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幼儿园  > 女儿的性格像个男孩子

      pic of user:jia123x

      jia123x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女儿的性格像个男孩子

      我的女儿已经上幼儿园了,可是在家里她就像一个男孩子,不是那这棍了耍,就是像奥特曼一样在那打耍。

        avatar of 思飘飘

        思飘飘

        历史

         

        找出孩子的气质

          专家分析,基本上男女因生理而在性向上有所不同,在了解男孩和女孩的特征之后,以“不分性别”来教育孩子,会让孩子的未来更丰富多彩。

          男性特征对事物集中力强、擅长积极性竞争

          1情感表现的不同:男性表现事实的性向较强,当然也有悲伤的情感,但不像女性那样显著地表现出来。相反,悲伤和痛苦的情绪,会以生气的方式来表现。

          2单一事项的集中能力:男孩子可以对单项玩具,如积木、汽车集中精神地玩。一般来说,男孩子是属于为了忘记内心的混乱状态,而专心以身体上的激烈活动来转移。

          3自尊心与好奇心强:男孩喜欢表现出自己所处的状况,自尊心较强,好胜心也强,所以很重视事情的结果。

          女性特征感情丰富、具协调性

          1感情很丰富:女孩只要觉得悲伤就会哭,比男孩子感情丰富,容易把自己的情绪反映在表情上。

          2常用隐喻方式来表现:女性在悲伤、害怕、羞耻与罪恶感等全用否定的想法以言语来表现。相对于男性,在行动的表现上较少。而感情在行动的表现上,男性是以直线的攻击方式,相反,女性是以回避、言和或自责等方式来表现。

          3语言发达能力较早:大家都知道女孩在语言表达上比男孩来得早,社会性的官能认知也领受较早。女孩子对于周围的人和事都比较重视,尤其重视家族关系的联系。

          培养具攻击性的女孩&

          感情丰富的男孩

          若以“男孩是攻击性、女孩是情感丰富”两分法来解读孩子的行为,会有失准的时候。这是因为除了性别特征,孩子也会根据其内在感觉和行动状况,而有不同的反应表现,往往因为被刻板的性别表现要求,而没有表现出来,实际上男孩、女孩都有基本人性。

          1女孩也会动怒:这里指的动怒,是指对周围事物有积极反应的情绪。由于女孩子被要求要“含蓄”,因此很多情感表现方式都有限制。虽说男孩比较容易动怒,但实际上只要抛开女孩的束缚,女孩子对自身的事物也会以积极的情绪来反映。

          2男孩也有情感表现:其实男孩也有自己感受到的感觉,会清楚表现在脸上或用语言来表达。只是和女孩比起来,会让人觉得喜怒不形于色。

          3女孩也具攻击性:一般来说,男孩在性向上比女孩子更常用身体行动来做出击反应,然而女孩偶尔也有激烈的行为出现。

          偶尔角色交换会比较好

          孩子身上其实同时具有“男孩特质与女孩特质”的不分性别气质,只是父母在无意识下,要孩子“像个男孩”或“像个女孩"的要求下,使男孩和女孩的性别不知不觉定位化。若要采取“不分性别”教育态度,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

          根据性别在情感表现上的差异很小就开始,这除了是因为生理上的不同,还有社会认知与父母无意识的观念灌输等多种原因的使然。

          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其理由是根据两性的情感表达特质自然衍生而成。男性在传统上要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而女性在传统上也要负责照顾家人和教育子女的工作。

          当女性在照顾孩子时,可从孩子脸上的表情,就能了解他心中的想法、有怒气时也能尽量克制,这些女性特质对人的敏感度及温暖度的社会性表现,似乎比较适合扮演照顾家人的角色。而男性能将怒气做最大化表现成为爆发力,又将负面情绪的恐惧、悲伤、痛苦等,做最小化表现的这种特质,刚好适合在社会上竞争。

          另一方面,母亲对于女儿比儿子在情感的表达上更为丰富,例如在念“看图说话”时,为了配合图画中的情景叙述语句时,替女儿念的话,会大量使用快乐、悲伤、恐惧等感情用语,却减少攻击性的行动力叙述。然而替儿子念的话,情况就相反,会增加行动叙述而减少情感描述。像讲故事时,会为女儿强调“漂亮的公主”,对于男孩则强调“勇敢的男孩”。

          这也就是父母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希望女儿减少攻击式的跃进反应,也不希望看到儿子有悲伤怯弱的表现。父母偏执观念将无法培育出回归人性化的不分性别的孩子。

          让孩子自由表达情感

          1从母亲开始抛弃既有观念

          孩子最初接触的人通常是母亲,所以性别意识的观念启蒙也是来自于母亲。一般来说,母亲会觉得女儿和自己比较亲,不仅是性别特质相似、行动上也更亲密,还有自己想表达的情感,通常女儿也比儿子更能理解。但不能因此而“放弃”让儿子学习在情感上的表达方式的机会,母亲本身不应设限孩子性别,才能给予最适当的教育。

          2不去强调刻板的角色扮演

          “你是女孩所以要文静”、“你是男孩所以要勇敢”,在要求孩子时不要加注“性别”的说法,孩子要文静还是勇敢,只是对身为一个人在气质上的要求,无关乎性别。因此,与其说“你是男孩所以……”或“你是女孩所以……”,还不如强调“我是我”的观念。

          3制造爸爸与孩子相处的时间

          虽然男性对人的情感敏感度较女性低,但他最适合与孩子相处。根据调查显示,常和爸爸相处的孩子,女儿比其他孩子更具竞争意识或采取主动出击的表现方式,而情绪上的反应也相对减少。儿子则比其他孩子在情绪的表现上更为丰富,在攻击性上也会减少。因为爸爸的开放特质能让孩子自由地表达本能所反映出来的情感。

          特别是男孩子需要有情感表达的范本,所以需要与爸爸共处的时间。妈妈对两性特质较敏感,抚育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女孩子更女性化”、“男孩子更男性化”的倾向。而爸爸相对不会去强调性别的教育方式的特性。

          4给孩子多样化的游戏经验

          因为“觉得”男孩喜欢汽车,女孩喜欢洋娃娃,所以毫不考虑就以此标准购买玩具给孩子是不当的做法。与其以性别来区分玩具或游戏方式,更应该用性格及本身性向兴趣来决定,并增加玩具性质的多元化。

          不强调性别,孩子前途更宽阔

          人的潜力往往会被局限在预设立场而无法发挥,若能去除心理障碍,其实什么可能性都会出现。男孩女孩都能“文武双全”或者“理性与感性兼顾”。

          若女儿跑来要求说“我要去踢足球”,你该高兴女儿有旺盛的体力和健康的体格,儿子突然说“我想学插花”,那么更应高兴他具有柔软的心与审美意识。

          只要父母本身不设限,那么你会发现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差别都不大,因为他和她一样都能积极竞争而又情感丰富。

        2007-01-17 18:43:11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 ★ ★ ★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说的很好,很具体

          avatar of fangzi940

          fangzi940

          历史

          应该没什么的呀,有很多的男孩子做的事情也象女孩子啊,我小时候就特别象男孩子.长大了我一样对女孩子做到事情很感兴趣的.顺其自然不要强求孩子做的特别象女孩.逼她做的象个女孩她反而会和你反着做的.

          2007-01-17 19: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