绿叶蔬菜,大便会呈淡绿色。吃了西红柿或西瓜,大便有可能略带红色,这都是正常的代谢现象,家长不必担心。

        若大便次数明显过多,或大便带脓血,有较多的粘液,多为肠道疾病,此时调整饮食无效,应带宝宝到医院诊治。

        宝宝哭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宝宝为什么哭,以及一些简单的解决方法。

        饥饿,是宝宝哭的最主要原因。这种哭声短而有力,比较有规律,中间有换气的间隔时间,渐渐急促。一般来说,做母亲的对这种哭声都比较敏感,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母亲,她乳房中的乳汁也差不多涨满了。当宝宝感到饥饿时,应适时喂奶,消除他的饥饿感,使宝宝不再啼哭。

        不舒服,是宝宝哭的普遍原因。宝宝明显感觉不舒服的是尿布湿了,“哎呀,真难受,快给我换换吧!”宝宝用哭声通报着。宝宝的皮肤十分敏感,如果尿布湿了,他就会感到不舒服而大声啼哭。这时,父母应及时替他更换尿布,使宝宝感到舒服而停止哭声。

        太冷或太热,也会使宝宝感到不适应,他会用哭声来表示。这时,父母就要用手摸摸宝宝的腹部,如果其腹部发凉,说明宝宝感到冷了,要赶紧添加衣服;如果宝宝面色发红,烦躁不安,则表明宝宝太热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用温水给宝宝洗浴等。

        宝宝痛苦地哭,多为消化不良、腹胀等原因。在进食过程中,宝宝往往会吞咽下许多空气,这是引起他腹胀的原因之一。这种哭往往来得突然,第一声又长又响,之后是较长时间的屏息,接着又是一声大哭。这时,父母要想办法让宝宝打出嗝来,他才会觉得好受一些。打嗝是常见的现象,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帮助他:其一,可以将婴儿放在你的肩上,轻拍他的后背;其二,可以将婴儿整个放在你的膝盖上,捧起他的头,轻拍他的后背。宝宝舒服了就会停止啼哭。

        宝宝因情绪不良而哭。宝宝有时也会感到寂寞,通过哭来宣泄。这种哭声一般是在无声无息中开始的,常常是由几声缓慢而拖长的哭声打头阵,声音较低发自喉咙,这只是要引起父母的注意,让父母把他抱起来。父母应经常与宝宝玩耍和交流,唱歌、讲故事给他听,和他一起玩一些轻软的玩具,来消除宝宝由于寂寞而引起的哭。

        宝宝在睡觉前或快睡醒时哼哼卿卿地哭。这时,宝宝的哭声不太大,有规律,比较缠绵,甚至有些不安。稍大点儿的婴儿常常会用手揉眼睛、鼻子,或者哭哭停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闹瞌睡。如果是他累了,就让他做一些缓慢的或有节奏的运动,或讲一些抚慰的话帮助他放松或让他睡觉。如果是他睡醒了,父母不要见他一哭就抱,可以轻轻拍拍他,给他哼哼歌,让他感到安慰,慢慢地他就不哭了。

        宝宝为爱与交往的需要而哭。对于婴儿来说,物质上的满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精神上的营养。宝宝整天躺在床上无人理睬,缺少温暖,也会引起他烦躁不安的哭声。这时,父母要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给宝宝以关注、亲吻、爱抚,可拍一拍、抱一抱他。通常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把宝宝抱起来,放在你的左胸处,以便让他能听到你的心跳。也可以在给宝宝洗澡、擦油时,轻轻地哼歌,抚摸他,给他以精神上的满足。




        宝宝多久哭一次,哭多长时间,取决于父母的理解力和判断的准确性,即大人对宝宝发出的信号是如何反应的,是否理解了宝宝的“诉说”。

        初为父母,尤其是那些大咧咧的年轻父母,常常搞不清楚自己宝宝哭闹的原因。

        喂奶了,换了尿布,帮他打嗝儿,甚至抱着他了,什么方法都试过了,可是,宝宝还是哭个不停。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

        多数父母都害怕宝宝哭,把宝宝哭泣当作心烦的事。育儿专家提醒说:

        * 你一定要记住,哭泣是宝宝向大人提要求、进行交流的唯一方式,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 宝宝多久哭一次,哭多长时间,取决于父母的理解力和判断的准确性,即你对宝宝的要求是如何反应的,对宝宝的哭泣是怎样理解的。

        由此看来,宝宝哭个没完,该责问的倒是父母自己:是不是我没有弄明白宝宝的“诉说”,我为什么不能弄清楚宝宝啼哭的真正原因。的确,有的宝宝成为“爱哭鬼”,原因就在父母身上。最常见的有——

        * 不能控制饮食的量,让宝宝饿着,或是吃太多;

        * 宝宝想一个人安静地呆着,大人却只顾自己的快乐,抱他逗他。


        事实上,健康宝宝持续性的哭泣是可以避免的。照料宝宝中的不少细节和方法都有助于控制他的哭闹。最重要的是从小建立起一套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进食和睡眠的习惯,大人满足了宝宝所有的基本需求,哭闹就能控制在最低限度。

        什么是正常的哭泣,什么是过度的哭闹

        从小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没有哪一个宝宝会成为“爱哭鬼”。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了,宝宝会很快乐和满足。但就算是最快乐和最满意的宝宝也时不时会哭上几下,这是很正常的。

        伦敦大学有一项研究表明:

        初生婴儿平均一天要哭2个小时;6周大的婴儿最能哭,25%的孩子一天有4个钟头要哭哭啼啼,而且40%的啼哭发生在晚上6点~半夜之间。

        荷兰有一研究者,花了20年的时间研究婴儿,认为:

        第一年是婴儿神经生长变化期,他们会哭得特别厉害。而神经变化一般在宝宝出生的第5、8、12、15、23、34和42周的时候,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在这些生长期常常显得不太安分、爱哭闹。

        不少妈妈说:

        一些宝宝脱衣服的时候会烦躁,一些则在换尿布时不耐烦地尖叫,还有的宝宝临睡时总要哼唧半天才能入睡,不管你怎么抱着哄他。差不多所有的孩子在傍晚时分都会有一段不安分的时间,需要大人特别的关照才能平静下来。


        这里,要说说父母不正确的照料方式导致孩子哭个不停的种种表现。

        新生儿常常因为饥饿而哭

        刚生下来的1~2周,饥饿是宝宝哭闹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哭泣是宝宝因为饥饿向父母发出的最后“通谍”,在这个阶段,父母通常缺少“心领神会”的经验。育儿专家说,简单的办法,是假定宝宝所有的哭泣都是因为饿了,一哭就先给他喂奶。

        一个母乳喂养的婴儿在饱餐一顿后,能保持2~3个小时不哭,有些孩子可能持续更久。但是,让新生宝宝长时间保持安静不是父母追求的目标,3个小时宝宝没哭,你也得给孩子喂一次奶了。这样不光可以减少宝宝的哭闹,而且还能帮助宝宝调节他的生物钟。

        如果你的宝宝已经2周大,体重却还没有恢复到出生时的重量,或者体重增加不明显,那么他一个劲儿地哭有可能是由于饥饿。

        到3周大时,母乳不足是很常见的问题。宝宝很可能会因为饥饿而大声哭这时候,妈妈不能轻易放弃母乳喂养,转而给宝宝添加配方奶。一定要树立哺乳的信心,坚持哺乳。

        美国儿科学会认为:

        宝宝的吸吮动作,会刺激妈妈乳房分泌乳汁。每给宝宝授乳一次,妈妈的乳汁就会来得更快,量也更加充足。

        人工喂养的婴儿,父母较容易从他喝奶的量来判断他是不是饿着了。


        6个月左右,因为饥饿而烦躁

        大部分宝宝在4~5个月大的时候,常常表现出食欲旺盛的样子,这时需要考虑添加固体食物了。对于一个快要6个月大的婴儿来说,奶水的营养已经无法满足他的营养需求了,他可能会因为饿而变得脾气暴躁起来。父母需要及时给孩子吃固体食物,并且逐步停止半夜的喂食。每天喂奶4次,鼓励孩子慢慢适应吃固体食物。


        因口渴而哭闹常被大人忽略

        一般说来,母乳喂养的孩子,是不需要喂水的。但是,在干燥的环境里,譬如,冬季长时间待在暖气足的室内、秋天起风的时节,特别是高温酷暑的夏天,宝宝容易因为口渴而烦躁不安,喂少量的水给孩子没什么不好。给孩子的水一定要是烧开后温水。如果是矿泉水的话,应该是低钠的。

        母乳喂养的孩子一天喂一次水就够了,注意避免在喂奶前1小时给孩子喂水,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胃口。人工喂养的孩子会比母乳喂养的孩子容易口渴,所以,可能需要1天喂几次水。


        疲劳是宝宝啼哭最常见的原因

        有些宝宝疲劳了,大人很容易看出来,他们打哈欠,露出犯困的表情。有的孩子却不会有这样的表现,他们常常只是啼哭,弓背或踢腿。不少父母常常把宝宝疲劳的哭泣当作饥饿的表示,“你又饿了,喂奶好吗?”

        如果一个不到6个月的婴儿在睡醒1.5~2个小时后有上述表现,多半是累了。6个以后的孩子能够更长时间保持清醒,但醒了2.5个小时以后,他们肯定也会觉得累的。

        需要强调的是,父母应该时刻留意宝宝是不是累了,当孩子用哭来表示他的疲倦时,已经是相当累了。

        就算你的宝宝没有表现出疲劳的迹象,你也最好在宝宝睡觉前留出20分钟让他平静的时间。带宝宝去他的睡房,光线调暗,抱抱他,哼唱儿歌,让他放松。避免说很多话或是太多的眼神交流。一旦孩子看上去完全放松,想睡觉了,就把他放在床上,给孩子10~20分钟的时间自己入睡。不要老是去抱他哄他,舍不得放开他,过多的哄抱只会使孩子更加疲劳而不肯入睡。

        特别提醒:

        一个经常过度疲劳的孩子最终会养成一个使父母头痛的坏习惯——他只在非常疲劳的情况下才能入睡;而且就算睡着了也不沉。经常如此,可能会引发长期的睡眠问题。


        过度刺激而哭泣

        很多专家的文章都强调,适当的激励对婴幼儿成长多么的重要。


        父母被告知,要随时随地跟自己的宝宝说话,读故事给孩子听;大一点宝宝的父母还被建议,要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给他们买一大堆玩具。所有这些都能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更快乐聪明。

        然而,年幼的孩子不能活动过度、刺激太多。再重要的活动和刺激都应该配合孩子的吃饭和睡觉时间。如果找不到平衡点,孩子很可能会兴奋过多。过度兴奋的孩子会因为累过头而哭个不停,甚至不肯睡觉。

        平时要留意宝宝有多少时间是醒着的。白天睡觉前留出至少15分钟,晚上临睡前留出30分钟,让孩子平静下来。床上准备一些帮助孩子醒来或入睡的玩具是不错的主意,质地柔软的玩具让孩子抱着,能帮助他安静,尽快入睡。


        无聊也是哭泣的理由

        从出生的第3周起,宝宝醒着的时间越来越长了,他开始变得不太安分了。现在,除了让宝宝吃好睡好,满足他的精神需求和交际需要也变得重要起来了。

        就算是很小的孩子也能从视觉刺激和交际活动中获得快乐,认识世界。与宝宝玩耍的时候,要意识到婴儿的注意力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不要过度刺激他们。同时,鼓励孩子自娱自乐也很重要。宝宝6~8周大时,他们就能高兴地自己和玩具玩上15~20分钟。当然,孩子自己玩的时候,家长总应该在场。

        6个月以内宝宝喜欢的玩具:

        * 挂在头顶的音乐转盘能让孩子高兴好几个小时。当宝宝目不转睛得盯着移动的挂件时,正是促进了孩子眼部肌肉的发育。

        * 动物玩具或小丑挂件也最受欢迎。记得在孩子睡觉的时候把玩具拿开。

        * 柔软轻便的拨浪鼓,4个月以上的孩子会很喜欢。

        * 印有色彩鲜亮的,图形简单的图片孩子也喜欢。

        宝宝还喜欢听不同种类的音乐,喜欢大人陪他们跳舞等等。

        6个月以上的婴儿更容易觉得无聊和烦躁。他们不会乖乖地躺在床上超过20分钟。

        宝宝哭个不停的其他理由

        紧张和不安:母亲上班后的分离,换了保姆,不喜欢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单独呆在房间里,父母情绪不好等。

        有便意:许多婴儿,有便意时常常会哼哼唧唧地啼哭。父母会以为这是疼痛和便秘的表现。医生认为,造成婴儿有便意时烦躁是由于直肠太软了,以至于无法给肛门足够的压力,造成排泄困难。当孩子进食固体食物后,哭泣便停止了。

        各种外在的不适:婴儿因为不舒服而哭的原因有很多。譬如,室温太高,鼻黏膜干燥;被褥和睡衣太厚太重,或者不够暖和;衣服鞋子穿着不舒服。

        临睡前的哭泣:累极了的孩子在睡觉前会大声地哭叫,可能持续10~30分钟。孩子越是累,哭得越大声,时间越长。每天临睡前留出20分钟让孩子安静下来,加之慢慢延长忽视孩子哭闹的时间,是很有效的方法



        宝宝为什么哭?

        年轻的父母往往被宝宝的哭声扰得不知所措,其实,大可不必惊慌。哭是宝宝表达感情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他正是通过哭这种语言向爸爸妈妈传递信息的。饿了哭,困了哭,尿布湿了哭,身体不舒服也会哭,宝宝通过哭提醒成人关注他的需要和情绪。只要父母细心观察,悉心体会,很快就会从宝宝哭的声调和表情中得到启示,听懂他的各种哭声。

        宝宝哭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宝宝为什么哭,以及一些简单的解决方法。

        饥饿,是宝宝哭的最主要原因。这种哭声短而有力,比较有规律,中间有换气的间隔时间,渐渐急促。一般来说,做母亲的对这种哭声都比较敏感,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母亲,她乳房中的乳汁也差不多涨满了。当宝宝感到饥饿时,应适时喂奶,消除他的饥饿感,使宝宝不再啼哭。

        不舒服,是宝宝哭的普遍原因。宝宝明显感觉不舒服的是尿布湿了,“哎呀,真难受,快给我换换吧!”宝宝用哭声通报着。宝宝的皮肤十分敏感,如果尿布湿了,他就会感到不舒服而大声啼哭。这时,父母应及时替他更换尿布,使宝宝感到舒服而停止哭声。

        太冷或太热,也会使宝宝感到不适应,他会用哭声来表示。这时,父母就要用手摸摸宝宝的腹部,如果其腹部发凉,说明宝宝感到冷了,要赶紧添加衣服;如果宝宝面色发红,烦躁不安,则表明宝宝太热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用温水给宝宝洗浴等。

        宝宝痛苦地哭,多为消化不良、腹胀等原因。在进食过程中,宝宝往往会吞咽下许多空气,这是引起他腹胀的原因之一。这种哭往往来得突然,第一声又长又响,之后是较长时间的屏息,接着又是一声大哭。这时,父母要想办法让宝宝打出嗝来,他才会觉得好受一些。打嗝是常见的现象,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帮助他:其一,可以将婴儿放在你的肩上,轻拍他的后背;其二,可以将婴儿整个放在你的膝盖上,捧起他的头,轻拍他的后背。宝宝舒服了就会停止啼哭。

        宝宝因情绪不良而哭。宝宝有时也会感到寂寞,通过哭来宣泄。这种哭声一般是在无声无息中开始的,常常是由几声缓慢而拖长的哭声打头阵,声音较低发自喉咙,这只是要引起父母的注意,让父母把他抱起来。父母应经常与宝宝玩耍和交流,唱歌、讲故事给他听,和他一起玩一些轻软的玩具,来消除宝宝由于寂寞而引起的哭。

        宝宝在睡觉前或快睡醒时哼哼卿卿地哭。这时,宝宝的哭声不太大,有规律,比较缠绵,甚至有些不安。稍大点儿的婴儿常常会用手揉眼睛、鼻子,或者哭哭停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闹瞌睡。如果是他累了,就让他做一些缓慢的或有节奏的运动,或讲一些抚慰的话帮助他放松或让他睡觉。如果是他睡醒了,父母不要见他一哭就抱,可以轻轻拍拍他,给他哼哼歌,让他感到安慰,慢慢地他就不哭了。

        宝宝为爱与交往的需要而哭。对于婴儿来说,物质上的满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精神上的营养。宝宝整天躺在床上无人理睬,缺少温暖,也会引起他烦躁不安的哭声。这时,父母要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给宝宝以关注、亲吻、爱抚,可拍一拍、抱一抱他。通常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把宝宝抱起来,放在你的左胸处,以便让他能听到你的心跳。也可以在给宝宝洗澡、擦油时,轻轻地哼歌,抚摸他,给他以精神上的满足。



        哇哇大哭的小宝宝,有时惹人心疼,有时又让人心烦,常常令爸妈摸不着头脑,恨不得宝宝开口说他究竟在哭什么?

        肚子饿
        吃饱穿暖,这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宝宝也不例外。尤其是离上一次喂奶的时间超过2、3个小时之后,宝宝就会渐渐有饿的感觉,然后想办法让您知道。仔细听,这时他的哭声会比较强而且有节奏。

        不舒服
        不舒服有很多种,尿片湿了不舒服、太热或太冷不舒服、有时流汗衣服包得太紧也不舒服。这时,他的哭声会比较急促但是小声,好像还可以稍微忍受一下。但是,如果你不理他,宝宝也会大声哭闹抗议你。


        宝宝最怕身体不舒服了,有时呼吸困难、有时感冒发烧或是肠胃不适,都会让宝宝痛、痒、恶心,但是,他却一点也没有抵抗、自我治疗的能力。宝宝会哭得持久而且怪异,尤其是在吃饱之后或是睡前,哭闹几十分钟,有时连带着呼吸的不顺畅,甚至还会有哭不出来的感觉。这时可要赶紧带他上医院检查。

        怕黑
        许多研究指出,处于黑暗、孤单时,人的大脑就会传出讯息,让人产生害怕、担心的感觉,并且本能的想要找到依靠,尤其是新生宝宝。宝宝会因此发出哭声,来试探爸爸妈妈是不是在身边、有没有人照顾陪伴。这时,您的回应很重要,即使只是哼哼哈哈、唱个歌、发出一些声音都可以安抚宝宝。

        不喜欢这感觉
        大多数专家都说要给宝宝充分的刺激,许多爸妈便开始用力地给宝宝“刺激”。可是别忘了,宝宝也有权利说不。当外在刺激过度时,就变成了宝宝不愉快的经验,比如过强的气味、不习惯的味道、抱得太用力、拉扯手脚的力气太过、触碰的频率太高,宝宝都会抗议。这时,宝宝的哭是渐进式的、然后转头,还会有很委屈的表情呢。

        我要换个姿势
        同一个姿势坐太久,我们都会想要转个方向、伸个懒腰。宝宝也有需要。只是,他不会自己动手动脚动身体,于是,用哭声来提醒爸妈,我已经躺了很久了。这样的哭声,不会太大声或是太久,只是哼个声音,你稍微将宝宝摇动一下、换个姿势,就可以让他重新安静下来了、满足地看着您了。

        喘口气
        小宝宝还不能熟练运用自己的呼吸道,有时鼻子嘴巴的配合也不那么协调,有些宝宝就会用哭的方式让自己稍微舒缓一下,重新调整呼吸。也就是平日我们会喘一口大大的气一样。

        哭,是小宝宝和外界沟通的语言。他可能是向您求助、可能是表示抗议,也可能是舒缓自己的不舒服。而且,不同宝宝会有不同的哭声。爸妈能够判别宝宝的哭声,就容易找到应对的适当方法,换句话说,这还需要您用心聆听欣赏宝宝是怎么哭的,然后,就知道自己的宝宝究竟在哭什么了!



        有的孩子特别爱哭,而且很敏感,容易激动,一点点的小事也会大哭,这是为什么?



        这种情况很让人头痛,尤其是发生在男孩身上,研究表明,12岁之前,不管男孩女孩,哭的方式大同小异,12岁以后,则女孩容易哭,这与青春期激素有关。人们常常认为男孩哭太难看。



        对婴儿来说,哭是社交方法之一,因为他们语言表达还不很清楚,常以哭表达挫折感和情绪。随着孩子词汇量的增加,哭的次数会渐渐减少,有些孩子常常哭,其实是父母的缘故,他们对孩子的身体损害或情感变化常有过度反应,如孩子有时擦破点皮,父母就心疼地说,:“呀,可怜的宝贝,怎么又伤了?”父母这种态度,会使小孩感到过度委屈。



        还有一种是敏感的孩子。敏感与攻击性、害羞、爱交际一样,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特征。通常敏感的孩子与害羞的孩子一样,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对适应转变所需要时间都较长,对声、光、触摸等刺激也很敏感。



        有些刺激大多数孩子能适应,觉得无所谓,而敏感的孩子却感觉严重。如轻微地刺一下膝关节的皮肤,他就会敏感地大哭,如果从敏感的孩子手中抢走一个玩具,他不是立即设法抢回来,而是倒地大哭起来。尽管敏感的孩子容易哭,但他并不是不幸福的孩子。高度敏感的小孩,不仅容易哭而且易笑,这种孩子对他人或对动物的感情可能更敏感,而且富有观察力。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给予关心,帮助他成长。

        2008-07-28 22:42:02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hongye00021

          hongye00021

          历史

          稀的不算是腹泻,腹泻的便便样子是汤是汤,干是干,相互分离的那种,而且次数会较多。恶心是不是天热影响食欲,有点厌食所致?如果不放心,可以拿宝宝新鲜的大便去医院化验一下,很方便,没有问题就不用带宝宝。不过要记得,不能用棉签取样品,要用木条或木片,或是较光滑的纸,否则细胞会被吸附,就化验不出来了。

          2008-07-21 22:37:28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初为父母如何知道自己刚出生的宝宝的喂食是否得当呢?从大便的性状便能判断宝宝的喂养情况。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如软膏样,但无臭味,便次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达7~8次,这叫做生理性腹泻。父母不必担心,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到小孩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大便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刚刚生下来的小孩,即使没有吃进一点东西,一般在生后10~12小时之后会拉黑绿色胎便。在喂奶3~4天后,大便呈黄绿色,这叫做过渡期的大便,之后是逐渐呈黄色粪便。如果婴儿生后24小时内没有胎便排泄,或4~5天左右仍无正常大便排出,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有的婴幼儿大便次数多而量较少,又多呈绿色粘液状。其中奶瓣较少,说明孩子食量过大,应逐渐减少奶量。也有的减少奶量后仍腹泻,这可能就是饥饿性腹泻,应适当增加奶量。

              用牛奶喂养的小孩如果出现大便过硬、臭味大时,表明牛奶喂量过多,糖分少,应在奶中加些糖;如糖分过量,则婴儿大便带泡沫,便较稀呈黄色,酸味重,则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

              如果婴幼儿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从没有黄色便,而小便呈黄色时,很可能为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婴幼儿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便臭带粘液,多出现呕吐、厌食、发热甚至脱水,均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正常大便

              1、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了72%,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出生后几小时内(一般10小时内)首次排出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晒溶了的柏油,无臭味,进食后2_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

              2、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_3次。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

              3、人工喂养儿粪便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块较多,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_2次。

              4、混合喂养儿粪便哺母乳加牛乳者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黄、软。添加谷物、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异常大便

              在没有改变食物量及种类的情况下,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增加,变稀应视为异常。

              1、 泡沫样大便

              偏食淀粉或糖类食物过多时,可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

              2、 奇臭难闻大便

              偏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过多时,这些蛋白质可中和胃里的胃酸,这样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肠腔内细菌的分解代谢,这些宝宝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难闻。

              3、发亮大便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有时大便发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动。

              4、绿色大便若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5、蛋花汤样大便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现蛋花汤样大便。

              6、豆腐渣样大便 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

              7、水样大便 多见于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

              8、灰白色大便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病人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9、柏油样大便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

            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使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

              10、鲜红色血便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11、果酱样大便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疾。

              12、黏液脓性鲜血便 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

              13、洗肉水样血便 并有特殊的腥臭味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一.大便的颜色
            通常宝宝出生头几天的大便呈均匀,墨绿色且带黏性,成为太便(正常现象)。初生一个月内喂养母奶的宝宝,其粪便多为黄色,随年龄增长,粪便会由黄色转为黄绿色或绿色。到5个月大时,大部分为黄绿色及绿色粪便。然而,喂哺婴儿配方奶粉的宝宝,尤其是乳清蛋白且加强铁质的配方,其粪便多为绿色。宝宝添加副食品之后,粪便会逐渐转为褐色。

            宝宝出现绿便与个人体质、年龄、肠内酸碱度、肠内细菌生长状态、奶制品成分(如铁质)都有关系,只要宝宝精神与活动正常,则不必担心。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比较稀释,细腻,色金黄,略有酸味,无泡沫,每天3-8次不等;
            普通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一般来说大便易干燥,色蛋黄,略有臭味,比人乳喂养的宝宝大便量多,解便的次数少,一日1-3次。但如果你选用的是含益生元配方的婴儿奶粉,宝宝的大便会更接近母乳的大便形状。
            二.大便内有白色颗粒?
            喂哺母奶或婴儿配方奶粉的初生宝宝,其粪便中常会发现一些白色颗粒,这些白色颗粒外面包着通明黄色或棕色物质,此乃由于初生宝宝胃肠未发育完全以及消化道的消化酶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关系,导致脂肪消化不完全而排出于粪便中,这些俗称为生理性粪便,且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可请妈妈们放心。
            三.大便次数
            如大便次数增多,呈蛋花样,水分多,有腥臭味,或大便出现黏液,脓血/鲜血,则为异常大便,应及时就诊。就诊时应留少许异常大便,带到医院化验,以协助治疗。


            好“臭臭”成长记
              吃、喝、拉、撒、睡是刚出生婴儿的主要成长任务,每样都不能缺,都极其重要。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宝宝“拉”的问题。食物被吃进人体后,营养会为人体吸收、利用,其余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废物、残渣,就会变成排泄物,借着粪便将毒素与废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体循环。
            “臭臭”是否正常,是宝宝是否健康的晴雨表。
              1.新生儿胎便(墨绿色)
              估计孩子来到人世的第一次大便没少吓着父母,墨绿墨绿的一大堆,吓得爸爸们跑去叫医生。
              刚生下来的宝宝,即使没吃一点东西,出生后6~12小时也会拉出墨绿色胎便。
              不知道是宝宝体惜自己的妈妈,还是他们不愿意把自己每天周而复始吞咽的羊水弄脏,反正宝宝一定要从妈妈肚里出来后才肯拉自己人生第一次大便。积存了9个月的胎便必须借着频繁的排便才能清除干净,一般需要延续2~3天,每天3~5次,浓重的墨绿色才能消失。
              胎便通常没有臭味、状态黏稠、颜色近墨绿色,主要由孩子在胎内吞入的羊水和胎儿脱落的上皮细胞、毳毛、皮脂以及胆汁、肠道分泌物等组成。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很难洗净,有经验的老人会告诉孩子的父母,头几天一定要包纸尿裤而不是尿布。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早产儿排胎便的时间有时会有所推迟,这主要和早产儿肠蠕动功能较差或孩子进食延迟有关。
              2.过渡期大便(黄绿色)
              胎便排出的那几日,喂奶也开始进行,待排净胎便,向正常大便过渡时的大便呈黄绿色。多数新生儿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现这一阶段,然后逐渐进入黄色的正常阶段(母乳喂养的宝宝)。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新生儿喂养开始的时间和摄入奶量会直接影响过渡便出现和持续的时间。若开奶延迟,或摄入奶量太少,过渡便出现的时间也会推迟。
              3.哺乳期大便
              a.母乳喂养的宝宝(金黄色的软糊便)
              由于母奶中含有丰富的寡糖,能够充分地刺激肠胃蠕动,因此大部分宝宝不会有硬便的情形,也不会有明显臭味,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母乳喂养宝宝的解便次数很弹性,通常新生儿期次数较多,一天2~5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的孩子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加正常,没有解便困难、腹痛、胀气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家长没有必要担忧。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甚至会发生一天排便7~8次的状况,父母不必担心,这叫做生理性腹泻,属于正常现象,到宝宝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
              b.人工喂养的宝宝(土黄色的硬膏便)
              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较少,通常会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只要不难解,不似羊便,就没关系。如果消化没问题,通常会是土黄或金黄色,略带一些酸臭味,每天约
              1~2次。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时大便会黄中带绿或青绿,这是因为配方奶铁质含量都很高,当宝宝对奶粉中的铁质吸收不完全时,多余的铁质就会使大便带绿色,这情形是正常的。并不是老辈人说的孩子大便呈绿色。就是受到惊吓引起肠胃不适。
              4.吃辅食以后的大便(颜色较暗)
              宝宝从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随着宝宝辅食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宝宝便性开始慢慢接近成人,开始变得颜色较暗。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吃较多蔬菜、水果的宝宝,大便会较蓬松。如果是鱼、肉、奶、蛋类吃得较多的孩子,因为蛋白质消化使然,大便就会比较臭。
              坏“臭臭”擒拿记
             熟悉了上述宝宝的正常“臭臭”,就很容易辨认不正常的大便了。总的说来,排便次数和颜色的变化不能表示出什么问题,但是气味和粪便中的含水量则可能会说明很多问题,比如下面这些藏着隐患、预示着疾病的坏“臭臭”。
              坏“臭臭”擒拿记
              熟悉了上述宝宝的正常“臭臭”,就很容易辨认不正常的大便了。总的说来,排便次数和颜色的变化不能表示出什么问题,但是气味和粪便中的含水量则可能会说明很多问题,比如下面这些藏着隐患、预示着疾病的坏“臭臭”。
              坏“臭臭” 1妈妈肚子里的异常羊水
              B超显示妈妈腹中羊水浑浊,抽样显示有浊体。说明胎儿将胎便排在了羊水中,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最大可能是胎儿缺氧窒息造成的。
              应对措施:定期检查,临产前关注胎儿异常胎动。
              坏“臭臭”2 新生儿24小时不排便
              足月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都没有排出胎便。
              应对措施:请医生检查孩子是否有消化道先天畸形。
              坏“臭臭”3 新生儿灰白便
              宝宝从出生拉的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大便,一直没有黄色,但小便呈黄色。
              应对措施:赶紧通知医生,很有可能是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永久性肝脏损伤。
              坏“臭臭”4 豆腐渣便
              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有时呈豆腐渣样。
              应对措施: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坏“臭臭”5 蛋花汤样大便
              每天大便5~10次,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无黏液。
              应对措施:多见于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儿。如为母乳喂养则应继续,不必改变喂养方式,也不必减少奶量及次数,多能自然恢复正常。如为混合或人工喂养,需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可在奶粉里多加一些水将奶配稀些,还可适当喂些含糖盐水,也可适当减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则应请医生诊治。
              坏“臭臭”6 绿色稀便
              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黏液状。
              应对措施: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 —你的宝宝没吃饱,这时只要给足营养,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坏“臭臭”7 泡沫状便
              大便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带有明显酸味。
              应对措施: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就能恢复正常。未添加辅食前的婴儿出现黄色泡沫便,表明奶中糖量多了,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出现棕色泡沫便,则是食物中淀粉类过多所致,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减少或停止这些食物即可。
              坏“臭臭”8 臭鸡蛋便
              大便闻起来像臭鸡蛋一样。
              应对措施:这是提示宝宝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应注意配奶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如果已经给孩子添加蛋黄、鱼肉等辅食,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添加此类辅食,等宝宝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还可以给宝宝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以帮助消化。
              坏“臭臭”9 油性大便
              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像油一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
              应对措施: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婴儿,需要适当增加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等(但要注意,低脂奶不能作为正常饮食长期吃)。
              坏“臭臭”10 水便分离
              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
              应对措施:这是病态的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疾病。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应注意宝宝用具的消毒。
              坏“臭臭” 11血便
              血便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常大便呈红色或黑褐色,或者夹带有血丝、血块、血黏膜等。
              应对措施:首先应该看看是否给孩子服用过铁剂或大量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如果大便变稀,含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时婴儿哭闹不安,应该考虑是不是因为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大便呈赤豆汤样,颜色为暗红色并伴有恶臭,可能为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如果大便呈果酱色可能为肠套迭;如果大便呈柏油样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是鲜红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来源于直肠或肛门。总之,血便不容忽视,以上状况均需立即到医院诊治。
              擒拿坏“臭臭”12 羊便
              宝宝大便干燥呈颗粒状。
              应对措施:一般来说,人工喂养的婴儿比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容易发生便秘。我们不以几天拉一次或者一天拉几次来断定孩子是否便秘,一个最重要指标是—宝宝大便是否硬结,就是俗称的羊便。是,就是便秘。
              便秘要视情况处理:对于母乳喂养的便秘宝宝,可给糖水或橘子汁(但母乳喂养的宝宝很少患便秘);如果孩子吃的是配方奶粉,在两次喂奶期间,适当多喂点白开水,可以加点果汁或者米汤,以刺激肠蠕动(选用含低聚糖的配方奶粉也有助于预防便秘发生);4个月大的婴儿可以添加一些菜泥、果泥;对那些年龄更大点的便秘宝宝,生活中父母应鼓励他们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谷类食品。
              除了通过饮食疗法来纠正便秘,还可结合按摩:以宝宝的肚脐为中心,用手掌由左向右旋转轻轻摩擦宝宝的腹部,10圈休息5分钟,再按摩10圈,反复进行3回。
              还可以协助宝宝做助便操:让宝宝仰卧,抓住宝宝双腿做屈伸运动,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后单腿屈伸10次。增加户外活动,多运动可以促进肠蠕动,能使大便通畅。
              如果婴儿存在顽固性便秘,经上述处理均无效,就需要请医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因为便秘还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例如先天性巨肠症、肛门疾病、甲状腺功能不全等。



            宝宝粪便的次数、性状、颜色、气味与年龄、食物的种类及其消化、吸收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反映宝宝胃肠功能的一面镜子,家长可以通过观察粪便来调整宝宝的饮食。

            饮食不同 粪便有异

            母乳喂养的宝宝在未加辅食前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便,有时稍稀或带绿色,略带有酸味,每天排便3-4次。宝宝肠道内有许多正常寄生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它们在肠道中帮助分解食物,促进吸收,还能在肠道内营造一个酸性的环境。肠道致病菌最怕酸性,很难在肠道内生存致病。添加辅食以后,大便次数减少,每日1-2次。

            人工喂养的宝宝粪便呈淡黄色或灰色,质地较硬,因奶粉中蛋白质较多,有明显的蛋白质分解的臭味,每日1-2次,有时有奶块。若同时加淀粉类食物,大便次数不多,但量较多,呈深褐色,臭味加大。

            粪便改变 调整饮食

            ■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多,质地较稀,夹有黄色油状小颗粒,带有酸味,这是脂肪消化不良所致。

            调整饮食:母乳喂养的可只给宝宝吃前半段奶,脂肪含量较高的后半段奶则挤出弃去。此外,母亲要多饮水及少吃含脂肪高的食物或油炸食品。

            ■大便呈水样,带有泡沫,味酸刺鼻如馊食般,这可能是对糖类不消化所致。

            调整饮食:在奶中少加糖,或暂停乳类食品,代米汤、淡豆浆,并用葡萄糖调味。

            ■粪便恶臭如臭鸡蛋味,带有不消化的奶瓣,可能是蛋白质消化不良。

            调整饮食:对未加辅食的宝宝可限制奶量1-2天。对已经加蛋、鱼、肉末等辅食的宝宝可暂停添加,待正常后再逐渐添加。

            ■大便呈褐色球状,难以解出,甚至大便周边带有血丝,这是硬便损伤了肛门。

            调整饮食:多饮些水,喂些蔬菜汤、胡萝卜泥、紫菜汤、苹果泥、萝卜汁、黄瓜汁等。对1岁以上的宝宝可给予蜂蜜水喝。

            粪便异常 区别对待

            宝宝吃了绿叶蔬菜,大便会呈淡绿色。吃了西红柿或西瓜,大便有可能略带红色,这都是正常的代谢现象,家长不必担心。

            若大便次数明显过多,或大便带脓血,有较多的粘液,多为肠道疾病,此时调整饮食无效,应带宝宝到医院诊治。

            2008-07-22 13:46:02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宝宝哭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宝宝为什么哭,以及一些简单的解决方法。

              饥饿,是宝宝哭的最主要原因。这种哭声短而有力,比较有规律,中间有换气的间隔时间,渐渐急促。一般来说,做母亲的对这种哭声都比较敏感,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母亲,她乳房中的乳汁也差不多涨满了。当宝宝感到饥饿时,应适时喂奶,消除他的饥饿感,使宝宝不再啼哭。

              不舒服,是宝宝哭的普遍原因。宝宝明显感觉不舒服的是尿布湿了,“哎呀,真难受,快给我换换吧!”宝宝用哭声通报着。宝宝的皮肤十分敏感,如果尿布湿了,他就会感到不舒服而大声啼哭。这时,父母应及时替他更换尿布,使宝宝感到舒服而停止哭声。

              太冷或太热,也会使宝宝感到不适应,他会用哭声来表示。这时,父母就要用手摸摸宝宝的腹部,如果其腹部发凉,说明宝宝感到冷了,要赶紧添加衣服;如果宝宝面色发红,烦躁不安,则表明宝宝太热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用温水给宝宝洗浴等。

              宝宝痛苦地哭,多为消化不良、腹胀等原因。在进食过程中,宝宝往往会吞咽下许多空气,这是引起他腹胀的原因之一。这种哭往往来得突然,第一声又长又响,之后是较长时间的屏息,接着又是一声大哭。这时,父母要想办法让宝宝打出嗝来,他才会觉得好受一些。打嗝是常见的现象,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帮助他:其一,可以将婴儿放在你的肩上,轻拍他的后背;其二,可以将婴儿整个放在你的膝盖上,捧起他的头,轻拍他的后背。宝宝舒服了就会停止啼哭。

              宝宝因情绪不良而哭。宝宝有时也会感到寂寞,通过哭来宣泄。这种哭声一般是在无声无息中开始的,常常是由几声缓慢而拖长的哭声打头阵,声音较低发自喉咙,这只是要引起父母的注意,让父母把他抱起来。父母应经常与宝宝玩耍和交流,唱歌、讲故事给他听,和他一起玩一些轻软的玩具,来消除宝宝由于寂寞而引起的哭。

              宝宝在睡觉前或快睡醒时哼哼卿卿地哭。这时,宝宝的哭声不太大,有规律,比较缠绵,甚至有些不安。稍大点儿的婴儿常常会用手揉眼睛、鼻子,或者哭哭停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闹瞌睡。如果是他累了,就让他做一些缓慢的或有节奏的运动,或讲一些抚慰的话帮助他放松或让他睡觉。如果是他睡醒了,父母不要见他一哭就抱,可以轻轻拍拍他,给他哼哼歌,让他感到安慰,慢慢地他就不哭了。

              宝宝为爱与交往的需要而哭。对于婴儿来说,物质上的满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精神上的营养。宝宝整天躺在床上无人理睬,缺少温暖,也会引起他烦躁不安的哭声。这时,父母要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给宝宝以关注、亲吻、爱抚,可拍一拍、抱一抱他。通常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把宝宝抱起来,放在你的左胸处,以便让他能听到你的心跳。也可以在给宝宝洗澡、擦油时,轻轻地哼歌,抚摸他,给他以精神上的满足。




              宝宝多久哭一次,哭多长时间,取决于父母的理解力和判断的准确性,即大人对宝宝发出的信号是如何反应的,是否理解了宝宝的“诉说”。

              初为父母,尤其是那些大咧咧的年轻父母,常常搞不清楚自己宝宝哭闹的原因。

              喂奶了,换了尿布,帮他打嗝儿,甚至抱着他了,什么方法都试过了,可是,宝宝还是哭个不停。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

              多数父母都害怕宝宝哭,把宝宝哭泣当作心烦的事。育儿专家提醒说:

              * 你一定要记住,哭泣是宝宝向大人提要求、进行交流的唯一方式,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 宝宝多久哭一次,哭多长时间,取决于父母的理解力和判断的准确性,即你对宝宝的要求是如何反应的,对宝宝的哭泣是怎样理解的。

              由此看来,宝宝哭个没完,该责问的倒是父母自己:是不是我没有弄明白宝宝的“诉说”,我为什么不能弄清楚宝宝啼哭的真正原因。的确,有的宝宝成为“爱哭鬼”,原因就在父母身上。最常见的有——

              * 不能控制饮食的量,让宝宝饿着,或是吃太多;

              * 宝宝想一个人安静地呆着,大人却只顾自己的快乐,抱他逗他。


              事实上,健康宝宝持续性的哭泣是可以避免的。照料宝宝中的不少细节和方法都有助于控制他的哭闹。最重要的是从小建立起一套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进食和睡眠的习惯,大人满足了宝宝所有的基本需求,哭闹就能控制在最低限度。

              什么是正常的哭泣,什么是过度的哭闹

              从小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没有哪一个宝宝会成为“爱哭鬼”。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了,宝宝会很快乐和满足。但就算是最快乐和最满意的宝宝也时不时会哭上几下,这是很正常的。

              伦敦大学有一项研究表明:

              初生婴儿平均一天要哭2个小时;6周大的婴儿最能哭,25%的孩子一天有4个钟头要哭哭啼啼,而且40%的啼哭发生在晚上6点~半夜之间。

              荷兰有一研究者,花了20年的时间研究婴儿,认为:

              第一年是婴儿神经生长变化期,他们会哭得特别厉害。而神经变化一般在宝宝出生的第5、8、12、15、23、34和42周的时候,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在这些生长期常常显得不太安分、爱哭闹。

              不少妈妈说:

              一些宝宝脱衣服的时候会烦躁,一些则在换尿布时不耐烦地尖叫,还有的宝宝临睡时总要哼唧半天才能入睡,不管你怎么抱着哄他。差不多所有的孩子在傍晚时分都会有一段不安分的时间,需要大人特别的关照才能平静下来。


              这里,要说说父母不正确的照料方式导致孩子哭个不停的种种表现。

              新生儿常常因为饥饿而哭

              刚生下来的1~2周,饥饿是宝宝哭闹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哭泣是宝宝因为饥饿向父母发出的最后“通谍”,在这个阶段,父母通常缺少“心领神会”的经验。育儿专家说,简单的办法,是假定宝宝所有的哭泣都是因为饿了,一哭就先给他喂奶。

              一个母乳喂养的婴儿在饱餐一顿后,能保持2~3个小时不哭,有些孩子可能持续更久。但是,让新生宝宝长时间保持安静不是父母追求的目标,3个小时宝宝没哭,你也得给孩子喂一次奶了。这样不光可以减少宝宝的哭闹,而且还能帮助宝宝调节他的生物钟。

              如果你的宝宝已经2周大,体重却还没有恢复到出生时的重量,或者体重增加不明显,那么他一个劲儿地哭有可能是由于饥饿。

              到3周大时,母乳不足是很常见的问题。宝宝很可能会因为饥饿而大声哭这时候,妈妈不能轻易放弃母乳喂养,转而给宝宝添加配方奶。一定要树立哺乳的信心,坚持哺乳。

              美国儿科学会认为:

              宝宝的吸吮动作,会刺激妈妈乳房分泌乳汁。每给宝宝授乳一次,妈妈的乳汁就会来得更快,量也更加充足。

              人工喂养的婴儿,父母较容易从他喝奶的量来判断他是不是饿着了。


              6个月左右,因为饥饿而烦躁

              大部分宝宝在4~5个月大的时候,常常表现出食欲旺盛的样子,这时需要考虑添加固体食物了。对于一个快要6个月大的婴儿来说,奶水的营养已经无法满足他的营养需求了,他可能会因为饿而变得脾气暴躁起来。父母需要及时给孩子吃固体食物,并且逐步停止半夜的喂食。每天喂奶4次,鼓励孩子慢慢适应吃固体食物。


              因口渴而哭闹常被大人忽略

              一般说来,母乳喂养的孩子,是不需要喂水的。但是,在干燥的环境里,譬如,冬季长时间待在暖气足的室内、秋天起风的时节,特别是高温酷暑的夏天,宝宝容易因为口渴而烦躁不安,喂少量的水给孩子没什么不好。给孩子的水一定要是烧开后温水。如果是矿泉水的话,应该是低钠的。

              母乳喂养的孩子一天喂一次水就够了,注意避免在喂奶前1小时给孩子喂水,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胃口。人工喂养的孩子会比母乳喂养的孩子容易口渴,所以,可能需要1天喂几次水。


              疲劳是宝宝啼哭最常见的原因

              有些宝宝疲劳了,大人很容易看出来,他们打哈欠,露出犯困的表情。有的孩子却不会有这样的表现,他们常常只是啼哭,弓背或踢腿。不少父母常常把宝宝疲劳的哭泣当作饥饿的表示,“你又饿了,喂奶好吗?”

              如果一个不到6个月的婴儿在睡醒1.5~2个小时后有上述表现,多半是累了。6个以后的孩子能够更长时间保持清醒,但醒了2.5个小时以后,他们肯定也会觉得累的。

              需要强调的是,父母应该时刻留意宝宝是不是累了,当孩子用哭来表示他的疲倦时,已经是相当累了。

              就算你的宝宝没有表现出疲劳的迹象,你也最好在宝宝睡觉前留出20分钟让他平静的时间。带宝宝去他的睡房,光线调暗,抱抱他,哼唱儿歌,让他放松。避免说很多话或是太多的眼神交流。一旦孩子看上去完全放松,想睡觉了,就把他放在床上,给孩子10~20分钟的时间自己入睡。不要老是去抱他哄他,舍不得放开他,过多的哄抱只会使孩子更加疲劳而不肯入睡。

              特别提醒:

              一个经常过度疲劳的孩子最终会养成一个使父母头痛的坏习惯——他只在非常疲劳的情况下才能入睡;而且就算睡着了也不沉。经常如此,可能会引发长期的睡眠问题。


              过度刺激而哭泣

              很多专家的文章都强调,适当的激励对婴幼儿成长多么的重要。


              父母被告知,要随时随地跟自己的宝宝说话,读故事给孩子听;大一点宝宝的父母还被建议,要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给他们买一大堆玩具。所有这些都能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更快乐聪明。

              然而,年幼的孩子不能活动过度、刺激太多。再重要的活动和刺激都应该配合孩子的吃饭和睡觉时间。如果找不到平衡点,孩子很可能会兴奋过多。过度兴奋的孩子会因为累过头而哭个不停,甚至不肯睡觉。

              平时要留意宝宝有多少时间是醒着的。白天睡觉前留出至少15分钟,晚上临睡前留出30分钟,让孩子平静下来。床上准备一些帮助孩子醒来或入睡的玩具是不错的主意,质地柔软的玩具让孩子抱着,能帮助他安静,尽快入睡。


              无聊也是哭泣的理由

              从出生的第3周起,宝宝醒着的时间越来越长了,他开始变得不太安分了。现在,除了让宝宝吃好睡好,满足他的精神需求和交际需要也变得重要起来了。

              就算是很小的孩子也能从视觉刺激和交际活动中获得快乐,认识世界。与宝宝玩耍的时候,要意识到婴儿的注意力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不要过度刺激他们。同时,鼓励孩子自娱自乐也很重要。宝宝6~8周大时,他们就能高兴地自己和玩具玩上15~20分钟。当然,孩子自己玩的时候,家长总应该在场。

              6个月以内宝宝喜欢的玩具:

              * 挂在头顶的音乐转盘能让孩子高兴好几个小时。当宝宝目不转睛得盯着移动的挂件时,正是促进了孩子眼部肌肉的发育。

              * 动物玩具或小丑挂件也最受欢迎。记得在孩子睡觉的时候把玩具拿开。

              * 柔软轻便的拨浪鼓,4个月以上的孩子会很喜欢。

              * 印有色彩鲜亮的,图形简单的图片孩子也喜欢。

              宝宝还喜欢听不同种类的音乐,喜欢大人陪他们跳舞等等。

              6个月以上的婴儿更容易觉得无聊和烦躁。他们不会乖乖地躺在床上超过20分钟。

              宝宝哭个不停的其他理由

              紧张和不安:母亲上班后的分离,换了保姆,不喜欢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单独呆在房间里,父母情绪不好等。

              有便意:许多婴儿,有便意时常常会哼哼唧唧地啼哭。父母会以为这是疼痛和便秘的表现。医生认为,造成婴儿有便意时烦躁是由于直肠太软了,以至于无法给肛门足够的压力,造成排泄困难。当孩子进食固体食物后,哭泣便停止了。

              各种外在的不适:婴儿因为不舒服而哭的原因有很多。譬如,室温太高,鼻黏膜干燥;被褥和睡衣太厚太重,或者不够暖和;衣服鞋子穿着不舒服。

              临睡前的哭泣:累极了的孩子在睡觉前会大声地哭叫,可能持续10~30分钟。孩子越是累,哭得越大声,时间越长。每天临睡前留出20分钟让孩子安静下来,加之慢慢延长忽视孩子哭闹的时间,是很有效的方法



              宝宝为什么哭?

              年轻的父母往往被宝宝的哭声扰得不知所措,其实,大可不必惊慌。哭是宝宝表达感情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他正是通过哭这种语言向爸爸妈妈传递信息的。饿了哭,困了哭,尿布湿了哭,身体不舒服也会哭,宝宝通过哭提醒成人关注他的需要和情绪。只要父母细心观察,悉心体会,很快就会从宝宝哭的声调和表情中得到启示,听懂他的各种哭声。

              宝宝哭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宝宝为什么哭,以及一些简单的解决方法。

              饥饿,是宝宝哭的最主要原因。这种哭声短而有力,比较有规律,中间有换气的间隔时间,渐渐急促。一般来说,做母亲的对这种哭声都比较敏感,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母亲,她乳房中的乳汁也差不多涨满了。当宝宝感到饥饿时,应适时喂奶,消除他的饥饿感,使宝宝不再啼哭。

              不舒服,是宝宝哭的普遍原因。宝宝明显感觉不舒服的是尿布湿了,“哎呀,真难受,快给我换换吧!”宝宝用哭声通报着。宝宝的皮肤十分敏感,如果尿布湿了,他就会感到不舒服而大声啼哭。这时,父母应及时替他更换尿布,使宝宝感到舒服而停止哭声。

              太冷或太热,也会使宝宝感到不适应,他会用哭声来表示。这时,父母就要用手摸摸宝宝的腹部,如果其腹部发凉,说明宝宝感到冷了,要赶紧添加衣服;如果宝宝面色发红,烦躁不安,则表明宝宝太热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用温水给宝宝洗浴等。

              宝宝痛苦地哭,多为消化不良、腹胀等原因。在进食过程中,宝宝往往会吞咽下许多空气,这是引起他腹胀的原因之一。这种哭往往来得突然,第一声又长又响,之后是较长时间的屏息,接着又是一声大哭。这时,父母要想办法让宝宝打出嗝来,他才会觉得好受一些。打嗝是常见的现象,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帮助他:其一,可以将婴儿放在你的肩上,轻拍他的后背;其二,可以将婴儿整个放在你的膝盖上,捧起他的头,轻拍他的后背。宝宝舒服了就会停止啼哭。

              宝宝因情绪不良而哭。宝宝有时也会感到寂寞,通过哭来宣泄。这种哭声一般是在无声无息中开始的,常常是由几声缓慢而拖长的哭声打头阵,声音较低发自喉咙,这只是要引起父母的注意,让父母把他抱起来。父母应经常与宝宝玩耍和交流,唱歌、讲故事给他听,和他一起玩一些轻软的玩具,来消除宝宝由于寂寞而引起的哭。

              宝宝在睡觉前或快睡醒时哼哼卿卿地哭。这时,宝宝的哭声不太大,有规律,比较缠绵,甚至有些不安。稍大点儿的婴儿常常会用手揉眼睛、鼻子,或者哭哭停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闹瞌睡。如果是他累了,就让他做一些缓慢的或有节奏的运动,或讲一些抚慰的话帮助他放松或让他睡觉。如果是他睡醒了,父母不要见他一哭就抱,可以轻轻拍拍他,给他哼哼歌,让他感到安慰,慢慢地他就不哭了。

              宝宝为爱与交往的需要而哭。对于婴儿来说,物质上的满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精神上的营养。宝宝整天躺在床上无人理睬,缺少温暖,也会引起他烦躁不安的哭声。这时,父母要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给宝宝以关注、亲吻、爱抚,可拍一拍、抱一抱他。通常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把宝宝抱起来,放在你的左胸处,以便让他能听到你的心跳。也可以在给宝宝洗澡、擦油时,轻轻地哼歌,抚摸他,给他以精神上的满足。



              哇哇大哭的小宝宝,有时惹人心疼,有时又让人心烦,常常令爸妈摸不着头脑,恨不得宝宝开口说他究竟在哭什么?

              肚子饿
              吃饱穿暖,这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宝宝也不例外。尤其是离上一次喂奶的时间超过2、3个小时之后,宝宝就会渐渐有饿的感觉,然后想办法让您知道。仔细听,这时他的哭声会比较强而且有节奏。

              不舒服
              不舒服有很多种,尿片湿了不舒服、太热或太冷不舒服、有时流汗衣服包得太紧也不舒服。这时,他的哭声会比较急促但是小声,好像还可以稍微忍受一下。但是,如果你不理他,宝宝也会大声哭闹抗议你。


              宝宝最怕身体不舒服了,有时呼吸困难、有时感冒发烧或是肠胃不适,都会让宝宝痛、痒、恶心,但是,他却一点也没有抵抗、自我治疗的能力。宝宝会哭得持久而且怪异,尤其是在吃饱之后或是睡前,哭闹几十分钟,有时连带着呼吸的不顺畅,甚至还会有哭不出来的感觉。这时可要赶紧带他上医院检查。

              怕黑
              许多研究指出,处于黑暗、孤单时,人的大脑就会传出讯息,让人产生害怕、担心的感觉,并且本能的想要找到依靠,尤其是新生宝宝。宝宝会因此发出哭声,来试探爸爸妈妈是不是在身边、有没有人照顾陪伴。这时,您的回应很重要,即使只是哼哼哈哈、唱个歌、发出一些声音都可以安抚宝宝。

              不喜欢这感觉
              大多数专家都说要给宝宝充分的刺激,许多爸妈便开始用力地给宝宝“刺激”。可是别忘了,宝宝也有权利说不。当外在刺激过度时,就变成了宝宝不愉快的经验,比如过强的气味、不习惯的味道、抱得太用力、拉扯手脚的力气太过、触碰的频率太高,宝宝都会抗议。这时,宝宝的哭是渐进式的、然后转头,还会有很委屈的表情呢。

              我要换个姿势
              同一个姿势坐太久,我们都会想要转个方向、伸个懒腰。宝宝也有需要。只是,他不会自己动手动脚动身体,于是,用哭声来提醒爸妈,我已经躺了很久了。这样的哭声,不会太大声或是太久,只是哼个声音,你稍微将宝宝摇动一下、换个姿势,就可以让他重新安静下来了、满足地看着您了。

              喘口气
              小宝宝还不能熟练运用自己的呼吸道,有时鼻子嘴巴的配合也不那么协调,有些宝宝就会用哭的方式让自己稍微舒缓一下,重新调整呼吸。也就是平日我们会喘一口大大的气一样。

              哭,是小宝宝和外界沟通的语言。他可能是向您求助、可能是表示抗议,也可能是舒缓自己的不舒服。而且,不同宝宝会有不同的哭声。爸妈能够判别宝宝的哭声,就容易找到应对的适当方法,换句话说,这还需要您用心聆听欣赏宝宝是怎么哭的,然后,就知道自己的宝宝究竟在哭什么了!



              有的孩子特别爱哭,而且很敏感,容易激动,一点点的小事也会大哭,这是为什么?



              这种情况很让人头痛,尤其是发生在男孩身上,研究表明,12岁之前,不管男孩女孩,哭的方式大同小异,12岁以后,则女孩容易哭,这与青春期激素有关。人们常常认为男孩哭太难看。



              对婴儿来说,哭是社交方法之一,因为他们语言表达还不很清楚,常以哭表达挫折感和情绪。随着孩子词汇量的增加,哭的次数会渐渐减少,有些孩子常常哭,其实是父母的缘故,他们对孩子的身体损害或情感变化常有过度反应,如孩子有时擦破点皮,父母就心疼地说,:“呀,可怜的宝贝,怎么又伤了?”父母这种态度,会使小孩感到过度委屈。



              还有一种是敏感的孩子。敏感与攻击性、害羞、爱交际一样,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特征。通常敏感的孩子与害羞的孩子一样,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对适应转变所需要时间都较长,对声、光、触摸等刺激也很敏感。



              有些刺激大多数孩子能适应,觉得无所谓,而敏感的孩子却感觉严重。如轻微地刺一下膝关节的皮肤,他就会敏感地大哭,如果从敏感的孩子手中抢走一个玩具,他不是立即设法抢回来,而是倒地大哭起来。尽管敏感的孩子容易哭,但他并不是不幸福的孩子。高度敏感的小孩,不仅容易哭而且易笑,这种孩子对他人或对动物的感情可能更敏感,而且富有观察力。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给予关心,帮助他成长。



              哭并不一定是坏事,孩子大哭后可以感觉轻松一些,哭可以减轻压力。有些学者发现爱哭者比不爱哭者的生理与心理更健康,因此,不要太抑制孩子的哭。父母比较恰当的做法是--



              (1)对孩子的敏感性要表示同情。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阈比其他孩子更强烈。不准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为了让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泪,应该鼓励说他是一个坚强者,引导他克制哭,对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减少他的孤独感和脆弱感。



              (2)培养孩子的自尊心。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于自我认可,产生成就感。不应该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3)不要强化他哭,哭时不能给予表扬,不能因此给予特权或取消规矩,或因哭而免予惩罚等。父母对孩子的哭应采取中性态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可给一定的安慰,不能给太多同情,否则会哭得更凶。妈妈抱一抱,就会使他“雨转晴”而高兴起来。



              (4)教会孩子善于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痛处,说清为什么要哭,这时妈妈给些安慰,可以减少哭的机会。



              (5)因这种孩子特别敏感,所以对大人的焦虑、紧张、愤怒、忧郁等情感,极易被影响,因此大人自己要放松,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响孩子。如果情绪已经表露,最好立即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解释,免得孩子不断地猜想,加重敏感。但不可将自己的情绪向孩子没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绪。



              (6)对孩子要少批评,多表扬,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脱下来,真了不起”,“让我们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们把它调到前面来,就更好了”。孩子做事没有达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样,但他只要尽力了,就别批评他。假如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责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而应先鼓励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后再帮助他把水擦掉。



              (7)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会此起反应,所以大人要有控制,更不要大声骂孩子,对他们温和与幽默或许效果更好,但当敏感的小孩做了错事时,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批评,要清楚地说明错在哪里。既不要斥责,也不能无原则。



              (8)不要对孩子贴上敏感、好哭的标签,否则以后就难以摘此标签。如要把孩子的敏感告诉老师或保姆的话,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不要动不动就对人说这个小孩“哭得像狼一样”。




              初为父母,最怕的大概就是孩子哭了,小婴儿不会说话,父母也莫名其妙。父母要掌握孩子哭的规律,哭是孩子跟父母表达意愿的一中方式。

              ·需要爱抚。孩子有时哭了,抱起来就不哭了,这是他感到孤独了,他需要母亲的爱抚。他在母亲子宫里时,无时无刻不受到羊水和子宫壁的轻抚。初来人世,孤零零地独自躺在小床上,有时他会感到害怕。抱他在怀里,接触到亲人,他感到安慰。这时妈妈可把孩子紧贴在胸前,让他听到母亲心跳的声音,他慢慢就会安静下来。
              ·他饿了。饥饿是婴儿哭闹的主要原因,吃饱了就不哭了。有时孩子只差几口他也不干,不吃饱就使劲哭。孩子饿了就要喂,不用按时,不要教条地使用时间表,特别是新生儿,新生儿隔两三小时就要吃一回奶。·
              ·冷或热。婴儿的房间不要过冷过热,孩子盖的被子不要太多。室内冷,孩子哭了要看他体温有无变化。
              ·尿了。孩子尿湿了或大便后,就会使劲哭,妈妈要给他换尿布,否则他不舒服。
              ·脱衣服。孩子不喜欢脱衣服,脱衣服使他感到紧张。因此妈妈给孩子脱衣换衣时尽量快些。脱衣服跟孩子说说话,转移他的注意力。
              ·累了。小婴儿睡眠时间长,吃过以后还要睡,成人不要总逗他,打扰他。累了、烦了他也会哭。
              ·惊吓。孩子受到光线、声音、物品的突然刺激感到不安全,也会哭。这时要抱起孩子安慰他。
              ·疼痛。疼痛会使孩子大哭不止。妈妈要紧紧地抱着孩子,找到疼痛的原因,必要时带他去看医生。
              ·生病。孩子不舒服,除了哭还不爱吃。宝宝生病妈妈不要大意,要尽快带他看医生。




              让新手爸妈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宝宝的哭闹了——一分钟以前恬静乖巧的小天使忽然翻脸,又哭又闹,任凭爸妈怎么哄也没有用……这时候,不管你是耐心再好的爸妈都难免光火,还不知道怎么收场才好。

                通常如果宝宝不停哭闹的话,首先父母要看看宝宝是不是饿了、累了、太冷、太热或者尿湿了而感觉不舒服等原因;如果以上这些原因都不是,那新手爸妈也不要束手无策,以下的10个妙招就是教你怎么对付哭泣宝宝的。

                1、轻拍

                把宝宝用被子裹好,轻轻的有节奏的拍他(她)的背,节奏要和你的心跳一致。

                2、散步

                让宝宝舒服的坐在或躺在小车里,推他(她)出去散散步。

                3、爱抚

                让宝宝横卧在你的膝上,轻轻抚摩他(她)的背部,或拍他(她)的脚。

                4、洗澡

                和你的宝宝一起洗个舒服的热水澡也很有效,可以在澡盆中滴加几滴薰衣草精油。

                5、按摩

                洗澡后,轻轻给宝宝按摩,可以涂一些宝宝专用的按摩油,如果没有按摩油,其实用香油(即芝麻油)效果也很好,可以增进婴儿血液循环,改善睡眠状态等。

                6、拥抱

                抱着宝宝来回走动,小家伙们是很喜欢和大人的这种身体接触的。

                7、音乐

                您还可以试试给宝宝放点音乐调节一下气氛,最好是催眠曲或您自己唱给他(她)听也可以。

                8、兜风

                带宝宝开车去兜兜风,但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安全,要把他放在汽车安全椅上固定好,以免宝宝发生意外。

                9、换人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奏效的话,你可以先找个人替您看护一会小宝宝,好让自己喘一口气,休息一下。不过不要走得太远,不要离开宝宝的视线范围,以免宝宝慌张。

                10、看病

                如果你使尽浑身解数,宝宝仍不领情,继续哭闹的话,那可能是宝宝病了,最好带宝宝忙上上医院。

              2008-07-22 13:46:33

                avatar of 屹涵妈妈

                屹涵妈妈

                历史

                妈妈还是带宝宝去医院看看吧,这样比较放心

                2008-07-28 2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