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常见病  > 鹅口疮

      pic of user:jerry_ty

      宝贝增增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鹅口疮

      宝宝不肯吃奶,哭得很厉害,去儿保看了,医生说长鹅口疮了,配了制霉素搽剂,搽了一个礼拜有所好转了,但是今天他吃奶的时候我发现他嘴里的鹅口疮又多了,宝宝是喝母乳的,我喂奶的时候都用温开水把乳头擦洗一遍,然后洗手,宝宝的用具也用消毒器消毒后才用,为什么还会长鹅口疮?应该怎样防治?

        avatar of 汐汐妈咪

        汐汐妈咪

        历史

         

        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以及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的孩子,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孩子,以及奶头、食具不卫生,使霉菌侵入口腔黏膜。这些孩子机体抵抗力普遍较差,如果口腔护理不当,白色念珠菌容易入侵并大量繁衍。两侧颊黏膜、舌、面、牙龈以及上颚等处可见白色点状或片状膜样物,不易拭去,强行去除,其下方可见不出血的红色创面。严重的鹅口疮患儿,口腔内犹如白色雪花层层叠叠,壅塞咽喉,影响呼吸,患儿烦躁不安、拒食。

        局部用药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全身用药:症状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饮食卫生: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奶瓶、奶头、碗勺等专人专用,使用后用碱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母亲应先洗手,清洁乳头。营养供给: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并适当增加维生素B和C的供给,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涂擦冰硼油(中药冰硼散做成糊状蜜剂)制霉菌素混悬剂等效果良好,加强营养特别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C。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

        按摩方法一

        常用手法

        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

        清肝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揉小天心50次。

        患儿俯卧,家长以手掌蘸少许麻油,沿脊柱两侧以小鱼际着力上下推擦背、腰部,以热为度。

        清胃经50次,揉板门50次,然后,从横纹推向板门20次。

        按揉大椎穴1分钟。

        随证加减

        心脾郁热型:口腔粘膜布满白屑,白屑周围红晕较甚,伴心烦口渴,面赤,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常用手法加①清脾经200次,清心经加至500次。②推下七节骨300次。③按揉心俞、脾俞各1分钟。

        脾虚湿盛型:口腔粘膜布满白屑,周围红晕色淡,伴面色白,身体瘦弱,四肢欠温,口唇色淡,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常用手法加①摩中脘5分钟。②补脾经300次,揉板门加至100次。③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钟。④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生活调理--番茄汁生活调理

        注意口腔卫生,哺母乳者,喂奶前把乳头擦洗干净,食具应严密消毒。

        多饮水,不要食用过冷过热及过硬的食物,以减轻对口腔粘膜的刺激。

        因长期使应广谱抗菌素,引起菌群失调者,应尽快停止用药。

        给患儿添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纠正其营养不良的情况。

        按摩治疗的同时,应配合服用清热解毒类的药物如六神丸等,也可外用冰硼散等中成药。
        脾胃积热型

        该型临床表现为唇舌或颊内齿龈及腭处出现大小不等的黄白色溃烂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微突起,呈鲜红色,患儿常因病损处疼痛而不能进食。脾胃积热型口疮宜选清热解毒、通便泻火之药膳治疗。

        1、番茄汁:取番茄数个洗净,用沸水浸泡1小时后剥皮,再用洁净纱布绞挤汁液,取汁含口呐,每日3-4次,每次1小时。

        2、糖渍西瓜汁:将西瓜肉去籽切成条,暴晒至半干,加白糖拌匀,再暴晒至干,加白糖适量食用,每日3-4次。

        心火上升型:

        该型临床表现为舌尖糜烂或溃疡,色红疼痛,进食困难,患儿常口干欲饮,烦燥不安,心火上升型口疮宜选用清心泻火之药膳治疗:

        1、茶叶冬瓜汤:取鲜荷汁一块,鲜冬瓜500克,加水煲汤,食盐水少许调味,饮汤食冬瓜,每日3-4次。

        2、竹叶灯芯乳:取淡竹叶6克,灯芯草1.5克,水煎取汁10毫升,兑乳汁中拌匀服用,每日数次,不拘多少。

        虚火上浮型:

        该型临床表现为口腔溃烂,斑点较少,表面呈黄白色,病损周围颜色淡红,患儿常有神疲颧红、虚烦口干等表现。虚火上浮型口疮宜选用滋阴降火之药膳治疗,常用冰糖银耳羹:取银耳10-12克,洗净后放在碗内加开水浸泡,待银耳泡至发胀后,拣出杂物,再加适量冷开水及冰糖,放锅内蒸熟,食银耳饮汁,每日一次。

        鹅口疮-护理措施

        鹅口疮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口腔感染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俗称“鹅口疮”。主要是母亲奶头或喂奶者的手污染引起的。表现为口腔粘膜上出现点状或小片状白膜,不易拭去,无疼痛感,也不影响吃奶。但当抵抗力低下时,病变可蔓延至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引起严重感染。因而得了“鹅口疮”后应尽早去医院治疗。“鹅口疮”是可以预防的。母乳喂养时,应保持乳房及乳头的清洁,哺乳结束时,可挤出少量乳汁,涂于乳晕部,待其自然干燥。因乳汁有抑菌作用,可避免感染。

        采用人工喂养时,每次奶瓶、奶头用后都要清洗干净,并煮沸消毒。其他喂奶用的物品,如小毛巾等都要与成人分开,每次用后煮沸消毒,太阳晒干。平时大人喂奶前或接触宝宝前都要注意洗净双手,做到预防为主。新生儿口腔的上腭中间及牙龈上有的可出现黄色的小颗粒或黄色的小结节,主要是上皮细胞堆积所致,俗称“马牙”或“鼓氏珠”。这都是生理现象,千万不要用棉签擦拭或用针挑破。一般数周后会自行消退。

        2010-03-15 07:59:58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 ★ ★ ★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很好

          avatar of 宝贝如如

          宝贝如如

          历史

          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以及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的孩子,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孩子,以及奶头,食具不卫生,使霉菌侵入口腔黏膜.这些孩子机体抵抗力普遍较差,如果口腔护理不当,白色念珠菌容易入侵并大量繁衍.两侧颊黏膜,舌,面,牙龈以及上颚等处可见白色点状或片状膜样物,不易拭去,强行去除,其下方可见不出血的红色创面.严重的鹅口疮患儿,口腔内犹如白色雪花层层叠叠,壅塞咽喉,影响呼吸,患儿烦躁不安,拒食.
          局部用药 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
          全身用药 症状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
          饮食卫生 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奶瓶,奶头,碗勺等专人专用,使用后用碱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母亲应先洗手,清洁乳头.
          营养供给 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并适当增加维生素B和C的供给,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2010-03-15 0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