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常见病  > 巨细胞病毒

      pic of user:tukemama

      秃壳

      历史

      悬赏:50分

      回答:2

      巨细胞病毒

      孩子因为肺炎发烧就医,住院后发现转氨酶200多,后输液10天,出院时转氨酶78,回家用药7天,复查转氨酶118,医生建议查巨细胞病毒,结果是CMV-DNA检测结果1.56乘以十的六次方,正常值是小于500,医生建议住院,不知巨细胞的检测结果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avatar of shaoyan88

        shaoyan88

        历史

         

        不知道你宝宝多大了,巨细胞病毒是一种毒性很弱的慢性病毒,一旦感染将终身存在的,这种病毒对大人及大点的小孩都没有任何的危害。
        对小的婴儿可能对造成大脑神经损伤,肝功能损伤,视,听神经损伤。
        有先天感染的,有后天感染的,如果是先天的,即是在胎儿时期感染的小孩一般都会是畸形的,但如果是后天感染的一般没有多大的问题的,不要太担心,我宝宝上次也是由于支气管炎住院查出了有这个病,打了十四天的更昔洛,后来再查血就转阴了,当然转阴了并不是说这个病毒就根除了,上面也说过是终身存在的。但这个药有一定的副作用,你可以上网查下的。我后来也咨询过几个医生,都说后期感染的没有多大的问题的。只是打针宝宝太受罪了,连打二周,一天两针的,早晚各一针。

        2009-09-30 17:20:07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美妮妈妈

          美妮妈妈

          历史

          你好!我整理了一些关于巨细胞病毒的资料,你可以看看。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巨细胞病毒主要侵犯上皮细胞。由于感染该病毒后可出现巨大细胞,故名巨细胞病毒。它可通过性接触传染,在人体内引起多种疾病,并可能与致癌有关,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病原体
          巨细胞病毒属疱疹病毒群,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样结构,是一种大DNA病毒,直径为80-110纳米,病毒壳体为20面对称体,含有162个壳粒。周围有单层或双层的类脂蛋白套膜。它有1个血清型,可分3个以上亚型。它只能在活细胞中生长,一般用人的纤维母细胞培养。它在体外生长缓慢,复制周期为36-48小时。被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到细胞和核变大,有包涵体形成。核内包涵体周围与核膜间有一轮“晕”,因而称为“猫头鹰眼细胞”,这种细胞具有形态学诊断意义。
          传染源
          传染源是患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他们可长期或间歇地自唾液、精液、尿液、乳液和子宫颈分泌物中排出病毒。如果与有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异性性交,而恰好此人此时处于排毒期,则可能被感染。如果孕妇在性生活时染上病毒,则可引起胎儿感染和围产期感染。据统计,由原发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孕妇所造成的新生儿的感染率可高达23%,而围产期感染比宫内感染的百分率更高。有人报道约13%的母亲的初乳和乳汁中有病毒排出。此外,输血也常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与输血的数量呈正比,尤其是当血清阳性的供血者给血清阴性的受血者输血时,其感染的危险性最高。此外,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肾移植者中,有90%在尿中可查到病毒,或抗体明显增高。艾滋病患者比正常人更易遭受病毒感染,或使原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复活。
          临床表现
          因感染途径不同而异。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有20%在出生时无任何症状,但也有出生后不久出现昏睡、呼吸困难和惊厥等,并于数天或数周内死亡。其他症状有意识运动障碍、智力迟钝、肝脾肿大、耳聋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围产期感染的婴儿绝大多数没有症状,只有少数在出生后3个月发生间歇性发热、肺炎和单核细胞增多症。成人的巨细胞病毒单核细胞增多症比儿童多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疲乏。在发热1-2周后,血液中淋巴细胞绝对值增多,且有异形性变化、脾肿大和淋巴结炎等。因输血所致的巨细胞病毒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生于输血后3-4周,症状与一般的巨细胞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同,偶尔可发生间质性肺炎、肝炎、脑膜炎、心肌炎、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症等。肾移植患者在术后2个月内几乎都会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50%-60%无症状,40%-50%的病人表现为自限性非特异性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几乎都有巨细胞毒感染,有广泛的内脏损害。
          诊断
          仅靠临床表现尚不能确诊,而需依靠各种实验室手段,如病毒分离、电镜检查、抗体测定、免疫荧光或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如病毒分离、电镜检查、抗体测定、免疫荧光或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瑞特—姬姆萨染色或帕氏染色(检查胞浆或核内有无包涵体)等。
          治疗
          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疗法。许多抗病毒药物如阿糖胞苷等对巨细胞病毒感染无效。无环鸟苷在试管内对病毒有效,但在人体内无效。白细胞干扰素能延迟病毒的分泌,但未见临床症状的改善。

          2009-09-29 20: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