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营养  > 两岁宝宝不爱吃东西

      pic of user:given

      given

      历史

      悬赏:30分

      回答:4

      两岁宝宝不爱吃东西

      宝宝两岁了,才二十斤,他一直都不爱吃东西,就喜欢喝,前两天吃了就吐,看到宝宝又瘦又不长个,真是万分焦急,请各位妈妈帮帮忙了.

        avatar of ☆铭妈☆

        ☆铭妈☆

        历史

         

        宝宝在4、5个月大时,喝奶量开始减少,胃口不佳,不禁让家长担心营养不够。其实宝宝常有的“厌奶”现象,父母先不要烦恼,只要细心找出宝宝厌奶的原因,就可采取适当的对策。

        原因1:身体不舒服(例如在长牙、打预防针、生病等)
        方法:如果是长牙,可用较大孔洞奶嘴喝奶,减少吸吮时造成的疼痛。或把奶粉与麦片、米粉等其他食物调
        成奶糊,用汤匙喂食。

        原因2:因好奇导致不专心、贪玩。
        方法:喂奶时,周围环境最好不要有让宝宝容易分心的嘈杂声音、事物等,以便专心进食。

        原因3:生理性厌奶
        3个月的前后的婴儿,一直喜欢喝奶,但从某一天起突然不爱喝了,母亲就非常担心,千万百计让婴儿喝,可是母亲越急,婴儿越不喝,只是看着奶瓶哭.
        原因:1、是宝宝前一段时间牛奶喝得过多所致,不到3个月的婴儿,牛奶中的蛋白是不能完全吸收的。不管吃多少,其中只能是过而不入,不会成为负担。
        2、快到3个月时,婴儿能相当多地吸收牛奶了,肝脏和肾脏的负担也增加。这时,一但喝奶过量,婴儿的肝脏和肾脏就要加大马力进行工作。长时间过食牛奶,肝脏和肾脏就会因疲劳而“罢工”,其表现就是厌食牛奶,而喜欢喝易于消化的果汁和水。
        因此,厌食牛奶并不是病,而是婴儿本身为了防止肥胖而采取的自卫措施。
        这也是婴儿向母亲发出“妈妈,牛奶给多了”的警告。对此,母亲应该理解,不要硬给婴儿吃已经厌恶了牛奶,而应该充分用果汁和水分去弥补,一直到婴儿再度愿意喝牛奶时为止。母亲应切忌焦躁,因为并没有因厌食牛奶而饿坏了的婴儿。经过10天或半个月的细心照顾,婴儿一定会再次喜欢喝。
        建议:只要婴儿每天平均能喝100ML或200ML牛奶,就不必担心,可充分满足婴儿对果汁和水分等的需要。只要让婴儿根据自己的消化能力去喝牛奶,使肝脏和肾脏得到充分休息并恢复功能,婴儿就会逐渐喜欢喝牛奶了。这时母亲可把牛奶调稀点,或把奶晾点再喂。以前在牛奶里加谷粉的,现在可以不加。也可另换一只奶嘴试试。当哪种方法都不成功时,可在夜里临睡前偷偷把奶嘴放到婴儿口中,趁婴儿似睡非睡时喂。婴儿尽管不喝牛奶,但只要喝果汁和白开水,就有用着急。
        厌食牛奶的婴儿,除喝奶时情绪不好以外,其它时候完全正常,这是因为婴儿体内有充分的贮备。只要婴儿精神好,就可让婴儿洗澡和进行空气浴。


        原因4:味觉开始发育,对口味一成不变的奶水缺乏兴趣,希望尝试新口味。
        方法:不要强迫喂奶,因为宝宝可能产生抗拒。提供辅食最好用多样化的食物变换不同口味;而且尽量用天
        然口味,不要添加调味料(一周岁以内)。可尝试转换口感较佳且不含蔗糖的6个月以上较大宝宝专用奶粉

        首先应确定是否为厌食症。许多家长自认为孩子吃的少,而实际进食的热量完全能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这不能算厌食症。真正的厌食是指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或消失,进食量低于其生理需要的热量并出现消瘦及体重偏低等。厌食症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一些消化道疾病可直接影响消化功能引起厌食,如胃炎、肠炎、肝胆疾病等。其次长期感染或慢性疾病如克汀病也可引起厌食。这两种情况均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再调整消化功能。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对消化道会产生某些副作用亦可引起厌食,必须停用这类药物。微量元素缺乏如低锌症亦可引起味蕾萎缩,代谢失常而致厌食。对此必须补充锌制剂。但最常见的为习惯性或精神性厌食。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两代12只眼睛在精心照看着一个孩子,唯恐孩子“吃的”不好。于是哄诱,勉强甚至强迫孩子进食,结果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越强迫进食越不吃,终致厌食。对这种厌食,家长必须改正强迫进食的习惯。仔细观察,但要让孩子感到你并不注意
        他进食的多少。利用其越不给越想吃,别人吃他也想吃的小儿心理改变其进食习惯。对幼儿期以上的孩子,在吃饭时,在孩子和家人面前各摆一份食品,对孩子吃不吃,吃多少一概不理睬,进餐毕一律拿走,此时反而激起小儿想吃东西的愿望。此外,可适当应用一些能改善肠道功能的中、西药物,并严格控制糖等零食的摄入,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

        何谓厌食须弄清

        厌食,其实是指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或各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食量显著减少。严重的厌食,可影响生长发育,造成营养不良。

        厌食还要与畏食区别开来。虽然这两者都是食量减少,但畏食者的食欲正常,饥肠辘辘。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譬如口咽溃疡、牙痛、吞咽困难或腹痛等原因,进食时觉不适,畏惧和拒绝进食而致食量减少。这些患者在消除了上述病因后,食量便可恢复正常。

        此外,有些家长总喜欢将自己的小孩与邻居、同事的小孩相比,自己儿女的食量稍少,便怀疑小孩“厌食”;或喜欢人为地给小孩定个食量标准,达不到标准,就认为是“厌食”。

        殊不知,每个小孩的消化吸收能力、热量的消耗有个体差异,所需营养素的量也就略有不同,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只要小孩的体重增长合乎标准,精神、反应佳,所进食的量,就已合乎他自己的需要。如果强迫进食,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会真的弄出个厌食症来呢!

        寻根究底查病因

        大多数的厌食症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因此,对厌食的儿童,首先要检查一下,该患儿平素有无零食过多?餐前有无饮用大量的饮料?进食时有无注意力不集中,例如边听故事、边看电视边吃饭等等。这种不良的习惯,可以扰乱或抑制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从而使患儿食欲减退。

        其次,部分患儿的厌食,是家长长期强迫进食的恶果。这些家长往往不了解小儿个体之间食量及体重增长的差异性,不了解小儿的增长速度及食量的增加等,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慢;不了解某些小孩体格瘦小是家族遗传的正常现象;更不了解小孩也需要经常换换胃口,不愿意长期进食一种固定的食物。因此,他们常常过分担心小儿营养不足,体重增长不快,进食量过小等等,因而采用“高压政策”,甚至竹鞭在握,动辄责骂,强迫小儿进食。这种做法,大大影响了小儿的情绪,产生了“进食等于受罪”的错觉,并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性拒食,最终发展成厌食。

        另外,多种急、慢性疾病常常伴有厌食,这可能与发热、病原体毒素的作用有关。大家比较熟悉的病毒性肝炎、结核、肠道寄生虫、贫血等疾病,都可有厌食表现。身体各系统、器官有病,尤其是消化系统受累时,均可使消化机能降低。所以小儿厌食,要及时找医生诊治,不应胡乱用药,以免耽误病情。缺锌也可导致厌食。这是因为缺锌影响了核酸和蛋白的合成,从而影响了味觉素的合成。还可使唾液中磷酸酶减少及粘膜增生,阻塞产生味觉的神经———味蕾,使味蕾的功能减退。

        所以,若厌食的小儿找不到其它可以解释的原因时,可做血锌或发锌的浓度测定。

        对因治疗除病根

        在弄清了厌食症的病因后,对此症的防治就比较容易了,对各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厌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遵医嘱接受治疗,根据原因对锌缺乏的小儿,合理使用锌剂,可使食欲很快得到改善,平素亦可在改善食谱上多下功夫,尽可能使食谱多样化,做些美味可口、容易消化的食品,以刺激小儿的食欲。这里着重谈谈由不良饮食习惯和精神因素所致厌食症的防治。

        如上所述,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引起厌食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在餐前,不应该给小儿进食零食,以免影响食欲;餐前饮用过多的饮料,可使胃酸和消化酶稀释,胃肠肌张力下降,故要避免;进餐时,要使小孩注意力集中,不要用讲故事、看电视或其它哄劝、引诱手段作为进食的交换条件。否则,将分散小儿的注意力,影响消化机能,并容易形成要吃饭就得讲故事、就得看电视,这样一来,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又影响食欲,食欲减退就更不愿进食的恶性循环就产生了。

        不要强迫小孩进食,目前心理及临床医生趋向于采用“饥饿”疗法。首先,肯定而又郑重地告诉小孩,如果他吃饭时无理由地不吃或不好好吃,则到一定的时间(顶多一个钟头)父母就会把饭菜收起来,而他只能等到下一顿饭时才有东西吃,且在两餐之间,不准自取任何食物。在开始时,孩子不会相信父母,往往会对父母胡闹,强迫父母投降,但经过一两次饿肚皮的经验后,他自然会学乖了,会自觉地好好吃饭的。因为,一个聪明的孩子,是不会让自己活活饿死的。这种饥饿疗法,乍一听似乎很残酷,实施起来,却比任何药物都有效,对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极有帮助。

        -----------------------------------

        中成药巧治小儿厌食

        现在,很多家长生怕自己的宝宝长得不快,怕宝宝不吃东西,常常硬塞给他们吃,结果造成宝宝厌食。其实,适当服用一些中成药有助于加强宝宝的进食量。以下是常用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一些中成药———

        健儿消食口服液:具有健脾益气,理气消食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3岁以内每服5~10ml,3~6岁每服10~20ml,日服2次。

        小儿消积丸:具有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有停食积滞者。3~6个月每服10丸,6个月~1岁每服20丸,1~3岁每服30丸,3~6岁每服50丸,日服2次。

        小儿喜食片:具有健脾益胃、消食化积的功效。适于小儿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1~3岁每服2~3片,3~5岁每服3~5片,5岁以上者酌量增加,日服3次。

        大山楂冲剂: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1~3岁每服3g,3~6岁每服6g,6~9岁每服9g,日服2~3次。

        健儿散:具有开胃健脾、生津消食的功效。用于小儿厌食脾虚津亏者。3~6岁每服2~3g,6~9岁每服3~5g,日服2次,需连续服药1~2个月。

        2008-10-24 23:36:52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renzhiwen

          renzhiwen

          历史

          1. 尊重孩子的小肚子。

          很多小孩子都只在肚子饿的时候才有欲望吃东西,所以如果孩子不饿的话,不需要强迫他们进食。

          2. 保持冷静。

          如果孩子觉得对他的饮食习惯觉得不高兴,你甚至威胁和惩罚他的话,可能会出现反效果。

          3. 注意时间。

          在吃饭前的至少一小时内不要让孩子吃零食或者喝饮料。因为孩子如果在吃饭之前觉得饥饿的话,在吃饭的时候就会更有推动力。

          4. 不要期望过高。

          孩子在两岁后,随着身体慢慢的成长,他们的胃口也会有所变化,可能分量很少的食物已经能够使他们有饱足感了。

          5. 减少液体。

          低脂奶制品或者纯天然果汁是健康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孩子喝了大量的牛奶或者果汁,相信胃里面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饭和零食等。

          6. 不要强迫孩子清洗自己的食具。

          强迫孩子清洗自己食具的话,可能会引起他对食物的反感。

          7. 将食物的味道放后。

          注重食物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等,这样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力。

          8. 让孩子多尝味。

          小孩子可能会经常都要碰或闻一下他们没有接触过的食物,而且可能需要多尝试几次才能接受新的食物的味道。

          9. 让孩子当你的好帮手。

          你可以带上孩子一起去买菜,让他们挑选蔬菜、水果和其它的健康食品。不要买一些你不希望孩子吃的食物。在家,你还可以鼓励孩子帮忙一起清洗蔬菜或者摆桌等。

          10.做一个好榜样。

          作为父母的你们如果能够吃各种各样的健康食物的话,孩子也比较愿意学习你们的饮食习惯。

          11. 耍些小花招。

          你可以偷偷将孩子不喜欢的食物切碎加进饭菜中或者弄碎煮成汤等。

          12. 遵守时间表。

          尽可能每天在固定的时刻给孩子吃饭或者吃零食。

          13. 减少孩子接触能让他们分心的东西。

          在吃饭的时候关掉电视,也不要让玩具和书出现在饭桌上。

          14. 孩子会有自己的喜好。

          随着孩子慢慢成熟,他们会没有那么挑食,但每个人肯定有自己的食物偏好,不要期望孩子能够喜欢吃所有的食物。

          2008-10-18 01:26:46

            avatar of lanxier1985

            lanxier1985

            历史

            让他跟别的小朋友就一起,跟人家一比他就是吃了

            2008-10-18 17:17:39

              avatar of yoyo790827

              yoyo790827

              历史

              带宝宝去看看中医,也许会是脾胃的问题,2岁的宝宝20斤是太轻了

              2008-10-25 01: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