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营养  > 急急急急急孩子贫血,该怎么办?

      pic of user:jiaxiang1019

      jiaxiang1019

      历史

      悬赏:100分

      回答:5

      急急急急急孩子贫血,该怎么办?

      我家宝宝快11个月了,在九个多月的时候检测微量元素是医生说孩子有点贫血、还有铅有一点高,而且最近一段时间孩子半夜的时候总是哭,叫很长时间才醒,而且总是爱出汗,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有知道的请给于帮助。

        avatar of ☆铭妈☆

        ☆铭妈☆

        历史

         

        轻度贫血时又没有明显症状,所以不容易被发现,许多孩子是去看其他的病时偶然发现血红蛋白低。

        但是如果细心观察,即使是轻度贫血的孩子还是有一定的症状,小一点的孩子表现为脸上苍白、不想吃东西;大一点,孩子表现为没有精神或烦躁;如果贫血进一步加重,孩子会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反复感染,老是闹病。

        贫血的标准

        看孩子贫不贫血,惟一的金标准就是查血常规。who(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6个月~6岁的孩子如果血红蛋白低于11克,就属于贫血,6岁~14岁孩子的血红蛋白如果低于12克就属于贫血,新生儿如果血红蛋白低于14.5克就属于贫血。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贫血时间久了,会影响生长发育,还是要重视;另外,贫血不代表就是白血病。

        儿童贫血的最主要原因是偏食

        儿童贫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喂养不当,特别是“偏食的太多”,以致造血原料不够引发贫血。丁主任举了两个例子:

        一、孩子1岁半才断奶,断奶前没有加什么辅食,结果检查血红蛋白只有7克多。

        分析:通常孩子10个月就应开始断奶,一岁的时候就应该完全断掉,再喂没有什么营养。另外,宝宝4个月的时候,从母体带来的铁都快用光了,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含铁量都不够,应及时添加辅食。

        对策:从4个月的时候就添加辅食,对于4~6个月的宝宝来说,蛋黄是特别能增加铁质的食物,以后再逐步的增加一些植物蔬菜、水果、杂粮,和动物性食物(猪肝、鱼肉等)。

        二、孩子2岁多,脸色很白,家长以为是肤色白,但孩子老是感冒,一查血红蛋白只有7克,原来孩子7个多月的时候断奶后,一直不好好吃菜,经常是喝喝牛奶、吃吃零食,即使吃饭也只吃白米饭加腌菜。

        分析:现在不少家长十分溺爱孩子,老是糖、巧克力等零食不断,容易养成孩子偏食的不良习惯,含有铁的物质当然摄入不多。

        对策:家长应多做一些好吃的、合口味的食品,也就是把饭菜做得和零食一样好吃,来增加孩子的食欲,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另外,应多用铁锅烹调。

        小儿贫血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孩子 是由于缺铁而导致的,因为造血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及铁。小孩出生后的饮食主要是奶类,所以蛋白质不会缺乏。而铁元素在奶类中含量很少 并且有些食物中的铁由于有草酸盐,碳酸盐和植物酸盐等,会干扰铁的吸收利用,因而造成缺铁性贫血。刚出生的孩子由于有母体留下的储备铁,一般不会发生贫血,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这些铁储备一般半年左右就消耗净了,所以6个月以后的儿童易出现贫血。这个阶段的婴儿生长发育很快,一般到l 岁时体重已是出生体重的3倍 血液循环中具有携带氧能力的血红蛋白增加2倍,需要更多的铁元素来合成血红蛋白。这些铁元素怎样补充呢?

        合理喂养是保证小儿获得铁元素和营养物质所必须的,也是防止缺铁性贫血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这里所说的“合理" 是指乳食的调配要根据小儿年龄的不同,选择适当的饮食。如出生后6个月的小儿就要注意添加辅食,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可以适当选用鸡蛋黄、瘦肉末 蔬菜汁、水果汁、蔬菜泥、猪肝泥等等。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一旦罹患了缺铁性贫血的小儿会出现 易倦怠、乏力、烦躁不安,厌食,腹胀、腹泻、营养不良和易感冒.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很不利,如果化验检查血色素低于11g/分升,就属于贫血,应积极治疗纠正贫血。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运化功能较弱,多食则伤胃,过饥则伤脾,水谷精微无从运化 气血津液不能化生,而形成贫血。另外,如果能进食充足,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很弱,也会出现贫血。



        小儿贫血可以用食疗的方法.因为中医所用的许多具有补益功效的药物,本身就是食物,即所谓的“药食同源”。可以用薏苡仁、山药、大枣、花生、莲子、黑芝麻、赤小豆、龙眼肉、蜂蜜等制成营养食谱

        1 糯米300g,薏仁米50g,大枣20枚,莲子20g.山药30g,白扁豆30g,煮烂粥服食。

        2 黑木耳3g.红枣30g,煮熟后加少量红糖服用.

        3黑木耳259,瘦肉100g加水炖煮,加盐调味,食肉服汤。

        4 龙眼肉10g.花生米12g,薏苡仁30g,红枣109,同煎服汤。

        以上方法可以辅助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

        人们日常生活中在给小儿增加辅食时应注意增加含铁量高且易吸收的食物 例如动物的肝脏、瘦肉、鱼肉、鸡蛋黄等等。另外再加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橙子西红柿、猕猴桃等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利用。还要提倡用铁制炊具如铁锅、铁铲来烹调食物可以增加铁的吸收。

        另外,幼儿时期许多疾病,如消化不良、长期腹泻、肠道寄生虫病、结核病等,都会引起贫血的发生。因此,及时地治疗这些疾患,也是预防小儿贫血的积极措施。

        含铁丰富的食物:母乳、蛋黄、桔子汁、菜汁、菜泥、肝泥、肉泥及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的奶粉、米粉、面粉)和铁强化配方奶。肉末、鱼、豆腐、肝、瘦肉、豆制品、动物血、小米、高梁、玉米、绿叶蔬菜、黄红色蔬菜、黑木耳、海带、紫菜。


        小儿常见的贫血原因

        小儿常见的贫血是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
        (l)小儿先天储铁不足。正常足月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铁足够其生后3~4个月的造血需要。但早产、双胎、胎儿失血以及母体患有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小儿储铁不足。
        (2)铁摄人不足。新生儿的饮食主要为人乳或牛乳,而人乳和牛乳中含铁量均较低,单纯用乳类喂养而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贫血。
        (3)生长发育决。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3~5个月为初生时体重的2倍,1岁时为初生时体重的3倍,若是早产儿则体重增加更快。由于体重的增加血容量也迅速增加,这时容易发生缺铁,引起贫血。
        (4)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铣比成人多,由皮肤损失的铁也相对较多,若出现对蛋白过敏而发生小肠出血,则失铁更多。此外,一些疾病如慢性腹泻、肠套叠、肠、息肉等都可增加铁的消耗而引起贫血。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DA)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本病发病率甚高,几乎遍及全球,无论城市或乡村,儿童、成年或老年人均可发生。在钩虫病流行地区,发病率特别高。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全世界约有10%~3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缺铁。男性发病率约10%,女性大于 20%。亚洲发病率高于欧洲。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第三世界有半数妇女由于营养不良而患贫血,称为营养性贫血。妇女特别是孕妇发生率可能要比男性高10倍。除中国外,发展中的国家四亿六千四百万育龄妇女中(15~19岁),约有两亿三千万妇女发病,其中印度可能成为世界上贫血患者最多的国家,其中孕妇约占60%~80%。营养不良的主要病因首先是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B12。可见,发病地域如此之广,妇女患病数字如此之大,十分惊人,值得重视。防治营养不良性贫血,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问题。

        合理使用铁剂
        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药物,但服用不当,就会影响疗效和延误治疗。因此使用铁剂,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病情轻重,合理选用铁剂
        1.轻症贫血病人,选用硫酸亚铁,但如果病人同时患有消化道疾病或病人是反应严重的孕妇,则不宜选用硫酸亚铁,而应选用右旋糖酐铁,因为硫酸亚铁对胃肠道有较大的刺激性。
        2.重症贫血病人,选用右旋糖酐铁,能很快缓解造血所需铁的不足和防止心脏病等并发症。
        3.婴幼儿贫血,宜选用枸橼酸铁铵糖浆。
        第二、掌握好有效的服药时间
        铁主要在十二指肠被吸收,由于食物能减慢胃肠蠕动,延长铁剂在十二指肠段的停留时间,铁剂在饭后30分钟服为最好。这样不仅可使铁吸收量增加,而且可以大大减少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饭后30分钟,胃酸分泌旺盛,有利于铁的吸收。近年来,时辰药物动力学研究发现,下午7点服铁剂比上午7点服用的吸收率要增加1倍,故每天下午7点是服铁剂的最佳时间。
        第三、注意事项
        1.服铁剂期间应多食果糖、水果、果汁和各种酸性饮食,以促进铁的吸收。
        2.可同时服用维生素C和稀盐酸,按常规剂量,有助于铁的吸收。
        3.服铁剂时禁用芦丁、四环素类、新霉素、别嘌呤醇、氯霉素、胆影葡胺、消胆胺、甲氰咪胍、青霉胺、维生素E、肼苯哒嗪、阿司匹林、复方丹参片、胰酶制剂、口服避孕药、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铝、呋喃硝胺、丙谷胺及含钙镁离子的抗酸中草药。
        4.忌饮茶,因茶叶中含有能与铁结合的鞣酸,影响铁的吸收。
        5.儿童补铁应经医生许可。
        6.铁剂能与肠内的硫化氢结合成黑色的硫化铁沉淀,所以病人服用铁剂后会排出黑色粪便,应事先告诉病人,以免病人误解造成不必要的紧张。
        第四、疗程
        服铁剂后,一般1~2个月可恢复正常。但必须注意,即使恢复正常也还不能停药,至少还要继续服1个月,然后再减量维持2~3个月,这样才能真正恢复体内正常水平的铁贮量。否则,一旦停止补铁,贫血便会卷土重来,治疗又得从头开始。

        细心的家长 给孩子吃一款“补血菜”
        如今,儿童缺铁性贫血成为除肥胖、近视之外的又一新儿童富贵病。医生指出,饮食结构不合理、挑食和偏食是导致孩子患上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
        医生说,缺铁性贫血患儿除少数先天性体质影响外,主要原因还和平时饮食、生活习惯有关。不少孩子喜欢一睡醒后就喝酸奶、吃巧克力,有的孩子一早起来空腹喝冰冻牛奶、吃水果,还有的家长自己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孩子也因此常常不吃早餐,与父母一起晚睡早起的孩子每天没有时间好好吃早餐,长此以往也会患上缺铁性贫血症。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补铁,可出现体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细胞免疫水平下降等症状,易诱发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以补血为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多吃含铁量丰富的食物,提高血色素。这些食物主要有瘦肉、猪肝、蛋黄、海带、鸡肝、紫菜、香菇和豆制品等。
        动物肝脏: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每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较易被人体吸收。如肝泥就很便于儿童食用。
        鸡蛋黄:每100克鸡蛋黄含铁7毫克,尽管铁吸收率只有3%,但鸡蛋原料易得,食用保存方便,而且还富含其他营养,所以它仍不失为儿童补充铁的来源之一。
        黄豆及其制品:每100克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11毫克,人体吸收率为7%。
        芝麻酱:芝麻酱富含各种营养素,是一种极佳的儿童营养食品。每100克芝麻酱含铁58毫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和脂肪。
        医生提醒说,有些食物中的铁元素由于植物酸干扰,实际吸收量较低。最符合条件的食物有猪肝、鸡鸭血汤、瘦肉、鱼虾等。除此之外,饭前吃一个西红柿或饮一杯橙汁,能成倍增加对铁的吸收,而饭前饭后喝茶,则会大大抑制人体吸收铁。
        医生给出了一款贫血食疗方:菠菜枸杞粥,家长可参照学做,举一反三。
        原料:菠菜100克,枸杞子15克,粟米100克。
        制作:将菠菜去杂,连根洗净,入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码齐后将菠菜切成小碎段(0.5厘米以内),盛入碗中备用。将粟米、枸杞子淘洗干净,放入沙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1小时,待粟米酥烂,调入菠菜小碎段,拌和均匀,加精盐、味精,再煮至沸,淋入麻油,搅拌均匀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分食。
        功效:滋养肝肾,补血健脾。对幼儿生长期及青少年贫血患者尤为适宜。

        “富贵人”也要防贫血
        众所周知,贫血过去是“穷病”,但最近一些调查发现,生活条件好了,贫血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是人们的饮食结构改变,肉类、奶类增加了,相比而言,蔬菜水果却吃得太少了。
        这种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蔬菜摄入过少而引起的贫血在现在快餐族和青少年儿童中是非常多见的。大家只注意到肉类和奶类的摄入,基本保证了蛋白质和铁的摄入充足,但是仅有蛋白质和铁还不够,缺少了蔬菜和水果中的B族维生素(叶酸和维生素B6、B12)和维生素C,一样会导致贫血。B族维生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造血系统的成熟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它的缺乏将导致血红蛋白无法正常合成;维生素C能帮助食物中的铁与血液中的运铁蛋白结合,促进铁的吸收利用,它的缺乏将导致即使吃进去了充足的铁也无法吸收和利用。所以,多吃蔬菜、水果对预防贫血至关重要。
        那么,从饮食上究竟应该怎样防治贫血呢?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做到均衡饮食,食物多样化。注意肉、奶、谷物、蔬果的比例,荤素搭配,不能偏食。
        注意补充铁、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富含铁且吸收率高的食物有:动物血、猪肝、瘦肉、蛋类、豆类、绿叶蔬菜、水果、海带、黑木耳、花生、胡桃、小扁豆、燕麦片、豌豆黄、牡蛎、牛肉干等。
        富含叶酸、维生素B6、B12的食物有:绿色新鲜蔬菜、水果、花生仁、酵母、豆制品以及动物肝、肾等。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辣椒、菠菜、西红柿、韭菜、猕猴桃、酸枣、柑橘、红果、柚子、草莓和橙等。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酗酒对B族维生素消耗很大;过度节食常常导致各种营养素的缺乏;嗜好浓茶也会极大地影响铁的吸收。
        改善烹饪方法。菜肴偏酸点儿,能够帮助铁吸收。另外,在制作菠菜等含草酸和植酸较多的蔬菜时,先用热水焯一下,去掉草酸和植酸,然后再炒或拌着吃也能大大提高铁的吸收率。

        缺铁性贫血用什么药好
        缺铁性贫血(又叫营养性贫血)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它是由于缺乏造血所必需的铁而引发的。据调查,6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的发病率在20%~40%。
        6岁以下婴幼儿(不包括新生儿)的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时,就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①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铁的需要量增加,尤其是早产儿。②饮食中缺铁。婴儿3~4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铁已用尽,而以乳类为主的饮食中含铁量极少,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③铁的过多丢失,如肛裂、肠息肉、钩虫病等引起的少量、慢性失血。④其他如腹泻、急慢性感染等。
        推荐:服用维生素请注意几点 你服的维生素有效吗
        贫血患儿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以口唇、指甲床及口腔粘膜最明显;平易感疲乏、少动;有厌食,甚至出现异嗜癖(喜欢吃泥土、墙壁灰等)。严重的贫血会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心脏扩大等。而且患儿在出现贫血之前,已有烦躁不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差、智商低等表现,但这些表现往往未能引起家长的注意及重视。
        当血红蛋白在100~110克/升之间可以通过饮食治疗,即平时多吃些含铁丰富而且铁吸收率高的食物,如动物肝、瘦猪肉、大豆及大豆制品等。动物肝每100克中含铁25毫克,吸收率可达到22%左右;红色的肉类,如瘦猪肉、瘦牛肉中每100克中含铁量分别为2.4毫克和3.2毫克,吸收率也可达到22%;动物的血,每100克中含铁3~4毫克,吸收率为12%。此外,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含铁量也不低,每100克大豆中含铁11毫克,吸收率达到7%,平时也应经常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蛋黄中的含铁量较高,但吸收率仅3%,所以平时多吃蛋黄,不是预防及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最佳食品。
        当血红蛋白在100~110克/升以下时则需要用铁剂治疗,常用的有硫酸亚铁和富马酸铁。铁剂会刺激胃肠道粘膜而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可导致患者不能耐受而中途停止治疗,贫血不能纠正。近年来动物实验研究认为,每隔3天或一个星期服2天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具有与每天服铁剂同样的疗效。经临床应用后的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的效果,并且副反应少,能坚持治疗,使血红蛋白升至100克/升以上。
        婴幼儿每3天或每周服2天铁剂治疗的剂量,应按元素铁每千克体重4~6毫克(与一般治疗量相同)的标准进行。具体一点说,服硫酸亚铁的剂量为,婴幼儿每天0.15~0.30克,儿童每天0.30~0.60克;服琥珀酸亚铁的剂量为,婴幼儿每天0.15~0.30克,儿童每天0.20~0.40克;服葡萄糖酸亚铁的剂量为,婴幼儿每天0.30~0.50克,儿童每天0.60~1.20克。
        服铁剂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剂的吸收,但应避免与牛奶、茶、咖啡同时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经治疗约4~6周后,血红蛋白达到正常值后仍需继续服用4~6周,使铁在体内储存一部分,以防止因感染或胃肠道疾病而影响铁的吸收,引发再度贫血。

        专家提醒剧烈运动可致贫血
        在青少年时期,仅机体生长发育这一项,便需要增加近一成的铁质。因此,他们更容易出现缺铁现象。以往人们认为偏食和女性月经可引起青少年缺铁,但是专家近来把长期持续的剧烈运动也列为一项导致贫血的负面因素。
        一位14岁的女中学生,曾抱怨腹部和头部疼痛,疲惫乏力。据了解,这位女中学生是学校长距离接力赛跑项目的运动员。为准备参加运动会,她几乎每天清晨和傍晚都参加长跑训练。后来由于体力不支而耐力下降,直接影响到训练成绩。验血结果证实,这名女生患有缺铁性贫血。在医生的指导下,她坚持每天服用铁制剂。3个月后,虽然症状有所缓解,但只要停止服药,又重新出现贫血。直到她放弃长跑训练后,症状才完全消失。
        医生在门诊中发现,大多数存在起立时眩晕、睡醒后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症状的9~16岁青少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以经常参加剧烈运动者尤为突出。为此,医生特意将每周进行5天以上剧烈运动(如田径、篮球、排球运动项目)的学生和其他学生分为运动和非运动两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贫血和接近贫血者多发生于运动组,且与性别无关。
        医生介绍说,在运动中,当双脚着地时,足部的血管会受到冲击,肌肉的急剧伸缩也会使红细胞与血管壁发生摩擦,使红细胞受损,甚至会出现血红蛋白尿。另外,由汗液排出的铁也会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发生贫血,也会出现耐力下降,容易疲劳等身体不适感。
        医生认为,治疗运动性贫血的主要方法为适当补充铁质,减少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每次训练时都要作好准备和整理运动,以防止脚底受到过度冲击。为了保护足部健康,最好穿着质地轻软的运动鞋。在日常活动中,应避免不恰当的减肥,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

        牛奶加蜂蜜治贫血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说,被牛奶稀释的蜂蜜有助于治疗儿童贫血症。
        研究专家认为,患贫血症的儿童在20~30天的时间里,每昼夜食用被牛奶稀释的花蜜100~150克,会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血液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提高,病人的头晕和疲劳症状消失,睡眠更好,气色改观,贫血症治愈。蜂蜜和牛奶中都含有医治贫血症的铁等矿物质。蜂蜜的颜色愈深,所含的矿物质就愈多,治疗儿童贫血症效果就更好。

        治贫血验方“三红汤”
        “三红汤”组成:红枣7枚,红豆50克,花生红衣适量。三味共同熬汤,连汤共食之。适用于一般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红枣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改善血虚萎黄。红枣中的多糖成分能促进造血机能。
        红豆性平,味甘酸,可利尿、消肿、健脾。红豆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含铁质、维生素B12,有补血和促进血液循环功能。女性经期失血多出现头晕眼花、面容苍白等,常喝加红糖的热红豆汤,能补血且改善贫血症状。
        花生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补血止血等功效。花生止血补血的双重功效主要是花生衣(花生仁外表的红衣)。花生衣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增加血小板的含量和改善血小板的质量,同时还能促进骨髓造血机能。所以花生衣既治出血又对出血引起的贫血有效。
        90%的贫血属于缺铁性贫血,食疗比药物治疗贫血更安全且有效。上述三种食物都有补脾生血之功,单用有效,三味合用,更能增强补血作用。

        2008-09-07 22:57:33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HHma

            HHma

            历史

            宝宝那么大了,可以通过食补来补铁了,比如蛋黄,肝脏,木耳,黑芝麻,包括大枣都可以补铁,补铁的同时要补充维生素C哦,帮助吸收,就是多吃水果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单纯补铁。不吸收也是白搭,知道吗

            2008-09-07 17:46:46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含铁丰富的食物:母乳、蛋黄、桔子汁、菜汁、菜泥、肝泥、肉泥及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的奶粉、米粉、面粉)和铁强化配方奶。肉末、鱼、豆腐、肝、瘦肉、豆制品、动物血、小米、高梁、玉米、绿叶蔬菜、黄红色蔬菜、黑木耳、海带、紫菜。


              小儿常见的贫血原因

              小儿常见的贫血是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
              (l)小儿先天储铁不足。正常足月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铁足够其生后3~4个月的造血需要。但早产、双胎、胎儿失血以及母体患有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小儿储铁不足。
              (2)铁摄人不足。新生儿的饮食主要为人乳或牛乳,而人乳和牛乳中含铁量均较低,单纯用乳类喂养而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贫血。
              (3)生长发育决。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3~5个月为初生时体重的2倍,1岁时为初生时体重的3倍,若是早产儿则体重增加更快。由于体重的增加血容量也迅速增加,这时容易发生缺铁,引起贫血。
              (4)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铣比成人多,由皮肤损失的铁也相对较多,若出现对蛋白过敏而发生小肠出血,则失铁更多。此外,一些疾病如慢性腹泻、肠套叠、肠、息肉等都可增加铁的消耗而引起贫血。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DA)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本病发病率甚高,几乎遍及全球,无论城市或乡村,儿童、成年或老年人均可发生。在钩虫病流行地区,发病率特别高。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全世界约有10%~3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缺铁。男性发病率约10%,女性大于 20%。亚洲发病率高于欧洲。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第三世界有半数妇女由于营养不良而患贫血,称为营养性贫血。妇女特别是孕妇发生率可能要比男性高10倍。除中国外,发展中的国家四亿六千四百万育龄妇女中(15~19岁),约有两亿三千万妇女发病,其中印度可能成为世界上贫血患者最多的国家,其中孕妇约占60%~80%。营养不良的主要病因首先是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B12。可见,发病地域如此之广,妇女患病数字如此之大,十分惊人,值得重视。防治营养不良性贫血,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问题。

              合理使用铁剂
              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药物,但服用不当,就会影响疗效和延误治疗。因此使用铁剂,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病情轻重,合理选用铁剂
              1.轻症贫血病人,选用硫酸亚铁,但如果病人同时患有消化道疾病或病人是反应严重的孕妇,则不宜选用硫酸亚铁,而应选用右旋糖酐铁,因为硫酸亚铁对胃肠道有较大的刺激性。
              2.重症贫血病人,选用右旋糖酐铁,能很快缓解造血所需铁的不足和防止心脏病等并发症。
              3.婴幼儿贫血,宜选用枸橼酸铁铵糖浆。
              第二、掌握好有效的服药时间
              铁主要在十二指肠被吸收,由于食物能减慢胃肠蠕动,延长铁剂在十二指肠段的停留时间,铁剂在饭后30分钟服为最好。这样不仅可使铁吸收量增加,而且可以大大减少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饭后30分钟,胃酸分泌旺盛,有利于铁的吸收。近年来,时辰药物动力学研究发现,下午7点服铁剂比上午7点服用的吸收率要增加1倍,故每天下午7点是服铁剂的最佳时间。
              第三、注意事项
              1.服铁剂期间应多食果糖、水果、果汁和各种酸性饮食,以促进铁的吸收。
              2.可同时服用维生素C和稀盐酸,按常规剂量,有助于铁的吸收。
              3.服铁剂时禁用芦丁、四环素类、新霉素、别嘌呤醇、氯霉素、胆影葡胺、消胆胺、甲氰咪胍、青霉胺、维生素E、肼苯哒嗪、阿司匹林、复方丹参片、胰酶制剂、口服避孕药、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铝、呋喃硝胺、丙谷胺及含钙镁离子的抗酸中草药。
              4.忌饮茶,因茶叶中含有能与铁结合的鞣酸,影响铁的吸收。
              5.儿童补铁应经医生许可。
              6.铁剂能与肠内的硫化氢结合成黑色的硫化铁沉淀,所以病人服用铁剂后会排出黑色粪便,应事先告诉病人,以免病人误解造成不必要的紧张。
              第四、疗程
              服铁剂后,一般1~2个月可恢复正常。但必须注意,即使恢复正常也还不能停药,至少还要继续服1个月,然后再减量维持2~3个月,这样才能真正恢复体内正常水平的铁贮量。否则,一旦停止补铁,贫血便会卷土重来,治疗又得从头开始。

              细心的家长 给孩子吃一款“补血菜”
              如今,儿童缺铁性贫血成为除肥胖、近视之外的又一新儿童富贵病。医生指出,饮食结构不合理、挑食和偏食是导致孩子患上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
              医生说,缺铁性贫血患儿除少数先天性体质影响外,主要原因还和平时饮食、生活习惯有关。不少孩子喜欢一睡醒后就喝酸奶、吃巧克力,有的孩子一早起来空腹喝冰冻牛奶、吃水果,还有的家长自己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孩子也因此常常不吃早餐,与父母一起晚睡早起的孩子每天没有时间好好吃早餐,长此以往也会患上缺铁性贫血症。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补铁,可出现体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细胞免疫水平下降等症状,易诱发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以补血为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多吃含铁量丰富的食物,提高血色素。这些食物主要有瘦肉、猪肝、蛋黄、海带、鸡肝、紫菜、香菇和豆制品等。
              动物肝脏: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每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较易被人体吸收。如肝泥就很便于儿童食用。
              鸡蛋黄:每100克鸡蛋黄含铁7毫克,尽管铁吸收率只有3%,但鸡蛋原料易得,食用保存方便,而且还富含其他营养,所以它仍不失为儿童补充铁的来源之一。
              黄豆及其制品:每100克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11毫克,人体吸收率为7%。
              芝麻酱:芝麻酱富含各种营养素,是一种极佳的儿童营养食品。每100克芝麻酱含铁58毫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和脂肪。
              医生提醒说,有些食物中的铁元素由于植物酸干扰,实际吸收量较低。最符合条件的食物有猪肝、鸡鸭血汤、瘦肉、鱼虾等。除此之外,饭前吃一个西红柿或饮一杯橙汁,能成倍增加对铁的吸收,而饭前饭后喝茶,则会大大抑制人体吸收铁。
              医生给出了一款贫血食疗方:菠菜枸杞粥,家长可参照学做,举一反三。
              原料:菠菜100克,枸杞子15克,粟米100克。
              制作:将菠菜去杂,连根洗净,入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码齐后将菠菜切成小碎段(0.5厘米以内),盛入碗中备用。将粟米、枸杞子淘洗干净,放入沙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1小时,待粟米酥烂,调入菠菜小碎段,拌和均匀,加精盐、味精,再煮至沸,淋入麻油,搅拌均匀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分食。
              功效:滋养肝肾,补血健脾。对幼儿生长期及青少年贫血患者尤为适宜。

              “富贵人”也要防贫血
              众所周知,贫血过去是“穷病”,但最近一些调查发现,生活条件好了,贫血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是人们的饮食结构改变,肉类、奶类增加了,相比而言,蔬菜水果却吃得太少了。
              这种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蔬菜摄入过少而引起的贫血在现在快餐族和青少年儿童中是非常多见的。大家只注意到肉类和奶类的摄入,基本保证了蛋白质和铁的摄入充足,但是仅有蛋白质和铁还不够,缺少了蔬菜和水果中的B族维生素(叶酸和维生素B6、B12)和维生素C,一样会导致贫血。B族维生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造血系统的成熟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它的缺乏将导致血红蛋白无法正常合成;维生素C能帮助食物中的铁与血液中的运铁蛋白结合,促进铁的吸收利用,它的缺乏将导致即使吃进去了充足的铁也无法吸收和利用。所以,多吃蔬菜、水果对预防贫血至关重要。
              那么,从饮食上究竟应该怎样防治贫血呢?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做到均衡饮食,食物多样化。注意肉、奶、谷物、蔬果的比例,荤素搭配,不能偏食。
              注意补充铁、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富含铁且吸收率高的食物有:动物血、猪肝、瘦肉、蛋类、豆类、绿叶蔬菜、水果、海带、黑木耳、花生、胡桃、小扁豆、燕麦片、豌豆黄、牡蛎、牛肉干等。
              富含叶酸、维生素B6、B12的食物有:绿色新鲜蔬菜、水果、花生仁、酵母、豆制品以及动物肝、肾等。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辣椒、菠菜、西红柿、韭菜、猕猴桃、酸枣、柑橘、红果、柚子、草莓和橙等。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酗酒对B族维生素消耗很大;过度节食常常导致各种营养素的缺乏;嗜好浓茶也会极大地影响铁的吸收。
              改善烹饪方法。菜肴偏酸点儿,能够帮助铁吸收。另外,在制作菠菜等含草酸和植酸较多的蔬菜时,先用热水焯一下,去掉草酸和植酸,然后再炒或拌着吃也能大大提高铁的吸收率。

              缺铁性贫血用什么药好
              缺铁性贫血(又叫营养性贫血)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它是由于缺乏造血所必需的铁而引发的。据调查,6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的发病率在20%~40%。
              6岁以下婴幼儿(不包括新生儿)的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时,就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①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铁的需要量增加,尤其是早产儿。②饮食中缺铁。婴儿3~4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铁已用尽,而以乳类为主的饮食中含铁量极少,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③铁的过多丢失,如肛裂、肠息肉、钩虫病等引起的少量、慢性失血。④其他如腹泻、急慢性感染等。
              推荐:服用维生素请注意几点 你服的维生素有效吗
              贫血患儿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以口唇、指甲床及口腔粘膜最明显;平易感疲乏、少动;有厌食,甚至出现异嗜癖(喜欢吃泥土、墙壁灰等)。严重的贫血会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心脏扩大等。而且患儿在出现贫血之前,已有烦躁不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差、智商低等表现,但这些表现往往未能引起家长的注意及重视。
              当血红蛋白在100~110克/升之间可以通过饮食治疗,即平时多吃些含铁丰富而且铁吸收率高的食物,如动物肝、瘦猪肉、大豆及大豆制品等。动物肝每100克中含铁25毫克,吸收率可达到22%左右;红色的肉类,如瘦猪肉、瘦牛肉中每100克中含铁量分别为2.4毫克和3.2毫克,吸收率也可达到22%;动物的血,每100克中含铁3~4毫克,吸收率为12%。此外,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含铁量也不低,每100克大豆中含铁11毫克,吸收率达到7%,平时也应经常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蛋黄中的含铁量较高,但吸收率仅3%,所以平时多吃蛋黄,不是预防及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最佳食品。
              当血红蛋白在100~110克/升以下时则需要用铁剂治疗,常用的有硫酸亚铁和富马酸铁。铁剂会刺激胃肠道粘膜而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可导致患者不能耐受而中途停止治疗,贫血不能纠正。近年来动物实验研究认为,每隔3天或一个星期服2天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具有与每天服铁剂同样的疗效。经临床应用后的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的效果,并且副反应少,能坚持治疗,使血红蛋白升至100克/升以上。
              婴幼儿每3天或每周服2天铁剂治疗的剂量,应按元素铁每千克体重4~6毫克(与一般治疗量相同)的标准进行。具体一点说,服硫酸亚铁的剂量为,婴幼儿每天0.15~0.30克,儿童每天0.30~0.60克;服琥珀酸亚铁的剂量为,婴幼儿每天0.15~0.30克,儿童每天0.20~0.40克;服葡萄糖酸亚铁的剂量为,婴幼儿每天0.30~0.50克,儿童每天0.60~1.20克。
              服铁剂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剂的吸收,但应避免与牛奶、茶、咖啡同时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经治疗约4~6周后,血红蛋白达到正常值后仍需继续服用4~6周,使铁在体内储存一部分,以防止因感染或胃肠道疾病而影响铁的吸收,引发再度贫血。

              专家提醒剧烈运动可致贫血
              在青少年时期,仅机体生长发育这一项,便需要增加近一成的铁质。因此,他们更容易出现缺铁现象。以往人们认为偏食和女性月经可引起青少年缺铁,但是专家近来把长期持续的剧烈运动也列为一项导致贫血的负面因素。
              一位14岁的女中学生,曾抱怨腹部和头部疼痛,疲惫乏力。据了解,这位女中学生是学校长距离接力赛跑项目的运动员。为准备参加运动会,她几乎每天清晨和傍晚都参加长跑训练。后来由于体力不支而耐力下降,直接影响到训练成绩。验血结果证实,这名女生患有缺铁性贫血。在医生的指导下,她坚持每天服用铁制剂。3个月后,虽然症状有所缓解,但只要停止服药,又重新出现贫血。直到她放弃长跑训练后,症状才完全消失。
              医生在门诊中发现,大多数存在起立时眩晕、睡醒后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症状的9~16岁青少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以经常参加剧烈运动者尤为突出。为此,医生特意将每周进行5天以上剧烈运动(如田径、篮球、排球运动项目)的学生和其他学生分为运动和非运动两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贫血和接近贫血者多发生于运动组,且与性别无关。
              医生介绍说,在运动中,当双脚着地时,足部的血管会受到冲击,肌肉的急剧伸缩也会使红细胞与血管壁发生摩擦,使红细胞受损,甚至会出现血红蛋白尿。另外,由汗液排出的铁也会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发生贫血,也会出现耐力下降,容易疲劳等身体不适感。
              医生认为,治疗运动性贫血的主要方法为适当补充铁质,减少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每次训练时都要作好准备和整理运动,以防止脚底受到过度冲击。为了保护足部健康,最好穿着质地轻软的运动鞋。在日常活动中,应避免不恰当的减肥,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

              牛奶加蜂蜜治贫血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说,被牛奶稀释的蜂蜜有助于治疗儿童贫血症。
              研究专家认为,患贫血症的儿童在20~30天的时间里,每昼夜食用被牛奶稀释的花蜜100~150克,会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血液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提高,病人的头晕和疲劳症状消失,睡眠更好,气色改观,贫血症治愈。蜂蜜和牛奶中都含有医治贫血症的铁等矿物质。蜂蜜的颜色愈深,所含的矿物质就愈多,治疗儿童贫血症效果就更好。

              治贫血验方“三红汤”
              “三红汤”组成:红枣7枚,红豆50克,花生红衣适量。三味共同熬汤,连汤共食之。适用于一般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红枣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改善血虚萎黄。红枣中的多糖成分能促进造血机能。
              红豆性平,味甘酸,可利尿、消肿、健脾。红豆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含铁质、维生素B12,有补血和促进血液循环功能。女性经期失血多出现头晕眼花、面容苍白等,常喝加红糖的热红豆汤,能补血且改善贫血症状。
              花生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补血止血等功效。花生止血补血的双重功效主要是花生衣(花生仁外表的红衣)。花生衣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增加血小板的含量和改善血小板的质量,同时还能促进骨髓造血机能。所以花生衣既治出血又对出血引起的贫血有效。
              90%的贫血属于缺铁性贫血,食疗比药物治疗贫血更安全且有效。上述三种食物都有补脾生血之功,单用有效,三味合用,更能增强补血作用。

              2008-09-07 22:52:43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婴幼儿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加上小儿活泼好动,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后也不得安宁,所以入睡后头部也可出汗。所谓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此外,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有的家长在孩子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小儿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另外,室温过高、或保暖过度也是小儿睡眠时出汗的原因,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出汗。


                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儿安静状态下出现的,如佝偻病的出汗,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儿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会自止。


                假如小儿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数是有病的表现,最常见者是结核病。结核病还有其他表现,如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结核病的病儿白天活动时易出汗称为虚汗,夜间的出汗称为盗汗。如怀疑孩子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线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心脏病、糖尿病(低血糖时)、结核病或睡眠时呼吸不顺畅,因身体内在的压力(病变)促使交感神经始终处在紧张状态,也会出现“夜睡盗汗”或是“手脚出冷汗”的现象,此则为长期的症状,父母如果不放心,可以带宝宝到儿科诊所或医院检查,听听心跳声有否异常、摸摸肚子有无肿块(瘤)、上呼吸道是否通畅或有无过敏体质等,以除却心中的疑虑。


                临床观察所见,盗汗患儿以内热多见,一是脾胃积热,一是阴虚内热,热逼津液外出,于是盗汗不停,热不清,汗就不可能止。欲除盗汗,必清其热。


                脾胃积热的患儿,可见饮食旺盛或减退,精神好,大便秘结,常数天一行,虽然消瘦也不感疲乏,一天到晚玩耍不停治疗原则须清热通便,使热下出。


                最多的要数阴虚内热类型,由于长期盗汗,使津液耗损过多,出现一种阴虚现象,这种患儿表现为唇舌红干,手足心热,口干,大便数天一行,粪干且呈粒状。治疗宜清热养阴使热内消,汗也就能很快地消除。


                盗汗患儿经常易患感冒的,真正属体虚的极少,大多因出汗而在梦中将被子蹬掉,受寒所致,这与体虚感冒应当有所区别.盗汗患儿中也有个别人不属于内热所积,表现为出汗多、易感冒咳嗽、怕冷,平时稍运动也易出汗,对这样的患儿,治疗时不宜盲目用补品补剂,可以调和脾胃。


                体质弱的小儿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发生营养不良造成的。护理上要注意调整喂养方法,促进小儿食欲,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人量。必要时可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胃不合。


                因此,对小儿睡眠中的出汗,应仔细区别,必要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微量元素,发现异常及时治疗。祝宝宝健康快乐!
                有些孩子经常在睡眠时出汗,汗水浸湿了衣衫、枕巾,这种现象中医称之为盗汗。许多家长为此担心,虽到处求医,但仍然见效不大。 其实,小儿盗汗并不一定是病态,绝大多数是生理性盗汗。因为小儿皮肤内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倘若小儿入睡前活动过多,可使机体产热增加,或在进食不久,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分泌也随之增加。这些都可造成小儿睡后出汗较多,尤其是在出汗后2小时内。

                病理性盗汗多见于佝偻病,以3岁以下的小儿为主,主要表现在上半夜出汗,这是由于血钙偏低引起的。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患儿同时还有低热消瘦、体重不增或下降、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

                一旦发现小儿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调整生活规律,消除生活中得致热诱因。如入睡前适当限制小儿活动,尤其是剧烈活动;睡前不宜吃得太饱,更不宜在睡前给予大量热食物和热饮料;睡觉是卧室温度不宜过高,更不要穿着厚衣服睡觉;盖的被子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

                对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维生素D等。结核病引起的盗汗,应进行抗结核治疗。小儿盗汗以后,要及时用毛巾擦干皮肤,更换衣服,还要勤沐浴。要让小儿经常参加户外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体质增强了,盗汗也会随之而止。

                孩子睡觉多汗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

                生理性的多汗是由于天气炎热、室温过高、穿衣过多或被子太厚等原因造成的。有的家长喜欢在小孩临睡时喂一瓶牛奶,喂奶后小儿安静睡着了,但这时正碰上小儿吃奶后的产热阶段,因此常满头大汗。这类出汗都是属于机体调节体温所致,常在刚睡着时出汗较多,以后就逐渐减少。因为小儿时期新陈代谢旺盛,皮肤含水量较高,微血管分布较多,植物性神经发育不成熟,因此出汗较多,这完全是正常的。

                病理性多汗则出现在整个睡眠过程中汗量很多。患佝偻病的小儿在入睡后就开始多汗,尤其是头部,能湿透枕席或枕巾,并伴有枕秃和惊哭。患活动性结核病的小儿,不仅上半夜出汗,下半夜及天亮前也常出汗,称为盗汗。同时,小儿可伴有低热、咳嗽、消瘦、无力、脸色潮红等症状。因此,如果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儿,睡觉时出汗较多,可能是正常现象,家长不用过分着急。

                小儿睡觉时爱出汗是怎么回事?

                孩子睡眠时出汗几乎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有些家长因此而忧心忡忡,首先想到的就 是孩子是不是缺钙了?孩子是不是体质虚呀?

                其实出汗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汗液可以带走体内多余的热量和一些诸如尿酸、脂 肪酸等代谢产物。由于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较成人旺盛,所产生的热量及代谢产物 也相对较多。同时,小儿植物神经发育不健全,在入睡时,主管汗腺的交感神经会因失去大 脑的控制而一时兴奋,出现汗多现象,这完全是正常的。只要孩子无其他症状,如烦躁、哭闹、易醒等,就不必管他。这样出汗往往见于入睡后半小时之内,且以额头汗出为主,一般在睡后2小时之内慢慢停止,多见于3~7岁的小儿,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有人称之为生理性多汗。

                但如果孩子平素身体虚弱,夜间入睡时大汗淋漓,如同水浇,甚则整夜汗出不止,透枕湿衣 ,且伴有烦躁、哭闹、消瘦等症状,则属于病理性多汗。常见的原因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 病。除夜间多汗外,还伴有烦躁、睡眠不宁、易惊醒、方颅、忱秃、鸡胸等症。如果有上述 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饮食时也应注意多食富含钙质的食物, 如鱼、虾皮等。通过积极治疗,多汗可被很快纠正。

                如果小儿常在天亮前出现多汗,同时伴有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而快,则有低血糖的可能,这 时可给孩子喝些糖水或进食些糕点,即可纠正。

                对于生理性多汗,可采用自制的浮小麦糯米粥,能有效止汗。即每天取糯米、浮小麦各50克 ,加水适量,文火煮粥,频饮。或用黄芪15克,大枣20枚,加水适量,文火煮汤,喝汤食枣 ,每日1剂。

                此外,小儿患结核、贫血、风湿、类风湿等疾病时也可引起汗多现象。故小儿多汗时,应及 时到医院就诊,以排除某些疾病引起的多汗。

                盗汗
                小儿属于纯阳之体,体质娇嫩柔弱,肌肉皮肤都很薄弱,和成人比较就特别容易出汗。如果小儿只有单纯少量汗出是正常现象。反之孩子根本不出汗,就应考虑汗液排泄有问题了,如果汗出量过多,而兼有其他症状,则应考虑是否生病了。孩子出汗,可以表现为手足汗、心胸汗、半身汗、自汗、盗汗等。
                自汗是指没有用发汗药或排除气候炎热、衣被过厚、剧烈活动等其他刺激因素而昼夜稍动则自然出汗者。这样的孩子多是阳气不固,津液外泻。
                盗汗亦称“寝汗”,睡时汗出,醒后即止。一般孩子盗汗多因阴虚热扰,心液不能敛藏所致。自汗,要注意孩子是否有精神萎靡,容易疲劳,面色淡白,活动时爱出汗,易患感冒,语声低等。这样的孩子要注意忌口,平时不要吃生冷冰镇的食品和坚硬不宜消化的食物。而应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品,如粳米、苡米、山药、扁豆、莲子、大枣等,这些既能健脾益气,又能和胃,可以煮粥食用。
                盗汗,孩子在睡觉时出汗,醒时汗止,形体消瘦,皮肤干燥无泽,两颧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燥,小便黄,烦躁不宁等,属于阴虚表现,要忌煎、炸、烤、熏、油腻不化的食物和辛辣食物等。应该多吃一些具有养阴生津的食物,如小米、麦粉及各种杂粮和豆制品,牛奶、鸡蛋、瘦肉、鱼肉等,水果、蔬菜也应多吃,特别是要多吃苹果、甘蔗、香蕉、葡萄、山楂、西瓜等含维生素多的果类。
                护理多汗的孩子,应注意勤换衣被,并随时用软布擦身,或外用扑粉,以保持皮肤干燥。身上有汗时,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免受凉感冒。多汗易造成阴津亏损,阳气受伤,因此要多给患儿饮水,饮食要忌辛散、攻伐之品,以防止正气受伤,汗出更甚。
                婴幼儿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加上小儿活泼好动,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后也不得安宁,所以入睡后头部也可出汗。所谓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此外,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有的家长在孩子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小儿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另外,室温过高、或保暖过度也是小儿睡眠时出汗的原因,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出汗。


                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儿安静状态下出现的,如佝偻病的出汗,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儿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会自止。


                假如小儿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数是有病的表现,最常见者是结核病。结核病还有其他表现,如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结核病的病儿白天活动时易出汗称为虚汗,夜间的出汗称为盗汗。如怀疑孩子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线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心脏病、糖尿病(低血糖时)、结核病或睡眠时呼吸不顺畅,因身体内在的压力(病变)促使交感神经始终处在紧张状态,也会出现“夜睡盗汗”或是“手脚出冷汗”的现象,此则为长期的症状,父母如果不放心,可以带宝宝到儿科诊所或医院检查,听听心跳声有否异常、摸摸肚子有无肿块(瘤)、上呼吸道是否通畅或有无过敏体质等,以除却心中的疑虑。


                临床观察所见,盗汗患儿以内热多见,一是脾胃积热,一是阴虚内热,热逼津液外出,于是盗汗不停,热不清,汗就不可能止。欲除盗汗,必清其热。


                脾胃积热的患儿,可见饮食旺盛或减退,精神好,大便秘结,常数天一行,虽然消瘦也不感疲乏,一天到晚玩耍不停治疗原则须清热通便,使热下出。


                最多的要数阴虚内热类型,由于长期盗汗,使津液耗损过多,出现一种阴虚现象,这种患儿表现为唇舌红干,手足心热,口干,大便数天一行,粪干且呈粒状。治疗宜清热养阴使热内消,汗也就能很快地消除。


                盗汗患儿经常易患感冒的,真正属体虚的极少,大多因出汗而在梦中将被子蹬掉,受寒所致,这与体虚感冒应当有所区别.盗汗患儿中也有个别人不属于内热所积,表现为出汗多、易感冒咳嗽、怕冷,平时稍运动也易出汗,对这样的患儿,治疗时不宜盲目用补品补剂,可以调和脾胃。


                体质弱的小儿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发生营养不良造成的。护理上要注意调整喂养方法,促进小儿食欲,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人量。必要时可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胃不合。


                因此,对小儿睡眠中的出汗,应仔细区别,必要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微量元素,发现异常及时治疗。祝宝宝健康快乐!

                2008-09-07 22: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