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妈☆
问答历史
|
大部分孩子积水较轻,在10mm以下,孩子一般也没有什么症状,排尿、饮食正常。通常建议生后或发现后定期复查,以比较积水是否加重或减轻。开始时因家长较担心或对积水形成的原因不清楚,可复查勤些,如生后1~3月复查,如没有明显增大,则可延长复查的间隔。一般来说,只要积水不再加重,患儿无排尿异常、无反复尿路感染症状出现,则可定期观察,不需要特殊处理。适当多喂水,保持足够尿量就可以了。
如果检查时发现积水加重、肾脏体积增大、甚至伴有输尿管上段的扩张,则提及存在肾盂输尿管连联处狭窄或输尿管的狭窄,因增加的积水会压迫肾脏皮质,引起肾脏增大、肾皮质变薄,严重者会引起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建议至泌尿外科就诊,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孩子积水的情形,选择输尿管插管引流或手术治疗,以解除梗阻、保护肾脏。
因此,在筛查中如发现孩子有肾积水,积水较轻(不超过10mm)、且孩子排尿正常,平时没有不适症状、生长发育正常的话,可定期复查B超,观察孩子积水的情况,必要时咨询泌尿外科医生。如果积水较重、引起肾脏增大、肾盏的扩张、肾皮质变薄等情况时,则应积极至泌尿外科就诊,以尽早解除梗阻症状。一般肾积水,只要发现得早,及时解除梗阻,可保护残余的肾脏功能,预后较好。
因肾积水开始可不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只是在体检时发现或至晚期因为肾脏增大、腹部出现包块时发现,或因反复泌尿道感染就诊时发现。因此,我们建议家长朋友,即使孩子没有明显不适,还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B超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建议至少每两年检查一次。
婴儿肾积水可以由后尿道瓣膜、输尿管囊肿、膀胱输尿管反流所致,但最常见的为无输尿管扩张的肾盂肾盏扩张(pelvicalycesdilation,PCD)。以前肾积水的患儿大多出现临床症状后就诊,进行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胎儿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可以在孕17~18周时查出肾积水,从而使无症状新生儿肾积水发现率增高,大约有1/800的婴儿在胎儿期有上尿路扩张[1],对这些胎儿及新生儿肾积水的正确处理存在很大争议,各家观点不一。为此,近年来国外学者通过临床和动物实验对婴儿肾积水的诊断、病理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对胎儿及新生儿肾积水有了深入的认识,为其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婴儿肾积水的诊断及分度
超声可以检测胎儿下尿路梗阻、肾输尿管积水或肾盂肾盏扩张,当膀胱胀大并且连续观察不排空时,可考虑有尿道梗阻或神经性膀胱。肾输尿管积水可由膀胱输尿管反流、有或无梗阻的巨输尿管所致。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所致的肾盂肾盏扩张是胎儿超声检查最常见的泌尿道异常,而且是在孕晚期和生后可自消的扩张类型,有两个分度有系统:Grignon[2]分五级:1级:肾盂扩张(1.0cm);2级:肾盂扩张(1.0~1.5cm),肾盏正常;3级:肾盂明显扩张(1.5cm)、肾盏轻度扩张;4级:肾盏中度扩张,肾盂>1.5cm;5级:肾盏重度扩张并伴有肾实质变薄。Arger[3]分三级:一、二级与Grignon相似,三级除上述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变薄外,尚包括多囊肾和肾发育不良。1988年胎儿泌尿学会成立后,确定了一种简单、标准化的分度方法,排除膀胱输尿管反流后肾积水分4级[4],0级:无肾积水;1级:肾盂轻度分离;2级:除肾盂扩张外,一个或几个肾盏扩张;3级:所有肾盏均扩张;4级:肾盏扩张伴有肾实质变薄。超声对于区分生理性肾积水、梗阻性肾积水、肾发育不良以及反流仍有一定困难,有人应用胎儿镜协助诊断,Quintero[5]应用内窥镜技术观察输尿管开口形态、膀胱颈及尿道解剖确定积水原因,诊断准确率达73%,但是,这些胎儿出生后仍需进一步行超声、静脉肾盂造影、放射核素扫描、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胎儿及新生儿肾积水的病理演变
胎儿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是双侧还是单侧肾积水,由梗阻所致的双侧肾积水对胎儿肾功能的影响是致命的,和预后紧密相关的因素有:发现肾积水的时间、伴随的畸形和羊水减少,其中羊水减少是预后不好的标志。对侧肾正常的单侧肾梗阻的胎儿可100%存活,伴有双侧肾积水的膀胱输尿管反流和无梗阻的巨输尿管的胎儿通常无肾功能受损,此外,大约一半的上尿路扩张的婴儿肾积水可于生后消失。
目前对于新生儿由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所致的肾积水的研究较多,观点各异。多数学者认为大部分新生儿轻度无肾功能损害的肾积水和一部分重度肾积水在随访观察过程中积水有减轻或消失,仅少数重度肾积水出现积水加重,为此,他们认为单侧新生儿肾积水是相对良性过程,发展为肾梗阻的可能性相对小,因此可以密切观察新生儿单侧肾积水演变,早期的肾盂成形术限于有肾功损害的婴儿,肾功能正常(分肾功能>40%)的肾积水不需常规行肾盂成形术[6,7]。Koff等[8]观察了45例单侧肾积水,30例为无肾功损害的轻度肾积水,15例为重度肾积水(梗阻肾图并且积水肾肾功显著下降)。在随访过程中所有患儿患肾功能都迅速好转,7例积水改善,无1例有对侧肾代偿肥厚,15例重度肾积水中8例无变化,2例完全消失,5例有轻度到显著的改善。最初利尿性肾图示15例为梗阻,1例为可疑梗阻,最后仅4例为梗阻,其余均改善。Koff等[9]还观察了104例单侧肾积水的新生儿,仅7%最终需要手术,肾功能差的16例中有15例肾功能迅速改善。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2,3]提出肾盏扩张、肾实质变薄的严重婴儿肾积水在出生前后极少有自然消退者,三级以上肾积水几乎没有缓解的,利尿性肾图证实有梗阻存在的所有4、5级肾积水最终均需手术治疗。Barker等[10]研究了胎儿期超声诊断为典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的患儿生后积水肾的肾功能。他也认为除了重度肾盂肾盏扩张预后不好外,轻度和中度扩张者患肾功能变异很大,在孕16~24周查出有轻度到中度扩张的患儿中,三分之一有肾功能损害的危险。此外,还有人提出即使核素扫描示肾功能良好并且利尿性肾图未示梗阻的新生儿肾积水,随访一段时间后也可能有积水加重,因此,生后非梗阻的患儿也需仔细随访[11]。还有学者发现一些肾积水患儿用超声随访时积水程度无变化,但肾图却为梗阻型,已有实验研究证实了此点,即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下降使解剖上积水程度无增加的肾积水出现肾功能恶化,所以,用超声随访肾积水时还应做阶段性的肾核素扫描。
总之,大部分胎儿及新生儿肾积水的病理演变是一个相对良性的过程,但也有少数积水加重
小儿先天性肾积水38例临床治疗体会,看后一切都会明白
小儿肾积水,多因先天性发育畸形所致,尤以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和输尿管末端梗阻多见。本文收集我院近10年来收治肾积水38例,对其手术方式的选择、疗效以及诊疗体会作一简要总结。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38例中,男24例,女14例,1岁以内16例,1—3岁12例,3—6岁8例,6岁以上2例,左侧19例,右侧10例,双侧者5例。
二、病变情况: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6例,输尿管节段性狭窄(近远端均狭窄)者3例,输尿管闭锁2例,重复肾6例,马蹄肾1例。
三、诊断:小儿肾积水,多以发现腹部肿物首诊,或伴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如脓尿、血尿、尿急、尿频、尿痛等)以及无胃肠道症状的腹痛。本组病例以腹部肿块就诊者21例,伴尿血3例,脓尿3例,尿频11例,术前全部行B超检查,发现不同程度的肾盂扩张,肾积水。全部行IVP检查,其中23例可见到肾盂扩张及明显的输尿管梗阻部位。8例重复肾伴有巨输尿管征,另6例显影不清,1例双侧巨大肾积水(其中1侧肾积水占据半个腹腔)采用经皮肾穿刺造影确诊。
四、治疗:38例中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25例,肾切除6例,重复肾及巨输尿管切除6例,输尿管肾盂吻合术1例。
五、治疗结果及随访:本组38例,经手术治疗后35例顺利恢复。术前泌尿系统感染症状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逐渐缓解,梗阻症状解除。3例术后合并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经再次手术痊愈。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手术成功率92%,治愈率100%。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患儿,术后行B超检查显示,肾形态基本正常,9例行IVP检查,6例肾影缩小,功能进步,另3例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行二次手术治愈。术后半年随访,近期内未再发生肾积水,最长1例随访8年,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尿路感染及结石发生。6例肾切除,6例重复肾及巨输尿管切除,1例肾盂、输尿管吻合术患儿,术后顺利恢复,无并发症发生,随访生长发育良好。
讨论
一、手术时机:绝大多数梗阻性肾积水病变是进行性的,肾实质的损害与积水的多少是呈正相关性,并有继发感染,结石及破裂的危险。对单侧、轻型肾积水早期手术,可以防止病变进行性加重,双肾积水若延迟治疗,则可发生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新生儿及婴幼儿肾脏尚在生长发育阶段,对尿路梗阻所产生的回压耐受力差,而恢复力强,如能在新生儿期解除轻度肾积水的梗阻,则肾功能及形态可完全恢复正常,本组1例3个月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儿肾盂极度扩张,肾积水容量达1000毫升,行离断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IVP复查肾功能及形态基本恢复正常,随访生长发育良好。故对小儿肾积水,无论有无症状,均应早期手术治疗,解除梗阻,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
二、术式选择:术式选择依肾盂扩张程度、肾皮质有无功能,以及肾盂、输尿管梗阻部位而定。
1.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常用的术式有Foley法、Culp—Scardino法及Anderson—Hynes法,前两法不切断输尿管,行原位改形或肾盂瓣成形,适用于高位梗阻,肾盂与输尿管连接部管壁结构完整。肾盂扩张较轻者,后法为切除部分肾盂及狭窄梗阻的输尿管后行肾盂、输尿管吻合,适用于血管走行异常压迫,肾盂极度扩张或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管腔较细,管壁发育不全、结构不完整等。本组病例均行Anderson—Hynes成形术.
2.输尿管节段性梗阻或输尿管闭锁者,应尽可能行保留肾脏的代输尿管术,而不要轻易将肾脏切除。本组2例输尿管闭锁因闭锁段长,肾积水严重,肾皮质极薄,不得已均行肾切除。
3.重复肾、马蹄肾应尽可能保留正常肾脏,行部分重复肾切除或成形术。
4.对于肾盂极度扩张、肾皮质菲薄,已无分泌功能或合并脓尿者,行肾切除术。
5.双肾积水,应先择病变轻侧作成形术,重侧同时作肾造瘘术。待轻侧痊愈后,重侧视肾脏情况作成形术或切除术。
三、保留患肾的指征:对于无感染、肾功能正常的一般肾积水,应全部行保留肾的手术,对于感染不重,肾功能轻度改变的巨大肾盂积水也尽量行保留肾的整形手术。这种情况应在控制感染后行一次成形术,对于感染较重,肾功能较差者,应采取先作肾造瘘术,视患肾情况作保留或切除的手术,有些肾积水病例,术前IVP检查已显示肾脏“无功能”,术中见肾皮质菲薄如纸,但切开肾盂排空尿液后观察,仍有尿液不断泌出,证明患者仍有功能,考虑到小儿在以后长期生活中,对侧肾脏有罹患可能,故除非病肾合并严重继发感染及无分泌功能者,均应保留患肾。
四、肾造瘘及留置支架管:对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常规行肾造瘘并留置支架管,可以减少吻合口承受输尿管的内压,防止吻合口漏尿,以及因漏尿而形成的吻合口炎变、纤维化及疤痕性狭窄,并可保持输尿管直线走行,防止扭曲,支架管在术后一周左右拔除。肾造瘘管对萎缩的肾实质恢复和改善肾功能有利,但也可导致严重感染,在支架管拔除后应早期拔除。拔管前夹管2—3天,体温稳定、肾造瘘口无尿液溢出,尿常规正常,或经造瘘管注入含美兰生理盐水,夹管后兰色尿液排出量多于注入量者(或等于)即可拔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