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常见病  > 幼儿急疹,湿疹?急!!!

      pic of user:bm100bbs

      bm100bbs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幼儿急疹,湿疹?急!!!

      您好!我家宝宝8个月了,于2009-1-13发烧,2009-1-16烧退出疹,医生确认是幼儿急疹。可是从13日到16日之间以为是感冒发烧,医生以感冒方式打针、用药,而且期间可能有被风吹了,还抱到户外晒太阳。19日疹子开始有点退了,感觉出的不是特别多,晚上睡觉下半夜3点会哭闹,喝奶也会惊跳。到了20日白天、晚上临睡时和睡觉时都会哭闹一阵,醒来时状态还好。从23日开始疹子已经完全退了,但脸上还有小凸点点挺多的,象鸡皮疙瘩,平时不红,睡觉时两边脸蛋红红的,小凸点点就象刚刚出疹时一样红红的,而且睡觉一到下半夜就很不安稳,哭闹、迷迷糊糊的会自己爬起来要妈妈抱、会冒汗,很象缺钙的样子,吃的量也少了挺多,一直延续到现在(今天是正月初一了)。
      补充:从23日开始大便很干,量少,一粒一粒的.

      依据上述症状,现在请教大家几个问题,知道的望请指点,谢谢!
      1、至今脸上的小点是不是幼儿急疹的疹子没完全发出来,还是湿疹,还是……?因为早期处理方式不对而且吹风了,幼儿急疹应该不会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吧?宝宝经常用手去揉和脸在大人肩膀上蹭;
      2、从晚上睡觉情况看是缺钙吗?还是脸上小红点痒难受所致?13日至20日都没喝钙粉,缺钙好象和湿疹有一定的联系,对吗?现在还会流鼻涕。
      3、以上问题我该怎么办???拜托各位知道的指点指点,大过年的被小家伙整的一点心情都没了。谢了先!!!

        avatar of 宝贝小猪

        宝贝小猪

        历史

         

        1、尽量寻找发病原因并去除之,但往往有困难。

        2、喂养和饮食:

        (1) 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湿疹的程度。蛋白类辅食应该晚一些添加,如鸡蛋、鱼、虾类,一般宝宝从4个月开始逐渐添加,而有湿疹的宝宝,建议晚1~2个月添加,且添加的速度要慢。宝宝的饮食尽可能是新鲜的,避免让宝宝吃含气、含色素、含防腐剂或稳定剂、含膨化剂等的加工食品。

        (2) 如果已经发现某种食物因食用出现湿疹,则应尽量避免再次进食这些食物。

        (3) 有牛奶过敏的宝宝,可用豆浆、羊奶等代替牛奶喂养。

        (4) 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可单吃蛋黄。

        (5)人工喂养的宝宝患湿疹,可以把牛奶煮沸几分钟以降低过敏性。

        (6)宝宝食物以清淡饮食为好,应该少些盐份,以免体内积液太多而易发湿疹。

        3、衣物方面:比如贴身的衣服是棉质的,所有的衣服领子最好是棉质的,衣服穿得要略偏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床上被褥最好是棉质的,衣物、枕头、被褥等要经常更换,保持干爽。日常生活护理方面要避免过热和出汗。并让宝宝避免接触羽毛、兽毛、花粉、化纤等过敏物质。衣被不宜用丝、毛及化纤等制品。

        4、洗浴护肤方面:以温水洗浴最好,避免用去脂强的碱性洗浴用品,选择偏酸性的洗浴用品。护肤用品选择低敏或抗敏制剂护肤,并且最好进行皮肤敏感性测定,以了解皮肤对所用护肤用品的反应情况,及时预防过敏的发生。

        5、环境方面: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环境中要最大限度的减少过敏原,以降低刺激引起的过敏反应。家里不养宠物,如鸟、猫、狗等。室内要通风,不要在室内吸烟,室内不要放地毯,打扫卫生最好是湿擦,避免扬尘,或用吸尘器处理家里灰尘多的地方,如窗帘、框架等物品上。

        6、 保持宝宝大便通畅,睡眠充足。睡觉前为宝宝进行节奏性肢体运动20分钟左右,既可以增加机体抗敏能力,又有利于胃肠功能和提高宝宝睡眠质量

        2009-01-27 11:03:38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汐汐妈咪

          汐汐妈咪

          历史

          幼儿急疹也叫婴儿玫瑰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儿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突起发热,热退出疹为特点。本病古称“奶麻”、“假麻”,其病因是由于外感风热时邪,郁于肌肤,与气血搏结所致。
          病因与流行病学: 病原体为人类疱疹病毒6型,病毒颗粒呈球形,直经为200nm。其核衣壳为163个壳微粒组成的立体对称20面体,其内是由双股DNA组成的核心,核衣壳外有一层脂蛋白包膜。无症状的成人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得到抗体,出生后4个月时抗体阳性率为25%,11月为76%,5岁时90%,17岁时达98%。本病多见于6~18月小儿,3岁后少见,春、秋雨季发病较多,无男女性别差异。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为7一17天,平均10天左右。起病急,发热39一40度,高热早期可能伴有惊厥,病人可有轻微流涕,咳嗽、眼睑浮肿. 眼结膜炎,在发热期间有食欲较差、 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等症状,咽部轻度充血,枕部,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体温持续3一5天后骤退,热退时出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压之退色,初起于躯干,很快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较多,皮疹在1一2天消退,无色素沉着或脱屑。肿大的淋巴结消退较晚,但无压痛. 在病程中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可达70%-90%.
          治疗原则: 本病为一自限性疾病,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是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
          1.一般治疗:患儿卧床休息,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要多饮水,给予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C等。
          2.对症治疗:高热时物理降温,适当应用阿斯匹林5一10mg/(kg·次),每日2一3次,一旦出现惊厥给予苯巴比妥钠或水合氯醛,可适当补液。
          中医治疗早期治宜疏风解表,出疹期宜清热凉血。


          大便一粒也是急疹的症状。

          2009-01-27 11: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