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0-1岁  > 如何帮助BB语言发育

      pic of user:ldftyre

      ldftyre

      历史

      悬赏:200分

      回答:5

      如何帮助BB语言发育

      如何帮助BB语言发育?多和他说话给他听,还是用复读机录下儿歌后,用复读机放在宝宝旁边播儿歌给他听?(家里没有DVD机).另外宝宝看见陌生人后,会不停地注视陌生人,但不哭,陌生人抱他也不哭,也一直注视抱他的陌生人,陌生人逗他也不笑,对家里的人没有一直注视这种现象,宝宝母亲和父亲离开他,宝宝也不哭,不粘人,宝宝父亲早上上班几个钟头到中午下班回来后,被宝宝看见父亲时,大多数情况下,宝宝会笑.现在宝宝一直由宝宝母亲照顾带大.他的爷爷奶奶有时会和他玩.这种情况属不属于认生?正常吗?宝宝差不多八个月,男.

        avatar of 浩仔

        浩仔

        历史

         

        1.运用图片

        右脑,也称为“想像脑”,与图片影像相结合。你可以从比喻意和字面意两方面着手。从字面意出发,拿张纸,一边说话,一边拿笔在纸上画画来传递你的意思。从比喻意出发,可以发动思维影像能力,找到与你的意思最相吻合的语言。

        2.积极思维

        《育儿本质》的作者安娜·约翰森和维克·古德曼说过:“人的大脑不是为消极的东西而配备的。所以当你对孩子说,‘不要走到马路上去,’,他们的大脑中就会呈现出一幅走在马路上的情景,而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而至。如果你换种说法,比如‘走在人行路上会比较安全,’那么与之相关的影像就会在大脑中浮现出来,你会看到自己所希望看到的一切。当然,对成年人来说也同样适用——试试看!

        如果你说,“不要把纽扣放到嘴里!”右脑听到的却是把纽扣放到嘴里!

        3.唱歌

        右脑对音乐反应灵敏。那些广告里的歌曲只要在电视或者收音机里播放一次,就能够让人们记住其所代言的产品和所提供的服务。你也可以把音乐纳入到日常生活中来,比如:把你要买的东西谱成歌曲,当所有的信息都被谱上了曲子,学习生活也就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了。

        4.添加幻想成分

        想像力是右脑游戏的动力源泉。同时也是右脑运思型的孩子和成年人学习的金钥匙。

        想像乐园

        这个想像游戏仅仅需要一个道具——钥匙。所以你可以随心所欲地随时随地做这个游戏——无论是在车里、在休息室,还是下雨的时候在家里。你只需要的一个钥匙或是用纸板做的一个钥匙

        (1)给你孩子一把钥匙说:“让我们假设这是一把打开想像乐园大门的钥匙。”让你的孩子用钥匙假装去开门。

        (2)你可以问一些问题:“当你打开门你看到了什么?是谁接待了你,带你在想像乐园中游玩?在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5.有幽默感

        研究者发现,右脑的前突在理解、欣赏幽默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滑稽的故事和幽默的笑话都会让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在笑声中接收的信息会直接进入长期的记忆空间中。就好像你总是毫不费劲的就能记住你听过的那些有趣的笑话。

        6.快乐教育

        他们凭着自己的直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在快乐中提升自己,硕果当然不俗,让所有人在亲密无间中感受到新生与快乐!

        7.交流爱意

        我们都希望在认可、赞扬和浓浓的爱抚中成长。运用你的学习方式,帮助自己懂得如何去给予和接受爱!(最好结合三种学习方式)

        视觉学习者——通过微笑和眼神交流来传递爱意

        听觉学习者——通过倾听“我爱你”和赞扬来理解爱意。

        肌体运动学习者——通过触摸,拥抱,轻拍背部和爱抚来懂得爱意。

        8.言语与思想的统一

        右脑能够认知频率。所以,当你告诉别人一件事情,而心里想的或者认为的是另外一件事情,那么你传递给对方的就是两个不同的频率,两种频率混淆在一起。孩子对此格外敏感。当你的言语与思想、感觉相吻合时,你所传递的是相当清晰的信号。如果你已为人父母,一定要将这一点牢记在心。你的诚实守信会帮助孩子开始信任自己的直觉接受能力。

        9.一天中最佳时间培养右脑发展

        我们都知道,潜意识很容易受到微小图像的影响而摇摆不定。我们可以通过在一天中,右脑最容易接收信息的时间里,在爱与鼓励地氛围中,充分利用右脑的敏感性。能够使人体处于深度放松状态,使信息直接进入右脑的时间段有:清晨,小睡(针对孩子),睡前以及睡眠过程。这些都是播放学习磁带——外语、古典音乐、演讲、听力——的最佳时间。你也可以录制一些能够提升自己,鼓励进步的积极话语,例如:“努力学习,你一定会成功!”

        10.树立最高影像

        每一次对自己能力的自信,都会让你在现实中,追求到更高、最高的潜能发挥!

        你是个天才。相信吗?

        你可以心想事成。相信吗?

        你是一个天才,你拥有极好的影像记忆力,极好的阅读能力,想像力,是未来的发明家!

        相信吗?

        我们一定可以做到!







        宝宝在学习语言阶段,需要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和正确的引导,而有的父母恰恰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而使宝宝沉默不语以示反抗。

        1、多跟宝宝说说话

        有的家长很少同孩子讲话,总是以为宝宝太小,同他讲话也听不懂,所以总让孩子唱独角戏。这些家长可能不知道,婴儿的脑细胞是由生长环境中所得、所见、所闻的刺激来刻画重复印象,脑细胞也是因这些刺激而获得成长的,这些刺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语言发展。语言发展有几个过程,一个是孩子的发音阶段,二是理解语言阶段,三是语言表达阶段。宝宝出生以后就可以训练引导宝宝发音,家长要不断地和孩子交流,把语言信息留在孩子的脑子里。

        因此,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家长也应该给予丰富的语言环境,给予足够的语言刺激。比如,给孩子换尿布时、洗澡时、喂奶时,陪孩子玩耍时、孩子睡觉时、睡醒时,都要与孩子讲讲话。勿需太多语言,重在积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几句话,就会成为孩子语言发展的奠基石,也为加深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2、鼓励宝宝多开口

        孩子还不会讲话,表达某种需要时只能用动作或眼神。家长如果看到孩子伸手去抓杯子,就赶紧给喂水;孩子啊啊、呀呀地用手指着水果,家长马上满足需要……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我不说话,什么都能被满足,干嘛要说话呢。是呀,家长的这种行为,使孩子丧失了与人讲话的欲望和开口说话的动力,最终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代替口头语言与人交往。

        现在,像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尤其是老人带的孩子。造成孩子开口讲话晚还有一个原因是,父母不知道怎样给孩子适合他们能力的语言刺激。比如教孩子说话时,不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的、色彩鲜艳的、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实物,而是孩子一岁多了,还拿一些图片、书面文字展示给孩子看。孩子学语言阶段,需要直接、生动、形象的刺激。书本中的词汇是抽象的,孩子的接受效果会差些,因此学会说话的速度就很慢。当孩子要某件东西时,应当把他所要东西的名称告诉他,还要告诉他东西的特点,比如:苹果,红色的……这样几次以后最起码他会说“果”。所以一定要给孩子语言环境、听的刺激和给他说话的机会,这样孩子的语言会发育得很快。

        需要注意的是,教孩子讲话还有一个目标定位,否则欲速则不达。这个定位就是:教孩子讲话,要略微超过孩子的实际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要在大人的帮助下能够完成。比如孩子会说一个字,家长最好教两个字,孩子会说两个字,家长教三个字,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大幅度提高。如果孩子只能说一个字,家长教短语或句子,那就等于什么也没有教。

        3、不要让宝宝莫衷一是

        现在有些家庭里存在多种语种或方言,语种或方言的混乱也是造成孩子不开口讲话的一个原因。在家庭环境里,夫妻双方一会儿讲方言、一会儿讲普通话,再加上频频地更换保姆,保姆的方言又会刺激孩子的脑细胞。这个刺激过程不符合孩子的语言能力,最终导致孩子对语言莫衷一是,不知道应该选择何种语言。

        4、不要逼宝宝讲话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很差,家长为了急于让孩子学会说话,有时就用“逼”的方法。比如,孩子想要某个东西,而家长拿着这个东西要挟孩子,孩子不说话就不给,这样就造成孩子对开口讲话有一种厌恶心理。尤其是孩子开口讲话比同龄宝宝晚时,家长往往使出“逼话”这个杀手锏,威逼利诱,让孩子讲话。孩子要先理解语言,才能表达语言,这是一个过程。如果逼得太凶,孩子就会觉得讲话有很大的压力。对这种压力,孩子只能用沉默不语来抗拒了。






        语言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神奇本能,

        若能掌握婴幼儿的语言敏感期,

        透过爱心和耐心的引导,

        孩子必能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

        3岁以前,幼儿语言发展可分为前语言期(0-1岁)和语言期(1-3岁)这两个时期:

        前语言期(0-1岁)

        出生-2个月

        这时的婴儿会使用不同的哭声,来告诉我们其需求,也会以不同的呼吸时距,来表达其感觉。所以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观察记录他的声音,并做正确的回应,在回应时以适当的语言和他沟通。

        比如孩子饿时,妈妈可以先说:“哦,宝宝饿了!妈妈知道了,妈妈准备一下,就来喂你。”每一次都说同样的话,相信孩子在听到时,就会开始安静下来,学习等待。当然,妈妈回应的速度就得考察孩子的天生气质,有的反应较强,依然哭得很大声、很急促,妈妈相对的速度也得稍微加快一些,或说更多的语言,让婴儿从中感受到安全感,并学习改变气质。

        2-3个月

        在这个时期,婴儿获得改变声调的能力。婴儿很喜欢和照顾者聊天,尽管他只能发出喃语声,但大人模仿他的声音能给他很大的肯定,可以激发他练习发音。在这段时间,成人应在模仿他的声音后,回应不同声调的语言,如此可以经由耳膜的共鸣,记忆在大脑的语言中枢里,有助于日后发音中枢的发展。

        3-4个月这个时期婴儿对母音很敏感,是发出清楚母音的时期,也会跟着模仿,而心情好的时候,会自发地、愉快地自言自语。除此,孩子的视力已发展到可以看清楚照顾者的轮廓,所以,每天抽时间和他四目相对地聊天,或念一些押韵的儿歌给孩子听是非常重要的。

        5-6个月

        这时,幼儿可以发出“d-m-n”等音,所以有些敏感的父母听到孩子重复这些音时,认为是在叫“妈妈”,其实孩子也会因着父母如此的解释而肯定自己发音的能力,并且制造更多不同的声音。

        这个时期成人可以从自己的母语中,找出叠音词,正确地念给孩子听。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每一种东西的名称或动作都以叠字呈现,如“穿鞋鞋、吃饭饭、戴帽帽、小狗狗”等,成人应使用正确的语言,如此孩子不必在长大后又得转换一次,也不会因习惯改不了而显得幼稚。

        蒙特梭利告诉我们,孩子学习语言没有难易之分,又加上正处于敏感时期,所以“正确”是最重要的。

        小晟父母告诉我,小晟刚开口说话不久,就能说出很完整的句子,人们都说他“出口成章”。小晟的爸爸表示,他从小晟小时候就用正确的语言,随机和小晟说话,所以他会有这样的能力。

        7-8个月

        此时,婴儿已可以依大人的指令做出拍手、挥手、握手、拜托等手势,也了解“不”的意思,有些口语智慧较强的孩子已能用单字沟通。

        这段时期最重要的是,当成人为婴儿做每一件事时,都应该用正确的语言说出来,比如帮孩子穿衣服时可以说:“妈妈帮佩佩穿衣服了,先穿左手,再穿右手,接着帮佩佩扣纽扣,一个扣子、两个扣子、三个扣子,好,穿好了!”

        每次穿有三个扣子的衣服时,妈妈都这么做,孩子就会把语言和动作串连在一起,并获得正确的左右手认知。或许你会觉得,这样一来妈妈不成为一个喋喋不休的母亲吗?其实这只是短暂的时期,既可增进亲子情感,又可促进孩子口语发展,相信是值得努力去做的。

        语言期(1-3岁)

        1岁

        孩子能用一个字或片语来表达许多不同的情况,或用不同的字表示相同的意思。比如孩子说:“妈妈,走。”其中有“妈妈,离开这里”“妈妈回家”或“妈妈,去散步”等不同的意思,需依情况而定。再比如孩子说:“妈妈……吃。”其实孩子想表达的意思是:“妈妈,我要吃××。”这时妈妈可以回应:“佩佩要吃苹果。如此以后,孩子就会很清楚地说:“佩佩要吃苹果。”

        因此,妈妈适当的解码,以完整地语句说出,并蹲下来让孩子看到说话的嘴形,是帮助这个时期幼儿语言发展很重要的态度。

        1岁半-2岁

        这是幼儿学习名词的关键期,幼儿将感受到万物皆有名,而且常常会指着周遭的事物问“这是什么?”在幼儿的世界里,没有所谓难与易之分,虽然有些名词在发音或字数上会让成人觉得较难,但只要一再为幼儿重复,他将记在脑海中。当幼儿的发音器官发展完毕后,孩子会像连珠炮一般说个不停呢!

        当同龄的孩子已开始说个不停时,小彦总是一语不发。近两岁时,妈妈忧心地请教我,我建议她先到医院检查一下小彦的耳朵和发音器官是否健康,她也做了,医生说毫无问题,但妈妈还是担心。

        有一天,妈妈兴高采烈地跑来告诉我:“小彦开口了!他从火车站经过时说‘那是火车站。’隔天,对面小学在举行升旗典礼时,他居然一字不漏地随着播放的歌曲唱完国歌。更有趣的是,平常我会骂他‘小彦不乖、胡闹、不听话、可恨、一点都不可爱。’如此长的话,居然在我骂第一句后,他慢条斯理的一边把玩他最爱的dc-10飞机,一边接下去说完。”看到小彦的妈妈如此高兴,我也不好再说教。成人生活中的“言教”,从这个例子里,我们可见其威力了!

        2-3岁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2岁以后进入了“语言爆发期”,不但会自言自语,也特别会模仿成人说话,就如同模仿人说话的鹦鹉般。

        有一次,我带着两个小朋友出门,一个2岁半,一个5岁。很有趣的现象是,当我描述街景时,2岁半的小朋友马上就重复一次我的话,但5岁的小朋友却无动于衷。于是我就说更长的话,为的是要吸引她跟着模仿,但我对她的努力完全失败,倒是2岁半的小朋友从头到尾再难都会模仿。

        2岁半以后,孩子的生活经验丰富了,友伴关系也随着形成,会使用主文和从属文的句子,也有“我”的概念,动词、形容词的使用愈来愈正确,更能叙述不在眼前的事物。父母可以收集孩子的照片或剪下一些孩子有兴趣的图案做成小书,是引导孩子进入阅读最佳的材料。当然字数不要多,语句的设计要简单、扼要、有趣。

        如何学好母语?

        语言是先吸收,然后再模仿而成的,要确保孩子能学好母语,有下列几点必须注意的事项:

        1.确定孩子听力是否良好。孩子出生后就应该检查听力。

        2.确定发声器官神经肌肉的发展良好,给予孩子充足的机会去吸吮和咀嚼,并常常陪孩子面对面说话。

        3.引导孩子喜欢与环境沟通的意愿,从谈话中肯定孩子的声音和语意。4.对孩子说话要慢,嘴形明确,语音清楚。

        5.让孩子处于充满成人沟通的语言环境中,并赋予生活中每一件例行的事与使用物品的正确语言,且不厌其烦地说给孩子听。

        6.避免模仿孩子错误的语句,当孩子说不清楚时,不要认为可爱而故意模仿,这样会阻碍孩子学习正确的语言。而孩子说错时也不要当面说:“你这样说不对,再说一次!”这样会让孩子感到挫折而无意学习。

        比方说,孩子告诉你:“妈妈,我要一个纸。”显然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一张纸”。这时,父母可以用正确的语言反问一次:“你要一张纸吗?”孩子一定会回答:“是。”此时可以再问:“你要什么?”相信孩子会正确说出:“一张纸。”而当你给孩子纸时再正确地说:“这是一张纸,给你。”之后,可要求孩子说:“谢谢你给我一张纸。”

        或许你会觉得好烦,但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孩子,一点都不会拒绝说这些话呢!因而要孩子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建筑在爱心上的耐心是值得的。





        在正常的情况下,年龄和性别差异可能会导致兄弟姐妹之间产生妒忌。哥哥遭到妒忌是因为他有更多的特权,更独立;宝宝遭到妒忌是因为她受到更多的保护。女孩嫉妒哥哥是因为他似乎有更多的自由,男孩嫉妒妹妹是因为她似乎受到更多的特殊照顾。如果父母根据孩子的性别差异,给予特惠照顾,而不是出于孩子自己的需要,那么就会产生危险。

        那些受到父母特别关爱和礼物的孩子经常成为受害者,就像下面这个故事一样。在生了几个男孩之后,父母不但毫不掩饰对期待以久的女孩的偏爱,而且他们坚持认为几个哥哥应该有责任照顾他们的妹妹。男孩子们不但没有像父母期望的那样喜爱妹妹,反而责备她享受特别权利,因此他们处处为难她,使她的生活变得十分可怜。不幸的是,哥哥们没有处理好的妒忌心不但毁了他们的童年生活,而且直至成年,都没有相亲相爱的兄妹关系。

        如果父母偏爱弱小无助的小宝宝,而不是相对独立的六岁的孩子,或者情况反过来,妒忌就会加强。同样,如果一个孩子因为性别、长相、智力、音乐才能,或者社交能力而得到特别重视时,妒忌就会产生。天赋可能会导致嫉妒,但是父母对孩子某个特点或者天分评价过高就会导致孩子之间无休止的竞争。

        对待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视同仁,这种做法并不应提倡。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带来新的权利和新的责任。年纪大一点的孩子比起年纪小一点的孩子,自然应该有多一点的零花钱,晚一点的就寝时间,以及有更多的自由,可以出去和朋友一起玩。这些权利要公开地、得体地给予,这样,所有的孩子都会渴望长大。

        小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嫉妒年长孩子的权利,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处理这种情绪,不要解释事实,而是要理解他们的情绪:

        “你希望你也能晚一点睡。”

        “你希望你能大一点。”

        “你希望你不是六岁,而是九岁。”

        “我知道,但是现在该睡觉了。”

        父母可能在要求一个孩子要为另一个孩子作出牺牲时,无意识地助长了妒忌心理的产生:“宝宝需要你的婴儿床。”“对不起,今年我们不能给你买新的冰鞋,有了宝宝,我们需要额外的钱。”

        这样做的危险是,孩子可能会感觉不仅被剥夺了财产,还剥夺了父母的慈爱。所以这样的要求应该用关爱和感激来缓冲一下。





        在孩子2—3岁这一年里,你需要寻找多种途径来鼓励和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前面我们谈到,在与孩子说话时,词汇量要尽可能丰富,语法要正确,多向孩子提问。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途径,还有其它一些不错的方法:

        用细节和问题来作答当孩子首先开始与你说话时——这通常是从提问或指向某种有趣的东西开始的——你可以在回答里加上些细节。如果孩子说:“看那只鸟,”,你可以说:“是呀,那是一只乌鸦,它们叫的声音很响。它们是呱呱呱这么叫的!”说完,再问孩子一个你自己编的问题,比如,“这只乌鸦在干什么?”或者“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问这类问题都有助于将某个孩子感兴趣的对话逐步深入下去。

        话语推断孩子虽然已经掌握了母语中的大部分发音,也学会了大多数语法点,但他仍然要学习推测为什么人们要说某样事物。如果你问一个3岁大的孩子:“你的妈妈在家吗?”他会说“在”,然后盯着你看。他不知道自己这个肯定的回答意味着,你想让他进屋把他妈妈叫出来。向孩子解释对话中一些规范性的内容,告诉孩子你所说词组有何其它含义,从而帮助他理解话语中约定俗成的含义以及词类(该词是动词、名词还是形容词等)。例如,除了教孩子说“谢谢你”,还应该教他说,“该说再见了。谢谢约翰尼邀请了我们。”

        指示要具体当父母向孩子提出某项要求的时候,必须直接、确切。不要只说:“吉,这个房间太乱了。”请加上一句,“让我们把这个房间整理干净”,让孩子明确父母的要求。

        总结

        没有什么能比与你的孩子交谈,真正的交谈,更令人兴奋的了。听到他说他的好奇心,他关心什么,他喜欢什么,都能让你与他共享每一个崭新的起点。就算只谈论雷声,谈论柠檬的味道,或者谈论当你路过时冲你“汪汪”直叫的那只小狗,也是在帮他扩大词汇量,接触复杂句子的结构,让他今后在与人交流时能得心应手。






        英国威尔士大学教育学教授科林·贝克,最近接受《欧洲人杂志》的记者访问,答复了 有关儿童学习第二种语言应注意的问题。贝克教授是去年出版《双语与双语教育百科全书》 的编者,可说是双语和双语教育的专家。尽管他的看法根据的可能只是欧美方面的经验,是 否适用于文化背景不大相同的中文和英语还有待证明,但是对语言工作者和年轻父母来说,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下是《欧洲人杂志》记者同他的访谈。

        记者问:儿童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学第二种语言?

        贝克教授答:越早越好。不光是为了利用他们年纪很小时的语言开赋,也是为了尽量增 加他们接触第二种语言的机会。3岁之前儿童学习能力最强,可能的话,肯定应该在学习阅 读之前开始。

        问:学习第二种语言会不会使儿童的发展慢下来?

        答:多半不会。过去人们常说,双语儿童发展得比较慢,因为他们要做更多的事。根据 是,人的头脑能力有限,装的东西不能太多。这个想法已经证明是不正确的。美国和英国的 最新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两种语言能力同样强的“双语能力平衡的人”,在智力测验中的表 现实际上也许会更好。相信他们也会由于思考范围和意识范围更广而得益。

        问:两种语言会不会使儿童产生混乱?

        答:开始时把两种语言分开就不会。专家建议,父母和教师每次说话应该只用一种语言 ,虽然后来孩子可能会把两种语言混合起来使用。安特卫普大学最近的研究显示,2岁到3岁的幼儿能了解他们是在使用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

        问:父母是否应该总是说本族的语言?

        答:父母属于不同民族的话,他们通常只用本族的语言跟孩子说话。儿童通过在幼儿园 和日常交往中使用非父母所讲的语言,也能说得流利,这不是什么不寻常的事。儿童想适应 环境,学习的动机就很强。他们不像成人,在家庭以外学到的词汇和语言结构不太会忘记。  问:儿童能应付多少种语言?

        答:这方面没做过任何试验,但现在已经查明,在语言加工和储存方面,大脑的能力很 强。在斯堪的纳维亚部分地区,会三种语言是平常事,对儿童的发展似乎没有不良的影响。 然而,专家们强调,至少必须充分发展运用其中一种语言的能力,使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水 平跟他们年龄相称。

        问:在学校里使用两种语言,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

        答:没有证据证明会影响。有些证据初步显示,要是运用两种语言的能力都充分发展, 他们的成绩也许会更好。

        问:儿童会不会两种语言都说得同样流利?

        答:不会。从单语观点看世界的人们认为,掌握双语等于运用双语的能力跟只会单语的 人运用单语的能力一样强。但对掌握双语的人来说,两种语言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多数 人运用其中一种语言的能力比较强,即使在父母说不同语言的家庭里,情况也一样。然而, 随着掌握双语者的朋友、学校或国家发生变化,运用两种语言的能力的对比情况也许会改变。中学教育期间所说的语言,其运用语言的能力通常会比较强,至少在那个时期是如此。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宝宝发出第一声言语时,相信每位为人父母者都会觉得那声音有如天籁般悦耳动听。而父母该如何适时地刺激孩子的语言发展呢?请看本文介绍。

        当家中宝宝开口发出第一声爸爸、妈妈时,相信是每位为人父母者最愉悦的时刻。相反地,若孩子迟迟不肯开口说话,或出现说起话来结结巴巴、口齿不清等等情形,想必会令家长们十分忧心。

        专家指出,从小婴儿哇哇坠地,他的语言发展就已经开始;而且,幼儿的语言发展有一定的时间性,可分为:

        出生至1岁(口语预备期):此时期的幼儿以哭声、笑声、口腔发出来的声音,如:呜、啊……来表达其沟通意愿,建议爸、妈在此时就可开始刺激宝宝的语言发展。

        10个月至1岁左右:幼儿随着生活范围的日益扩大;新的经验愈来愈多,他的字条及语言能力亦慢慢增加,此阶段宝宝开始会叫爸爸、妈妈、……诸如此类的双叠字,但大多为名词。父母对此阶段幼儿说话时,应尽量放慢速度,说得清楚,使幼儿听得很清楚。

        2岁以上:2岁以上的幼儿,因其生活经验、认知能力愈来愈丰富,已渐渐具有语言交谈的能力。此阶段幼儿开始会运用动词,甚至形容词组成的短句来表达,另外,亦会去模仿大人的语言来描述他的体验。专家强调,2~3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通常会很好奇的发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此时父母应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适时刺激孩子语言发展。

        影响语言发展之因素

        那么何种原因会影响幼儿正常的语言发展呢?吴咨杏治疗师表示,影响宝宝语言发展的因素,大致为硬体及软体两个部份。所谓的硬体是指宝宝身体的健康状况。健康情形良好的幼儿,语言发展较好,反之,体弱多病的孩子,其语言发展能力会受到影响而变慢,如智能不足、先天性器官缺损、脑性麻痹等患童,必须以特殊的管道,帮助他们发展语言能力。

        软体则是指外在的学习环境,家庭关系良好、互动语言较多的幼儿,语言发展较好。父母不可忽略给予宝宝学习语言的机会及环境。

        正常的语言发展可以作为推断幼儿语言发展是否正常的依据,如果您发觉宝宝2岁了,仍然不开口说话,3岁还不会说句子,或三岁以后,语言严重含混不清,让人听不懂,父母应提高警觉,并尽早求助于语言治疗师诊断。

        1、增加生活经验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透过不断地模仿、练习获得的,父母不妨让宝宝多接触不同的人、事、物,例如:去超市购物、逛公园、探视朋友……经由扩展其生活圈,进而将各种事物、动作介绍给他、教他模仿。

        2、提供认知环境

        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幼儿会借由操作他拿到的东西,来获得更多的知识。父母须提供一个安全环境,让宝宝去摸、去探索、去操作他所看到的东西,这对语言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3、利用身体器官

        身体各部位的器官是随手可得的语言学习题材,父母可随时随地教宝宝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并让他再重覆说出一次。例如每天的洗澎澎时间,就是让宝宝学习的最佳时刻。

        4、制造说话机会

        让宝宝学习说出自己的需求,如要人抱抱、要喝奶奶、要尿尿等简单的词句。或许,此时他的发音还不清晰,但父母仍要多多给予奖励,使宝宝有信心继续经常学习说话。

        5、刺激视听感官

        视觉、听觉是语言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平时让宝宝多听童谣、看看卡通等,对于帮助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相当大的助益,但值得注意的是,父母需在一旁解说其内容,将有助于宝宝对词句的组合能力。

        6、提供适当玩具

        提供宝宝模拟日常生活的玩具或游戏,如电话、汽车模型等,可增进他对各种词语的认识,父母并可适时加入一些形容词,例如大的车子、红色的球……借此增加孩子对形容词、副词的应用。

        7、增加亲子互动

        从宝宝一出生,爸妈就必须常常与宝宝说话,让他从小就接触“有声音”的环境。当孩子稍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时,父母须专心的倾听孩子说话,耐心回答他的疑问,并鼓励他继续发出声音或愿意表达。

        8、选择适宜图书

        可选择图画简单、色彩鲜艳的书籍吸引幼儿阅读,而每次只需介绍少许简单的物件名称及动作,如此,才不致造成宝宝对各种事物名称产生混淆感。

        9、做做口腔运动

        常常动一动嘴巴、舌头,可帮助孩子咬字清晰、讲话清楚,爸妈可以利用宝宝刷牙的时候,教宝宝动一动舌头;做一做口腔运动,对促进语言的发展将是功不可没的。

        10、说话步调一致

        教幼儿说话时,要以孩子的兴趣、喜好为中心,不可强迫他说些较艰涩的语句。父母在跟孩子说话时,应放慢速度,跟随宝宝的步调,句子尽量简单。此外,话尾可留一段空白时间,让孩子有机会轮流说话,增加他说话的能力。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家长在教孩子说话时特别注意分寸和方式,但是,离开了那种“教育”的氛围,就变得很随意,不注意对孩子说话的方式,言辞之间充满了命令意识和优越感、权威感。种种带有暴力倾向的语言不仅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受到扭曲,而且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伤害。我们建议家长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不要用那么多的“不”(“别”)

        小明说:“我现在要看动画片。”

        爸爸说:“不行。”

        小明说:“我要去小红家里玩。”

        爸爸说:“不能去他们家。”

        窗外雪花飞舞,有几个小朋友在堆雪人,树枝上挂着一个一个晶莹的小白花,小明第一次看见下雪,特别兴奋,要出去看看。

        妈妈说:“千万不要,宝贝,外面多冷,感冒了怎么办”。

        ……

        终于有一天,小明说:“你们就会说不!”

        爸爸和妈妈都愣住了。

        亲爱的家长,还有更多的不要、不准、别动、别去、别拿……一天之中,我们作为家长,要对孩子说多少“不”和“别”呢?

        家庭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真实性和自然性,它不仅仅是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感情、沟通关系的主要工具,同时也表达和记录着家庭成员之间真实的关系,即家庭成员之间是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还是以大压小、家长中心的关系。

        对孩子说什么,其实是把孩子看成什么,也就是取决于成人对孩子的态度以及成人习惯或喜欢站在什么位置上与孩子讲话。如果总是觉得他们“小”,大人总是永远正确,甚至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就会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如果觉得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也需要尊重、理解和鼓励,就会更多地使用商量的语言和柔和的态度。不管孩子被看成什么,都能从家庭言语中体察出来。所以我们建议家长朋友留心一下自己和孩子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看看有没有暴力倾向在里面,同时也反思一下自己把孩子放在什么位置。

        尽量少用“你应该如何如何”的句式。

        “你应该看《大头娃娃》。”

        “你应该多吃胡萝卜。”

        “你应该早点睡觉。”

        “你应该……”

        那么小的孩子,那来那么多的应该呢?“应该”这个词所表达的态度比“不”还要强硬。说到“不”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排除其他的可能性,不这样,还可以那样,但是一说到“应该”,就是只能这样了。因为孩子总有一些想法和家长不一致,我们的家长习惯对孩子说,你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你应该成为这个样子,而不是那副样子。很多的“应该”,实际是家长的成见或者习惯,并不见得适合于孩子,而且事实往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道理也是可以商量的。但是家长的脑海里却有一大堆的条条框框,孩子的行为稍有偏差,便要进行限制。我们需要惊醒的是,当家长“应该”这个词来教育和指导孩子时,实际上是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孩子。这种远离孩子实际情况的教导,不但是空洞的,也是乏味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无的放矢的说教。

        尝试多用“我觉得、“我想”、“可能”

        如果你的孩子拿着破棉絮裹起自己的身体当毡毯玩,你会怎么办?是立刻把破棉絮夺去,还是让他继续玩下去?是叫他自己把破棉絮丢掉,还是找一个替代的东西?

        著名的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在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用了积极的暗示法去引导孩子。他对儿子说:“破棉絮很脏的、又有难闻的气味,我想你一定不要的,你要一块干净的,你跑到房里去问妈妈拿一块干净的。”他的儿子听了爸爸的话,很愉快地跑到房里去换了一块干净的毯子。

        很多父母看见孩子玩不干净的东西,往往会不问青红皂白劈手就夺过来,甚至打孩子一顿,结果孩子最初会象受了突然袭击不知所措,等他明白过来,也会激烈地对抗家长,大哭大闹,不仅不愿意改正错误,还有可能怨恨父母。还有的孩子可能听惯了父母的呵斥和拒绝,干脆不理父母的茬,也是很让家长头疼的。父母告诉了孩子某某东西脏,但强调“不应该”玩,孩子即使同意父母的看法,也会不好意思立即纠正自己的错误,所以家长要给孩子出路,让他有替代的东西,同时,调动他的积极性,让他主动改变主意,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宝宝语言的五大误区

        一、认为宝宝听不懂

        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到了1岁的时候,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有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

        二、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

        当宝宝已经明白成人的话还不会从口中说出,若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仅仅说一个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三、用儿语和宝宝说话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了解这一规律,但又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

        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宝宝经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打打”,结合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如说抱抱时,就张开双臂面向妈妈,表示要妈妈抱。

        到了1岁6个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词句时期。开始时能把两个词重叠在一起,如“吃饭饭”、“妈妈抱”。快到2岁时,出现简单句,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孩子用小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因此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四、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虽然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宝宝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这是因为小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发“吃”、“狮”的音时,舌向上卷,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把舌头放平了,于是错音就出来了。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会逐渐正确。

        五、语言环境复杂

        有些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因此在0.5~2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人应着重教他正确的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除了要有意识地用语言来教育孩子外,还应该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目光、表情、服饰、姿态等行为语言来影响孩子。这些非语言行为既能表露人的意志、性格与情绪,又能表达家长的某些特殊意图。恰当地运用非语言行为,可以补充、加强甚至代替语言行为,收到极好的教育效果。

        表情人的面部表情是内在态度的指示器,面部肌肉松弛、露出微笑的神色,让人感到亲切,使人乐于亲近;反之,面部肌肉紧绷、铁板着面孔,则会让人望而生畏。家长应以一种慈祥、和善的表情来面对孩子,切不可随意对孩子施以“脸色”,高兴时满面笑容、对孩子百依百顺,一旦不如意就满面怒容甚至迁怒于孩子,这样做不但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还有损孩子心理健康,使孩子产生一些不良性情。

        目光目光是极为常见的一种非语言行为,柔和、热诚的目光,能够给孩子以激励;埋怨、责怪的目光,会使孩子感到不安;瞪大眼睛或斜着眼睛,则会给孩子一种盛气凌人、轻蔑鄙视的感觉。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尽量保持亲切、和蔼、信任与期待的目光,这种目光能够使正在努力进步的孩子受到鼓舞,继续努力;使遇到困难的孩子看到希望,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使有缺点与错误的孩子得到温暖,增强上进的信心。在与孩子交谈时,家长应注视着孩子,以表示你专心听孩子讲,让孩子觉得你是他的“知音”。

        姿态这里所说的“姿态”,是指父母的体态、手势、步态等等。在孩子面前,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姿态,力求以自然、适度、得体的姿态,给孩子以稳重但不呆板、潇洒但不做作、文静但不孤高、幽默但不庸俗的感觉。这不仅有利于树立为人父母的形象,还能对孩子起表率作用。

        服饰穿着打扮能够体现出人的气质和修养。家长在穿戴上的态度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家长穿着适宜、打扮得体,经常以整洁、美观大方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那么孩子将会受到形象、具体同时又是美的影响与教育。








        10个月左右的宝宝咿呀作语,已包含很多他自己想主动表达的信息。这些最初的“语言”是宝宝人生发展的重要里程。作为家长更应该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时机,多使用那种尖细抑扬的声音巧妙地和宝宝“交谈”。心理学家把它叫作motherese(母性语言),并且发现这种说话方式对孩子早期的语言发育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什么这种像唱歌一样的说话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开口说话?

        1 .它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并且让孩子知道你正全身心地关注着他,从而在你和宝宝之间建立一种亲密的信任。

        2.motherese(母性语言)教会宝宝一些言语规则。比如,专家已经发现,通过这种夸张的语调和有选择地重读句子中的某些词语,可以让孩子很容易就明白什么时候轮到他“说”;同样,它也帮助宝宝从他所听到的声音海洋中识别某些单个的词。

        这里有一些运用motherese(母性语言)的妙招,具体教你怎样与这一阶段的宝宝“交谈”:

        提高你的音调

        孩子越小,你的声音应该越高。正常情况下,成人说话的音频在90mhz(兆赫)----300mhz(兆赫)之间;而婴儿一般对500mhz(兆赫)左右的声音尤为兴奋。爸爸们发不出那么高的音也不用担心,研究表明,爸爸低沉磁性的声音同样对宝宝很有吸引力。

        像唱歌一样说话

        为了让宝宝兴奋起来,你应该用高尖并伴随着欢快“旋律”的腔调抑扬顿挫地和他说话;想使他平静下来,可以试着降低音调并且转换相对安静抒情的“旋律”。

        强调重要词语

        重读一句话中的关键词,并且重复它。比如,你想教宝宝学习“小狗”这个词,你可以对他说:“你看这只小狗,漂亮的小狗。”

        夸张地表演语言

        如果你夸大自己对宝宝所发出声音的反应,或用手势动作演示你正在说什么,总之,你的“演说”越是生动活泼,就越能吸引宝宝。

        限制代词的使用

        在说话中频繁使用像她,你的,我的这样的代词,会使宝宝感到困惑。最好这样对他说:“妈妈的杯子”或“小强的玩具”。

        情景教学

        走马观花地教宝宝认识各样东西,比如一股脑儿告诉他球、书、吸尘器、娃娃等对发展宝宝的语言没有任何帮助。你应该在使用这些东西的时候,用自然“交谈”的方式和孩子讨论它,宝宝很快就能明白并且记住他们的名称。比如你在为宝宝换尿片时可以说:“这是你的尿片。来,我们把尿片穿上。”

        跟上宝宝的思维

        注意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宝宝对什么感兴趣,你要赶快对他就这个事物“谈论”一翻。如果他正全神贯注地盯着鱼缸,你应该马上对他说:鱼在水里游泳,你看鱼是红色的,尾巴摆来摆去等,内容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如果你稍有延迟,宝宝的注意焦点很快就会转移,这种及时随机教育的效果就会丧失殆尽。

        弄明白宝宝想说什么

        注意看宝宝指向哪里,然后说出那个物体的名字。你说中了他渴望的东西,他会异常兴奋,慢慢地,就会跟你学着说了。

        一对一的交流

        宝宝在有很多人参加的集体交谈中收益不大,因为说话的人语速较快,而且倾向于使用宝宝不熟悉的词句。宝宝也不可能从不熟悉的人那里获得太多语言能力,因为那些人的表达方式和音调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国外研究表明,多子女家庭中第三、第四个孩子相对于前两个孩子来说语言发育明显滞后,因为他们和父母一对一的“交谈”机会要比前两个孩子少得多。









        学习语言的组成部分能帮助孩子将他所听到的东西分类孩子似乎天生对语言结构就有感觉。虽然现在就谈音节和句法还为时过,但你可以做许多事来加深孩子这种天生的理解力。

        读一些押韵的诗歌,如儿歌韵脚能帮助孩子捕捉到词和词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玩押韵的游戏编一些一眼就能分辨的押韵词和非押韵词,即使是小孩子也能判别出shoe、blue与dog不押韵,而且孩子喜欢指正成人犯的“错误”。

        在说出书中图片名字的时候,强调每个单词的首字母“t/t/t/ree(树)”“b/b/b/aby(婴儿)”首字母的发音对于孩子把一个单词与下一个单词区分开来十分关键,所以重视单词首字母的发音是一条自然而又简便的途径,帮助孩子开始用耳朵判断一个单词从何开始,另一个单词到哪里结束。

        一旦你的孩子学会识别和书写26个字母后,就该集中精力教他26个字母的发音了。“b的发音是/b/;p的发音是/p/。”如果你感觉孩子已掌握了26个字母的发音,就可以教他一些字母组合的发音,如“sh”和“ch”。

        2008-10-08 13:18:15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yuxiangnan

          yuxiangnan

          历史

          是正常的,多跟他接触,说话,告诉他,他是爸爸,妈妈,
          还指着东西详细的说明一切,那样的话他慢慢的能接触了 ,

          2008-10-01 13:13:35

            avatar of lisa0044

            lisa0044

            历史

            我家宝宝也是这样的~~我还以为他是性格内向,所以都没怎么在意~

            2008-10-01 13:27:27

              avatar of HHma

              HHma

              历史

              怎样帮助孩子的语言发育
              了解孩子语言发育的进程
              2-6个月-啼哭、笑出声、注意说话的人、尝试发声
              7-12个月-呀呀学语、模仿发音、喜欢出怪声自娱
              13-18个月-单字词、双字词、3-4字短句
              19-24个月-学说完整句子,懂得多于会说的
              25-36个月-会说完整句子,尝试使用形容词,唱歌、学歌谣,讲故事
              影响孩子语言发育的不良因素
              生理疾患(听力、声带、舌系带......)
              “沉默”的家长
              “多嘴”的家长
              复杂的语言环境
              现代传媒手段对语言发育的影响
              怎样帮助孩子的语言发育?
              把握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2岁以内)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适当超前训练
              常和孩子一起,做说并行(1岁以内)
              亲子共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使用正确的语言方法
              正确的语言训练原则
              随时随地引发兴趣,反复练习
              多鼓励,不代替
              利用孩子的形象记忆
              注意家第发音和使用词语的准确性
              尽量不用“娃娃腔”和孩子说话
              尽量使用开放式交谈
              怎样教孩子学名词?
              见多识广
              形象记忆
              怎样教孩子学动词?
              动词是完整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词与思维有关
              常做,常看,最易掌握
              学习动词的好处(清楚表达愿望,降低消极情绪;激发语言表达积极性,促进语言再发展)
              怎样教孩子学感觉词?
              目的:学会表达感觉,促进思维活动
              方法:适当的实际感触,语言重复,形成条件反射
              常用感觉词:冷、热、甜、酸、苦、咸、软、硬等
              开始学说的时间:1岁-1岁半
              和孩子说话的艺术
              弯腰或蹲下,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
              口型变化要明显,配合肢体动作和表情
              多用肯定语句,告诉孩子你的希望,少用否定句表达
              把要求孩子的动词放在语句前面,利于注意力集中
              当你需要孩子作出选择时再用选择句,简化选择到2种
              1-2岁孩子说话常见问题对策
              发音不准
              同类词混称
              动作代替
              倒装句或口吃
              帮助不挑剔、纠正加鼓励、示范应正确、帮助要具体
              语训游戏(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物体、认知、语言同发展)
              教孩子认识动物
              教孩子认识餐具
              教孩子认识水果
              教孩子认识日常生活用品
              教孩子认识身体
              教孩子认识颜色、形状(红、黄、蓝、绿)
              教孩子认识自然
              教孩子认识交通工具
              涂鸦与说话
              方法:当孩子准备笔、纸等,在孩子高兴的时候,让他随心所欲地涂图画画。父母要用语言鼓励孩子,不论画的多么古怪,要假装理解,并鼓励和认可孩子的解释。

              动物宝宝怎么叫?
              方法:利用玩具或图片,妈妈当着孩子的面把玩具藏起来,可露出部分让孩子找。妈妈边唱歌边引导孩子找玩具。
              我爱我的小花猫,小猫小猫怎么叫?
              我爱我的小花狗,小狗小狗怎么叫?
              。。。。。。

              和孩子打电话
              填词尾(2岁)
              方法:妈妈说歌谣,引导孩子说最后一字,慢慢扩展增加,最后由孩子自己说。
              语言复述-儿歌或简单的故事,注意停顿与提问
              单词接龙(2岁以上)

              教孩子学习量词儿歌(2-3岁)
              一座山、一棵树、一条狗、一辆车......

              用绕口令帮助孩子练习发音和正音
              利用玩具教孩子说有关位置的名称(以宝宝为参照)


              2008-10-01 13:34:36

                avatar of ☆铭妈☆

                ☆铭妈☆

                历史

                --------------------------------------------------------------------------------

                怎样帮助孩子的语言发育?


                2-6月表现:啼哭、笑出声、注意说话的人;


                7-12月表现:呀呀学语、模仿发音、喜欢出怪声自娱;


                本阶段可播放施教一些儿歌,但应简单明了,一次不易多。


                13-18月表现:会说单字词、双字词、3-4字短句,适当可以与其他小孩讲话。


                19-24月表现:学说完整句子,懂的比会说的多。


                24-36月表现:会说完整句子,尝试使用形容词唱歌、说歌谣。


                影响语言发育的不良因素:


                生理疾患、沉默(或多嘴)的家长、复杂的语言环境(如多种语言)、如需学外语的,父母应发音准确;现代传媒对孩子语言的影响(如电视、电脑等,孩子沉迷上述设备时,会限制孩子智力的发育)


                怎样帮助孩子语言发育?


                2周岁是关键期,常和孩子在一起,作说并行,亲子共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正确的语言训练原则:


                1、 随时随地、引发兴趣、反复练习。


                2、 多鼓励,不代替。


                3、 利用孩子的形象记忆。


                4、 注意家长发音和使用词语的准确性。


                5、 尽量不用“娃娃腔”和孩子说话(2岁内)。


                6、 尽量使用开放式交谈(让孩子自己找答案)。


                怎样教孩子学名词:见多识广、形象记忆。


                怎样教孩子学动词:如跑、坐、跳等,常做常看易掌握。


                怎样教孩子学感觉词:目的是学会表达感觉,促进思维活动。


                方法:实际感触,语言重复,形成条件反射(如冷、热、酸、甜、咸、苦等)1-1.5岁内要强化。


                说话艺术:


                面对孩子要弯腰或蹲下,看着眼睛说话,口型变化要明显,配合肢体动作和表情,多用肯定语句告述孩子你的希望,少用否定词;把要求孩子的动词放在语句的前面,利于注意力集中。当你需要孩子作出某种选择时,应简化到2种。


                1-2岁常见问题:发音不准、同类词混称、动作代替、或口吃。解决方法是帮助不挑剔、纠正加鼓励,示范要正确、帮助要具体。


                语言游戏:


                利用以下物品:动物、餐具、水果、日常生活用品、身体部位、颜色、形状、自然事物、交通工具等。


                涂鸦与说话:让孩子随心随欲涂图画画,父母要用语言鼓励孩子,不论画的多么古怪,要假装理解,并鼓励和认可孩子的解释。


                和孩子打电话,引起他的兴趣,学习说话。


                填词尾:妈妈说歌谣,引起孩子说最后一字,慢慢扩展增加,最后由孩子自己说。


                单词接龙(2岁以上)

                教一些量词儿歌或语句。用绕口令帮助孩子练习发音和正音。利用玩具教孩子说有关位置的名称。
                影响宝宝语言发育的五个误区

                误区一: 认为宝宝听不懂就很少与他交流,结果影响了他的语言发育
                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饿了吧!这是奶”等等,时间一长,这些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多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妈妈是这样的;肚子饿了,吃了奶就不饿了等等。到了1岁,他自然随着大人反复的重复爸爸、妈妈,他也就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有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慢慢地就促进了他的语言发育。

                误区二: 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延缓了宝宝的语言发展
                当宝宝已经明白成人的话以后,而他还不会说出来,如果说宝宝指着水瓶,大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其实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倒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别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要求达到了,当然不用被迫说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如果当宝宝想喝水时,你不明白他的意图或者故意装作听不懂,宝宝就会努力让你明白他的意思,试着去说“水”,慢慢地他就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也许仅仅一个字或者一句,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但是一定要掌握好不解其意的尺度,掌握不好会影响宝宝正常表达自己的要求。

                误区三: 经常用儿语和宝宝说话,从而影响宝宝说完整的话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一词句、多个词句、完整句子这三个阶段,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这一规律,不能迁就他,应恰当地引导孩子向更高的语言阶段发展。

                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一词句阶段。宝宝经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打打”,结合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如说抱抱时,就张开又臂面向妈妈,表示要妈妈抱。到了1岁半,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来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个词句时期。如“吃饭饭”、“妈妈抱”等。快到2岁时,一般会简单句,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孩子用小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却认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跟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因此,不管孩子怎样说话,父母都应该用正确的语言来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并用标准的话语来纠正孩子的话,这样就可以通过父母的正确语言示范,宝宝能较早学会说完整的句子。

                误区四: 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从而造成宝宝发音不准确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虽然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宝宝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这是因为小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造成的。如在发“吃”、“狮”的音时,舌向上卷,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就把舌头放平了,于是错音就出来了。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和宝宝说话,时间长了,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逐渐正确了。

                误区五: 语言环境复杂,使孩子无所事从
                有些家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因此在0.5--2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人应着重教他一二种正确的语言,更有利于宝宝的语言发育。



                有的宝宝1岁多点就会说很多词语,大多数宝宝2岁左右就会说很多话了。但是也有的宝宝说话晚,迟迟不肯开口学说话,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来说,大脑发育不良可以影响宝宝语言发育,但宝宝说话晚的原因很多,如平时大人与宝宝很少说话,使宝宝很少得到练习说话的机会,因而影响宝宝语言的发育;一些家长对宝宝过于溺爱和迁就,总是根据宝宝的手势、眼神来满足其要求,忽视了对宝宝语言的训练,致使逐渐养成用手势代替说话的习惯,从而延缓了宝宝语言的发展;另外,宝宝长期营养不良、体弱多病,或听力不好,也都可能造成语言发展延缓。

                如果到了2岁还不会说话,又排除上述因素时,就应该带宝宝到医院检查,找找原因。

                如何教宝宝说话?爸妈在与宝宝的日常互动中就可以教宝宝说话。亲子交流的质量和频率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宝宝语言发展方面的个体差异。

                什么时候要开始教宝宝说话?宝宝出生后就可以开始了。虽然宝宝要到1岁左右才能说出理解其语义的第1个词,但在这之前的1年里,他已经开始练习控制发音、掌握语义,为日后的“开口说话”做准备。

                宝宝如何学说话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与身边的人交流,这时候可以说宝宝真正开始脱离他的婴儿期。语言的表达就是说话,它和宝宝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能很好地与人沟通对宝宝的一生都有帮助。

                1岁前练习发音、获得语义——宝宝的前言语阶段

                不少宝宝在12月龄时说出了第1个理解其确切意思的词。在这之前的1年里,他们都在为这一刻做准备。他们咿呀作语、咕咕哝哝、哼哼哈哈练习着发音,逐步学习着对发音的控制。在与爸妈、照顾自己大人进行的日常互动中,发展语言的理解能力,把词的发音和词的意思联系起来,即掌握语义;并通过这种互动,学习构成一个句子的语法规则。

                宝宝发音方面的一般发育顺序

                1岁之前,是宝宝前言语阶段发展时期。

                简单发音阶段(0~3月):3个月时会发较多的元音,如:a'ai'e'ou和少量辅音m'h.
                连续音节阶段(4~8月):会发的辅音增加;而且出现重复的连续音节。宝宝发出ma-ma,pa-pa的声音,其实并不是会叫爸妈,而是前言语阶段的发音现象。

                学话萌芽阶段(9~12月):会发更多的声音和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变换音调,还能模仿成人和学习新的发音。有些发音和具体事物联系,获得语义,说出第一个理解语义的词语。

                宝宝会说话的时间因人而异

                和其他发育项目一样,宝宝会说话的时间也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宝宝早在9个月就会说话,而有的宝宝要到2岁才会说话,一般来说平均年龄是14个月。只要宝宝的语言发育能力符合不同月龄的标准,爸妈就不用太担心。

                大部分宝宝在1岁时已经了解不少词的意思,他们懂得的词要比会说的词多得多。

                不会讲并不代表听不懂

                小宝宝对音调的理解超过对词的理解,但理解力和表达力同步要到1岁半。
                宝宝是通过“听”来学说话,在宝宝能说出有意义的话之前,其实已经能懂得不少大人们说话的内容。

                宝宝无法全部明白你所说的话里每一个词的意思,但却能根据爸妈说话的语气和音调,知道你是在表扬他还是在批评他。对月龄小的宝宝来说,对音调表达出的情绪的理解掌握超过对词的理解。因为音调是有规律可循的,为引起宝宝兴趣我们的音调常常是上升的;安慰宝宝时,音调是下滑的。

                一般来说,宝宝从9月龄就开始获得语义,也就是说开始理解大人们说的一些话。到1岁时,宝宝对言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开始互相联系起来。1岁半之后,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达到同步,能说出他想说的话,表达畅快起来。

                爸妈如何教宝宝说话

                良好的亲子互动是宝宝学说话的最优氛围,爸妈和宝宝互动的品质和频率决定宝宝日后沟通能力的好坏。

                爸妈是否热情地与宝宝交谈对宝宝学说话起关键作用

                爸妈和宝宝交流的质量和频率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宝宝语言发展方面的个体差异,常听到爸妈对他说话的宝宝要比不常听到的宝宝懂得的词要多得多。
                在对宝宝抚育中,爸妈是否热情地与小宝宝“交谈”,在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管是否意识到,较敏感的爸妈为了能更有效成功地与宝宝“交谈”,都在有意无意地探究与宝宝的反应相匹配的交流手段。

                爸妈教宝宝说话的基本形式

                首先要让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物品、这件事情上,然后说名称,使用语法结构简单的短语。要选择正在做的,或者宝宝正在注意的事情。比如喂宝宝吃苹果时,就可以说“苹果”;或者用一个短语“这是苹果”。为了便于宝宝理解语法规则,要使用简短的句子。

                但并不是指不要对宝宝说交待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的长句子。有时对宝宝说一些长句子,能让宝宝较早学会使用复杂的句子。

                重点强化

                可以重复或者大声强调想要宝宝学习的词语,比如:“这是苹果。苹果。”一个词要重复很多遍后,宝宝才能理解并且记忆,最后自己说出这个词。

                对宝宝重复相同的话、唱同样的歌、念相同的歌谣,这一切都能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自然发生,而且能起到强化的作用。丰富的语言输入量是非常必要的。
                帮助宝宝进行明确和句子扩展

                宝宝在“咿咿呀呀”时其实他很想表达,但想说又不会说,可以帮助宝宝把他想说的话说出来。认真听宝宝“说的话”并替他说出所想。除了可以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外,其实这也是一种很积极的回应,能给予宝宝很大的鼓励,让他更想学习。比如当宝宝手指着苹果咿呀时,就可以说:“噢,这是苹果呀。宝宝想吃呀。”

                扩展其实是很好的提升宝宝认知的方法。扩展时可以用“描述”、“比较”等方法。可以描述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比如可以说:“苹果。红色的苹果。” “比较”可以比较东西的大小、长短、多少。通过这些语言都可以让宝宝了解事物的性质,提升宝宝对事物的认知,增加词汇量。

                爸妈在教宝宝说话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喜欢用儿语的妈妈

                一般来说,宝宝比较偏爱自己的照顾者——妈妈的声音,因为伴随着妈妈的声音,宝宝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妈妈更倾向使用儿语来和宝宝交流。儿语一般具备较高水平的音韵、较大的音频范围,且多样化和音调夸张,单词重复。月龄较小的宝宝比较偏爱具备这些特点的声音。儿语常和妈妈一起出现,让宝宝感觉良好。

                促进宝宝语言规范的爸爸

                如果说妈妈更倾向于以宝宝的发音能力去反应宝宝,爸爸则更关心宝宝语言的数量和质量。
                一般来说,爸爸用的词汇更多,爸爸很少使用儿语,对宝宝语言的规范化更有促进作用。

                长期只接触儿语不利于宝宝学习说话

                儿语的结构比较简单会影响宝宝去接触必须学习的语言的语法结构。除了发音、词语意思的理解外,宝宝学说话也要学习符合规则的语法结构。

                通常爸妈的误区在于,认为儿语对宝宝来说比较简单,而规范的语言比较难,宝宝接受不了,其实对一张白纸的宝宝来说,输入什么就能接受什么。及早给予宝宝规范、优美的东西,在他大脑中留下印记,促进他的智力开发。

                教宝宝说话很重要的原则是要让宝宝掌握语义

                宝宝听到的词汇越多,学会说话越早,因为每天能听到许多词汇能帮助宝宝发展语言。

                宝宝会说话,不仅是指能发出语音,而且还指的是宝宝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后说出的、表达自己意思的话。理解意思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让宝宝掌握语义的方法

                要让宝宝可以将所听到的一切和事物、行动联结起来。

                爸妈直接对宝宝说话是比较好的方法,宝宝听到的话一定要配合情境,也就是说爸妈正在对宝宝说的话必须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当然首先要引起宝宝的注意,注意到了才能听进去,明白意思。还要激发宝宝回应自己,互动交流才是学习语言的较好手段。

                在宝宝还没有学会说话以前,他的回应可能是“咿咿呀呀”、身体姿势和表情。爸妈要学会“察言观色”,对宝宝的行为、情绪保持敏感,就能和宝宝互动,抓住和保持宝宝的注意力,学习语言。

                爸妈单方面、喋喋不休地对宝宝说话;或者自顾自对话,让宝宝在旁边听着,没有互动,这些方法都无法抓住宝宝的注意力。因为你和宝宝没有身处于说话内容所指的场景和事件中,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可以帮助宝宝理解语义的具体、实在的参照物,宝宝根本无从理解意思,从而掌握语义。

                教不同月龄的宝宝说话

                无论你和宝宝在做些什么,都能激发他的语言发展

                语言的材料分布在日常生活中,爸妈要做的是“花时间”。

                宝宝身处的语言环境十分重要。其实语言环境的创设并不是刻意的,在日常例行的活动中,就有很多教宝宝学习说话的机会。

                爸妈在照料宝宝吃喝,陪伴宝宝玩耍时都能教宝宝说话;也可以对宝宝说说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对宝宝说当下正在发生的事,这是为了让宝宝把他看到、听到、摸到、闻到、尝到的东西和爸妈所说的话联系起来。这些例行的活动,有的甚至每天都会发生,在不断的重复中宝宝发展着他的理解能力。

                smart point:宝宝词汇增多靠的是什么?
                一是宝宝日益娴熟的对发音的控制;另外就是认知的提升。认识的东西越来越多,并且把发音和认识的东西匹配起来,词汇当然就增多了。

                如何抓住宝宝的注意力

                其实和大人一样,宝宝也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乐意去学习。但到底什么东西是宝宝感兴趣的呢?让宝宝带领你是很好地了解他的方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伴随肢体动作的语言要比光有肢体动作更能保持宝宝的兴趣。

                对宝宝说他感兴趣的东西

                把宝宝抱在怀里,即便只是在房间里随处转转,他也会对某些东西表现出想知道了解的倾向,这个时候爸妈就可以用语言为宝宝介绍。

                随着宝宝会坐、会爬以后,可以探索的范围更为广泛了。当他坐着把玩某样东西时;爬、爬、爬四处翻看东西时,爸妈们都可以顺着宝宝的“思路”对他说话,和他互动。
                只要宝宝在听,就可以不断和他说话、和他玩,注意语言和身体姿势都要聚焦在他正在注意的东西上,不要叉开话题说其他事。

                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他会用微笑或肢体语言告诉你——他是否很享受和你的互动。如果他表现出不开心,或者疲倦了,爸妈应该就此打住,不要强迫宝宝做他不喜欢、没兴趣的事情。

                读懂宝宝的意思

                在宝宝还不会说话以前,经常使用非语言的姿势去表示愿望和需要。

                在1岁以前,宝宝通常采取“指向”、“给予”、“展示”、“求助”等身体姿势与发声示意相结合来做某种表达。这时候,也是同宝宝互动的好机会,代替宝宝说出他此刻用姿势表达的话,也能很好地发展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

                要了解宝宝的意思其实并不难,多把注意力放在宝宝身上,倾听他的“咿咿呀呀”和咕哝,同宝宝交流时要注视他的眼睛,面对面能够更好地沟通。

                0-6月龄

                让宝宝愉快地笑出声音

                test:简单评估宝宝语言发育情况

                3月龄时宝宝听到声音会不会转头朝向声音发出的地方?

                宝宝3月龄时会根据音调和语气来估摸爸妈的情绪。5月龄时会发出更多不同的声音,会尖叫、大叫、大笑,一直玩发音的游戏。6月龄时则非常喜欢在睡觉前玩发音游戏。

                本阶段爸妈可以用来教宝宝说话的方法

                让宝宝多看、多摸、多感觉;
                指导宝宝听各种声音,音乐、玩具的声音、家里其他能发出声音的东西;
                爸妈可以咯吱宝宝痒痒,让宝宝愉快地笑出声音来;
                一边唱童谣一边抱着宝宝散步;
                要给宝宝看到的东西,要放在同他视线一样高,距离20~30厘米处;
                对不太会发音的宝宝,妈妈可以对宝宝多发一些简单的元音;
                爸妈和宝宝可以脸对脸,让宝宝多看爸妈是如何发音的;
                妈妈拿着玩具娃娃,假扮娃娃对宝宝说话。宝宝喜欢会动的东西,可以使用手偶娃娃一边说话一边动;
                多多呼唤宝宝的名字;
                宝宝发“啊啊”、“呜呜”时,妈妈可以立刻回应宝宝“宝宝想说话啊~”。妈妈高兴倾听,宝宝会更想说话。

                smart point:常对宝宝说话的爸妈是怎么做的

                运用较多的形容词;
                喜欢对宝宝述说事情的原委,告诉宝宝来龙去脉;
                不只是简单地对宝宝说“行”或“不行”;
                在说话的同时运用更多的肢体语言;
                很注重宝宝的回应。

                smart point:宝宝越表扬越爱学

                快乐的环境是宝宝最佳的心理成长环境,要让宝宝觉得学习语言是件快乐的事情,宝宝才会更有干劲。爸妈在宝宝玩耍获得成功时、取得进步时,都要适时地赞美宝宝,可以通过拥抱、微笑让他知道你很重视他,很喜欢和他讲话。

                与宝宝分享他的快乐是对宝宝认知活动和语言发展最优的反馈和强化,这会让宝宝自信满满,当然想要继续学习新东西。宝宝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依赖性”,他无法自己给予自己肯定,因此来自亲密照顾者的鼓励是他学习的重要动力。

                妈妈与新生儿间的“交谈”

                新生宝宝的发音有4种类型:因为困倦饥饿发出的声音;眼对眼看到自己的妈妈发出的正性快乐的声音;因为痛苦、不开心发出的声音;因为排泄、伸展身体而发出的用力气的声音。而妈妈则用语言、抚摸、搂抱、拍打、摇晃宝宝来回应。

                6-9月龄

                让宝宝懂得物体恒存和因果关系

                test:简单评估宝宝语言发育情况

                会不会模仿大人,并且用声音引起别人的注意?

                6-9月龄的宝宝表情丰富,喜欢别人逗笑。可以重复发出辅音和元音相结合的音节。宝宝会伴随着身体的自发运动时出现“咿呀作语”,这表示宝宝处于很舒适的状态。能发出更多的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得到练习,并发出元音和辅音相结合的音节。

                本阶段爸妈可以用来教宝宝说话的方法

                6月龄出现发声-倾听的间歇,表示宝宝想积极参与和爸妈的互动,爸妈要注意倾听和回应;

                可以多多玩躲猫猫、捉迷藏的游戏,宝宝明白“物体恒存”的道理后才会学会给物体进行语言上的“命名”;

                给宝宝玩那些敲弄、摇晃后、拉扯后能有反应和效果的玩具让宝宝明白因果关系,发展他的理解力;

                妈妈发音,让宝宝看着自己的脸学习;

                妈妈发出“哇哇”的声音时,可以把宝宝的小手贴放在自己的脸上,然后把自己的手放在宝宝的脸上,一边拍一边发“哇哇”,看宝宝是否会发“哇哇”并和妈妈的动作合拍;

                利用图画书和宝宝说话,让他想起看到过的实物;

                让宝宝照镜子,照镜子时宝宝会发出比平时更多的音;

                说到什么时,就帮助宝宝用手比划出来;

                帮助宝宝说出他用手势、姿势指示的东西名称。

                在1岁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宝宝倾听

                宝宝是从“听”中学说话,也必须学会听。听辨各种声音的不同也和说话能力密切相关。可以随时提醒宝宝注意周边环境中的声音。比如:时钟的声音;拍手的声音;爸妈还可以敲击不同材质的东西让宝宝听一听。

                给宝宝听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也可以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特别是语言理解能力,因为掌管语言理解力与音乐理解力的大脑区域是同一个区域。早早让宝宝聆听、接触品质好的东西,耳濡目染,不断渗透,可以为宝宝日后的良好品位奠定基础。

                9-12月龄

                宝宝的模仿力更强了,1岁时能听从指令了

                test:简单评估宝宝语言发育情况

                会不会看着对他说话的人并表现出想要沟通?

                9-12月龄的宝宝一口气能发很多音,模仿能力也变强。在发音中已经有不少听起来像“字”的声音。记忆力和理解力也发展很快。

                本阶段爸妈可以用来教宝宝说话的方法

                爸妈可以帮助宝宝运用声音和手势沟通。就是在宝宝发音时,帮着宝宝比划;

                宝宝看到喜欢的东西或知道的东西会发出“啊……啊”声,爸妈要帮宝宝表达出来,认可宝宝的感情;

                陪伴宝宝看图画书、电视节目,对他说书中、电视中的东西,让他进行不断重复认识;

                多带宝宝外出见识新鲜玩意,观察花草、小动物;

                多多进行模仿游戏,如教宝宝说“拜拜”等有关基本社交礼仪的游戏;

                锻炼宝宝的记忆力,可以把玩具当着他的面藏起来,然后让他找;

                把玩具交给宝宝,然后叫宝宝还给你;

                在12月龄时,可以玩指令游戏,问宝宝“某某在哪里啊?”测试宝宝是不是知道某个词;
                还可以和宝宝玩一些可以学习物体性质的玩具,比如比较体积大小的玩具。

                每天固定的经典时间建立宝宝的语言品位

                教宝宝说话,除了保证宝宝每天听到一定数量的词汇,还要注意输入语言的质量。高质量的语言就是那些经过提炼、加工的书面语言。

                每天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把宝宝抱在怀里,一边和他一起看图画书一边念给他听。这些规范化、具有韵律且优美的语言会在宝宝的大脑里形成印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渗透,虽然宝宝不能完全理解意思,但能帮助宝宝逐步建立语言方面良好的品位。

                在给宝宝念图画书、诗歌、童谣的时候,爸妈都会特别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这对发展宝宝的听力、发音也很有好处。给宝宝念书的时间永远不会太早。

                图画书中的东西可以是平时生活中接触不到的,给予宝宝新刺激,增加新的词汇;也可以是平时经常接触的东西,帮助他建立联系,他也会因为认识图片上的事物而高兴,有成就感激发他进一步学习。

                2008-10-01 13: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