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常见病  > 宝宝从小就咬指甲

      pic of user:lengyue1216

      lengyue1216

      历史

      悬赏:100分

      回答:4

      宝宝从小就咬指甲

      请教:宝宝从小就咬指甲,现在4岁了还在咬。小指甲都快咬没有了,不知道这是习惯还是病症?
      请有经验的家长或老师给予传授

        avatar of yanhong2008

        yanhong2008

        历史

         

        孩子咬指甲是一种常见现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咬指甲的经历。因此,一些年轻父母对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往往不在意。其实,咬指甲是一种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危害。

        解放军304医院消化科李艳梅医生介绍说,人的手接触外界最多,特别是孩子,出于好奇,总喜欢这儿摸摸,那儿抓抓,甚至在地上爬,在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沾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缝是利于细菌滋生的场所,虫卵在指甲缝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咬指甲时,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导致口腔或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或者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等。

        经常咬指甲还会对儿童的牙齿造成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如牙齿外暴,门牙缺角,影响孩子的容貌。咬指甲还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损伤甲板,使甲板缩短,周边不整齐,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来光泽,如侵及甲沟,造成甲沟炎。

        据报道,目前中国很多儿童体内含铅量过高,除了大气铅污染外,儿童玩具、食品包装和学习用品等带颜色的塑料产品铅含量较高。孩子在玩这些玩具时,手上就会沾染铅,咬指甲时就会把铅吃进体内,因而,纠正爱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儿童铅的摄入。

        李医生说,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

        专家告诉我们,吸吮是人类早期的重要欲望之一,婴儿时期吸吮手指是正常的,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婴儿时期做父母的必须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孩子的这种欲望。而有些孩子养成吃手的习惯,是由于母乳不足,或母亲工作需要,不能用母乳喂养时,使婴儿吸吮要求得不到满足,孩子就可能转而开始“吃”自己的手指。

        还有的孩子突然被断奶,也就是说婴儿的吸吮行为被突然中断,也可能促使孩子养成吃手的习惯。因此,给孩子断奶要逐渐进行,不能指望三两天之内就干脆利落地把奶全部断掉。断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帮助孩子在心理上摆脱吸吮母乳的需求,设法减少孩子依赖吸吮的饮食方式进食,使孩子逐渐适应其他进食方式。另外, 吸允手指或咬指甲这种现象的发生常与精神紧张有关,如生活环境改变,比如孩子入托时因紧张容易诱发此症。大人在心情烦躁、紧张不安时,知道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使自己的紧张心情得以缓解。儿童却不会,他们无法用语言来正确表达自己的心理状态。一些孩子在心理不安、不满或紧张时,便常借吸吮手指、咬指甲等方式来平稳自己的情绪。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等性格特点的小儿容易患此症。

        还有些小儿的这种吸允手指、咬指甲的行为是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的,但也有些患儿诱因不明。专家指出,这种现象一旦形成习惯,即使没有诱因,也可能发生。如果您的孩子有此种不良行为习惯,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矫治:

        1.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要注意满足孩子被爱和被关怀的情感要求,父母应当从百忙的工作、家务中抽出时间,多与孩子在一起,交流感情,并多进行肌肤间的接触,陪孩子做游戏,陪孩子睡觉,在睡觉前给孩子以抚摸等温情,使孩子有充足的幸福感和满意感。

        2. 鼓励孩子多与同伴玩耍,给孩子安排一些合适的手工活动,尽量使他们不闲待着,如让孩子玩积木、玩沙子、画画、做游戏等,以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健康向上、快乐、活泼的活动中,以使孩子忘记这种不良行为。

        3. 对孩子的吸吮手指和咬指甲的行为,父母在给孩子进行矫正时,父母的态度要和蔼亲切,语言动作要轻柔,千万不要大声呵斥、恐吓、打骂,不要采取简单粗暴的禁止,因为这样只会强化这种行为,使孩子感到更紧张,甚至产生自卑感、孤独感等不健康心理。

        4. 对于孩子因吸吮行为及咬指甲行为,遭受小朋友讥笑时,父母要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与安慰,要鼓励孩子改掉这种不良行为,在小朋友面前树立孩子的良好形象,千万不要在众人的面前呵斥孩子,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改掉不良行为的信心。

        孩子吸允手指或咬指甲一般不是由于孩子缺乏某些微量元素,而是一种习惯问题,多见于3~6岁儿童。多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行为可自行消失,少数顽固者可持续到成年。

        孩子吮指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在婴儿期,吮指是作为吃奶反射的一种表现,有时也是由于母乳不足或等待哺乳时间过长而产生不满所引起的。孩子3岁后才开始吮指,则主要是由于父母爱护不够或过分溺爱而养成的习惯。一些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婴儿没有安全感或心情焦虑,也会导致吮指行为。>>>吸吮手指的心理原因

        可见,孩子吮指与其父母对他们照顾不周或过分周到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家长如发现孩子有吮指习惯,就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注意以下事项:

        母亲一定要按时喂奶,让孩子吃饱,同时,父母应充分地与孩子在一起玩耍,多些拥抱和抚摸,使孩子在精神上同样得到满足。两岁以前的孩子最好与父母亲睡在一起,孩子常因依恋父母或害怕黑夜而难以入睡。夜里不管孩子是否哭闹,都应多查看几遍,如果孩子在吮指,应把他的小手从嘴边拿开。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责任感,多给孩子关怀和鼓励。孩子吮指时,父母应避免流露出在注意他的举动,更不应该当面提出批评。事实上,许多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吮指习惯。当孩子停止吮指头时,父母要及时表扬他,并用搂抱、亲吻等热情方式爱抚他。如果父母迫不及待地想帮助孩子改掉吮指习惯,也不可粗暴斥责,甚至打孩子的手或嘴,而应温和地对孩子讲些他容易接受的话,这样效果要好得多。>>>宝宝小手指的益智游戏

        例如,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很喜欢你不吮指头的样子”;“你不吮指头时真像个大孩子”;“吮指时会将病菌带进肚子里,肚子里有虫后会使你的肚子疼的”;等等。另外,家长可以采用“替代法”和“转移法”解除孩子的吮指行为。例如,孩子吮指时,给他一件玩具,教他唱一支歌等等

        2008-08-13 12:59:29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糖炒栗子

          糖炒栗子

          历史

          因为宝宝一直咬,所以已经形成了习惯,妈妈在早期就应该给宝宝改过来。
          我觉得最好还是跟宝宝沟通一下,可以问问宝宝为什么要咬指甲,有可能有时候宝宝的答案很幼稚、好笑,不过那也是我们了解宝宝的一种途径。
          另外,不放心的话,可以到儿童医院做个检查,如果是病症就及时治疗,当然不是最好。
          祝宝宝早日改掉这个习惯。

          2008-08-07 13:52:39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咬指甲在高度紧张的孩子中比较常见,而且还有遗传倾向。这些孩子一感到紧张就开始咬指甲——例如,在学校等待探访的时候和看到电影中的恐怖镜头的时候。如果孩子平时很快乐,也很有成就,那么,他即使有这种习惯,也不一定是个不好的迹象。尽管如此,这种现象还是值得认真对待的。


            如果对咬指甲的孩子唠唠叨叨地责骂或者惩罚,通常也只能让他停止一会儿,因为他们很少能意识到自己在咬指甲。不仅如此,责骂和惩罚最终还会使孩子更加紧张。如果在孩子的指甲上涂上苦味的药,孩子就会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而且这样做只能使他更加紧张,从而使这种习惯继续延长。


            因此,比较好的作法是找出孩子的压力是什么,然后再想办法排除这些压力。他是不是不停地受到催促、纠正、警告或者责备?你是不是对他的学习期望得太多?你应该向老师咨询一下有关他在学校的适应情况。如果他看到电影和电视上的暴力镜头时比一般孩子显得紧张,就干脆地禁止他看这类节目。


            如果你的孩子在其他方面都表现得很好,就不要过多地说他咬指甲的事了。但是,如果他是表现不好的孩子,那就需要找学校的心理医生咨询一下,或者找家庭机构的社会福利工作者商议一下。总之,应该注意的是导致孩子焦虑的原因,而不是咬指甲这一行为本身。


            有些孩子咬指甲只是一种与其他无关的紧张习惯。如果这些孩子能意识到同学和朋友可能会嘲笑他们,他们一般都希望改掉这种习惯。同辈人的鄙视常常会对他们产生刺激,从而迫使他们去努力改掉这一习惯。如果给女孩一套修指甲用具,就可能给她提供额外的动力。还可以在孩子不咬指甲的日子奖励他们贴画,或者在他们的手指头上粘上小贴画,这样就可以提醒他们不要再去咬指甲。有些大一点的孩子能够懂得,父母在他们的指甲上涂抹苦味的药并不是对他们的惩罚。他们觉得这是提醒自己不咬指甲的好办法。但是,如果父母唠唠叨叨地责骂,就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要记住,咬指甲的行为虽然不好看,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多数孩子最终都会自愿地停止这种行为。因此,不要把这个小习惯看得太严重,不要让它影响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不要把本来与此无关的孩子个性问题牵扯进去。


            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早纠正

            小孩子咬指甲是一种常见现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咬指甲的经历。因此,一些年轻父母对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往往不在意。其实,咬指甲是一种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危害。

            解放军304医院消化科李艳梅医生介绍说,人的手接触外界最多,特别是孩子,出于好奇,总喜欢这儿摸摸,那儿抓抓,甚至在地上爬,在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沾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缝是利于细菌滋生的场所,虫卵在指甲缝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咬指甲时,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导致口腔或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或者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等。

            经常咬指甲还会对儿童的牙齿造成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如牙齿外暴,门牙缺角,影响孩子的容貌。咬指甲还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损伤甲板,使甲板缩短,周边不整齐,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来光泽,如侵及甲沟,造成甲沟炎。

            据报道,目前中国很多儿童体内含铅量过高,除了大气铅污染外,儿童玩具、食品包装和学习用品等带颜色的塑料产品铅含量较高。孩子在玩这些玩具时,手上就会沾染铅,咬指甲时就会把铅吃进体内,因而,纠正爱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儿童铅的摄入。

            李医生说,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

            那么如何矫正呢?

            专家发现,用习惯扭转法治疗神经性习惯,包括咬指甲、揪头发、吸吮拇指,及一些嘴部的不良习惯如咬唇和磨牙,是最管用的一个方法。

            步骤大致如下:

            1、教给孩子分辨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爱咬手指头。

            2、教给孩子掌握在习惯性行为出现时运用的对抗反应,例如对自己说“妈妈说了,咬指甲容易生蛔虫。我不要长虫子。”

            3、让孩子想象用对抗反应控制习惯性子行为时的情景,如想象肚子里不再有蛔虫,不再闹肚子疼了。

            4、父母要给予必要的督促,当孩子成功地使用对抗反应不再出现习惯性行为时,一定及时给以表扬,这叫作社会支持。

            对抗反应应该是一种容易做而且与神经性习惯不相容的自然行为。例如,对有咬指甲习惯的学龄期儿童来说,对抗反应就应该是用手握紧铅笔1—3分钟或攥紧拳头1—3分钟。因为握铅笔不论在教室里还是在家里学习时都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对抗反应不会引人注意。让孩子先学习辨认每一次开始咬指甲的时间和情境。一旦察觉到这种行为(例如,当手指接触到牙齿时,当手正向嘴移动时),就应立即中止行为并握紧铅笔。如果孩子当时没有笔可握,对咬指甲的对抗反应就应该用拳头,用另一只手握住它1—3分钟或把手放到口袋里1—3分钟。对孩子使用习惯扭转法时,父母应给予具体指导。

            为什么习惯扭转疗法有效呢?这可能源于对抗反应的两种功能:第一种功能在于它是一种替代物,它提供一种替代性行为,从而限制习惯性行为。第二种功能在于它是一种惩罚物,因为它是一种不情愿的活动。就是这种双重的功能使对抗反应抑制以致最后消除了习惯性行为。

            2008-08-07 13:53:14

              avatar of yanhong2008

              yanhong2008

              历史

              孩子咬指甲是一种常见现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咬指甲的经历。因此,一些年轻父母对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往往不在意。其实,咬指甲是一种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危害。

              解放军304医院消化科李艳梅医生介绍说,人的手接触外界最多,特别是孩子,出于好奇,总喜欢这儿摸摸,那儿抓抓,甚至在地上爬,在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沾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缝是利于细菌滋生的场所,虫卵在指甲缝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咬指甲时,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导致口腔或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或者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等。

              经常咬指甲还会对儿童的牙齿造成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如牙齿外暴,门牙缺角,影响孩子的容貌。咬指甲还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损伤甲板,使甲板缩短,周边不整齐,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来光泽,如侵及甲沟,造成甲沟炎。

              据报道,目前中国很多儿童体内含铅量过高,除了大气铅污染外,儿童玩具、食品包装和学习用品等带颜色的塑料产品铅含量较高。孩子在玩这些玩具时,手上就会沾染铅,咬指甲时就会把铅吃进体内,因而,纠正爱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儿童铅的摄入。

              李医生说,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

              专家告诉我们,吸吮是人类早期的重要欲望之一,婴儿时期吸吮手指是正常的,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婴儿时期做父母的必须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孩子的这种欲望。而有些孩子养成吃手的习惯,是由于母乳不足,或母亲工作需要,不能用母乳喂养时,使婴儿吸吮要求得不到满足,孩子就可能转而开始“吃”自己的手指。

              还有的孩子突然被断奶,也就是说婴儿的吸吮行为被突然中断,也可能促使孩子养成吃手的习惯。因此,给孩子断奶要逐渐进行,不能指望三两天之内就干脆利落地把奶全部断掉。断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帮助孩子在心理上摆脱吸吮母乳的需求,设法减少孩子依赖吸吮的饮食方式进食,使孩子逐渐适应其他进食方式。另外, 吸允手指或咬指甲这种现象的发生常与精神紧张有关,如生活环境改变,比如孩子入托时因紧张容易诱发此症。大人在心情烦躁、紧张不安时,知道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使自己的紧张心情得以缓解。儿童却不会,他们无法用语言来正确表达自己的心理状态。一些孩子在心理不安、不满或紧张时,便常借吸吮手指、咬指甲等方式来平稳自己的情绪。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等性格特点的小儿容易患此症。

              还有些小儿的这种吸允手指、咬指甲的行为是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的,但也有些患儿诱因不明。专家指出,这种现象一旦形成习惯,即使没有诱因,也可能发生。如果您的孩子有此种不良行为习惯,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矫治:

              1.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要注意满足孩子被爱和被关怀的情感要求,父母应当从百忙的工作、家务中抽出时间,多与孩子在一起,交流感情,并多进行肌肤间的接触,陪孩子做游戏,陪孩子睡觉,在睡觉前给孩子以抚摸等温情,使孩子有充足的幸福感和满意感。

              2. 鼓励孩子多与同伴玩耍,给孩子安排一些合适的手工活动,尽量使他们不闲待着,如让孩子玩积木、玩沙子、画画、做游戏等,以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健康向上、快乐、活泼的活动中,以使孩子忘记这种不良行为。

              3. 对孩子的吸吮手指和咬指甲的行为,父母在给孩子进行矫正时,父母的态度要和蔼亲切,语言动作要轻柔,千万不要大声呵斥、恐吓、打骂,不要采取简单粗暴的禁止,因为这样只会强化这种行为,使孩子感到更紧张,甚至产生自卑感、孤独感等不健康心理。

              4. 对于孩子因吸吮行为及咬指甲行为,遭受小朋友讥笑时,父母要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与安慰,要鼓励孩子改掉这种不良行为,在小朋友面前树立孩子的良好形象,千万不要在众人的面前呵斥孩子,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改掉不良行为的信心。

              孩子吸允手指或咬指甲一般不是由于孩子缺乏某些微量元素,而是一种习惯问题,多见于3~6岁儿童。多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行为可自行消失,少数顽固者可持续到成年。

              孩子吮指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在婴儿期,吮指是作为吃奶反射的一种表现,有时也是由于母乳不足或等待哺乳时间过长而产生不满所引起的。孩子3岁后才开始吮指,则主要是由于父母爱护不够或过分溺爱而养成的习惯。一些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婴儿没有安全感或心情焦虑,也会导致吮指行为。>>>吸吮手指的心理原因

              可见,孩子吮指与其父母对他们照顾不周或过分周到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家长如发现孩子有吮指习惯,就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注意以下事项:

              母亲一定要按时喂奶,让孩子吃饱,同时,父母应充分地与孩子在一起玩耍,多些拥抱和抚摸,使孩子在精神上同样得到满足。两岁以前的孩子最好与父母亲睡在一起,孩子常因依恋父母或害怕黑夜而难以入睡。夜里不管孩子是否哭闹,都应多查看几遍,如果孩子在吮指,应把他的小手从嘴边拿开。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责任感,多给孩子关怀和鼓励。孩子吮指时,父母应避免流露出在注意他的举动,更不应该当面提出批评。事实上,许多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吮指习惯。当孩子停止吮指头时,父母要及时表扬他,并用搂抱、亲吻等热情方式爱抚他。如果父母迫不及待地想帮助孩子改掉吮指习惯,也不可粗暴斥责,甚至打孩子的手或嘴,而应温和地对孩子讲些他容易接受的话,这样效果要好得多。>>>宝宝小手指的益智游戏

              例如,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很喜欢你不吮指头的样子”;“你不吮指头时真像个大孩子”;“吮指时会将病菌带进肚子里,肚子里有虫后会使你的肚子疼的”;等等。另外,家长可以采用“替代法”和“转移法”解除孩子的吮指行为。例如,孩子吮指时,给他一件玩具,教他唱一支歌等等

              2008-08-13 12: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