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其它  > 川崎病的治疗

      pic of user:a1630725

      a1630725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5

      川崎病的治疗

      专家您好:请问川崎病阿斯匹林的用量与动脉扩张恢复的快慢有没有关系。我们的孩子扩张为0.3CM。3周后又复查的结果还是0.3CM。确诊时阿斯匹林的用量为1日每公斤30毫克,确诊10天后,用量减为1日每公斤5毫克。这个用量正确吗?另外确诊第五天(住院)验了心肌梅,只有反应球蛋白比较高,医生说没事。可是确诊第10天(出院后第一次复查)又给我们查心肌梅,说同工梅为31,其它指标都正常,血沉为1h19。确诊为心肌炎,又开了Q10片、黄芪精、左卡汀口服液。我想请问我们真的是心肌炎吗?开的这些药有必要吃吗?医生说,心肌炎恢复的很慢,要吃很长一段时间,这些药吃多了有没有副作用。说是下次复查还要查心肌梅,应该是确诊后的第40天。请问有必要查吗?谢谢!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多发生于4岁以下,是一种发疹性热病,伴有眼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四肢末端硬性红肿,疼痛,指端暴皮,口唇红充血干裂,口腔粘膜炎症,发烧38-40度之间,本症在发烧3-4天手脚背部变硬,类似水肿,皮肤发亮,手脚心和掌心发红,同时有全身红色炎症微疹,似麻疹瘙痒,瘙痒皮疹不形成水疮,眼分泌增多,口唇干裂充血,口腔内粘膜及舌苔红色,两颈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同时有心血管的病变表现,心前区疼痛,胸闷,乏力,发绀,少见的有大关节的肿痛,热惊厥,肠麻痹肠充血,黄疸等。

        查血可有白血球增高,血小板增多血沉增快。

        X线检查有的病人可见心脏扩大,异常心电图,超声心动有的病人有冠状动脉病,心包积液,厉害增大。

        本病病因迄今未明,可能与感染及宿主特异性免疫反应有关,临床表现与全身性血管炎的病理改变,进食密切相关,在急性期1-2周为微血管炎小血管炎及全心脏炎 ,亚急性期3-4周可引起冠状动脉病,恢复期5周以后,部分病人冠状动脉可狭窄,钙化,或再疏通而致缺血性心脏病,其死亡原因是心肌炎,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破裂,缺血性心肌病。

        当病程进入恢复期后,发烧皮疹均消退,但决定本病预后因素是心血管,尤其冠状动脉受累后进展,冠状动脉瘤是严重危险合并病,经治疗后大约一半的病人冠状动脉可自行消退,10-20%的病人有冠状动脉病经1-2年后可消退,有3%的病人可致冠状动脉狭窄而引起缺性心肌病,因血小板数值高要用抗凝治疗,致血小板正常值。

        【药理毒理】
        药理学①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②抗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趋化性等也可能与其有关;③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④抗风湿作用:本品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抗炎作用;⑤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起作用。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在胃内已开始吸收,在小肠上部可吸收大部分。吸收率和溶解度与胃肠道pH值有关。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肠溶片剂吸收慢。本品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较快。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也能渗入关节腔和脑脊液中。阿司匹林的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65%~90%。血药浓度高时结合率相应地降低。肾功能不全及妊娠时结合率也低。T1/2为15~20分钟;水杨酸盐的T1/2长短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和尿pH值,一次服小剂量时约为2~3小时;大剂量时可20小时以上,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一次口服阿司匹林0.65g后,在乳汁中的水杨酸盐T1/2为3.8~12.5小时。本品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分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salicyluricacid)及葡萄醛酸结合物,小部分氧化为龙胆酸(gentisicacid)。一次服药后1~2小时达血药峰值。镇痛、解热时血药浓度为25-_50μg/ml;抗风湿、抗炎时为150~300μg/ml。血药浓度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随每日剂量而增加,在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时一般需7天,但需2~3周或更长时间以达到最佳疗效。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因药物主要代谢途径已经饱和,剂量微增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改变。本品以结合的代谢物和游离的水杨酸从肾脏排泄。服用量较大时,未经代谢的水杨酸的排泄增多。个体间可有很大的判别。尿的pH值对排泄速度有影响,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而且游离的水杨酸量增多,在酸性尿中则相反。
        【适应症】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2、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3、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但须同时进行病因治疗。此外,本品也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但近年在这些疾病已很少应用本品。4、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儿科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
        【用法和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①解热、镇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敏4小时1次。②抗风湿,一日3~6g,分4次口服。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则应用小剂量,如每日80g~300mg,一日1次。④治疗胆道蛔虫病,一次1g,一日2~3次,连用2~3日;阵发性绞疼停止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2.小儿常用口服①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1.5g/m2,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②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如1~2周未
        【不良反应】
        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愈高,不良反应愈明显。(1)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9%),停药后多可消失。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2)中枢神经:出现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多在服用一定疗程,血药浓度达200~300g/L后出现。(3)过敏反应:出现于0.2%的病人,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多为易感者,服药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死亡,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有的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鼻息肉三联征,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4)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250μg/ml时易发生。损害均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但有引起肾乳头坏死的报道。(5)逾量或中毒表现:①轻度,即水杨酸反应(salicylism),多见于风湿病用本品治疗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紊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及视力障碍等;②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紊乱、呼吸困难及无名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过量时实验室检查可有脑电图异常、酸碱平衡改变(呼吸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酮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及蛋白尿。
        【禁忌】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2、下列情况应禁用:①活动性溃疡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②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③有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史者,尤其是出现哮喘、神经血管性水肿或休克者。
        【注意事项】
        (1)叉过敏反应。对本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或另一种非水杨酸类的非甾体抗炎药过敏。但非绝对。必须警惕交叉过敏的可能性。(2)对诊断的干扰:1)期每日用量超过2.4g时,硫酸铜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阳性。葡萄糖酶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阴性;2)可干扰尿酮体试验;3)当血药浓度超过130μg/ml时,用比色法测定血尿酸可得假性高值,但用尿酸酶法则不受影响;4)用荧光法测定尿5-羟吲哚醋酸(5-HIAA)时可受本品干扰;5)尿香草基杏仁酸(VMA)的测定,由于所用方法不同,结果可高可低;6)由于本品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剂量小到40mg/日也会影响血小板功能,但是临床上尚未见小剂量(〈150mg/日〉引起出血的报道;7)肝功能试验,当血药浓度〉250μg/ml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可有异常改变,剂量减少时可恢复政党;8)大剂量应用,尤其是血药浓度〉300μg/ml时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9)每天用量超过5g血清胆固醇低;10)由于本品作用于肾小管,使钾排泄增多,可导致血钾降低;11)大剂量应用本品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状腺素(T3)可得较低结果;12)由于本品与酚磺酞在肾小管竞争性排泄,而使酚磺酞排泄减少(即PSP排泄试验)(3)下列情况应慎用:1)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本品偶见引起溶血性贫血);3)痛风(本品可影响其他排尿酸药的作用于,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4)肝功能减退时可加重肝脏毒性反应,加重出血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变患者易出现肾脏不良反应;5)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大量用药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6)肾功能不全时有加重肾脏毒性的危险;7)血小板减少者。(4)长期大量用药时应定期检查红细胞压积、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

        【儿童用药】
        小儿患者,尤其有发热及脱水者,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应用本品,可能与发生瑞氏综合征(Reye'ssyndrome)有关,中国尚不多见。

        [川崎病健康处方]:
        川崎病进入恢复期即可出院,严重的合并症是心脏的冠状动脉扩张。出院后注意事项:
           1. 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减药,阿斯匹林饭后服,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2. 饮食规律,注意摄入高维生素、优质蛋白、易消化食物。
           3. 冠脉瘤患儿避免哭闹,必要时服镇静剂,防止病情恶化。
           4. 出现发热、眼红、皮疹等症状立即来脘就诊。
           5. 因近期输入丙种球蛋白,半年内不能进行免疫接种,如有问题来电咨询。
           6.出院2周后心脏专业门诊复查。

        2007-01-27 14:36:42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宝贝MM

          宝贝MM

          历史

          对于川崎病患儿,治疗组在热程缩短、皮肤粘膜损害缓解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IVIG能迅速改善全身症状,缓解病情。由于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形成冠状动脉瘤,近年来的报道已证实IVIG+阿斯匹林可预防冠状动脉瘤的发生,并强调在发病10 d内应用为好[3]。本文治疗组发生冠状动脉扩张的3例热程已超过10 d,连续应用IVIG (阿斯匹林)5 d后仍取得较好疗效。因此IVIG尽管价格贵些,但为了预防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瘤的发生,仍应作为首选。
          心肌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虽然某些心肌炎由于在终期可过渡为充血性或限制性心肌病,而被某些学者视为继发性心肌病,但在发病学上心肌炎毕竟是可区分的疾病类型。引起心肌炎的原因很多,诸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免疫反应,以及物理、化学因素等均可引起心肌炎。

          2007-01-27 14:07:51

            avatar of 宝贝MM

            宝贝MM

            历史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引起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的炎症。病毒性心肌炎在小儿中发病率较高,其危害性也较大,则引起家长的关注。

            [病因]  可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20余种:柯萨奇病毒(甲组和乙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疮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鼻病毒、以及类疱疹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乙组(1-6 型)最常见。

            [症状]  发病前 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及肠道病毒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心肌受累的症状,患儿主诉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心悸、头晕、腹痛及乏力。心律紊乱以过早搏动多见,轻者无不适;频发者常有心悸、胸闷;严重心律紊乱可导致心力衰竭、昏厥、抽搐。重症患者可发生心源性休克,表现极度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皮肤发花、四肢湿冷及末稍发绀。   [注:心源性休克: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泵输出功能急性衰竭,全身器官和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流,从而产生一系列代谢与功能障碍综合征。  

              体征:安静条件下出现心动过速,个别表现为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合并心包炎者心界多有明显扩大。心尖区第一音低纯,部分有奔马律,伴心包炎者可听到一过性心包摩擦音。危重病人表现脉搏微弱,血压下降;两肺出现罗音;肝脾肿大,提示循环衰竭。

              心电图:多数表现为 ST-T 改变、Q-T 间期延长,低电压,窦房,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过早搏动,束支传导阻滞,部分可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朴动或颤动,甚至心室颤动。X 线检查:心脏大小正常或轻、中度扩大心搏减弱,肺瘀血或肺水肿,有时可见少量胸腔积液。   

              实验室检查:早期血清 GOT、LDH、CPK、升高。并可从咽部、粪便、血液中分离病毒 。恢复期血清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   

              超声心动:轻者无改变,重者心腔扩大,左室后壁及室间隔运动幅度减低,心泵功能降低。 分型: 轻型 无明显症状,无心功能障碍。 可见过早搏动或T波降低。 数周至数月预后良好。 中型 有心悸,心前区不适,乏力等 ,心脏有轻度扩大伴心动过速,心音低纯,奔马律 。 心电图有明显异常 病程1年至数年才逐渐恢复 重型 起病急,多突然出现急性心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如反复发作心衰,则心脏明显扩大。 可并发严重的心律紊乱或栓塞。 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远期预后差。

            [治疗]   一、休息:在急性期至少休息到热退后 3-4周。如有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扩大者应强调绝对卧床休息。一般总的休息时间不少于3~6个月,以后根据情况增加活动量。   

              二、激素:一般用于较重的急性病例,用量根据病情按医嘱进行。

              三、控制心力衰竭:因为心肌炎对洋地黄制剂较敏感,容易中毒,故剂量应偏小。(有效剂量的1/2-1/3即可)。重症可加利尿剂和镇静剂。   

              四、大剂量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的应用。   

              五、抢救心源性休克。  

              六、纠正心律失常,见心律失常章。   

              七、中药治疗。

            [预后]  预后与病情轻重有关, 如起病时不十分严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并能保证足够的休息,一般预后较好,严重病例一般预后较差.相当一部分患儿可以完全治愈仅有极少数的患儿会发展成为慢性心肌炎或扩张型心肌病。 要让患儿尽量卧床休息,吃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一般病毒性心肝岂炎在医院治疗大约3周时间,然后可以在家治疗。由于病毒对心脏损害的特殊性,其恢复期要长于病毒对其它脏器的损害,一般为3个月到半年。部分患儿在此期间要注意不要过于劳累,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并且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2007-01-27 14:08:16

              avatar of gary

              gary

              历史

              在急性期应给予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在发热期剂量应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mg计算,热退后剂量可减半,以后逐渐减量,持续应用2~6个月。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防止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阻塞。
                中药对本病的治疗亦有很好的效果。在发热期,中药应以清热解毒法治疗为主,并配合应用活血化瘀药。在恢复期,中药应侧重滋阴清热。
              早期应用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

              2007-01-27 14:16:12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多发生于4岁以下,是一种发疹性热病,伴有眼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四肢末端硬性红肿,疼痛,指端暴皮,口唇红充血干裂,口腔粘膜炎症,发烧38-40度之间,本症在发烧3-4天手脚背部变硬,类似水肿,皮肤发亮,手脚心和掌心发红,同时有全身红色炎症微疹,似麻疹瘙痒,瘙痒皮疹不形成水疮,眼分泌增多,口唇干裂充血,口腔内粘膜及舌苔红色,两颈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同时有心血管的病变表现,心前区疼痛,胸闷,乏力,发绀,少见的有大关节的肿痛,热惊厥,肠麻痹肠充血,黄疸等。

                查血可有白血球增高,血小板增多血沉增快。

                X线检查有的病人可见心脏扩大,异常心电图,超声心动有的病人有冠状动脉病,心包积液,厉害增大。

                本病病因迄今未明,可能与感染及宿主特异性免疫反应有关,临床表现与全身性血管炎的病理改变,进食密切相关,在急性期1-2周为微血管炎小血管炎及全心脏炎 ,亚急性期3-4周可引起冠状动脉病,恢复期5周以后,部分病人冠状动脉可狭窄,钙化,或再疏通而致缺血性心脏病,其死亡原因是心肌炎,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破裂,缺血性心肌病。

                当病程进入恢复期后,发烧皮疹均消退,但决定本病预后因素是心血管,尤其冠状动脉受累后进展,冠状动脉瘤是严重危险合并病,经治疗后大约一半的病人冠状动脉可自行消退,10-20%的病人有冠状动脉病经1-2年后可消退,有3%的病人可致冠状动脉狭窄而引起缺性心肌病,因血小板数值高要用抗凝治疗,致血小板正常值。

                【药理毒理】
                药理学①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②抗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趋化性等也可能与其有关;③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④抗风湿作用:本品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抗炎作用;⑤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起作用。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在胃内已开始吸收,在小肠上部可吸收大部分。吸收率和溶解度与胃肠道pH值有关。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肠溶片剂吸收慢。本品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较快。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也能渗入关节腔和脑脊液中。阿司匹林的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65%~90%。血药浓度高时结合率相应地降低。肾功能不全及妊娠时结合率也低。T1/2为15~20分钟;水杨酸盐的T1/2长短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和尿pH值,一次服小剂量时约为2~3小时;大剂量时可20小时以上,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一次口服阿司匹林0.65g后,在乳汁中的水杨酸盐T1/2为3.8~12.5小时。本品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分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salicyluricacid)及葡萄醛酸结合物,小部分氧化为龙胆酸(gentisicacid)。一次服药后1~2小时达血药峰值。镇痛、解热时血药浓度为25-_50μg/ml;抗风湿、抗炎时为150~300μg/ml。血药浓度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随每日剂量而增加,在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时一般需7天,但需2~3周或更长时间以达到最佳疗效。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因药物主要代谢途径已经饱和,剂量微增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改变。本品以结合的代谢物和游离的水杨酸从肾脏排泄。服用量较大时,未经代谢的水杨酸的排泄增多。个体间可有很大的判别。尿的pH值对排泄速度有影响,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而且游离的水杨酸量增多,在酸性尿中则相反。
                【适应症】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2、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3、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但须同时进行病因治疗。此外,本品也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但近年在这些疾病已很少应用本品。4、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儿科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
                【用法和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①解热、镇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敏4小时1次。②抗风湿,一日3~6g,分4次口服。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则应用小剂量,如每日80g~300mg,一日1次。④治疗胆道蛔虫病,一次1g,一日2~3次,连用2~3日;阵发性绞疼停止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2.小儿常用口服①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1.5g/m2,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②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如1~2周未
                【不良反应】
                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愈高,不良反应愈明显。(1)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9%),停药后多可消失。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2)中枢神经:出现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多在服用一定疗程,血药浓度达200~300g/L后出现。(3)过敏反应:出现于0.2%的病人,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多为易感者,服药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死亡,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有的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鼻息肉三联征,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4)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250μg/ml时易发生。损害均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但有引起肾乳头坏死的报道。(5)逾量或中毒表现:①轻度,即水杨酸反应(salicylism),多见于风湿病用本品治疗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紊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及视力障碍等;②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紊乱、呼吸困难及无名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过量时实验室检查可有脑电图异常、酸碱平衡改变(呼吸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酮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及蛋白尿。
                【禁忌】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2、下列情况应禁用:①活动性溃疡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②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③有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史者,尤其是出现哮喘、神经血管性水肿或休克者。
                【注意事项】
                (1)叉过敏反应。对本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或另一种非水杨酸类的非甾体抗炎药过敏。但非绝对。必须警惕交叉过敏的可能性。(2)对诊断的干扰:1)期每日用量超过2.4g时,硫酸铜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阳性。葡萄糖酶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阴性;2)可干扰尿酮体试验;3)当血药浓度超过130μg/ml时,用比色法测定血尿酸可得假性高值,但用尿酸酶法则不受影响;4)用荧光法测定尿5-羟吲哚醋酸(5-HIAA)时可受本品干扰;5)尿香草基杏仁酸(VMA)的测定,由于所用方法不同,结果可高可低;6)由于本品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剂量小到40mg/日也会影响血小板功能,但是临床上尚未见小剂量(〈150mg/日〉引起出血的报道;7)肝功能试验,当血药浓度〉250μg/ml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可有异常改变,剂量减少时可恢复政党;8)大剂量应用,尤其是血药浓度〉300μg/ml时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9)每天用量超过5g血清胆固醇低;10)由于本品作用于肾小管,使钾排泄增多,可导致血钾降低;11)大剂量应用本品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状腺素(T3)可得较低结果;12)由于本品与酚磺酞在肾小管竞争性排泄,而使酚磺酞排泄减少(即PSP排泄试验)(3)下列情况应慎用:1)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本品偶见引起溶血性贫血);3)痛风(本品可影响其他排尿酸药的作用于,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4)肝功能减退时可加重肝脏毒性反应,加重出血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变患者易出现肾脏不良反应;5)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大量用药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6)肾功能不全时有加重肾脏毒性的危险;7)血小板减少者。(4)长期大量用药时应定期检查红细胞压积、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

                【儿童用药】
                小儿患者,尤其有发热及脱水者,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应用本品,可能与发生瑞氏综合征(Reye'ssyndrome)有关,中国尚不多见。

                [川崎病健康处方]:
                川崎病进入恢复期即可出院,严重的合并症是心脏的冠状动脉扩张。出院后注意事项:
                   1. 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减药,阿斯匹林饭后服,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2. 饮食规律,注意摄入高维生素、优质蛋白、易消化食物。
                   3. 冠脉瘤患儿避免哭闹,必要时服镇静剂,防止病情恶化。
                   4. 出现发热、眼红、皮疹等症状立即来脘就诊。
                   5. 因近期输入丙种球蛋白,半年内不能进行免疫接种,如有问题来电咨询。
                   6.出院2周后心脏专业门诊复查。

                2007-01-27 14: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