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0-1岁  > 小孩出生四个月了还腹涨?急急急!!!

      pic of user:nossy

      nossy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4

      小孩出生四个月了还腹涨?急急急!!!

      我的小孩从出生到现在还是腹涨,刚出生前几天排便困难,去重庆儿科医院检查拍X光片.和胃镜灌肠,没有得出结论。回来后到现在吃喝.排便.睡觉都很正常,只是偶尔有吐奶的情况。就是腹涨一直没有消除,吃了一些帮助消化和通气的中药,偶尔放些屁腹涨有所减退。但还是涨,望有知道此类型症状的朋友告之,急急急!!!谢谢!

        avatar of 首儿所附属医院专家团

        首儿所附属医院专家团

        历史


        家长您好:根据您提供的资料,得知您孩子到医院做过胃肠方面的检查,基本可以排除一些先天性疾病,目前主要问题解决您孩子腹胀的问题。请问您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是否有因为“腹胀”而经常哭闹不安?医生检查您孩子,确定孩子有“腹胀”吗?如果是简单的因为喂养不当导致腹胀,您可以在孩子腹胀时,顺时针揉腹部,也可以服用一些药品:妈咪爱、四磨汤等,希望您的孩子早日恢复正常。

        2010-05-07 14:17:49

          avatar of eleven0099

          eleven0099

          历史

           

          建议你找个不错的中医推拿师给孩子推拿一下,效果能好些,并且没有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2010-05-04 14:50:49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泽安宝贝

            泽安宝贝

            历史

            宝宝因腹壁肌肉张力较弱,腹部常较大人突出,但不伴大便异常,轻敲腹部无“咚咚”的声音发出。如宝宝腹壁肌肉紧张、大便困难、轻敲腹部发出“咚咚”的声音应考虑为异常的腹胀。常见原因有:

            1 宝宝进食、吸吮地太急促而使腹中吸入了空气,尤其是当宝宝饿得太久才喂牛奶的时候。

            2 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适当,造成空气通过奶嘴的缝隙而进入宝宝体内。

            3 宝宝过度哭闹。

            4 吸入的奶水或其他食物,在消化道内通过肠内菌和其他消化酶作用而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

            5食入产气过多的食品

            6如长期腹胀且伴有枕秃、出牙迟等情况应考虑为缺钙引起。
            建议您少食多餐,平时适当的给宝宝喂点温开水,可以适当的给宝宝添加点奶伴葡萄糖帮助宝宝消化吸收。

            2010-05-04 16:09:57

              avatar of peacock2020

              peacock2020

              历史

              宝宝容易腹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吞食过多的空气:宝宝以奶瓶喂食时,吸吮如果太急容易吸入过多空气,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适当或瓶身倾斜时,空气也会经由奶嘴缝隙让宝宝吸入肚内,以及宝宝过度哭闹也容易导致胀气。
              (2)消化不良:肠道因粪便堆积,使产气的坏菌增生,或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肠炎等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易产生大量的气体。
              (3)肠胃蠕动障碍:分为单纯功能性的称为“假性肠阻塞”,和肠胃道真正缺乏神经节的“先天性巨肠症”。这类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同,可从慢性便秘和腹胀到严重呕吐观察,可以是暂时或终身的。
              宝宝胀气期间体质弱,消化功能差,妈妈要注意细心护理。喂奶之后,轻轻拍打宝宝背部来促进打嗝,使肠胃的气体由食道排出;多给宝宝的腹部进行按摩,这样有助于肠胃蠕动和气体排出,以改善消化吸收的情况;喂奶时,应当注意让奶水充满奶瓶嘴的前端,不要有斜面,以免让宝宝吸入空气;饮食更要注意,暂时停止食用容易在消化道内发酵并产生气体的食物,例如;甘薯、苹果、甜瓜等。尤其是宝宝主食奶粉最好吃好消化的特殊配方奶粉。我所知道的旭贝尔的宜柔奶粉不错,就是专门针对过敏、腹泻、胀气的。宜柔是以牛奶为原料,将乳清蛋白部分水解成标准乳糖大小的四分之一的特殊配方奶粉,将蛋白质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提高了宝宝对营养的吸收率。营养跟配方奶粉的一样。在官方网站购买常有优惠活动。你也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2010-05-05 14:17:28