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0-1岁  > 请问婴儿得了肝炎怎么治?

      pic of user:MQQINQIN

      MQQINQIN

      历史

      悬赏:100分

      回答:3

      请问婴儿得了肝炎怎么治?

      我侄子是2007年11月14(农历)出生,出生到现在身体一直很好,感冒都没有过,就今年5月的时候有点拉肚子。特别听话。前几天从媒体报道得知有的奶粉有问题,就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医生说他肝上有问题可能是肝炎,还要确诊。我们都很担心。不知道怎么办?请问我们应该怎么帮他治疗,有多严重啊?

        avatar of ☆铭妈☆

        ☆铭妈☆

        历史

         

        婴儿肝炎诊断
        (一)临床表现

        1.起病常缓慢而隐慝。主要表现为黄疸,其它症状如呕吐、厌食、腹泻、发热、精神差、体重不增等,大便颜色由黄转为淡黄或灰白,尿色深黄。重症可发展到肝昏迷或发生大出血、脓毒血症等并发症而死亡。

        2.体检 皮肤、巩膜黄染,皮肤常黄暗偏黑,肝脏或脾脏肿大,重症者发展成肝硬化。

        (二)辅助检查

        1. 胆红素升高,结合与未结合胆红素均高,以前者为主。

        2. 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或正常。

        3. 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不同程度升高。

        4. 甲胎球蛋白测定,甲胎球蛋白阳性,可持续增高,提示肝细胞有破坏,随病情好转而下降。若甲胎蛋白下降而临床症状不缓解,示病情严重。

        5. 血清病原学检查,包括凝集反应、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及免疫酶联测定。

        6. 病毒分离及弓形虫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杂交等方法。

        7. 脑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测定,评估听力及视力损伤程度。

        8. 为鉴别肠道闭锁,可通过B超、核素胆道扫描、胆道造影、肝活检等检查。

        9. 其他α-抗胰蛋白酶缺乏、半乳糖血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囊性纤维变性等遗传代谢缺陷所致黄疸,作相应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母亲听到新生儿患了新生儿肝炎很紧张。以为是吃了不干净奶水传染而来,还以为还会传染给大人,所以护理他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做好隔离防卫工作。其实除了乙型肝炎以外都是不传染的。
        新生儿肝炎是生后一个月以内就起病了,有许多病毒引起的,但是究竟是那一种病毒引起的要用特殊检测方法方能知晓。其中最常见的病毒是乙型肝炎病毒,这种病毒可以通过、胎盘渗到胎儿的血液中,使胎儿也易患病,亦为“血清性传染”,如果验血其结果为澳抗阳性,这种肝炎是有传染性的,食具、衣物均要隔离,因此,孕妇有乙型肝炎时应该及时发现新生的小孩是否亦存在乙型肝炎,以便做好隔离。

        从未发现新生儿有甲型肝炎,此种肝炎于大孩子比较常见,但甲型肝炎病毒不能通过胎盘。所以,即使母亲患了甲型肝炎也不能在体内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此外,甲型肝炎潜伏期为40天,故在新生儿期尚不能发病。

        其他类型的病毒如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以及其他病毒侵入体内时亦可产生肝炎,但是均无传染性。

        除乙型肝炎外其他病毒虽然能引起肝炎,并且无传染性,但其症状和肝脏情况相同的。一般在生后2-4周时皮肤巩膜发黄,尿为桔黄色有时染尿布,大便浅白色,吃奶差,呕吐,肝脏肿大,有时甚至体重不增加,精神弱,乏力,爱睡觉。新生儿生后一般情况好,但不明原因出现黄疸,肝脏大时也可诊为此病,临床上称为“新生儿肝炎综合症”。最好到医院去验血,需要除外先天性胆道闭锁或是败血症。得了这种病,属于慢性病,消炎药又不管用故可在家里护理和治疗。勤喂一些葡萄糖水,维生素C,每次5毫克日服三次,强的松激素一次2毫克日服二次,服中药利胆汤。争取喂哺母奶,注意维持体温,免着凉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经过耐心喂养和护理,约需4-6周就会痊愈。




        小儿肝脏比成人相对较大,血供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但免疫系统不成熟,对入侵的肝炎病毒容易产生免疫耐受。因此,婴幼儿感染乙型、丙型肝炎后容易成为慢性携带者。据报道,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的婴儿有约40%~ 70%可成为乙肝病毒长期携带者;3岁以前水平传播而成为带毒者则占20%~30%。这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受丁肝病毒感染的机会较多,并使肝病加重,促进向肝硬变、肝癌转化。
        临床上婴儿急性肝炎以黄疸型为主,持续时间较短,消化道症状用显,起病以发热、腹痛者多见。6月龄以内的肝炎患儿发生重型较多,病情危重,病死率高;高热、重度黄疸、肝脏缩小、出血、烦躁、抽搐、肝臭是严重肝功障碍的早期特征,病期12日左右发生昏迷,昏迷后4日左右死亡。年长儿童多以轻型、无黄疸型或亚黄疽型居多,起病隐匿,常在入托或查体时发现。
        婴幼儿肝炎的病原以巨细胞病毒感染占第一位,其次是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引起肝炎的特征主要是:
        (1)年龄在1~3月龄者占90%。
        (2)生理黄疸消退不太马上出现(1月龄内)黄疸者占 45.2 %。
        (3)隐匿起病者占61.9%。
        (4)男婴多见。
        (5)血清胆红素85.5~171微摩尔/升者占61.9%,以直接胆红素为主,消退缓慢。
        (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以低酶多见,小于50单位/升者占78. 5%,下降亦缓慢。
        (7)并发症多,伴肺炎者占66.6%。
        (8)及时治疗者预后较好。
        小儿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高峰在5~9岁,而抗体阳性率的高峰在10~15岁;血液中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的阳性率高于成人;肝脏中乙肝表面抗原的表达与成人相近,而乙肝e抗原的表达明显低于成人。另外20%~3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有肝外系统表现,特别是肾损害;皮肤常见痘疹样皮疹。
        休息和营养是小儿肝炎治疗的关键。小儿好动,不知疲倦,一定要用讲故事、听广播、看电视、做气功、午睡等方法安排好小儿休息与活动。用易消化吸收、富于营养和色香味美、小儿爱吃的半流食提高小儿食欲。当食欲恢复时要控制进食过多,以免伤及脾胃,影响肝脏康复。
        婴幼儿肝炎既往常认为绝大多数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特别在我国人群中乙肝病毒的携带率很高,主要通过母亲垂直传播给婴儿。
        1983-1988年解放军302医院重点研究了这个课题。发现121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患儿已找到的病因中巨细胞病毒(CMV)是罪魁祸首,查出巨细胞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 M 阳性者62例,占51.2%(62/121);而乙肝病毒是第二位,占 34.7%(42/121);其次是EB病毒,占4.13%(5/121);甲型肝炎病毒则很少,只占1.6%(2/121);其它病因是:细菌性败血症4例、母乳性黄疸2例、肝组织神经磷脂病1例;胆汁黏调综合征、先天性胆管闭锁、卡氏肺囊虫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各1例,均由尸解证实。这说明婴儿肝炎综合征中以病毒感染最多见,占已知病因的91.7%,但风疹病毒检测43例中无1 例阳性。
        1996年广州市儿童医院报道了16例临床和病理诊断一致的婴儿肝炎综合征,其中14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多种病毒,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CMV脱氧核糖核酸,结果发现本组主要病因也是CMV 感染,占56.3%,其余为甲肝病毒及EB病毒。
        婴儿肝炎综合征中双重感染者22例,其中巨细胞病毒与乙肝病毒合并感染者 15例;巨细胞病毒与 EB病毒,巨细脏病毒与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与EB病毒感染各2例,还有1例是巨细胞病毒合并卡氏肺囊虫感染。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半数患儿有佝偻病,患病的内因可能是先天不足。另外婴儿患病人院后多数有肺炎、贫血、消化不良、营养不良、鹅目疮、中耳炎等并发症。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常是影响婴儿肝炎预后的相关因素。


        婴儿肝炎治疗
        1. 对诊断末完全明确儿,应严密观察、定期随方,及早作出诊断、鉴别诊断,避免不应作的手术。

        2. 营养 过量与不足都对肝脏不利,供应一定量的糖类、生理需要的食物蛋白质及高脂肪饮食。必要时给予肠道外营养,补充支链氨基酸及必需脂肪酸。

        3. 激素 醋酸泼尼松(强的松)或地塞米松等对部分病例有一定疗效,病程按临床情况而定,一般共用4-8周,要注意预防其他感染。

        4. 保肝利胆 酌情选用一些酶类制剂如辅酶A、三磷酸腺苷(ATP)等,及维生素B12、水飞蓟素(益肝灵)、葡醛内酯(肝泰乐)、胆酸钠、维生素K等。

        5. 补充适量维生素 维生素A、D、K、E肌注。

        6. 降低转氨酶活力的药物 如联苯双酯等。

        7. 中草药 如中药茵陈三黄(包括茵陈、制大黄、黄岑、甘草)等。

        8. 备用治疗 选择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及其诱导剂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其衍生物二羟丙氧鸟嘌呤、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等,以及转移因子、胸腺多肽、左旋咪唑等免疫增强剂。



        2008-09-23 16:04:17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luguanghui

            luguanghui

            历史

            1. 对诊断末完全明确儿,应严密观察、定期随方,及早作出诊断、鉴别诊断,避免不应作的手术。

            2. 营养 过量与不足都对肝脏不利,供应一定量的糖类、生理需要的食物蛋白质及高脂肪饮食。必要时给予肠道外营养,补充支链氨基酸及必需脂肪酸。

            3. 激素 醋酸泼尼松(强的松)或地塞米松等对部分病例有一定疗效,病程按临床情况而定,一般共用4-8周,要注意预防其他感染。

            4. 保肝利胆 酌情选用一些酶类制剂如辅酶A、三磷酸腺苷(ATP)等,及维生素B12、水飞蓟素(益肝灵)、葡醛内酯(肝泰乐)、胆酸钠、维生素K等。

            5. 补充适量维生素 维生素A、D、K、E肌注。

            6. 降低转氨酶活力的药物 如联苯双酯等。

            7. 中草药 如中药茵陈三黄(包括茵陈、制大黄、黄岑、甘草)等。

            8. 备用治疗 选择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及其诱导剂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其衍生物二羟丙氧鸟嘌呤、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等,以及转移因子、胸腺多肽、左旋咪唑等免疫增强剂。

            2008-09-23 1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