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0-1岁  > 宝宝眼部长了霰粒肿

      pic of user:air119

      air119

      历史

      悬赏:50分

      回答:3

      宝宝眼部长了霰粒肿

      我的宝宝右眼睑里长个睑板腺囊肿,从外观看皮肤正常,摸起来有个豆大的小包包,去了医院,医生说开刀,我觉得孩子太小,有危险,难度大(因为他说不打麻药)。怎么办?急!!!!

        avatar of 琦琦妈妈

        琦琦妈妈

        历史

         



        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中医名为胞生痰核。是睑板腺的排出管道阻塞,腺体分泌物滞留在睑板内,形成的一种慢性炎症性肿物。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无大痛苦,不影响视力,有白愈倾向,预后良好。

        [临床表现]
        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或有重坠胀等不适感。本病病程进展缓慢,患者来诊时患病往往已数周或数月。多发生在上睑,可单个也可多个先后出现,常缓慢长大,桥梁少数有停止生长或自愈者。检查时,大者可在皮肤面见结节隆起,触摸皮肤面有黄豆大或绿豆大小的肿块,质地较硬,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边缘清楚。翻转眼睑,可见患处结膜呈红色、紫红色或灰色。有时病变进展到一定大小,可自结膜变色处破溃,排出胶样内容物,肿块变小,但逐渐产生肉芽组织,形成息肉样物,此时患眼有摩擦感,并刺激结膜,产生分泌物(眼眵)。霰粒肿有时发生继发感染,症状、体征与麦粒肿相似。

        [诊断]
        1.睑板腺上小肿物,病程较长、无红肿、无痛,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即可作出诊断。
        2.应注意与下列病鉴别
        (1)睑板腺癌:睑板上肿物发生在老年人,或手术刮除后在原处复发.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2)霰粒肿继发感染与内麦粒肿的鉴别:前者先有无痛不肿的结节或肿块,口后才有红肿痛的症状。而后者起病急,红肿痛结节同时出现。

        [治疗]
        1.中医多从痰湿内聚,痰热阻结论治处方,但疗程长、收效慢、效果差,病人也难以坚持,故目前较少以内服中药治疗者。
        2.临床常作霰粒肿切开刮除术,有立竿见影之效。由于切口在结膜面,术后无瘢痕,安全。无碍美观,易于被人接受。
        3.对于惧怕手术又不愿长期服中药者,可试行霰粒肿囊腔内注射强的松龙,有报告效果良好者。
        4.霰粒肿继发感染时,应按麦粒肿处理,炎症消退后,最好做手术切除。

        2007-02-01 18:46:06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gary

          gary

          历史

          患了霰粒肿是否必须手术治疗?不进行手术有什么不良后果呢?这是不少家长关心的问题。

          霰粒肿初起虽没有什么症状,但是不采取积极的治疗,囊肿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行破溃,在局部长出像肉芽样的组织,医学上称为肉芽肿。向眼睑内破溃形成的肉芽肿,常使眼球有磨擦感;向皮肤面破溃的将遗留瘢痕,甚至造成畸形,如睑外翻,也就是睑缘向外翻转,离开了眼球。因此,大多数霰粒肿需要手术治疗,但如果囊肿很小或病程不长,也可先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病情发展。治疗时多在患处涂白降录或黄降录眼膏,每日1~2次。白降录有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囊肿吸收的作用。患儿能配合的话,涂药后可辅助采用热敷或眼球按摩,以增加疗效。眼球按摩的方法是,让患儿轻轻闭上眼睛,家长用食指或中指尖在眼睛表面作环形转动,时间约1分钟。按摩时动作要轻柔。保守治疗数日后,如囊肿不见消退或最初发现时霰粒肿就很大,则应进行手术刮除。霰粒肿刮除术属于眼科的门诊小手术,在局部麻醉条件下即可顺利完成。手术时在眼睑内作与睑缘垂直的切口,将囊肿内容物刮净。切口不需缝合,手术后涂抗生素,如金霉素,进行压迫包扎,隔日即可除去。

          如果霰粒肿继发感染,也就是患炎性霰粒肿时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进行抗炎治疗,局部用消炎眼药,如利福平、托白士、金霉素等,有脓肿形成时要及时切开引流。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炎性霰粒肿就是麦粒肿,切开引流后治疗就结束了,而不继续就医,从而延误了手术时机。临床上这样的教训并不少见,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2007-02-01 17:43:39

            avatar of 琦琦妈妈

            琦琦妈妈

            历史

            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是由于眼睑中的睑板腺慢性炎症而使腺管阻塞,分泌物潴留腺内而引起。一般无自觉症状,无触痛,在眼皮下可摸到绿豆大小的硬结。翻转眼皮可见正对硬结的结膜表面呈紫红色。如果继发感染称为炎性霰粒肿,与内麦粒肿较难区别。大多发生在屈光不正的孩子以及营养不良或体弱的幼儿,并且常为多发,且易复发。
              
                对于小的霰粒肿,可用热敷,并涂消炎眼药水,一般可使其吸收。如果长期不消退并逐渐增大,可行手术摘除。若继发感染,并已化脓,应刺开排脓,待炎症消退后,对硬结明显者可行摘除术。


            2007-02-01 18: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