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常见病  > 新生儿黄疸17天不褪(附化验报告)

      pic of user:ppwing2008

      姚家宜

      历史

      悬赏:200分

      回答:9

      新生儿黄疸17天不褪(附化验报告)

      新生儿黄疸17天未褪,请专家帮忙看看是不是病理性黄疸?
      屎尿次数正常,其他的精神状况也都不错,纯母乳喂养。

      抽血化验报告如下:
      总胆红素 191.4 umol/L
      直接胆红素 15.4 umol/L
      谷草转氨酶 31 U/L
      谷丙转氨酶 11 U/L
      总蛋白 47.6
      白蛋白 31.5
      球蛋白 16.1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不同,根据其特点可以相互鉴别。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不同原因形成的黄疸其黄疸的特点又各不相同。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婴儿刚出生可以出现生理性黄疸的,一般出生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开始消退。除了食欲不振以外,对孩子是没什么影响的。
        如果黄疸从孩子出生24小时内就有的话,并且3周都没消退,或是退后又复发,则统统归到病理性黄疸。
        血液检查的正常数值是:总胆红素3.4-17.1 umol/L(0.2-1.0mg/dl)
        直接胆红素0.50-3.4 umol/L(0.03-0.2mg/dl)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症状 :
        黄疸出现过早(24小时内);黄疸过重,手足心发黄,血清胆红素大于205微摩尔/升;黄疸退而复现或迅速加重,血清胆红素每日升高大于85.5微摩尔/升等,黄胆持续过久,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疾病概述

        黄疸在新生儿较其他任何年龄都常见,其病因特殊而复杂,既有生理性黄疸,又有病理性黄疸,还有母乳性黄疸。这些情况要区别对待,加以处理。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吃奶不好、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有的是黄疸已经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多属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胆道畸形和新生儿肝炎等。

        疾病描述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其发病机制不同,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以是病理现象。临床上以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6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

        症状体征

        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疾病病因

        了解儿母妊娠史,分娩史,临产前有无感染及用药史,有无输血史,家族成员有无肝炎,黄疸史。注意胎次,是否早产,有无产伤、窒息、缺氧、饥饿、感染史,详细询问黄疸出现及持续时间,程度与消长情况,大小便颜色。生后有无引起黄疸的用药史(如磺胺,水杨酸制剂,大剂量维生素K3,K4等)和接触萘类史(如卫生球等)。

        诊断检查

        (1)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及有核红细胞计数。

        (2)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达205μmol/L(12mg/dl)早产儿256μmol/L(15mg/dl)应警惕发生小儿胆红素脑病。

        (3)尿常规及尿三胆试验。

        (4)注意大小便颜色,必要时行粪胆原检查。

        (5)根据病情选作以下检验:
        ①疑为新生儿肝炎者作肝功能检查,同时查母子HB—sAg、HBeAg、HBV DNA、抗HBc-IgM等,甲胎蛋白(正常新生儿甲胎蛋白阳性,生后一月时转阴)。

        ②疑为新生儿败血症者作血培养,局部感染渗出物作涂片及培养。

        ③疑为巨细胞包涵体病,作尿沉渣检查找有包涵体的巨细胞,有条件可作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

        ④疑为新生儿溶血症作有关检验,详见新生儿溶血症。

        ⑤疑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检测正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正常人>75%,患者降低);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生成试验;有条件可作G6PD活性测定。

        ⑥疑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作红细胞脆性试验(正常人开始溶血0.40%~0.46%,完全溶血0.30%~0.36%,患者红细胞脆性升高)。

        ⑦疑为半乳糖血症作尿班氏试验,有条件者可测定血中半乳糖浓度和红细胞半乳糖-1-磷酸尿苷酸酶活性。

        ⑧疑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作血清蛋白电泳检验(患α1-球蛋白<2g/L),有条件可作α1-抗胰蛋白酶活性测定。

        ⑨疑为先天性胆道梗阻,应注意血胆红素及大便颜色的动态变化,必要时作脂蛋白X检验,B型超声,CT等检查。

        ⑩其他遗传性代谢缺陷疾病。

        治疗方案

        1、病因治疗
        先应明确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去除病因。

        2、药物治疗
        (1)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每日4~8mg/kg,副作用有嗜睡及吮奶缓慢。

        (2)糖皮质激素:可用泼尼松每日1~2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0.3~0.5mg/kg,但应根据引起黄疸病因慎重使用。

        (3)中药:以茵陈蒿汤为主。

        3、光疗
        凡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均可进行光疗,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达205.2~256.5μmol/L(12~15mg/dl)以上时使用。若已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一旦出现黄疸即可使用光疗。

        使用光疗时应注意:①光疗箱温度应保持30℃左右,湿度60%。②婴儿应全身赤裸,用黑纸保护双眼,并遮盖睾丸,除喂奶及护理操作时暂停外,应持续照射。③定期用蓝光辐射计测其功能。最有效的光谱波长427~475nm的蓝光。灯源与婴儿距离50cm,总瓦数为160~320W。使用光疗的副作用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血小板减少、青铜症等,停光疗后可自行恢复。

        4、换血疗法

        预防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2008-08-18 22:55:59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rainbow5288

          rainbow5288

          历史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以出现皮肤黄染。

          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决定的。如果黄疸的程度较轻,属于生理性黄疸。家长不必过分紧张。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出生后4-6天是最黄的时候,7-10天以后逐渐消退。

          家长在家里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呢?我们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是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必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让孩子的黄疸病情减轻,我们要提醒家长的是:在早期时我们要尽早给新生儿喂养,让胎便尽早的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黄素,因为如果胎便不排出干净胆黄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多。怎样看胎便是否排干净呢?主要是看胎便从黑色胎便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另外一点就是要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判断新生儿液体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的液体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我们应当保证新生儿的液体射入,一般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3天就排完了,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

          由于体内胆红素的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称为黄疸。观察黄疸一定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如果屋子里光线暗或在黄光灯下就会看不清。在较大儿童或成人如有黄疸是疾病的表现,而新生儿出现黄疸,应辨别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生理性黄疸

          单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如新生儿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不成熟、肠肝循环,而导致胆红素浓度增高、出现的黄疸,临床上称为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孩子没有什么不适,第4~5天最黄,在第1~2星期消失,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

          病理性黄疸

          如果黄疸出现太早、上升得太快,或持续的时日太久,都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造成的原因有母子血型不合(可以是ABO或Rh血型不合)、血肿块、重症感染、蚕豆病造成的溶血、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以及代谢性疾病等。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2、足月儿黄疸时间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3周,并/或黄疸进行性加重。3、黄疸较深,连同足底、手心的皮肤也发黄。4、皮肤呈黄绿色,伴大便色泽变淡或呈灰白色如油灰状、同时小便深黄。5、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皮肤黄染。6、在皮肤黄染期间,婴儿伴有拒奶、少哭、多睡、呕吐、腹泻、两眼凝视、尖声哭叫以及抽搐等异常情况。

          母乳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黄疸可能会持续较久,或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又加重。其中机理还不完全清楚,如果是因喝母奶引起的黄疸,暂停母奶2~3天,黄疸会很快降低。黄疸降低后继续喂母奶,黄疸可能会稍微升高,但无须因此而停喂母乳。目前尚无文献报导母乳引起的黄疸会伤害到宝宝。

          家庭护理要点

          1、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舒服,因此发现黄疸不必着急。但是,吃奶不好、饥饿及便秘可能使生理性黄疽加重延长。2、合并炎症等各种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黄疸加重或延长,应注意观察小儿有无疾病的征象,如发烧、呕吐、精神萎靡等。3、母乳喂养时要有心理准备,宝宝出现黄疸的时间可能会较久。若实在担心黄疸偏高,可以停喂母乳2~3天,黄疸会很快下降,以后仍可继续喂哺母乳。4、怀疑病理性黄疸时,应及时送孩子去医院诊治。



          2008-08-18 16:21:34

            avatar of qiaolisang

            qiaolisang

            历史

            我家宝宝也是的,两周都没褪,去医院才知道是母乳性黄疸,照了两次蓝光就好了。我看你的宝宝也是这种,不用担心,你停母乳一周试试。

            2008-08-18 17:10:31

              avatar of KO__KO

              KO__KO

              历史

              我家BB也是哦,记得要多喝水

              2008-08-18 17:12:17

                avatar of 轩轩宝贝!

                轩轩宝贝!

                历史

                重要的是多喝水,把体内的毒素给冲淡,也可以吃些妈咪爱,或者换吃配方奶粉试试

                2008-08-18 22:33:53

                  avatar of ☆铭妈☆

                  ☆铭妈☆

                  历史

                  理性黄疸并不是(physiologic jaundice)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互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诊断】

                  (一)病史

                  1.黄疸出现时间 24小时内出现共同疸者应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其次再考虑CMV等先天性感染;2~3天者以生理性黄疸最常见,ABO溶血症亦应除外;4~7天者以败血症、母乳性黄疸较多见;7天后呈现黄疸者则败血症、新生儿肺炎、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等均属可能。

                  2.黄疸发展迅速 新生儿溶血症最最快,其次最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及胆道闭锁发展较慢而持久。

                  3.粪便及尿的颜色 粪色甚浅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

                  4.家族史 家族有蚕豆病患者应考虑是否G6PD缺陷病;父母有肝炎者应除外肝炎。

                  5.妊娠史、生产史(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提示产时感染)、临产前母亲用药史等。

                  (二)粪便有明显色素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和败血症

                  1.如有感染中毒表现,应进行血、尿培养。

                  2.如有溶血表现(网织细胞增高,有核红细胞>2~10/100白细胞),应检查母婴ABO及Rh血型,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即为Rh血型不合;ABO溶血病患儿抗体释放试验呈阳性。上述试验阴性者或出生3、4天后始发病者应除外G6PD缺陷。

                  (三)粪便几无胆色素、尿色深、尿胆红素阳性者应考虑新生儿肝火和胆道闭锁,因前者常造成较久的基本完全性肝内梗阻,两者的鉴别较困难,以下检查可供参考。

                  1.血清胆红素多次测定 逐渐增高提示胆道闭锁,若有波动或不规则地下降提示肝炎。

                  2.血清转氨酶 早期明显增高考是提示肝炎。

                  3.其他实验室检查 血清5′-核苷酸酶明显增高提示胆道闭锁;血清甲胎蛋白>40mg/L提示肝炎;十二指肠引流液含有胆汁或胆酸可降外胆道闭锁;脂蛋白-X(LP-X)阳性者提示胆道闭锁。

                  4.静注131I玫瑰红37~148MBq(1~4μCi),收集3天粪便(不能混有尿液)测每分钟计数,如>10%的注入量即可排除胆道闭锁。

                  5.核素肝、胆扫描 静注99m锝标记的亚氨二醋酸(IDA)衍化物后扫描,肝炎患儿的肝脏显影缓慢而肠道出现放射性浓集,胆道闭锁患儿肝显影出现快,肠道不出现显影。

                  6.B超 可发现总胆道管囊肿,如无胆囊提示胆道闭锁。

                  7.肝活检 肝结构基本正常,胆小管大量增生提示胆道闭锁;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坏死、多核巨细胞易见到提示肝炎。

                  8.剖腹探查 争取在2个月内施行,如无胆囊宜进一步探查;如有胆囊,应进行胆囊造影,如异常则作肝门空肠吻合术(越早施行效果越好,最迟不超过3个月)。

                  【治疗措施】

                  能自愈,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不必治疗。但遇黄疸较溶时,应予光疗并作进一步检查,以防夹杂病理性黄疸。

                  【病原学】

                  胎龄12周时,羊水中已有胆红素。这是由胎儿气管和支气管树分泌到羊水中的未结合胆红素。胎儿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未结合胆红素,极大部分通过胎盘到母体循环去清除,故新生儿刚出生时都无黄疸。

                  出生后,新生儿必须自己处理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一未结合胆红素。但葡萄糖醛酰转移酶在足月儿要3~5天、未成熟儿要5~7天才成熟。加诸概述中已提及的各种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就发生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辅助检查】

                  足月儿:

                  脐血

                  出生24H以内

                  24H--48H

                  3--7天

                  早产儿:

                  脐血

                  出生24H以内

                  24H--48H

                  3--7天

                  2008-08-18 23:13:44

                    avatar of xiaoniu7094

                    xiaoniu7094

                    历史

                    应该再等等看看,我家宝宝近三周才完全退尽。

                    2008-08-19 09:14:44

                      avatar of anning-2007

                      anning-2007

                      历史

                      一般黄疸平均在14天消退,有的孩子黄旦时间很长,最长的能一个月
                      判断是不是病理性黄疸的简单办法:就是在屋里,太阳光照孩子的脸,过一会能消失的就没事,要是不能消失就是病理性的。
                      快试试吧

                      2008-08-19 14:38:42

                        avatar of DINGMIN2008

                        DINGMIN2008

                        历史

                        我的宝宝总胆红素232.7,高了10倍,在医院照了三天蓝光,很有效果.我宝宝也是精神啊,吃拉啊都正常的很.看妈妈是不是O型血,一般小孩都有点黄疸,可以停母乳看看,我们没有直接照的蓝光.

                        2008-08-22 1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