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常见病  > 麻疹该如何护理

      pic of user:bobo20082000

      bobo20082000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麻疹该如何护理

      我家宝宝已经1岁2个月大了,前几一直高烧,高烧退去后,出现了红疹,朋友说是麻疹,朋友说小孩出麻后不能吹风和洗澡,现在的天气如果不洗澡宝宝会不舒服,请问小孩麻疹是否不能洗澡?

        avatar of zllucy

        zllucy

        历史

         

        出麻疹的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温暖、湿润、流通,避免宝宝直接吹风;
        衣着适当,避免体温升高;
        可以洗澡,洗后用温水清洗眼睛、鼻、口腔,以防并发鼻炎、中耳炎等病;
        及时补充营养,宝宝患病期间往往食欲不振,应多喂白开水及易消化的食物。可适当服用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调节肠胃营养吸收功能,增强宝宝自身抵抗力;
        隔离看护,随时观察宝宝病情变化,如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就诊。
        建议你先去医院查看看到底是不是麻疹。

        2009-08-15 21:42:32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垚 垚 宝 贝

          垚 垚 宝 贝

          历史

          麻疹的临床表现:潜伏期较规则,约10天左右,有被动免疫者可延至20~28天。在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典型儿童麻疹可分以下三期。
          (一)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及眼结膜炎症,有发热、咳嗽、喷嚏、流涕、流泪、畏光、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并有浆液脓性分泌物。起病后第2~3天,约90%的患者有麻疹黏膜斑。
          (二)出疹期:约3~5天,呼吸道症状和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发热第3~4小时左右开始出疹,自耳后、发际、额面、颈出疹,渐及躯干及四肢,最后见于手心、足底。3天出齐,呈红色斑丘疹,融合成片,疹与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退疹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和糠麸状脱皮,出疹期热更高。全身浅表淋巴结与肝脾可轻度肿大,肺部有干湿啰音。
          (三)恢复期:皮疹由淡红转暗红,依出疹先后顺序消退。
          另外, 因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所以护理尤为重要,良好的护理有助于康复,减少并发症。在护理麻疹患儿时,应注意哪些环节呢?
          1.孩子得了麻疹如无并发症应在家中隔离
          隔离时间为5天,有并发症者需延长至10天。由于麻疹病毒一旦离开人体很快就会丧失致病力,因此,只要居室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就可以达到空气消毒的目的。家长接触病儿后,只需在户外逗留20分钟,即可不传染他人。病儿的衣服、被褥、玩具等在室外晒1~2小时就可达到消毒目的。
          2.卧床休息至疹子消退、症状消失
          为了使病儿休息好,应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居室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湿润,经常要开窗通风,但要避免穿堂风,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到病儿身上,要避免强烈光线刺激病儿的眼睛,窗户拉上窗帘,灯泡用灯罩罩住。给病儿穿衣盖被要适当,穿盖过多,捂得全身是汗,见风反而容易感冒着凉,而引起肺炎。
          3.食物给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多喝水或热汤,这样不但有利于将身体内的毒素排出,利于退热,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皮疹容易发透。疹子消退,进入恢复期,及时添加营养丰富的食物。除生冷油腻的食物外,不需“忌口”。饮食以易消化富有营养为原则,可用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汁、稀粥及菜汤等。
          4.注意病儿的皮肤、眼睛、鼻腔的清洁
          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不但使皮肤出疹子,同时还使眼结膜、口腔、鼻腔粘膜产生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如不及时清洗,分泌物长时间地刺激皮肤粘膜,使这些部位的抵抗力下降,给病毒继续入侵和其他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因此,做好病儿皮肤粘膜的清洁卫生是十分重要的。
          5、注意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
          麻疹的并发症多而且比较严重。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心肌炎及脑炎等。肺炎表现为咳嗽加重、气喘、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炎表现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甚至出现狗叫声的哮吼性咳嗽。心肌炎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慌气短、乏力多汗。脑炎表现为嗜睡或烦躁、头痛、剧烈呕吐甚至惊厥昏迷,如果发现上述表现,应立即到医院进一步诊治。
          单纯出麻疹,孩子无其他并发症,一般没有危险,家长不要慌张,按医生嘱咐在家对病儿进行细致护理,可顺利恢复健康。需要时家长可以请负责本地段的保健人员到家里来访视,指导治疗与护理。另外,一定要让孩子多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提高孩子的抗病能力。”

          2009-08-15 2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