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常见病  > 5个月的婴儿病毒感染

      pic of user:zlh89136225

      zlh89136225

      历史

      悬赏:100分

      回答:5

      5个月的婴儿病毒感染

      我的宝宝刚5个月,第一天发烧38.5度,这4天体温一直在37度至37.7度之间,医生说像是病毒感染,用护彤和再林有两天了,请问可以用抗病毒药物吗?如果可以,用哪种好?谢谢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及颈部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我的原则是38.5度以下,不要吃退烧药,打退烧针,要给宝宝多喝水。注意环境温度是否过高。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体温升高。

        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

        另外我想说的是不要迷信输液。医生说了,可以吃药的不要打针,可以打针的不要输液,关键是要用对药,而不是用重药。

        注意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情况存在。
        主要的症状及原因有以下:
        发烧的同时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续发烧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热
        在高温场所发高烧的同时,筋疲力尽——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肺炎
        牙床发红、唾液多——口腔炎
        呕吐、抽筋、前囟门凸起——脑膜炎
        呕吐、抽筋、意识不清——肺炎、急性脑病
        尿的次数多、血尿——尿道感染
        发烧的同时,抽风——热性抽筋

        我的孩子有一回发烧,也是的,退烧药才吃下去,不一会就退下去了,过了几个小时又烧起来,如此反复。送去医院看了,验了个血,为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发烧,病毒性感染的一个特征就是反复发烧。

        医生并没有开退热针,也没吊瓶,只是开了3针抗病毒针,打了3天果然就没再高起来过。
        宝宝发烧了吗?
        宝宝到底有没有发烧,粗略来说,使用耳温枪测量后的体温,高于摄氏37.5度时,就表示宝宝身体不适了,此时家长们必须注意宝宝是否有什么症状;若体温到达38度以上,就表示宝宝真的发烧了。 宝宝如果只是38度左右的微烧,但精神状况还是很好,则不用急着马上带宝宝就医,可以在家先行照顾,不需给宝宝吃退烧药,只需提供流质的食物与水份,依宝宝所出现的症状判断发烧的原因,若仍不清楚,可以打电话谘询相关单位。若宝宝向家长们抱怨自己很不舒服,或是体温高于39度时,再考虑给宝宝吃退烧药,但吃完退烧药后,不论是否有效,一定要再就医治疗,否则一般38度左右的发烧,建议不用采取退烧措施,让宝宝自然痊愈,反而可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孩子发烧,别急着降温
        首先别忙着退烧,而是要搞清楚孩子发烧的原因。发烧不是一种疾病,它就像是身体的一个警钟,提醒你身体内部出现异常情况。同时,发烧也是我们身体对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种防御措施,从某种程度来讲,适当的发烧有利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病原体的清除。所以如果孩子不是高烧,就不要急于马上退烧,否则会掩藏真正的病因。

          引起孩子发烧的病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传染病都有可能出现发烧的症状。另外,一岁以内的小宝宝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肠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现发烧的情形。许多情况必须经由医师判断,才能知道发烧的真正原因。



        细菌或病毒,两类感染用药完全不同

        一般来说,细菌与病毒是造成宝宝受到感染的最常见致病源,这两种情况导致的发烧,处理办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细菌感染,只要选准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会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服用病毒灵、板蓝根冲剂、金银花等。病毒感染的发热到一定时间就会自行下降,切不可因为发烧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药都一股脑用上。



          宝宝发烧,药别混着吃

          是否给孩子吃退烧药,需要权衡一番利弊。药物当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让宝宝舒服点儿;但也很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在一般情况下,药物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烧的孩子。服用的方法和剂量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去做。我们建议:在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再给孩子吃退烧药。如果孩子以往有高热惊厥史,不妨在38摄氏度时就给孩子吃退烧药。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常有很多家长给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物,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药半小时没退烧,又加栓剂,然而各种药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烧退得太猛太急,使得体温速降至36摄氏度以下。又产生新的问题。家长可以选定一种退烧药,熟悉它的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透视发烧3阶段

        一般婴幼儿发烧会有下述的顺序,但不一定每个状况都会发生,有时宝宝不会经过发冷阶段,会直接发热,但发烧时有发冷症状的宝宝,大多会烧到39度左右,也会比较难受,当然有时候发烧也会发生排不出汗的情况,因此三阶段的过程家长可作为参考,但不能概括每个宝宝的发烧过程喔!

        1.发冷

        原因&症状

        当宝宝受到感染时,体温调节中枢会自己调高,以保护自己,但是当体温还没上来前,身体会有产热机转,主动把热带到身体中心部位,这时四肢循环会变差,产生手脚冰冷的状况。发冷是发烧的前期,测量体温时可能还不到38度,但宝宝会全身打冷颤,甚至有畏寒的情形。

        处理

        为宝宝添加衣服,并让他多喝些温水,帮助体温上来,以减轻宝宝的痛苦,当宝宝有发冷症状时,千万不要急着帮宝宝降温,这样做反而会让宝宝更不舒服。

        2.发热

        原因&症状
        宝宝发烧时体温攀升,这时皮肤摸起来很烫,表示宝宝已经在发烧了,许多家长们为了让宝宝快点出汗而为其添加更多衣服,却容易让宝宝体温更高,宝宝身体会更加不适!

        处理
        这时家长们应保持室内通风,并让宝宝多摄取些温开水,为宝宝脱去身上多余的衣物。

        3.出汗
        原因&症状
        当宝宝因受到感染而发烧时,体温会自动升高以保护人体,等到感染情况稳定时,人体不需要再派出抗体与白血球来对抗细菌,这时为了降低体温点,把热量带走,所以会产生排汗状况,以降下体温。

        处理
        当宝宝出汗时,表示身体正在散热,家长们应该帮宝宝擦去身上的汗水,以避免汗水阻塞毛孔,阻碍宝宝降温。

        物理降温的最佳方法
           除了药物退烧,运用一些物理方法也可以帮助发烧的孩子降温。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一般有酒精擦浴、冰枕降温或温水擦浴三种办法,那么,哪种方法最适合宝宝呢?

          酒精擦浴是以前人们常用的退烧方法,但是现在不提倡给宝宝用这种方法,用酒精擦拭宝宝的身体,会造成孩子皮肤快速舒张及收缩,对宝宝刺激大,另外还有可能造成小宝宝酒精中毒。

          用冰枕或冰敷额头方式退烧,是许多家长经常采用的。但六个月以内的孩子不宜使用这种方式,因为小宝宝易受外在温度影响,使用冰枕会导致温度下降太快,让宝宝难以适应。另外,宝宝发烧时全身的温度都升高,局部的冰敷只能有局部降温作用,倒不如温水擦拭宝宝全身效果好。

          温水擦浴就是用37℃左右的温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使皮肤的高温(约39℃)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这时还可以再用稍凉的毛巾(约25℃)擦拭额头脸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些降温处理时,如果孩子有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所谓寒冷反应,要立即停止。为什么呢?当病源侵入人体后,体温都要升到一个相应的温度,这就是设定温度。降低设定温度是给孩子退烧的关键。因为设定温度若不改变,散热的同时,身体仍然会发动产热作用来达到目标体温。这时用冷水给孩子擦澡,企图通过散热来退烧,不但无效,反而让孩子发抖寒战,非常痛苦,所以必须先用退烧药物,降低设定温度,这时再辅助物理散热,体温才会真正降下来。

          多穿点还是少穿点?

          宝宝发烧后,常常有一个问题让家长犹豫不决:究竟发烧时应该多穿衣服免得发抖,还是脱掉衣服帮助散热?其实,加减衣服要配合发烧的过程。当设定温度提高、体温开始上升时,孩子会觉得冷,此时应添加长袖透气的薄衫,同时可以给予退烧药。服药半小时之后,药效开始发挥,设定温度被调低了,身体开始散热反应,孩子会冒汗感觉热,此时就应减少衣物,或者采用温水拭浴帮助退烧。

          孩子发烧时不可多吃鸡蛋

          孩子发烧后,通常都会出现食欲不佳的现象,这时候应该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如奶类、藕粉、少油的菜汤等。等体温下降,食欲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肉末菜粥、面条、软饭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另外,要多喝温开水,增加体内组织的水分,这对体温具有稳定作用,可避免体温再度快速升高。

          当孩子发烧时,许多家长觉得应该补充营养,就给孩子吃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鸡蛋,实际上这不但不能降低体温,反而使体内热量增加,促使婴儿的体温升高,不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几招简单的退烧法

          (1)多数宝宝发烧是因为受凉感冒引起,如果宝宝发烧时手脚冷,舌苔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父母可用生姜红糖水为之祛寒,在水里再加两三段一寸长的葱白,更有利宝宝发汗。

          (2)如果宝宝发烧咽喉肿痛,舌苔黄,小便黄而气味重,说明孩子内热较重,这时不能喝姜糖水,而应喝大量温开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盐。

        2008-07-23 23:30:38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谢谢

          avatar of bluefeel7882

          bluefeel7882

          历史

          婴儿发烧全程指导

          婴儿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有些发烧的症状发生,有的父母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求医问诊;有的父母,则只求孩子迅速退烧,吃的、塞的通通来,事实上,过与不及对孩子的健康都是一种负荷。

          哪些原因会引起婴儿发烧

          引起婴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外在因素:

          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的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2、内在因素:

          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3、其他因素:

          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医师对于发烧,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发烧、呕吐、咳嗽,就慌乱不已。殊不知医师治病,首重病因的发现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发烧症状持续表现出来,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因此,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去治疗发烧症状,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发烧不会“烧坏脑子”?

          宝宝一发烧,父母亲之所以会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以往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医疗知识尚未普及,发高烧背后的原因没有区分清楚。

          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发烧时家长只要知道如何处理,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专业的医师,不必过份忧心。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应特别警觉。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这种极端的高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临床上惟有对麻醉过敏,引起恶性发烧才可能达到如此高温。

          因为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退烧是否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认为,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分析发烧的型态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不过,多数医师和学者赞成适度的退烧。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病人头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

          民间错误退烧观念和方法

          综观上述论点,家长应该要有正确的态度,将发烧当作一种警讯。发烧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身体防卫性反应。研究显示,身体负责吞食细菌的白血球,在体温升高时(38℃~39℃)其吞食能力加强。因此当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体温升高时,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要把体温立即降到正常范围,并非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有些父母会使用民间流传的一些退烧方法,例如冷水或酒精拭浴来为孩子退烧,这是不适当的。宝宝发烧时烫热的皮肤突然碰到冷水或酒精,宝宝反应会很剧烈,可能会造成抽搐;而酒精的气味又会使幼儿昏睡,像喝醉了一般。

          此外,传统老一辈的“寒到”的观念,造成一般误以为发烧时必须多穿衣服,其实刚好相反。他说,发烧时全身能散热的地方以皮肤的表面积最大,散热效果最好,假使能将过多的衣服剥除,大量身体的热可经由宽松清凉的外表排除,体温很容易下降。

          真正危险的发烧讯号

          婴儿发烧病理原因可大可小,严重者败血症、脑炎脑膜炎、心肌发炎等,不处理会导致残废或死亡;轻者只是轻微感冒,不理它也会自己好。但这中间的差异若非专业人员实难判断,有时更须借助检验技术才能确实区别。

          宝宝发烧,父母固不必大惊小怪,却也不能掉以轻心,导致病情不可收拾。父母应学会如何有技巧、有知识、有智慧的面对它。当小孩子发烧时会合并其他的表现: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身体感觉极度不舒服,有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的现象,幼小一点的婴儿不会说话,甚至变得躁动哭闹不安。此时,适度的处理,使体温不要太高是合理的,尤其具有发热痉挛或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更是需要。

          六招简单正确的退烧法

          那么哪些方法是爸妈在未带宝宝就医前,可在家中事先处理的呢?综合专家的建议,作为父母的您,正确的退烧方法应该是: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当然,在上述几种退烧方法中,对爸妈而言,最方便且迅速的是退烧药的使用,而每位宝宝家里确实都必须常备退烧药以因应不时之需,免得临时半夜发烧束手无策。退烧药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则,何时用、怎样用,平时宜有正确观念,才不会效果不佳或甚至退烧失控。

          退烧药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一般以水剂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级,阿斯匹灵锭剂退烧效果也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阿斯匹灵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不宜使用。

          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用量宁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体温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门,造成腹泻。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过敏休克。退烧的方法很多,一定可以降温,家长不必一时性急,因小失大。

          另外,不同的退烧药最好不要随意的互相并用,因为剂量不好控制,还是单独使用比较安全。还有,退烧药也不可多服几次或将剂量增加,以加强退烧的效果。千万要记住,“药也是毒”的道理,任何药物(包括退烧药)都有它们一定的用法,吃多了即会产生毒性。许多父母因爱儿心切,而把过多的退烧剂给幼儿服用,但却没退烧,反而烧得更厉害,因为退烧药的毒性反应之一,就是让体温升高。

          总之,婴儿发高烧,父母不必愈来愈紧张,只要按照上述各种建议,观察宝宝活动力、补充水分、必要时适度退烧,体温多半可获得降低,翌日再带宝宝就医即可。



          小儿发烧少打针
          有些父母一见小儿发烧,就急着让医生给孩子打退烧针。虽然打针退热快,但也会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目前用于儿童的针剂主要是吡唑酮类,如安乃近、安基比林等。这类药物可引起人体虚脱甚至休克,产生药疹、荨麻疹或剥脱性皮炎,并可发生颗粒性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后果。此外,肌肉注射,易引起臀部肌肉损伤感染,甚至导致臀部肌肉萎缩或麻痹等并发症。
          宝宝发烧的处理原则
          发烧的原因主要是由疾病引起,如:呼吸道感染、脑膜炎、泌尿道感染等,因此应适时找出发烧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退烧。若体温不稳定,则表示疾病尚未痊愈,疾病痊愈,发烧即退。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最易引起父母亲的担心。
          定义:体温高于下列温度,则称为发烧。
           肛温:38℃
           口温:37.8℃(耳温与口温相同)
           腋温:37.5℃
           背温:37.5℃
          合并的症状:小儿发烧除了体温上升外,可能会有
           食欲不佳
           嗜睡
           哭闹不休
           活动力减退
           昏睡、昏迷
           抽筋、头部僵硬
           发紫、呼吸困难
          量体温的正确方法:先甩动温度计,使水银下降至三十五度以下。
           腋温:将温度计放置于腋下,固定手臂,勿令其任意挥动,测量四~五分钟。
           口温:儿童勿用此法以防温度计咬断。
           肛温:新生儿时期较建议采用此法。
           背温:将温度计置于背上并平躺测量4~5分钟。
          发烧应如何处理:
           减少穿衣盖被。
           多喝开水。
           睡冰枕。
           温水拭浴。
           保持空气流通,维持室温26~28℃。
           勿自行服成药。
           随时监测儿童体温变化。
          发烧若伴有下列情况则应立刻送医。
           *发烧超过38.5℃。
           *活动力差
           *虚弱
           *呼吸困难
           *无法进食、剧烈呕吐
           *抽筋、头部僵硬
           *身上出现紫斑
           *二个月以下之幼儿
           *儿童本身患有严重疾病
           *连续发烧二天以上
          结论:
          父母在儿童发烧时,千万不要过份紧张耽心,除了就医外,尽量维持幼儿的舒适,只要平时具备基本的发烧处理知识,一定可以帮助儿童回复健康的身体。




          所有的退烧药,如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等都含有咖啡因、非那西汀成分,有较大的副作用,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也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

            如果非需要用退烧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小儿常用的退烧药有布洛芬、来比林、百服宁、小儿退热栓等。也可以选用中药如柴胡、羚羊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对小儿退烧效果也很好。

            能不输液就不输

            有的家长认为小儿感冒输液比服药退烧快,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而且要求用抗生素。其实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作用。我们的原则是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因为输液有时会产生副作用。当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时,可考虑使用抗生素。但无论用什么药物,都要注意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服药期间要多给孩子喝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退烧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风热、内热外寒等不同的症候,强调要辨证施治,对症用药,这一点对小儿尤其重要。有的家庭备有“小药箱”,孩子感冒了不到医院看,拿家里储存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药店给孩子买药吃,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有不少成人用的感冒药,对孩子有危害,所以小儿感冒用药要特别慎重。

          2008-07-23 23:55:24

            avatar of beibei3685

            beibei3685

            历史

            这个医生说话也太不负责了,怎么能说像呢,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扎针多折磨孩子啊.
            建议你去大医院再给宝宝检查检查,看到底是不是病毒感染.用错药会耽误病情的.

            祝宝宝早日恢复健康!

            2008-07-24 00:12:25

              avatar of mfyangyang

              mfyangyang

              历史

              我觉得最重要是喝多点水啦,有医生建议喝点抗病毒口服液

              2008-07-24 05:59:21

                avatar of 浩仔

                浩仔

                历史

                夏天到来了,注意夏季热对宝宝的影响


                夏天一到,6个月大的安安突然发烧了。一向健康的可爱的宝宝,一下变得爱哭闹、食量减少、睡眠不稳、烦躁不安。害得年轻的妈妈手足失措,紧张得不得了。第一次带去给医生检查,没有咳嗽或流鼻涕,也没有呕吐或腹泻,不像是感冒。医生就要求妈妈仔细测量安安的体温。几天下来,发现几乎都是每天清晨开始发烧,下午就退下来。于是,医生给了妈妈一个诊断——“夏季热”,开了一张处方——“物理降温-开冷气”。年轻的妈妈半信半疑,为何医生给她的处方不是药物呢?结果第二天开始,安安的体温下降了,食欲慢慢恢复,体重又开始增加了。年轻的妈妈终于悟出了“夏季热”的道理。

                什么是夏季热?
                所谓“夏季热”,顾名思义,是指在夏季因气温升高,幼儿的体温调节不佳,而长期持续性的发热。

                夏季热是如何产生的?
                夏季热主要因为环境温度升高,婴幼儿的中枢神经尚未成熟,调节体温的能力还较差,致使体温升高。这跟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其他传染病一样也会引起发热,但有区别。

                主要症状
                发烧是夏季热的特点,而发烧本身也有特点。每天以规则的升降持续整个夏季直到秋天凉快时才恢复正常。体温每天子清晨开始升高、下午渐退,傍晚最低,过半夜后渐渐又回升。体温大部分是轻温(腋下温度37℃~38℃,肛门温度37.5℃~38.5℃),在清晨,湿度高,排汗不好,空气流动少,亦会觉得闷,此时婴幼儿最易发热。在夏天台风来袭,或下大雨时,气温下降,病儿的体温也随之降低
                除了发热外,一般少有其他症状,只是在发热期间有食欲不振,睡眠不好、爱哭闹等现象,结果体重没有增加或增加情形不佳。一旦夏季热病儿的体温变化有所改变,或突然变为高烧,则可能会有其他疾病的感染。

                夏季热会反复发生吗?
                这是一个相当敏感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在3岁以内的幼儿,中枢神经体温调节功能成熟度尚未完全,理论上都有可能发生。满3岁以后,则极少发生。
                夏季热的发生并无性别差异,男女两性一样会发生。另外,同一家族的兄弟姐妹,常会同时发生,双胞胎也经常同时发生夏季热。

                如何预防与治疗
                冰力爸爸提醒您:退烧药或其他药物对夏季热不见得有效。因夏季热病因不是一般感染,而是环境高温所致。治疗方法一是改变病儿的环境温度,二是物理降温。
                如有冷气房,把宝宝放置在这里,调整室温在20℃左右,其体温很快降低。另外,家中常备冰力降温贴,可以及时有效地帮助宝宝降温,特别是在外出旅游等时候,使用降温贴是非常方便的降温手段。

                温馨小提示
                夏季热是夏天小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每年总会看到一些年轻妈妈,抱着发烧的小孩,到处求医吃药,而不得结果。若是对夏季热能了解清楚,按照医生的要求来做,对母亲及宝宝都是一大福音。有些母亲有了一次经验后,驾轻就熟地做好准备工作,在家中准备一些物理降温的东西,比如降温贴等来帮助小孩度过炎热的夏天!但愿读者看过本篇之后,夏季热这个名词带给每位年轻妈妈的,是了解而不是误解、是轻松而不是害怕!








                预防宝宝夏季热及中暑


                夏天天气炎热,有时不只大人热得受不了,连小宝宝都热得「发烧」了!夏季热是小儿常见的问题,另外,夏天出游时,也要预防中暑发生喔!





                  夏季热小档案





                  【发作季节】常见在6月~9月的季节。





                  【幼儿年龄】常见于6个月大~2岁的婴幼儿,特别是1岁以下的婴儿。





                  【特征】有些宝宝处在高温的环境中或是夏季时每天接近清晨时分,身体就出现发烧的现象,温度大约在摄氏37~38度左右,没有伴随其它明显的感冒症状,但可能会有睡不安稳、胃口较差、烦躁不安的情况,通常持续发烧至中午,等过了中午时分,体温又恢复正常。





                  宝宝莫名其妙发烧了!





                  一般认为,婴幼儿体温调节的中枢神经发育尚未成熟,加上台湾地区夏天天气高温炎热,小宝宝在调节体温功能运作不佳的情况下,就可能出现体温上升的状况。





                  发生夏季热的宝宝,有可能整个夏天都持续或偶尔就有体温升高的现象,如果家长带宝宝让医师检查后,确认没有特殊的病因,医师通常就会建议妈妈应采物理降温的方式来让宝宝退烧。





                  居家防范措施





                  一般来说,除非宝宝的体温超过摄氏38.5度,才需要使用退烧药来帮助宝宝降温;否则,家长可以先从居家护理着手,让宝宝自然退烧。如果确认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发烧,经过以下处理,通常30~60分钟后,宝宝体温自然会回到正常范围内。平日家中仍需备有小儿专用的退烧药。





                  1. 【冷气降温法】感觉宝宝发烧时,最好将室内的冷气再调降几度,大约维持在摄氏24度左右甚至更低,必要时整个炎热的白天,都使用冷气或空调,让宝宝处在凉爽、恒温的室内环境。





                  2. 【多喝水】让小宝宝多喝水或果汁,大一点的幼儿也可以提供比较清凉消暑的饮料或水果,例如:绿豆汤、乌梅汁、西瓜等。





                  3. 【更换衣服】为宝宝换上透气、吸汗、轻爽的衣服,特别是发烧时,不要刻意再帮宝宝加衣服,以免散热更差,不易降低体温。





                  4. 【洗个温水澡】当宝宝满身汗时,不妨泡泡温水澡,除了可以改善宝宝烦躁的情绪外,也能打开身上的毛细孔,帮助散热。不过,洗好澡后要擦干,且换穿有袖的薄上衣才继续吹冷气,以免着凉。





                  不是夏天发烧都是夏季热喔!





                  虽然,夏季热是宝宝夏天常见的发烧原因,不过,夏天宝宝也是有可能伤风感冒的,因此,家长要留意宝宝是否有伴随其它的症状,并确认食欲、活动力及精神状态与平日无异,需留意发烧能否因为环境降温就逐渐恢复正常,否则,仍要提防是由其它疾病而引起的发烧。特别是3个月大以下的婴儿,因身体抵抗力差,如有发烧,务必带给小儿科医师检查。





                  夏季热需要治疗吗?





                  每个宝宝的发育状况不同,有的宝宝易有体温调节问题,有的则不会,一般来说,如果确定是夏季热,通常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只要多注意居家环境的气温控制,平常也可以利用傍晚天气较凉爽的时间,带宝宝至附近公园散步,有机会让身体适应外界的气候。





                  大约过了九月,炎热气候势力已减弱,夏季热的问题也就会减少,另外,宝宝大约3岁之后,身体调节功能已经可以正常运作,就比较不会再出现夏季热。





                  中暑小档案





                  【发作地点】长时间处在高温、闷热的环境。





                  【年龄】大小宝宝及大人都可能会中暑,相对幼儿的体积小,与环境接触的体表面积大,所以更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特征】宝宝小脸会出现发烫、肤色红润,但触感干燥,伴有烦躁不安、哭闹,呼吸及脉搏加速;严重时,可能会有四肢无力、活动力不佳、晕眩、抽搐,甚至昏迷的状况发生。





                  夏天出游易中暑





                  夏季除了夏季热的困扰外,家长应该留意中暑的发生。





                  很多家长可能会利用家中哥哥姐姐放暑假,带着全家大小一同出游,如果家中刚好又有个小宝宝,就要特别注意中暑的问题。





                  中暑的发生多半是因为长时间处在高温、湿热、无风的环境,例如:塞车时坐在车内、没有遮蔽物的游乐区等,就容易造成身体排热不正常,引起中暑的现象。




















                宝宝“夏季热”喝粥来调





                  在炎夏酷暑季节,婴幼儿常会患一种长期发热的疾病,称为夏季热,又叫暑热症,多见于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由于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加之发汗机能不健全,以致排汗不畅,散热慢,难以适应夏季的酷热环境,造成发热持久不退。





                  这里推荐几款食疗调养粥:





                  荷叶冬瓜粥





                  用料:取新鲜的荷叶两张,洗净后煎汤500毫升左右,滤后取汁备用。





                  制法:冬瓜250克,去皮,切成小块状,加入荷叶汁及粳米30克,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早、晚服用。





                  功效:冬瓜可清热生津、利水止渴,荷叶清热解暑。





                  适合人群:适用于发热不退,口渴,尿少的病儿。





                  蚕茧山豆粥





                  用料:取蚕茧10只,红枣10个,山药30克,糯米3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蚕茧煎汤500毫升,滤液去渣,再将红枣去核,山药、粳米加入煮成稀粥,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蚕茧止渴解毒,山药、红枣健脾和胃。





                  适合人群:适用于低热、神疲乏力、胃纳减退,大便溏薄患儿。





                  益气清暑粥





                  用料:取西洋参1克,北沙参10克,石斛10克,知母5克,粳米30克。





                  制法:先将北沙参、石斛、知母用布包加水煎30分钟,去渣留汁备用。再将西洋参研成粉末,与粳米加入药汁中煮成粥,加白糖调味,早晚服用。





                  功效:西洋参益气养阴,北沙参、石斛、知母养阴清热止渴。





                  适合人群:适用于发热持续不退,口渴,无汗或少汗的患儿。

















                多喂水,防止宝宝夏季脱水热


                出于散热的需要,婴儿每天要排出大量的汗液以维持体温的恒定。由于婴儿的肾功能尚未成熟,不能像成人那样浓缩尿液,以减少水分的丢失,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补水100~150毫升。若水分补充不及时,婴儿就很容易发生细胞脱水,促使体温升高。据测定,体温每升高1℃,体内水分即可多蒸发10%。也就是说,脱水可造成发热,发热又能加重脱水,最终导致脱水热。


                  在夏季,当婴儿睡眠不安,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时,家长应想到可能是婴儿口渴引起的。只要立即给其喂些温开水,婴儿就会很快安静下来。





                  一旦出现脱水热,家长不要惊慌,一方面可用纱布蘸些温水给婴儿擦拭额头、颈部、腋下、大腿等处,进行物理降温;另一方面,要立即给婴儿口服5%的葡萄糖水或温开水,或喂些西瓜汁。对于这种发热,服用退热药是难以纠正的,只有及时补水,发热才能很快退下来。





                  有些年轻父母没有经验,总以为婴儿哭闹是因为肚子饿了,不仅不及时给婴儿喂水,反而迫不及待地喂高浓度的牛奶、果汁或糖水等。殊不知,这样反而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宝宝“夏季热”请看中医


                小明是独生子,虎头虎脑特别可爱,上个月才满3岁。近20多天来,一直发热不退,可把家里人给急坏了,带着小明到处求医。先后用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磺胺类等多种抗菌素治疗,仍天天发热,做胸部透视、肥达氏反应,大小便及血常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最后说他是“夏季热”,建议看中医。





                来诊时见患儿唇红,精神稍倦。其母亲述患儿有轻咳,口干多饮,汗少,小便多而清长,夜睡不宁,胃纳略减,测体温38.2℃。舌质淡红,舌苔略厚,微黄,脉细数,指纹略紫。按照中医辨证,属于感暑伏热,气阴两虚。治疗上宜解暑清热,益气养阴。用自拟方药“香荷清暑益气汤”(药物:香薷、北杏、连翘、菊花、滑石、荷花叶、芦根、太子参、蝉衣、地骨皮、淡竹叶、甘草)。服药三剂,体温降至37.5℃以下,口干减轻,有微汗,夜能安寝,仍咳,按照原方加减,再服六剂,诸症悉除。





                小儿夏季热,属中医的暑热症范畴,为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的疾病,是我国中南部地区小儿常见病之一。以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为其临床主要表现,病发于夏季暑热之时,故名。本病外因暑热之气,内因脾胃虚弱而生。中医理论认为婴幼儿为稚阳稚阴之体。体弱不耐暑热熏蒸,暑气乘虚侵袭肺胃,肺气失宣则汗闭,汗闭热不能泄,因而发热不退;暑气内蕴,耗伤胃内阴津,而致口渴引饮;暑热伤气,气不能化水,故尿清长而频。汗与小便,同属阴津,异物同源,汗闭尿更多,尿多阴津更伤,结果患儿便口渴喜饮。如此形成发热、无汗、多饮、多尿的主要症状。





                再加上盛暑之时必兼湿,湿热之邪易犯脾胃。暑湿相合为患,多缠绵难愈。久病又必累及肾气。因此本病的发病过程,伤及气津,关系肺胃及脾肾。临床上可分为暑伤肺胃、暑湿伤脾、上盛下虚、热留阴分诸证型。但无论属虚属实,兼证如何,均因暑热之邪外侵,极易损伤阴津。凡大苦大寒之中草药,最易化燥伤阴;辛燥下泄之药物,亦散利耗劫阴液,均不宜使用。暑多挟湿,滋滞之品慎用为善。故治疗根本之法,当清暑护阴,轻清疏透,甘凉和润为要。若肺卫热盛者,重于清宣肺气;阴虚明显者,养胃阴为先;脾胃虚弱者,补中益气为主;下元虚冷者,配以温阳补肾;久热不退,邪伏阴分者,则滋阴清热,透营泄热。





                虽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空调设备逐渐进入家庭,本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在边远山区农村仍屡见不鲜。笔者在粤北山区也频见此病,在长期临床中,以自拟“香荷清暑益气汤”治之,多有显效,方中以香薷解暑,发越阳气,佐以杏仁;更配以荷叶透暑邪外泄,功效更捷;菊花、连翘、蝉衣轻宣之品,辛凉解表;滑石、甘草清暑利湿;投以淡竹叶清心除烦,加强利湿之力;太子参、芦根益气、清热、生津,使气津得救;地骨皮以退久热。诸药合用,共奏辛凉透表而不致汗出过多,清心利尿除湿又不致伤阴,清热解暑又不嫌过于寒凉,补虚扶正而不留邪之功。故暑邪可解,气津自复。





                俗话说“防重于治”,由于本病初起时,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病容,高热而精神爽快,好玩,食欲正常。久病后则可显现慢性面容,食欲渐减,面色少华,日渐消瘦,烦躁哭闹,部分患儿次年夏季仍可发病,对小儿健康发育影响极大。故预防本病的发生,应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预防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幼童居室应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夏日多饮水,适时添减衣着,多户外活动,吸收新鲜空气,适应外界环境。





                3.多病体弱的幼儿,注意护理,不宜盛夏时节断乳,如需断乳,应注意喂养,加强营养。





                4.酷暑期间,尽可能移居阴凉通风之处,尤其是前一年曾患本病者。





                5.春夏季节,婴幼儿长期发热,在排除期它疾患时,应注意考虑本病,要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滥用抗菌素,以免产生不良影响,拖延病情。





                6.大江以南,地卑气薄,湿胜热蒸,故春夏之交,始用清凉饮料,尤其上年患过本症的患儿,每日可以鲜藿香6~10克,煎汤代茶;盛夏季节,选用清凉解暑药,如甘菊、桑叶、荷梗、车前草、蛇舌草、冬瓜皮、西瓜皮、金丝草、莲蓬等。脾虚体弱孩童可健脾补肾:选用太子参、白术、淮山、红枣、覆盆子、菟丝子、蚕茧之类。尽可能防止本病的发生。




















                宝宝“夏季热” 饮食巧调理





                世界美食网[food.icxo.com]讯:小儿夏季热属于中医的“暑温”的范畴,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是我国东南及中南部地区小儿多见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有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因病发于夏季暑热之时故名。本病外因暑热之气,内因脾胃虚弱而生。



                中医理论认为婴幼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不耐暑热熏蒸,暑热乘虚侵袭肺胃,肺气失宣则汗闭,汗闭热不能泄,因而发热不退;暑气内蕴,耗伤胃内阴津,而致口渴喜饮;暑热伤气,气不能化水,故尿清长而频。汗与小便同属津液所化,异物同源,汗闭尿更多,尿多阴津更伤,结果患儿便口渴喜饮。如此形成发热、无汗、多饮、多尿的主要症状。且气候愈热,体温愈高,即使用解热药,也无法使体温下降,只有在气候凉爽或雨后,体温才有所下降。



                  到秋凉之后,上述症状便可不治而愈。虽然“夏季热”可不治而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因“夏季热”长期发热,会加快机体新陈代谢,消耗增加,抵抗力降低,若不及时防治也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而且容易产生并发症。对小儿“夏季热”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可选用以下食疗方,既经济,效果也不错。



                  荷叶冬瓜粥取新鲜的荷叶两张,洗净后煎汤500毫升左右,滤后取汁备用。冬瓜250克,去皮,切成小块状,加入荷叶汁及粳米30克,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早、晚服用。适用于发热不退、口渴、尿少的患儿。



                  蚕茧山药粥取蚕茧10只,红枣10只,山药30克,糯米30克,白糖适量。先将蚕茧煎汤500毫升,滤液去渣,再将红枣去核,加入山药、粳米煮成稀粥,早晚各服一次。适用于低热、神疲乏力、胃纳减退、大便溏薄患儿。



                  益气清暑粥取西洋参1克,北沙参10克,石斛10克,知母5克,粳米30克。先将北沙参、石斛、知母用布包加水煎30分钟,去渣留汁备用。再将西洋参研成粉末,与粳米加入药汁中煮成粥,加白糖调味,早晚服用。适用于发热持续不退、口渴、无汗或少汗的患儿。



                  三鲜饮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约10分钟,加入适量蜂蜜搅匀,冷却后代茶饮。适用于发热不退、心烦、口渴、尿少的患儿。



                  绿豆红枣汤绿豆250克,红枣15枚,共煎汤,煎好后加糖少许温服,适用于发热而微汗者。



                  调胃藕荷粥鲜藕一节,切成细粒;粳米50克,加水煮为稀粥。待藕粒酥熟后覆盖鲜荷叶1/4张,再煮沸,揭去荷叶,加白糖调味服食。适用于“夏季热”伴食欲不振之患儿。



                  西瓜番茄汁将西瓜、番茄一起绞汁,适用于口渴、心烦、食欲不振及小便赤黄等症。



                  荷叶粥鲜荷叶1张,洗净后煎汤500毫升,再加粳米100克及白糖适量煮粥,早晚服食。适用于暑湿泄泻、发热者。



                  瘦肉丝瓜汤瘦猪肉100克切丝,丝瓜250克切块。将猪肉用菜油炒后同丝瓜一起煮汤,煮熟后加盐调味食之。适用于暑热食少、体形消瘦之“夏季热”患儿。



                  菊花粥粳米50克,冰糖适量,加水煮粥,粥快熟时加入菊花6克,再煮约10分钟即成。能清热解暑、醒脑提神。



                  绿豆莲子粥绿豆30克,莲子50克,糯米50~100克,白糖适量。先煮绿豆,至熟后加入莲子与糯米,煮烂成粥,放入白糖调味,一日分3次服。



                  在食疗基础上,还应采取以下措施,才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打开门窗通风,或者打开电扇,让室内空气流通,使孩子的居室温度降下来。有空调设备者更佳。



                  2.使用比病儿体温约低3℃~4℃的温水洗浴,每天2~3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



                  3.给病儿适当多饮水,以凉开水为佳。果汁、蔬菜汁亦可。



                  4.“夏季热”并非细菌侵入人体所致,故不要动辄便用抗生素,否则不仅无益,反可能招来不良反应,损害孩子健康。



                  5.加强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提高适应能力。



                  6.多病体弱的幼儿不宜盛夏时断乳,如需断乳,应注意护理,加强营养。



















                宝宝“夏季热”重在调养







                夏天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适,小儿特别易与一种叫做“夏季热”的疾病结缘。夏季热的主要症状有发烧、口渴、多尿、少汗或无汗,待到秋凉时自然痊愈,故又有小儿“暑热症”之称。



                  绝大多数“夏季热”病儿为周岁前后到两岁,6个月以下与3岁以上罹患者极少见。确切病因尚未弄清,推测可能与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汗腺功能不足、出汗少、不易散热等有关。病程一般历时1—2个月,也有长达3—4个月者,但最终都能康复,虽有惊而无险,父母不必过虑。



                  此病的主要治疗措施在于家庭调养,具体方法如下:



                  居室降温打开门窗通风,或者打开电扇,让室内空气流通,使孩子的居室温度降下来。有空调设备者更佳。



                  温水浴使用比病儿体温约低3—4℃的温水洗浴,每天2—3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



                  补充水分给病儿适当多饮水,以凉开水为佳。果汁、蔬菜汁亦可。



                  毋滥用抗生素“夏季热”并非细菌侵入人体所致,故不要动辄便上抗生素,否则不仅无益,反可能招来不良反应,损害孩子的健康。



                  食疗在实施上述措施的同时辅以食疗,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以下几款值得推荐:



                  ·西瓜切开西瓜取其瓤,用纱布绞汁后喂服,可获得清暑热、生津液之效果,达到降温之目的。



                  ·荸荠蕹菜汤荸荠10个去皮切片,蕹菜200——250克洗净切段,煮汤服用,每日2—3次。



                  ·绿豆莲子粥绿豆30克,莲子(去心)50克,糯米50—100克,矾碱少许,白糖适量。先煮绿豆,加入矾碱,至熟后加入莲子与糯米,煮烂成粥,放入白糖调味,一日分3次服。



                  ·蚕茧大枣汤蚕茧、大枣各20枚,一起煎汤饮服。具有补益、止渴、摄尿的作用。



                  ·清凉绿豆粥绿豆30克,粳米50克,加水煮为稀粥,撒入薄荷末3克,搅匀后再煮沸,放少量白糖或食盐饮服。适用于暑热少汗之病儿。



                  ·调胃藕荷粥鲜藕一节,切成细粒;粳米50克,加水煮为稀粥。待藕粒酥熟后覆盖鲜荷叶1/4张,再煮沸,揭去荷叶,加白糖调味服食。适用于“夏季热”伴食欲不振之病儿。



                  ·黄瓜豆腐汤黄瓜250克,去瓤后切成条状,豆腐250克,一起煮汤,加盐调味后饮汤吃瓜和豆腐。适用于“夏季热”伴口渴多饮之病儿。



                  ·瘦肉丝瓜汤瘦猪肉100克切丝,丝瓜250克切块。将猪肉用菜油炒后同丝瓜一起煮汤,煮熟后加盐调味食之。适用于暑热食少、体形消瘦之“夏季热”病儿。



                  ·清热豆腐饮豆腐200克,生石膏50克打碎撒在豆腐上,隔水用小火蒸2小时,滤出汁液,加盐调味饮服。适用于体温较高之“夏季热”病儿。



















                夏季热宝宝如何护理

                1.患儿少汗或无汗时,应给患儿多洗温水浴,有利于患儿的皮肤血管扩张,散热。

                  2.夏季热的治疗,还是中药的效果好,如金银花露或金银花、六一散等都能清热解渴。



                  3.房间要阴凉通风,在室内洒点水降温,避免高温的刺激,可能的话到凉爽的地方度假。



                  4少吃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同时也应注意小儿的营养,有利于患儿排尿和降温的绿豆汤、西瓜、百合汤等食物就十分适合。

                2008-07-30 15: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