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0-1岁  > 满月,最好是吃饱睡,醒了再吃??

      pic of user:g_hostpc

      g_hostpc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6

      满月,最好是吃饱睡,醒了再吃??

      像满月大的宝宝,

      每天 最好是让宝宝 吃饱了让 她睡, 什么时候醒了再喂奶,

      接着又让宝宝睡,........ 一直反复循环吗?



      这样对宝宝是不是最有利??

      [还是 每天 应该让宝宝醒一阵了跟家人交流沟通 才对宝宝有利?]



      不太懂, 请各位指点一下,

      谢谢 ~~~~~

        avatar of ★萱宝★

        ★萱宝★

        历史

         

        是的,宝宝2个月内最好的状态就是这样,这么大的宝宝除了吃和睡,还没有太多的自主意识,所以和家人沟通从3个多月开始就可以了.

        2008-08-30 11:45:09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谢谢大家.

          avatar of 可爱乔乔

          可爱乔乔

          历史

          3个月以内的宝宝都是很爱睡觉的! 所以一般都是吃了睡,醒了又吃!如果宝宝晚上睡的少了,就可以让宝宝白天玩一下!

          2008-08-30 10:41:31

            avatar of woailyh

            woailyh

            历史

            对,可爱乔乔说的对!!

            2008-08-30 11:02:05

              avatar of ilovemybabylixx

              ilovemybabylixx

              历史

              顺其自然,宝宝醒了就和他玩一会,他想睡了就让他睡,睡觉就是他的工作,小宝宝是在睡中长个儿长身体呢!

              2008-08-30 11:40:48

                avatar of 浩仔

                浩仔

                历史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况需知
                宝宝刚出生的前一、两个月,身体刚脱离子宫环境来到真实世界,因此,会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状况出现。不明所以的爸妈碰到这些情况时,往往不知所措、手忙脚乱,深怕宝宝出了啥大问题。其实,新生儿本来就有许多特殊的生理状况,爸妈们只要了解原因,细心观察,就会知道宝宝没这么难带!

                状况一:宝宝作息颠倒,白天睡觉晚上哭,我快被整得神经衰弱了!

                针对这点,要为宝宝澄清的是─宝宝并没有作息颠倒,而是因为新生儿睡觉时间长(平均每天睡16~20个小时),睡眠时间又不固定,老是睡睡醒醒的,到了晚上,宝宝又继续睡一下醒一下,爸妈才会有这种错觉啦。基本上,等到三、四个月之后,宝宝的生理时钟会逐渐固定下来,跟大人一样白天活动晚上睡,到时爸妈就不用过着跟宝宝奋战到天明的生活啦。

                如果真的哭太凶…

                如果宝宝整晚哭闹不休,建议爸妈们还是查清楚原因,或带给医生诊断比较好

                状况二:呃…怎么宝宝刚从医院带回家,体重就一路往下降呢?是不是没吃饱呀?

                新生儿的相对体表面积比成人大,因此消耗的水分自然比较多,容易出现生理性脱水现象。而且宝宝出生后,就开始呼吸、排汗、大小便,这些活动都会失去水分,但另一方面,这时小宝贝却还没学会怎么好好喝奶。这也是让宝宝生理性脱水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宝宝出生的第一个礼拜是生理性脱水期,早产儿则要两个礼拜,这段期间体重大约会减少2~10%,之后就稳定下来了。

                如果生理性脱水太严重…

                如果宝宝生理性脱水比较严重,皮肤、嘴唇、甚至口腔黏膜都干干的,尿尿次数太少(一天少于4次),喝母奶的量又不是那么的够,万不得以,除了喂母奶,爸妈可以斟酌让宝宝喝些配方奶来改善。

                ◎什么是“相对体表面积”?

                乍听到新生儿相对体表面积比成人大时,许多人大概都不能理解,“什么?!这个小个儿体表面积比我大?!”其实,相对体表面积与身体体积成反比。由于刚出生的宝宝体积实在太小了,所以宝宝的相对体表面积自然比成人大啰。

                状况三:宝宝的体温老是比我高,该不会发烧了吧?!

                体温高于38℃才算是发烧,因此,只要宝宝的体温在36℃到38℃之间,都算正常,父母不必太过紧张。基本上,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还不健全,无法维持在恒温状态,体温容易随着外在环境上升下降。因此,黄亮迪医师建议最好将新生儿放置于25℃~28℃的室内,对宝宝最好。当温度低于10℃或高于30℃时,宝宝体温也会随之产生变化,甚至影响呼吸或中枢神经,不可不慎。

                如果体温高于38℃…

                建议爸妈应该先观察,是否让宝宝穿太多衣服了,造成宝宝体温上升。假如减少衣物被盖还是无法让宝宝的体温下降,则可以让宝宝洗个温水澡(温度跟体温差不多)。洗完温水澡30分钟之后再量量看,如果还是高于38℃,最好送去看医生。

                此外,还需提醒爸妈,由于宝宝的体温变化很快,在帮宝宝降低体温时,最好采取渐进式的方法,以免方法过猛,宝宝的体温就会像坐云霄飞车般,一下子掉太低,也会有危险。

                ◎避免宝宝发烧的小诀窍

                宝宝会发烧,往往都是各种感染所导致。因此,要让宝宝不发烧,就得避免宝宝接触各种感染源。所以,宝宝满月前,最好不要带他去公共场所到处跑,家里也尽量不要有太多访客进出,在接触婴儿前,记得要先洗手。如果是感冒患者,记得叫他带上口罩才能见宝宝。同时,刚出生的宝宝最好哺喂母奶,才能增加抵抗力,免于病菌入侵喔!

                基本上,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月都会有很多特殊的生理状况发生,但这些状况大部分都是正常的,只有少数才需特别治疗。





                刚出生的小宝宝又柔又嫩,身体就像天上的云一样变化多端,神秘莫测,新妈妈时不时地就被他们的样子吓一大跳,十万火急地跑去看医生,但往往都是虚惊一场,经常让新妈妈喜泪交加。看来做妈妈不是那么容易和简单,新生的小生命就宛如一本深奥的书,需要新妈妈认真地来解读。

                宝宝的呼吸有些“不对劲”

                小宝宝睡觉了妈妈赶快抓紧时间休息。过了一会儿,无意间发现宝宝出气有些不对劲,好像在用肚子出气,而且一阵快一阵慢,一会儿深一会儿浅,有时甚至不出气了。妈妈吓坏了,宝宝这是怎么了?

                妈妈不必惊慌,这是新生小宝宝的正常情况,因为他们的鼻腔、咽部、气管和支气管都比较狭小,加之胸部的肌肉不够发达,肺部的弹性组织发育也不完全,所以,小宝宝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而宝宝的胸廓运动较浅,表现为呼吸时肚子一鼓一瘪的,看起来好像在用肚子呼吸。

                而且,小宝宝每次呼气或吸气的气量都很少,但他们新陈代谢非常旺盛的身体却需要大量的氧气,因此,小宝宝只好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弥补,大约每分钟35?4次。但是大脑的呼吸中枢发育还不够舰群,不能很有节律地控制呼吸频率,因此宝宝的呼吸深浅交替,快慢不匀,甚至有时暂停5?10秒钟,这种不规则的现象在入睡后会更为明显。 >>>宝宝吐奶时如何紧急处理?

                专家叮嘱:

                A.如果小宝宝的呼吸每分钟超过60次,则可能患上了新生儿肺炎,应及时去看医生。

                B.小宝宝脸色青紫、脸色不好看,或口吐泡沫,也应及时看医生检查。

                C.小宝宝是以腹式呼吸为主的,所以不要把腹部束缚得太紧,以免影响呼吸。

                宝宝的身体抖动

                妈妈好几次在给小宝宝洗澡或者换衣服时发现,宝宝的手、胳膊以及腿在颤抖着,有时小下巴也抖动。糟了!宝宝是不是有癫痫?要不就是缺钙抽筋,慌得妈妈赶快找医生。

                其实,这种现象既不是癫痫,也不是缺钙,而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小宝宝的大脑组织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控制肌肉的功能尚不健全,而处于从属地位的皮质下中枢及脊髓,在功能上却相对地较为完善,因此小宝宝的动作均是通过它们来完成的,并没有完全受到最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质的控制。只有通过大脑皮质控制的运动才能达到最稳定、最协调,而且是有目的的运动。所以,小宝宝常出现无目的、不自主的肌肉抖动。但是随着大脑功能的逐渐完善,小宝宝就会出现有意识、有目的的动作,这种不自主的抖动则会慢慢消失。 >>>四阶段认识宝宝生长曲线

                专家叮嘱:

                在寒冷季节要注意给宝宝保暖,以免他受冷后抖动得更厉害。

                尿布上出现血迹

                妈妈在给刚出生几天的宝宝换尿布时,发现上面却有红色的东西,仔细辨认,原来是血迹,太可怕了!这是怎么搞的?

                医生看后告诉妈妈不用着急,虽然确实是血液,但宝宝并不是有病,宝宝妈妈子宫里时,受胎盘的影响,雌激素保持在一定水平。这种激素可刺激女婴的生殖道黏膜增殖,出现充血。当脐带被断掉后,由于从妈妈身体获得雌激素的来源中断,所以使激素浓度随之骤然减少,通常在出生后的3?5天下降到最低水平,因此失去了对生殖黏膜的支持作用,子宫内膜因此脱落,引起出血,形成类似成年女性那样的月经。通常称它为“假月经”。

                由于出血量很少,一般过几天就会自然消退,所以无须去找医生诊治,可以用消毒纱布或棉签轻轻拭去。

                专家叮嘱:

                A.不能在局部贴敷料或敷药,这样反倒容易引起刺激和感染。

                B.如果出血量多且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去看医生,以便早排除新生儿血性疾病。
                皮肤上出现大理石状斑

                妈妈时常宝宝的身体、胳膊和腿上,发现犹如大理石般、略带蓝色的花斑条纹,尤其是温度低的时候更为明显,不知因何而起?

                正常情况下,人的皮下深处分布着很多细小的血管丛,用来调节温度变化,因此这些血管网对温度是非常敏感的。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这些深处的血管丛就会收缩,使得管腔变小,血流变得缓慢,因而使这些血液滞留在表浅的静脉血管丛中。因静脉血中氧含量较低,所以血液的减色发暗、发蓝、由于宝宝的皮肤非常薄,所以从外观上就可看到暗蓝色的网状花斑条纹。 >>>秋季精心呵护宝宝皮肤

                专家叮嘱:

                当宝宝有某些内在的疾病时,也可能出现这种花斑条纹,因此,在排除了问低使皮肤受冷的情况后,如果花纹仍然不消失的话,应带宝宝去做进一步的检查。

                宝宝哭时脸色又黑又紫

                来看望宝宝的人们都夸奖他,白白胖胖长得真可爱,妈妈听了心里乐滋滋。可宝宝每次一用力哭时,脸色马上就像换了一个人,又黑又紫,叫妈妈心里直担心,宝宝会不会心脏有问题?

                赶紧向医生请教,医生检查后告诉妈妈无须太紧张,宝宝哭的时候脸色黑紫是正常的。因为脸上的颜色取决于血液中氧的含量的多少,氧含量高脸色显得红润,反之则暗。而血液中的氧气完全来自于肺部的呼吸,吸气时,将空气中的氧大量吸入到血液中,呼气时则将身体内的代谢废气二氧化碳排出。当宝宝大哭时,拖长了呼气时间,吸气时间变得非常短,因而只有很少的氧气进到血液中,然而,身体由于剧烈哭泣而消耗氧的量却比平常倍增,所以血液中的氧含量锐减,宝宝由此脸色变得黑紫。

                专家叮嘱: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不能剧烈哭泣,因为可能会导致严重缺氧,这样很危险。

                宝宝总是一惊一乍

                刚出生的小宝宝,家里或外面一有动静,他马上身体一激灵,睁开眼睛,身体似乎还有些震颤,胳膊和腿都往外伸展,然后把两只胳膊交叉抱在前胸,在把胳膊松开时常伴有啼哭,但在数秒钟后即会消失。那样子就好像受了惊一般,妈妈担心宝宝的神经有问题,问医生是否要治疗。>>>是谁让宝宝变惊醒?

                新生的小宝宝在睡眠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其实这就是人类的本能性自我保护,用来防御外界的伤害。由于宝宝的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全,神经纤维周围的绝缘组织即神经髓鞘还没有形成,受到外界声音的刺激后,并不能像成人那样在大脑皮层集中定位。而是使刺激同时波及到由大脑控制的四肢肌肉神经纤维上,使兴奋“泛化”,因此引起胳膊和腿的动作和抖动。3,4个月后,随着宝宝的神经系统功能的逐渐成熟,对刺激就不会这么敏感了,这种保护性反应会慢慢消失。在宝宝出现惊跳时,妈妈只要轻轻按住宝宝身体的任一个部位,都可使他安静下来。

                专家叮嘱:

                A.宝宝过了4,5个月后还出现惊跳反射,应及时去医院做神经系统的检查。

                B.需要与新生儿惊厥区别开来。惊厥的表现为两眼凝视、震颤或不断地眨眼,反复做吸吮动作,脸部肌肉颤动,伴呼吸不规则及皮肤青紫,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赶快看医生。

                体重反而下降了

                宝宝出生一周了,妈妈想知道他又长了多少克,于是用婴儿体重计称了称,不由得大吃一惊,宝宝非但没长,反而比出生时体重下降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没有喂养好宝宝?可全家人都在兢兢业业地照料着宝宝的饮食,宝宝好像也吃得挺好的,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宝宝在出生后要排出胎便和尿液,还会吐出一些在出生时吸入的羊水,而且经皮肤和肺部呼吸又要失去一部分肉眼见不到的水分,再加之刚出生的宝宝进食量小,以上诸多因素使得宝宝的体重出现下降,一般在出生后的3?5天降至最低点,幅度比出生时减少3%?9%,但最多不会超过10%。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大多在出生后10天以后即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此后迅猛增长。

                专家叮嘱:

                如果过了10天后,宝宝的体重仍不恢复,或体重下降得太多,可能有病理情况,应找医生诊察,以确定病因。

                皮肤一片一片地脱皮儿

                妈妈看见宝宝的皮肤又粗又干,一点也不细嫩,还一片一片地往下脱皮儿,以为是自己或是丈夫的皮肤本身不好,现在遗传给宝宝了,因此心里挺忧虑。

                其实大多足月出生的宝宝,都会在出生后的一两天内出现这种脱皮,脱下的皮薄薄的,就像纸似的,可在手腕、脚踝处出现,有些甚至还扩展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这是由于新生儿最表皮的角化层发育不成熟所致,加之连接表层和真皮的基地膜细嫩松软,使两者连接得不够紧密。这种脱皮一般在出生后一周最为明显,在此之后逐渐好转。

                专家叮嘱:

                给宝宝清洗时,勿过度使用洗护品,尤其是刺激性较大的用品,而应用温和并具有保湿作用的护肤品滋润皮肤,避免过度干燥使皮肤出现裂口。

                2008-08-30 13:09:49

                  avatar of 浩仔

                  浩仔

                  历史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况需知
                  宝宝刚出生的前一、两个月,身体刚脱离子宫环境来到真实世界,因此,会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状况出现。不明所以的爸妈碰到这些情况时,往往不知所措、手忙脚乱,深怕宝宝出了啥大问题。其实,新生儿本来就有许多特殊的生理状况,爸妈们只要了解原因,细心观察,就会知道宝宝没这么难带!

                  状况一:宝宝作息颠倒,白天睡觉晚上哭,我快被整得神经衰弱了!

                  针对这点,要为宝宝澄清的是─宝宝并没有作息颠倒,而是因为新生儿睡觉时间长(平均每天睡16~20个小时),睡眠时间又不固定,老是睡睡醒醒的,到了晚上,宝宝又继续睡一下醒一下,爸妈才会有这种错觉啦。基本上,等到三、四个月之后,宝宝的生理时钟会逐渐固定下来,跟大人一样白天活动晚上睡,到时爸妈就不用过着跟宝宝奋战到天明的生活啦。

                  如果真的哭太凶…

                  如果宝宝整晚哭闹不休,建议爸妈们还是查清楚原因,或带给医生诊断比较好

                  状况二:呃…怎么宝宝刚从医院带回家,体重就一路往下降呢?是不是没吃饱呀?

                  新生儿的相对体表面积比成人大,因此消耗的水分自然比较多,容易出现生理性脱水现象。而且宝宝出生后,就开始呼吸、排汗、大小便,这些活动都会失去水分,但另一方面,这时小宝贝却还没学会怎么好好喝奶。这也是让宝宝生理性脱水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宝宝出生的第一个礼拜是生理性脱水期,早产儿则要两个礼拜,这段期间体重大约会减少2~10%,之后就稳定下来了。

                  如果生理性脱水太严重…

                  如果宝宝生理性脱水比较严重,皮肤、嘴唇、甚至口腔黏膜都干干的,尿尿次数太少(一天少于4次),喝母奶的量又不是那么的够,万不得以,除了喂母奶,爸妈可以斟酌让宝宝喝些配方奶来改善。

                  ◎什么是“相对体表面积”?

                  乍听到新生儿相对体表面积比成人大时,许多人大概都不能理解,“什么?!这个小个儿体表面积比我大?!”其实,相对体表面积与身体体积成反比。由于刚出生的宝宝体积实在太小了,所以宝宝的相对体表面积自然比成人大啰。

                  状况三:宝宝的体温老是比我高,该不会发烧了吧?!

                  体温高于38℃才算是发烧,因此,只要宝宝的体温在36℃到38℃之间,都算正常,父母不必太过紧张。基本上,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还不健全,无法维持在恒温状态,体温容易随着外在环境上升下降。因此,黄亮迪医师建议最好将新生儿放置于25℃~28℃的室内,对宝宝最好。当温度低于10℃或高于30℃时,宝宝体温也会随之产生变化,甚至影响呼吸或中枢神经,不可不慎。

                  如果体温高于38℃…

                  建议爸妈应该先观察,是否让宝宝穿太多衣服了,造成宝宝体温上升。假如减少衣物被盖还是无法让宝宝的体温下降,则可以让宝宝洗个温水澡(温度跟体温差不多)。洗完温水澡30分钟之后再量量看,如果还是高于38℃,最好送去看医生。

                  此外,还需提醒爸妈,由于宝宝的体温变化很快,在帮宝宝降低体温时,最好采取渐进式的方法,以免方法过猛,宝宝的体温就会像坐云霄飞车般,一下子掉太低,也会有危险。

                  ◎避免宝宝发烧的小诀窍

                  宝宝会发烧,往往都是各种感染所导致。因此,要让宝宝不发烧,就得避免宝宝接触各种感染源。所以,宝宝满月前,最好不要带他去公共场所到处跑,家里也尽量不要有太多访客进出,在接触婴儿前,记得要先洗手。如果是感冒患者,记得叫他带上口罩才能见宝宝。同时,刚出生的宝宝最好哺喂母奶,才能增加抵抗力,免于病菌入侵喔!

                  基本上,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月都会有很多特殊的生理状况发生,但这些状况大部分都是正常的,只有少数才需特别治疗。





                  刚出生的小宝宝又柔又嫩,身体就像天上的云一样变化多端,神秘莫测,新妈妈时不时地就被他们的样子吓一大跳,十万火急地跑去看医生,但往往都是虚惊一场,经常让新妈妈喜泪交加。看来做妈妈不是那么容易和简单,新生的小生命就宛如一本深奥的书,需要新妈妈认真地来解读。

                  宝宝的呼吸有些“不对劲”

                  小宝宝睡觉了妈妈赶快抓紧时间休息。过了一会儿,无意间发现宝宝出气有些不对劲,好像在用肚子出气,而且一阵快一阵慢,一会儿深一会儿浅,有时甚至不出气了。妈妈吓坏了,宝宝这是怎么了?

                  妈妈不必惊慌,这是新生小宝宝的正常情况,因为他们的鼻腔、咽部、气管和支气管都比较狭小,加之胸部的肌肉不够发达,肺部的弹性组织发育也不完全,所以,小宝宝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而宝宝的胸廓运动较浅,表现为呼吸时肚子一鼓一瘪的,看起来好像在用肚子呼吸。

                  而且,小宝宝每次呼气或吸气的气量都很少,但他们新陈代谢非常旺盛的身体却需要大量的氧气,因此,小宝宝只好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弥补,大约每分钟35?4次。但是大脑的呼吸中枢发育还不够舰群,不能很有节律地控制呼吸频率,因此宝宝的呼吸深浅交替,快慢不匀,甚至有时暂停5?10秒钟,这种不规则的现象在入睡后会更为明显。 >>>宝宝吐奶时如何紧急处理?

                  专家叮嘱:

                  A.如果小宝宝的呼吸每分钟超过60次,则可能患上了新生儿肺炎,应及时去看医生。

                  B.小宝宝脸色青紫、脸色不好看,或口吐泡沫,也应及时看医生检查。

                  C.小宝宝是以腹式呼吸为主的,所以不要把腹部束缚得太紧,以免影响呼吸。

                  宝宝的身体抖动

                  妈妈好几次在给小宝宝洗澡或者换衣服时发现,宝宝的手、胳膊以及腿在颤抖着,有时小下巴也抖动。糟了!宝宝是不是有癫痫?要不就是缺钙抽筋,慌得妈妈赶快找医生。

                  其实,这种现象既不是癫痫,也不是缺钙,而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小宝宝的大脑组织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控制肌肉的功能尚不健全,而处于从属地位的皮质下中枢及脊髓,在功能上却相对地较为完善,因此小宝宝的动作均是通过它们来完成的,并没有完全受到最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质的控制。只有通过大脑皮质控制的运动才能达到最稳定、最协调,而且是有目的的运动。所以,小宝宝常出现无目的、不自主的肌肉抖动。但是随着大脑功能的逐渐完善,小宝宝就会出现有意识、有目的的动作,这种不自主的抖动则会慢慢消失。 >>>四阶段认识宝宝生长曲线

                  专家叮嘱:

                  在寒冷季节要注意给宝宝保暖,以免他受冷后抖动得更厉害。

                  尿布上出现血迹

                  妈妈在给刚出生几天的宝宝换尿布时,发现上面却有红色的东西,仔细辨认,原来是血迹,太可怕了!这是怎么搞的?

                  医生看后告诉妈妈不用着急,虽然确实是血液,但宝宝并不是有病,宝宝妈妈子宫里时,受胎盘的影响,雌激素保持在一定水平。这种激素可刺激女婴的生殖道黏膜增殖,出现充血。当脐带被断掉后,由于从妈妈身体获得雌激素的来源中断,所以使激素浓度随之骤然减少,通常在出生后的3?5天下降到最低水平,因此失去了对生殖黏膜的支持作用,子宫内膜因此脱落,引起出血,形成类似成年女性那样的月经。通常称它为“假月经”。

                  由于出血量很少,一般过几天就会自然消退,所以无须去找医生诊治,可以用消毒纱布或棉签轻轻拭去。

                  专家叮嘱:

                  A.不能在局部贴敷料或敷药,这样反倒容易引起刺激和感染。

                  B.如果出血量多且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去看医生,以便早排除新生儿血性疾病。
                  皮肤上出现大理石状斑

                  妈妈时常宝宝的身体、胳膊和腿上,发现犹如大理石般、略带蓝色的花斑条纹,尤其是温度低的时候更为明显,不知因何而起?

                  正常情况下,人的皮下深处分布着很多细小的血管丛,用来调节温度变化,因此这些血管网对温度是非常敏感的。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这些深处的血管丛就会收缩,使得管腔变小,血流变得缓慢,因而使这些血液滞留在表浅的静脉血管丛中。因静脉血中氧含量较低,所以血液的减色发暗、发蓝、由于宝宝的皮肤非常薄,所以从外观上就可看到暗蓝色的网状花斑条纹。 >>>秋季精心呵护宝宝皮肤

                  专家叮嘱:

                  当宝宝有某些内在的疾病时,也可能出现这种花斑条纹,因此,在排除了问低使皮肤受冷的情况后,如果花纹仍然不消失的话,应带宝宝去做进一步的检查。

                  宝宝哭时脸色又黑又紫

                  来看望宝宝的人们都夸奖他,白白胖胖长得真可爱,妈妈听了心里乐滋滋。可宝宝每次一用力哭时,脸色马上就像换了一个人,又黑又紫,叫妈妈心里直担心,宝宝会不会心脏有问题?

                  赶紧向医生请教,医生检查后告诉妈妈无须太紧张,宝宝哭的时候脸色黑紫是正常的。因为脸上的颜色取决于血液中氧的含量的多少,氧含量高脸色显得红润,反之则暗。而血液中的氧气完全来自于肺部的呼吸,吸气时,将空气中的氧大量吸入到血液中,呼气时则将身体内的代谢废气二氧化碳排出。当宝宝大哭时,拖长了呼气时间,吸气时间变得非常短,因而只有很少的氧气进到血液中,然而,身体由于剧烈哭泣而消耗氧的量却比平常倍增,所以血液中的氧含量锐减,宝宝由此脸色变得黑紫。

                  专家叮嘱: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不能剧烈哭泣,因为可能会导致严重缺氧,这样很危险。

                  宝宝总是一惊一乍

                  刚出生的小宝宝,家里或外面一有动静,他马上身体一激灵,睁开眼睛,身体似乎还有些震颤,胳膊和腿都往外伸展,然后把两只胳膊交叉抱在前胸,在把胳膊松开时常伴有啼哭,但在数秒钟后即会消失。那样子就好像受了惊一般,妈妈担心宝宝的神经有问题,问医生是否要治疗。>>>是谁让宝宝变惊醒?

                  新生的小宝宝在睡眠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其实这就是人类的本能性自我保护,用来防御外界的伤害。由于宝宝的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全,神经纤维周围的绝缘组织即神经髓鞘还没有形成,受到外界声音的刺激后,并不能像成人那样在大脑皮层集中定位。而是使刺激同时波及到由大脑控制的四肢肌肉神经纤维上,使兴奋“泛化”,因此引起胳膊和腿的动作和抖动。3,4个月后,随着宝宝的神经系统功能的逐渐成熟,对刺激就不会这么敏感了,这种保护性反应会慢慢消失。在宝宝出现惊跳时,妈妈只要轻轻按住宝宝身体的任一个部位,都可使他安静下来。

                  专家叮嘱:

                  A.宝宝过了4,5个月后还出现惊跳反射,应及时去医院做神经系统的检查。

                  B.需要与新生儿惊厥区别开来。惊厥的表现为两眼凝视、震颤或不断地眨眼,反复做吸吮动作,脸部肌肉颤动,伴呼吸不规则及皮肤青紫,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赶快看医生。

                  体重反而下降了

                  宝宝出生一周了,妈妈想知道他又长了多少克,于是用婴儿体重计称了称,不由得大吃一惊,宝宝非但没长,反而比出生时体重下降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没有喂养好宝宝?可全家人都在兢兢业业地照料着宝宝的饮食,宝宝好像也吃得挺好的,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宝宝在出生后要排出胎便和尿液,还会吐出一些在出生时吸入的羊水,而且经皮肤和肺部呼吸又要失去一部分肉眼见不到的水分,再加之刚出生的宝宝进食量小,以上诸多因素使得宝宝的体重出现下降,一般在出生后的3?5天降至最低点,幅度比出生时减少3%?9%,但最多不会超过10%。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大多在出生后10天以后即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此后迅猛增长。

                  专家叮嘱:

                  如果过了10天后,宝宝的体重仍不恢复,或体重下降得太多,可能有病理情况,应找医生诊察,以确定病因。

                  皮肤一片一片地脱皮儿

                  妈妈看见宝宝的皮肤又粗又干,一点也不细嫩,还一片一片地往下脱皮儿,以为是自己或是丈夫的皮肤本身不好,现在遗传给宝宝了,因此心里挺忧虑。

                  其实大多足月出生的宝宝,都会在出生后的一两天内出现这种脱皮,脱下的皮薄薄的,就像纸似的,可在手腕、脚踝处出现,有些甚至还扩展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这是由于新生儿最表皮的角化层发育不成熟所致,加之连接表层和真皮的基地膜细嫩松软,使两者连接得不够紧密。这种脱皮一般在出生后一周最为明显,在此之后逐渐好转。

                  专家叮嘱:

                  给宝宝清洗时,勿过度使用洗护品,尤其是刺激性较大的用品,而应用温和并具有保湿作用的护肤品滋润皮肤,避免过度干燥使皮肤出现裂口。

                  2008-08-30 13: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